莫宝凤

简介: 莫宝凤,女,1936年12月15日出生,是鄂伦春族桦树皮镶嵌画、鄂伦春族赞达仁以及鄂伦春族萨满舞、日格仁舞的传人。莫宝凤的歌词具有韵律合宜、语言精练、和谐优美的特点,故事形象夸张、语言诙谐、比喻恰当,讲述时风趣生动,使现场气...
[展开]

莫宝凤的个人经历

简介

  莫宝凤,女,1936年12月15日出生,是鄂伦春族桦树皮镶嵌画、鄂伦春族赞达仁以及鄂伦春族萨满舞、日格仁舞的传人。莫宝凤的歌词具有韵律合宜、语言精练、和谐优美的特点,故事形象夸张、语言诙谐、比喻恰当,讲述时风趣生动,使现场气氛轻松热烈。莫宝凤讲唱的口头作品已被记录整理的有多部长篇叙事作品和几十个短篇故事歌谣。其中,包括《英雄格帕欠》(《莫日根说唱故事》)、《双飞鸟的传说》、《鹿的传说》、《雅林觉罕和额勒黑罕》等。民间文艺家协会的有关人士介绍,莫宝凤掌握的鄂伦春族民间文化和手工技艺制作是世代相传,因而具有很高的学术研究价值,对鄂伦春民族和北方通古斯语系的各民族的语言学、历史学、民俗学研究尤为重要。

经历

 

莫宝凤,最初随父母在尖多因现今沾河 流域的深山老林里过着游猎生活。五岁时,父亲病逝,六岁时,母亲改嫁,当时寡妇改嫁是不准许带自己的孩子的,她同她的哥哥被迫留了下来,由伯父伯母抚养。伯母给莫宝凤起了个小名:“该娜汗”,意思是“疯丫头”。莫宝凤生性聪颖好学,记忆很强,从小就深受本民族民间文化的熏陶和影响。莫宝凤经常不在家,哪儿有歌声往哪儿跑,哪儿有热闹往哪儿钻。她经常听民间艺人说唱,参加各种民间文化娱乐活动,即使是听见有歌手在河边、在草滩、在岭上、在山下放声高歌,她也要循声而去,听个仔细,学个明白。尤其是萨满跳神和祭祀活动,不管是在谁家进行,还是在野外举行,她是回回先到,场场不落,暗中学唱偷着跳,精心模仿记得牢,十来岁的时候就能把萨满祭词神曲说唱、表演下来。正如她自己说:“那时候,整个乌力得恩部落 的猎民差不多都会唱会跳,爱讲唱故事,我天天去听,有时候连饭都不吃。不用多,听一两遍就学会了。”那些神奇的传说,动人的故事,优美的曲调,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的表演,幽默风趣、形象生动的语言艺术,都深深地吸引着莫宝凤,使她倾心入迷,如痴如醉。她9岁时,伯母为她选定了亲事,并举行了订婚仪式。为自己定终身,她似懂非懂;可是吃啊,喝呀,唱啊,跳哇,挺热闹,倒着实让她快活了好一阵子,又学会了一些口传之作。

在一个春暖花开的季节,伯父伯母带着她兄妹一同骑马迁居到了陶温尔一带的拉沁口子现汤旺河附近,在那里她结识了比她大一旬的民间说唱家李水花,俩人趣味相同,非常要好。虽然当时正值战乱时期,猎民的生活比较艰难,但他们的传统文化活动仍然十分活跃,他们的歌舞艺术,他们的口头文学,有痛苦,有欢乐;有哀怨,有希望。他们说唱的莫日根故事,表达了猎民对邪恶的憎恨,对英雄的赞美,对安定生活的希冀。这一切,使莫宝凤汲取了更多的民间文化。由于日伪统治者对鄂伦春人采取民族隔离政策,把沾河流域的毕拉尔千猎民们集中在雾都连山林里进行强化,她随同家人来到这里。从各个乌力得恩部落迁来的猎户,住在河东、河西两岸的撮罗子和土窑子里。河东与河西的猎民经常赛歌;有时候围着篝火,以说说唱唱来打发受管制的日子。而莫宝凤却如鱼得水,几乎天天扎在有说有唱的地方,人们也都喜欢她。

战争,瘟疫,导致许多部落家族人丁锐减,莫宝凤家也未能幸免,只剩下老弱病残。她家与几户猎家返回到拉沁河一带居住不久,见仍然难以维持生活,不得不投奔亲友,经过艰难迁徙,来到乌涤尔河的三湾子。无论境遇如何,“有猎人的地方就有歌”,在新的地方,她又学到了许多民间文学艺术,她以略带童音的动听的歌喉,妙语连珠的词语,特色浓郁而优美的曲调,在年轻的民歌手中逐渐崭露头角。

解放初,鄂伦春族猎民陆续下山定居,莫宝凤终于与离别十年的母亲相聚了。经鄂伦春政府动员鄂伦春族青年男女上学,她与其他几个鄂伦春族青年一起到逊河学校读书。她认真学习,积极参加文体各项活动。读到三年级,未婚夫要求结婚,她才不舍地走出校门,做了家庭妇女。虽然家务负担较重,但她仍然坚持参加业余文艺演出。

在“文革”期间,鄂伦春族民间文化被荡涤,她的已下放当猎民的丈夫被列为“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典型”,身患重病。接着,她因为为老队长辩护说真话而被扣上“保皇狗”的帽子。这一切,对于开朗而倔强的她来说,如同霜打的叶子,压力太大了。从此,在村庄,在田野,在业余演出队,或者是采风对象中,再也看不见她的身影,再也听不见她的歌声和笑声了。阳光温暖,冰雪融化;春风和煦,枯树发芽。80年代的她,又仿佛回到了年轻时代。她的歌声淳朴、浑厚、圆润,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她的语言语汇丰富、风趣幽默,组词形象精练、韵律适宜、和谐优美,“现编现唱都是一套一套的”,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她说唱叙述的长短篇包括片断 鄂伦春民间“摩苏昆”说唱故事、“坚珠恩”叙事歌有《英雄格帕欠》、《鹿的传说》、《双飞鸟的传说》、《诺努兰》、《阿尔坦滚滚蝶》、《雅林觉罕与额勒黑汗》、《婕兰和库善》、《罂粟花的来历》等,收入《黑龙江民间文学》17、18集,其中一部分收入北方文艺出版社出版的《英雄格帕欠》一书中。她演唱的民歌《歌手》、《赛场上的召唤》、《会亲家》、《苦歌》等几十首,部分收入《鄂伦春传统民歌》,部分在一些刊物发表。她先后接待了中外专家学者、文艺工作者、研究生等上百人,为他们提供了大量的鄂伦春族历史、语言、宗教、文学艺术、风俗及生产生活等口碑资料,还多次亲自表演萨满舞,深得鄂伦春人和来访者的尊敬和爱戴。

艺术贡献

 

莫宝凤所承传的艺术“摩苏昆”是鄂伦春语,意为讲唱故事,是鄂伦春族人民在漫长的游猎生活中创造出来的独具特色的民族艺术。“摩苏昆”是说一段,唱一段,说唱结合的表演艺术形式,多讲唱“莫日根”英雄故事和自己苦难的身世,以一人表演为主。以民族曲调为主,有固定和不固定两种。是中华民族文艺百花园中的一束奇葩。它是了解和研究包括鄂伦春族在内的北方诸渔猎民族社会、历史、经济、文化及宗教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弘扬民族民间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和实用价值。鄂伦春族桦树皮镶嵌画、鄂伦春族赞达仁以及鄂伦春族萨满舞、日格仁舞刚刚被列入首批鄂伦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具有英雄史诗性质的“摩苏昆”还被列入中国国家级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978年以后,莫宝凤多次接待中国和国外有关专家学者和文艺工作者,为他们演唱,并介绍鄂伦春民间文化艺术,还提供了大量的民俗、民间舞蹈、萨满歌舞资料,为挖掘抢救鄂伦春族民间文化遗产做出了重要贡献莫宝凤掌握的鄂伦春族民间文化和手工技艺制作是世代相传,因而具有很高的学术研究价值,对鄂伦春民族和北方通古斯语系的各民族的语言学、历史学、民俗学研究尤为重要。

现在30岁以下的鄂伦春青年多已不会讲鄂伦春语,更没人会做传统的桦皮画、桦皮船、桦皮器皿、兽皮制品、民族乐器和狩猎工具。在鄂伦春族的语言、口头文化、歌舞艺术和手工艺几近灭绝的情况下,莫宝凤的技艺更显珍贵。为了保护这位鄂伦春民间文学艺术传承人,民间文艺家协会将莫宝凤推荐为中国国家级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以便把她所掌握的技艺更好地传承下去。

个人荣誉

  2007年6月,逊克县新鄂鄂伦春民族乡新鄂村鄂伦春族人莫宝凤被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

2008年1月,中国文化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正式批准莫宝凤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艺术意愿

  由于鄂伦春族没有文字,莫宝凤的演唱多数局限于村里和民族聚会上,很少对外演出。许多作品没有得到及时记录和保留,随着时间的推移,莫宝凤因年事已高记忆力下降而被逐渐遗忘,成为无法挽回的损失,感觉非常遗憾。莫宝凤盼望着有传承人,把这些东西都能传承下去。

参考资料

  [1] 黑河在线 http://www.164300.com/html/hhrw/2008-6/24/0624320.asp
[2] 传承人 http://www.ihchina.cn/inc/heircontent.jspheirid=576
[3] 福客民俗网民俗资讯频道 http://news.folkw.com/www/rmrw/095351761.html

莫宝凤

更新日期:2024-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