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焯芬

简介: 1945年出生于小榄永宁的李焯芬,幼时随家人赴港。1968年,李焯芬毕业于香港大学土木系土木工程专业,1970年获香港大学土木系岩土工程专业硕士学位。之后,李焯芬远赴水利水电业高度发达的加拿大深造,1972 年获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岩土工程博士学位。
[展开]

李焯芬的个人经历

李焯芬 - 简介

李焯芬(1945.5 .4 -)  工程与技术科学基础学科(岩土工程、地质工程)专家。出生于广东省中山市。 1972 年毕业于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获博士学位。曾任加拿大安大略水电土木建筑部主任。现任香港大学副校长、香港大学SPACE学院院长、香港工程科学院院长。

参与并主持了加拿大多座大型火、水和核电站的地质论证、环境评价和土建工程,为解决复杂地质条件下建设大型工程的岩土问题,如大坝安全、核废料处理、核电站抗震等,取得新的进展。

李焯芬 - 经历

李焯芬院士1968年毕业于香港大学土木系,获工学学士学位(土木工程专业),1970年于香港大学土木系工学硕士学位(岩土工程专业),1972年获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University of Western Ontario)博士学位(岩土工程);2003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加拿大工程院院士;他曾经担任加拿大安大略省电力公司总工程师和工程部经理达20年;曾任加拿大皇家学会与加拿大工程院自然灾害减灾委员会主席;香港特别行政区首届推选委员、立法会选举委员等职。1994年起,担任香港大学讲座教授、土木系系主任、副校长。现兼任香港中华文化促进中心主席、香港福慧慈善基金会主席、国际岩石力学学会场址稳定性委员会主席等职。2005年7月起担任清华大学水利系教授。

李焯芬 - 学术成就

李焯芬院士学术成就显著。他在国际学术期刊及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200多篇,内容涉及到土木学、岩石力学、环境岩土工程、岩土灾害防治、基础工程和计算力学等;他编写了加拿大政府能源部的《矿山边坡手册》中的边坡稳定性分析、评估与设计部分,至今仍在北美业界得到采用;编写了加拿大政府能源部的《高地应力地区隧道设计施工手册》,并应用到大型核电站设计之中,解决了时效变形引起的结构问题。

李焯芬院士具有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解决了大量的工程问题。他主持过一些大型核电站的岩土工程勘察、地震风险评估及抗震设计;主持过68个水电站的大坝安全性评估,解决了老坝抗震、抗滑等一系列技术难题,发展了相应的技术分析软件,成果发表于美国等国际一流杂志上;主持过多项大型输电项目的岩土工程问题研究,进行了大型输电塔塔基抗拔及水平加载试验研究,发展了一套设计规范,至今仍为同行为所采用;主持完成了香港地区地震风险评估、香港青马大桥抗震设计、完成了香港地区滑坡风险分析评估图,已用于香港的土地开发和滑坡防治等工程任务。

李焯芬 - 主要贡献

主持了多项地质灾害防治和工程科研工作。对香港暴雨触发滑坡和风化土破坏机制有重要理论创新。提出了香港滑坡防治的总体方案,主持并完成了香港边坡治理和土地利用的地球信息系统的研究,成功地采用了数字信息技术,使滑坡灾害防治工作达到世界前沿水平。抓住了香港灾害地质的根本问题,取得重大创新和突破,对香港建设和学科发展起到关键性作用。

支持国内建设,对三峡、大亚湾等工程作了大量咨询;培养年青人才,贡献突出。

在工程实践和理论研究中做出了重大贡献,对国际学科发展有重要影响,荣获香港工程科学院和加拿大工程院(CAE)院士的称号。

2003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李焯芬

李焯芬 - 所获荣誉

李焯芬院士在工程界的杰出贡献以及他的学术成就得到了广泛的认可,获得了多项奖励。2001年他获得加拿大工程院LKLo奖章、2002年获加拿大岩土工程学会最佳论文奖(Quiley Award);2002年获香港特别行政区太平绅士称号;2005年获美国政府富布莱特杰出学人奖和香港特区政府银质紫荆勋章。

李焯芬 - 爱好

李焯芬是中外知名的水利学家,如今,业余时间他还担任香港福慧基金会会长、香港中华文化促进中心理事会主席、国际佛光会副会长等职,其心灵小品系列有 《活在当下》、《轻安自在》、《走出困境》等。作为一位知名的科学家,李焯芬又是怎样看待人文科学的呢?

酷爱文、史、哲的李焯芬,漫游于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之间。李焯芬说,比如,在做水利工程时,还要考虑到周边的文物古迹,处理好周边的环境等,这样就需要对当地文化、社会有了解。如果不了解社会、人文,做工程也会做不好的。

李焯芬酷爱大自然,每逢假期必然去沙漠、雪山、森林或草原。李焯芬说,年轻的同学要视野开阔,不能只知道自己的专业,要有丰富的人生,懂得真善美。比如,人文科学中,伦理、哲学、宗教更多的是人生的智慧、向善的心。年轻人生活压力不少,要有一种人文的情怀,进行修养,更好地应对生活的压力。与内地大学相比,香港的大学国际色彩多一些。现在年轻人,不喜欢看文化历史之类的书,社会应该提供一些趣味性的人文知识类的网站,让80后、90后的年轻人在网站上也能读到文化历史。李焯芬说,希望培养的学生,掌握学习、调研、收集资料、客观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年轻学生要尽量扩大视野,看问题全面些。

李焯芬 - 语录

活在当下,心无挂碍。

快乐是人生的目标,人希望活得快乐,是否活得快乐,主要看心态。

事物背后皆有因缘,洞悉因缘便能更坦然面对,种好因,结好缘,自然得到更好的结果。

生活中遇到的问题,都能用“苦、集、灭、道”四谛法来解决。苦:苦难或麻烦或问题出现了;集:找出问题的根源;灭: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道:落实解决问题的方法。

更新日期:2024-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