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元孙

简介: 石元孙,宋朝军事人物。大将石守信之孙、石保吉之子。历官殿前都虞候及鄜延副都部署等。
[展开]

石元孙的个人经历

基本资料

  姓名:石元孙

  性别:男

  出生年月:不详

  国籍:中国

石元孙

  时代:宋朝

  籍贯:不详

  民族:汉族

  身份:军事人物

  

生平

  历官殿前都虞候及鄜延副都部署等。康定元年(1040年),西夏攻延州,三川口(今延安西)之战爆发,主将刘平、石元孙从庆州来援,刘平败死,石元孙战败被俘,刘平病死西夏,宋夏议和后,元孙被放还

?

  元孙字善良,始名庆孙,避章献太后祖讳易之。以守信荫为东头供奉官、阁门祗候,累迁如京副使。

  仁宗即位,改文思副使、勾当法酒库。吏盗酒,坐失察,追二官,复如京副使。为澶州巡检,徙知莫州,有治迹,以礼宾使再任。又徙保州,领廉州刺史,兼广信、安肃军缘边都巡检。时开屯田,凿塘水,有讼元孙擅污民田者,遣官按视,讼者以诬服,即赐白金五百两,诏褒谕之。再迁西上阁门使、并代州兵马钤辖,历侍卫亲军步军殿前都虞候、鄜延副都总管、缘边安抚使,迁邕州观察使。康定初,夏人寇延州,元孙与战于三川口,军败见执。传者以为已死,赠忠

正军节度使兼太傅,录其子孙七人。及元昊纳款,纵元孙归。谏官御史奏:元孙军败不死,辱国,请斩塞下。贾昌朝独言曰:“在春秋昌,晋获楚将谷臣,楚获晋将知罃,亦还其国不诛。”因入对,探袖出《魏志于禁传》以奏曰:“前代将

臣败覆而还,多不加罪。”帝乃贷元孙,安置全州。以升祔赦,内徙襄州。侍御史刘湜言:“元孙失军辱命,朝廷贷而不诛,若例从量移,无以劝用命之士。”元孙遂不徙。从徙许州,还京师卒。

  

石姓起源

  石姓有多个源头。最早的一支出自姬姓,是卫康叔的后代,即康叔六世孙靖伯的孙子石碏。石碏,叫公孙碏。字石,人们称他为石碏。他是卫国十一世君庄公的大夫,为人耿直,体恤百姓疾苦,深受国人崇敬。卫庄公有一个爱妾生了个儿子州吁,生性暴戾,善于谈兵深受庄公喜爱,任其所为。石碏对此十分不满,就诤言谏庄公说:“臣闻爱子,教以义方,弗纳于邪。。。。。。。夫宠过必骄,骄必生乱,降而不憾,憾而能畛者少矣!”并以“六逆”、“六顺”陈之。所谓六逆,即卑贱的妨害高贵的,年幼的欺凌年长的,疏远的离间亲近的,新人离间故人,权势小的超越权势大的,淫邪破坏道义。“六顺”,即国君行事合乎道义,臣子奉命执行,父亲慈爱,儿子孝顺,哥哥友爱,弟弟恭敬。(《左传。隐公三年》)。但庄公一点也听不进去,却给卫国留下祸根。

访宋夏三川口之战古战场(一)——总述

  宋夏三川口之战发生于公元1040年正月,此役宋军伤亡一万多人,是与西夏作战的第一次惨败,关于这场战争,既往的研究观点矛盾百出,而且所有的论者均没有做过现场考察,以讹传讹。本刊记者重走了当时战役的每一处关节点,通过实地的田野调查,澄清了很多以往史书上错误的东西。

  三川口战役的真实过程应是这样:公元1040年(宋康定元年)正月初二,元昊亲率大军一举攻破宋军设在陕西前线的军事前哨塞门寨(今陕西省安塞县镰刀湾镇),延州(宋军在陕西前线的军事指挥中心,今陕西省延安市)知州范雍(兼任振武军节度使,陕西前线的最高统帅)急命驻扎在庆州(今甘肃庆城县)的环庆副都署刘平带兵三千,驻扎在延州西北85公里的保安军(今陕西省志丹县保安镇)的石元孙五千人及驻扎在保安军稍北的黄德和部两千人在保安汇合后北上夺回塞门寨。三支军队于正月十九日汇合,但此时元昊又南下攻破位于延州城北30公里的金明寨(今陕西安塞县沿河湾镇北),此时,延州城已失去了最后一道屏障,直接暴露在西夏大军面前,范雍遂令刘平、石元孙、黄德和部火速回援延州。元昊采用围点打援的战术,即派少量诱兵围住延州城虚张声势,而派重兵于宋援军必经之路设伏。当刘石黄三路联军行至距延州城仅2.5公里的三川口时遇到了严阵以待的元昊主力兵团(约10万人的野战机动部队),战斗随即展开,尽管宋军殊死抵抗,但因双方兵力悬殊太大,宋军被西夏军合围后歼灭,刘平、石元孙被俘,黄德和带几百名士兵向东南遁逃,战役以西夏军的全胜而结束。

更新日期:2024-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