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选锋

简介: 梁选锋,号敔堂、祉盦,别署北国书生、依兰散人,1976年出生于黑龙江宝清,首都师范大学书法专业毕业。现为中国篆刻网总版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双栖印社社员,丁社社长。
[展开]

梁选锋的个人经历

参展记录

全国第六届篆刻艺术展;

全国第七届篆刻艺术展;

西泠印社第七届篆刻艺术评展;

西泠印社第八届篆刻艺术评展;

东方墨舞·第四届北京国际书法双年展;

梁选锋

“朵云轩杯”首届全国青年篆刻艺术展;

当代印坛新锐提名展;

走进【万印楼】首届当代国际篆刻名家邀请展;

书印参同·当代印人篆刻篆书精品展。

获奖经历

“朵云轩杯”,首届全国青年篆刻艺术展,一等奖。

艺术评论

读敔堂印痕有感

文/李赟

网络是个奇妙的东西,它能把人们的思想空间极大地向外延伸,在虚拟的空间里却可以感受最真实的人生。结识梁君选锋是在中国篆刻网上,由好奇于他的作品,进而好奇于其本人。于是网络上的笔谈逐渐演化成日常生活中的联络,时常在电话中神侃闲聊些文史掌故、逸闻趣事,也便成为了生活中的享受,电话线的两头已经无法满足思想上的沟通,于是乎有了想邀选锋君相聚西神的念头。选锋君爽快地答应我的邀请。仲春时节我们相聚西神、驻足东林、品茗二泉。选锋还随身带来了他自己准备结集出版的敔堂印痕让我品评。

随后的几天,更多的时候就是坐在书案面前认真地观看敔堂印痕。也许是自幼受父母的熏染,读书之余旁涉金石书画、奇文异字,对经籍法帖、文玩赏析无不留心,多以抄录、剪贴引以为乐事。总感到那已经是一个过去的时代了,与今天人们的生活渐行渐远。醉心于金石之学的人能有几个?印坛中的人物或在大刀阔斧剪切着印材、或在描头画角地复制着过去,粗制的创新和神离的复古让我这个门外汉感到无可奈何。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可以看得更远,而刻在前人的背影中却举步为艰。前贤黟县黄氏、安吉吴氏、鄞县赵氏、仁和王氏等对近世的影响是巨大的,“宗法秦汉”如今已经成为一种形而上学的口号,愿意在溯源之途上跋涉的人更加是微乎其微。看到选锋君的铁笔使我有了一种渐至佳境的感觉。

梁君是个以金石为乐,以治印谋生的印人,在中国大地此类人并不鲜见。商品必须依据顾客的喜好,于是迎合成了主流,即使治印也不例外,古人讲“俗病不可医”,此中度的把握只有自家明了。梁君是个不畏俗的人,即使是点题的作品还是尽力为之,能够保证“格”不坠是不易的。散木先生一生治印逾万,把虞山派的风格发挥地淋漓,却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综究深陷其中不能自拔。我在每件印痕的背后都看得见选锋认真的态度和经营的苦心,即使是不能尽如人意,但此中的匠心我是能够体会的。

风格的多样、术业的专攻、技巧的熟练是他给留给我印象深刻的三个方面。选锋治印是个多面手,对于各种风格均有涉猎,游走期间颇为自如。时而得缶翁之遗意、时而入安持之渊雅、又时而浸玉篆之游丝;着力对徐三庚一脉印风专攻,上虞徐氏其作品上溯秦汉下逮元明,致力浙派,后取法邓完白及汉碑额篆与天发神谶碑,参用谬篆的飞动体势,使之熔为一炉,用笔妍媚泼辣,用刀细切利落,章法虚实相间,独辟蹊径,风格独具,成为与赵之谦同期之又一位创新篆刻家,在当时享有大名,而如今的影响却日见微弱,从其学者更少。敔堂却能剑走偏锋,从此中杀出一条路来,让人耳目一新;与选锋在一次电话闲聊中,当我得知他能在印稿完成后一天刻20方印时,也让我吃了一惊,没有熟练的技巧是绝对无法胜任的。

选锋君告诉我他对韩天衡先生的一段文字深有感触,并把这文字作为自己努力的方向。“我多年追求相貌的多元、技法的多元、意趣的多元。试想人生是如此的短暂,篆刻小若枣粟,但却如此的渊博精彩。山外山,天外天,在有限的时空里对无际的天地作多元而好奇的探索,不划地为牢,不固步自封,不沾沾自喜一招一式的把握,不计较于成败得失,不因老之将至而息脚。刻印一辈子,求索一辈子,尝新一辈子,这很难,但有趣、值得!”敔堂还很年轻,这是他最大的资本,艺术之路很漫长,我希望他在这条路上会越走越宽,沿途的风景会愈加精彩,因为我会在一旁默默地关注着。

蓉馆李赟于梁溪锄月轩北窗下时值已丑仲春

梁敔堂篆刻

文/孙海鹏

戊子冬日,梁溪李子苍先生函云,顷有依兰梁选锋者,号敔堂,字巽厂。雅好金石之学,工于雕虫,暇时可作促膝之谈。越岁己丑谷雨,余携眷做西神、姑苏、沪渎之游,会巽厂先生于东林书院,做三日诗酒盘桓,相晤甚欢,遂有品茗二泉,践足依庸,赏印锄月轩,酒醉七十二峰深处之举。先是余自弱冠即究心于搜罗晚近印人书迹,奔波于途,乐此不疲,若罗雪堂、褚松窗、童心龛、赵纫苌、赵云壑、赵古泥、武劼斋、李苦李、陈栘孙、徐石雪、王光烈、陆墨厂、杨茧庐、寿珏庵、王凤笙、王个簃、邓粪翁、周铁翁诸家,故自号十六印人居者。旋以不揣驽劣,十年趋谒海上日照刘先生嘉平堂之门,得以略窥当世诸家篆刻面目。今者巽厂贻余敔堂印冣一卷,朱白交间,精光灿然,駸駸乎欲追周秦以上,不复专以抚汉为能。观其篆刻,天真淡远,齐而不巧,劲而不怒。规矩中而有潇洒出尘之趣,山林之气弥漫,崇雅黜野,惟取淳古淡泊,若大刀阔斧,纵横开阖,粗头乱服者,绝无可见,其旨在与古为徒,湔涤怪力乱神,其隽雅肃穆之气非寻常人可堪比拟。巽厂盛年挂印法曹,隐居通州,先秦吉金,两汉碑版,泉文瓦当,心追手摹,每篝灯至晓而不知倦怠。孜孜以求于上虞徐辛谷一道,至若晚近诸家安吉吴氏、鄞县赵氏亦多有涉猎,师古而不泥古,浑古森秀,多寓变化,故严整不失流畅,丽密而又清虚,亦难能可贵也。且其经年鬻印以自给,所谓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者也。印章刻画精妙,用石考究,制作工绝,日涵泳其中以为平生乐事,近岁不易得矣。余尝言,印之为艺事,非夫儇薄浅妄辈所得而嫥且美也。今观敔堂篆刻,益信此言不佞。是为喤引。

己丑孟夏海棠花开候翼庐孙海鹏归自

梁溪志于莲湾樊诗陈词之馆南窗下

不舍/不忧/不惧

文/李赟

我于嗜好无他,唯好染翰操觚。对于我来讲,读书与习字通常是不可分开的,即便是朋友间带着几分调侃之语,我心如秋潭止水一般的宁静,依然读读写写。

从幼年时的纵横涂抹,到求学中的读书行脚,更有而今的茶烟酒胆,多半是符合自己心性的雅好罢了,不过从未想过用“考究”二字来衡量。若真是要附会上一种雅好的话,那就只有习字了,虽然大体知道提按转捺的妙处,恐怕正经执笔的时候却时常忘怀点划的规矩,只是凭借着水墨的氤氲拈着一竿湘妃竹自在游走。如果有一笔两笔契合古人,而又贴近自家的心情,那是最好不过的了,借用知堂的句子:“通年窗下学画蛇”,多少也暗合了我的想法。

因为读书习字的缘故,结交二三好友,求其友声的意思也就有了一些。龙江梁选锋先生就是我“嘤其鸣矣”中的一位。数年前,一见梁先生的印章就如见故人一般的亲近,于是在请梁先生治了几方印后,越发不可收拾,数年来竟也累积了数十枚,虽不能和朱屺瞻的梅花草堂藏白石老人之印的规模相比,却也心向往之。惹得远在辽南的翼庐兄打趣道:“你又写不来字,要这许多印章何用?”我想起了尤西堂在《艮斋杂说》中的所说:

古人癖好有极可笑者。蔡君谟嗜茶,老病不能饮,则烹而玩之。吕行甫好墨而不能书,则时磨而小啜之。东坡亦云,吾有佳墨七十丸,而犹求取不已,不近愚耶。近时周栎园藏墨千铤,作祭墨诗,不知身后竟归谁何。子不磨墨,墨当磨子。此阮孚有一生几两屐之叹也。

其实内心何尝不清楚这是自以为是的一种托辞而已。

细细想来引得我倾囊所得梁先生数十枚印章的缘由,实在又不足以称得上是缘由,只是欣赏梁先生北方汉子的豪爽性格,还有与他性格截然不同的精雕细刻。至于梁先生的篆刻功夫,我是钦佩不已的,印风风格多样,时而得缶翁爽利,时而入安持渊雅,时而浸淫于金罍,用刀如笔,妍媚生姿,一任真气纵横,直写自家面目。我谓梁先生篆刻,不舍前贤风骨,不忧世俗好恶,不惧后人臧否,此最为难得。

梁先生将有新加坡之行,以印痕示我,嘱我写些文字,我有些惶恐,又觉得应当努力把我的感受写出来,其实我很清楚,由于我对梁先生篆刻的由衷喜好,已经很难用客观的眼光去评价他了,不过,我坚信,我所说的是我的真实感受。

篆刻家们总是说篆刻是雕虫小技,毋庸讳言,即便是雕虫小技,精于此道且乐此不疲,游刃有余的人并不多。而梁先生却实实在在的就是这样的人。

癸巳仲春蓉馆李贇于无锡太湖之滨

敔堂印象

文/李绪杰

纵笔漫涂神缱绻,游刀精刻意蹁跹。敔堂潜心艺海,尝以此语自况。

敔堂祖籍山东莱阳,丙辰吉月生于黑龙江宝清。其人既备北人之魁伟豪爽,又具南士之优雅清灵。予先识其印,叹为良工;后见其人,遂成至交。数年来,予所用之印多出其手,用于所藏碑帖佳拓、善本图籍并诸多出版物,得到文博界、艺术界及收藏界诸师友好评。予每览其印,方寸之间,气象千万,悦于心而爱于手。

印者,信也。文房诸事,可称最要,绝非点缀黑白之余事。故治印应兼及实用,据用途拟定印文、选定风格,再延良工治之,乃能去俗追古,不至与前人有河汉之别。一方印作佳否,见仁见智,但要者不外有二:一曰通六书。古文字由来有自,以今追古,倘有臆造杜撰,贻笑后世,岂能称佳?二曰分朱布白,独运匠心。思不正则言不顺,身不正行则歪,立意不高则下刀必俗。时人印不佳者、不雅者,皆犯此忌。敔堂依稿治印,时或十数易其稿,直至意合。刊刻奏刀,旁无罣碍,一丝不苟。每印一气呵成,自是其刀工善习。

今之锲家,艺有所宗,思有所为,行有所标,询非易事。敔堂书印宗吴仓石、徐袖海,所摹二贤佳构,几可乱真,入其门径,再则拟之神似。为窥大家堂奥,敔堂别开思路,亦致力于金石碑版、战国古玺、秦汉印封、西泠诸家印谱收藏与研习,此皆为其艺事本源。予所藏佳拓善本、金石碑版亦常为敔堂案头研读之物,由此支撑其创作不囿于一门一派,有出蓝之势。敔堂朱迹入选海内外各次大展,而其风骨不流于习俗、不媚于时风,实属难得。常见汉画砖石中之伏羲女娲,掌握规矩。盖无规矩,岂能成方圆哉。

敔堂客居京城,一切消费皆出刀斫笔伐,一刻刀、一毛颖,即可谋生于京畿,其才思与勤奋,毋庸置疑。而令予佩服者,乃其旁及音律,“敔堂”斋号之由来,亦因音律而生。艺事相通,此或为敔堂以篆刻饮誉印坛之秘诀乎?

敔堂所具艺术境界与浪漫情怀,为其特有之人文关怀,其印亦长久,其艺亦长久,其德亦长久!

作品欣赏

更新日期:2024-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