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成枢

简介: 男,1948年8月出生,陕西西安人。1968年,在宝鸡凤县黄牛铺公社插队。1971年到陕西机械施工公司当工人。1978年以陕西省文史类第一名的成绩考入陕西师范大学历史系。1982年毕业留校任教。 现任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级教师,原历史教研组长,陕西历史学科名师。《光明日报》教育编辑部特邀编审、西安事变研究会常务理事、陕西高考文综阅卷中心组成员、陕西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专家组成员。现任为西安曲江一中历史高级教师。
[展开]

韦成枢的个人经历

工作业绩

讲课准确清晰,科学性逻辑性强,语言生动有趣,并富有启发性,深受学生欢迎。在各省市为师生作过高考历史报告50余场。曾获陕西师大教学质量优秀奖、省历史课评优赛讲一等奖、全国教师论文大赛一等奖、省历史学会教学科研成果评比特等奖、一等奖和陕西教育厅、西安市教育局教学科研成果评比一、二等奖等30多个。《中华儿女》《三秦都市报》《华商报》《西安晚报》等多家报刊发表过专访文章。

对中国近代史、历史教育和高考颇有研究,曾在《近代史研究》《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等权威报刊和《陕西日报》《陕西教育》《教师报》《中学历史教学参考》等报刊发表《论西安事变后的原十七路军》、《清政府巩固西北边疆的战略决策》《中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潜移默化与形式多样》、《高考文科综合中历史复习的辩证法》等80余篇。

主编或合编过《新编中学历史学法.归类.训练》《新教材解读.历史》、《3+X高考总复习指导.历史》、《绿色通道.历史》等40余本书正式出版。

成长过程

1982年从陕西师范大学毕业后,从事中学历史教学二十多年,培养学生很多,其中有多位高考状元。

反应快是我的缺点

上小学时,我的反应就很快,往往数学老师题目刚说完,我的答案就喊出来了,所以班主任给我的评语里好几年都写着唯一的缺点:“上课有时接老师话把儿”。尽管如此,我的学习一直很好。1958年“大跃进”开始,母亲组织一些妇女成立了机器刺绣社,忙得没时间做饭。我从10岁开始就学着做饭了。上初中后,下午放学我做好面条,招呼弟妹吃完,就急忙到学校上晚自习,手上的面有时都没洗净,同桌女孩常常笑话我。那时我家住在西安和平路,离26中近,我就在那儿读的初中。高中时,我考到了西安市20中,这是当时陕西唯一面向全省招生的高中,也就是今天的西安高级中学。

韦成枢

我上学全靠自己努力。上中学时,我看了不少小说,还有文史资料,很多书都是在上学放学路上看的。从和平路经过东十一道巷,再到建国路上的26中,大约十分钟路程,有一次我走着走着,发觉前面有人挡住去路,一看,是我母亲。我叫一声“妈!”母亲则嗔怪道:“注意看路!”我在路上还背过俄语单词、数学公式什么的,要么就是从小说、散文中抄的精彩片断、至理名言。

哄睡孩子复习是我的高考

1964年我上高中,当时目标很明确,就是要上大学。可是1966年6月,高考停止了,一停就是11年半。1968年,我到秦岭深山中的宝鸡凤县黄牛铺公社插队,1971年到陕西机械施工公司当工人,两年后又当了老师。其实“文革”中有一些高校恢复招生,但上大学的方式是免试推荐。我没有这样的机会,总感到不甘心。

1977年10月下旬,恢复高考的消息传来时,我在陕西省建工局二中担任语文教师和班主任。按国家规定,我还可以带工资上学。然而当时高考报名有多种限制,我的工作关系刚调到省建二中,无法报考。我想,既然国家恢复了高考,今后可能还有机会。

1978年5月,我第一次获得了报考机会,成为老牌往届生。此时距高考不到两个月了,我加紧复课。白天上班,晚上学习,把中午的一会时间也利用上。我排出一个计划表,数学复习一个月,政治、地理、历史各复习一个星期,语文?算了,就不安排时间了。当时“文革”结束不久,书籍奇缺,我虽在中学教书,却连课本都找不齐。那时我妻子在变电站工作,经常值夜班。晚上,我将两岁多的儿子哄睡着,急忙点灯看书到半夜。

没被录到北大是我的遗憾

1978年的高考是恢复高考以后的第一次全国统一考试。我的准考证号是102237。7月20日至22日在西安碑林区的第12中学参加了考试。第一天考政治、历史,第二天考数学、地理,第三天考语文。每门各100分,五门满分500分。陕西省从1966年~1978年的十几届中学生里有约30万人报考,文理本专科总共才录取1万人左右,相当难考。好在我过去底子好,又抽空粗粗复习了一遍,考得就比较轻松,感觉答得不错。

当年每人发一张试题,试卷是一大张白纸。数学考试中,有的考生不会做,早早交了试卷。我一直到下考铃响交卷。监考老师收卷时看了看我的卷子,问我是哪个学校的,还说我答得不错。考后我也像现在的孩子一样估了分,我估了425分,只比实际考分423.9多估了1.1分。

那时没有人讲解如何填报志愿。当年招生简章规定:“教师一般限报师范院校”。我当时是教师,填志愿表时想:“一般限报”又不是绝对限报,自己又只是“以工代干”的教师,而自己估分又比较高,所以我认为自己可以考到北京的大学。我在重点大学里的第一志愿报了北京大学考古专业和中文专业,还报了北京、上海等地的几所大学,二本院校报了陕西师范大学等学校。

1978年8月,分数线公布,陕西文科一本分数线为310分,二本分数线为280分。后来我从省上、区上的招办得知,碑林区文科总分380分以上的只有我1人,全省文科成绩400分以上的也只有8人,不仅我的数学是全省第一,总分也是陕西文科第一。当年根本没有什么宣传“高考状元”之说,陕西省建二中在学校大门口贴了一张大红喜报,有我的名字和分数。成绩一公布,很多人都说,这一回韦成枢肯定要上北大了。

谁料想招生录取时,我等了一周没消息,就到设在长安县长安饭店的招生处询问是否遗漏了。工作人员问了我的考号和分数,说,你这是最高分数,绝对不会漏的。结果被录到了陕西师范大学,工作人员说,因为你是教师,只能上师范院校。这让我有点哭笑不得。

爱岗敬业是我的做人准则

过了几天,收到了陕西师范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我犹豫了将近一个月,最后在父亲的动员下,我到陕西师范大学历史系报到了。省建二中的同事送我时说:中国将少一个考古专家,将多一个优秀的历史教师。我长期学历史、教历史、研究历史,历史科学的基本素养和长期的学习研究习惯,使我不断探究社会真谛。我把司马迁的“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作为座右铭。这几十年里,虽然人生坎坷,命运多舛,但我一直认真做事,清白做人,保持一个知识分子应有的美德———具有良心、爱心、热心和恒心。十多年来,我和多位老师合作,取得过文科班高考的好成绩。在我们所教的学生中,有获1993年陕西省高考文史类状元的倪婷、2003年陕西省高考外语类状元的徐萧垠、艺术类状元的徐远,还有全省历史单科第一名的高劲松,文科综合第一名的杜轶群,等等。说到这些,好多学生的面孔就一一浮现在我的脑海里……我最高兴的事,就是这么多年来学生和家长对我的认可和尊敬。

更新日期:2024-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