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百家

简介:黄百家(1643年12月6日-1709年4月29日),乳名祝国,原名百学,字主一,号不失,又号耒史,别号黄竹农家,清初浙江余姚通德乡(今属梁辉镇)黄竹浦人。国子监生,黄宗羲第三子。
[展开]

黄百家的个人经历

简介

  黄百家,国子监生,黄宗羲第三子。 其父黄宗羲(梨洲)亦精技击,曾于明末组织武装于浙江四名山抗击清兵,并作《王征南墓志铭》记述王来咸事迹。幼承庭训,博览群籍,研习天文、历法、数学。清康熙十九年(1680),明史馆聘黄宗羲赴京与修,以年老辞,总裁遂延请百家及万斯同赴京入馆,以所学撰《天文志》、《历志》数种。能传父学,其父晚年著述常有口授,辄执笔代书。黄宗羲撰《宋元学案》,成17卷去世,他和全祖望续成100卷。   好拳术,自幼师事鄞县内家拳师王来咸(王瑞伯),承其传,精通内家拳。著《内家拳法》,详细介绍王来咸拳法。又问业于梅文鼎,习推步法,有所得,撰《勾股矩测解原》。晚年得耳疾,左目损光,仍著述不辍。尚著有《明文授读》、《体独私钞》、《王刘异同》、《夷希集》、《北游纪方》等。

年表

  崇祯十六年(1643)十月二十六日,黄百家出生于浙江余姚,父亲是黄宗羲,母亲是叶宪祖之女叶氏(字宝林)。   清顺治五年(1648)随舅公氏翁逸读书,同时跟随黄宗裔学经学。   康熙六年(1667) 二十五岁的黄百家和其父黄宗羲的弟子一同学习。   清康熙十四年(1675),黄百家作《王征南先生传》,记述王征南的拳射之术。   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黄百家进京参加明史的编撰。   康熙二十七年(1688)携书回家编写。   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编写完成,再次进京编写《明史·历志》,次年四月编成。因为其父年老力衰,黄百家辞职回到南方。   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七月初三日,黄宗羲辞世。黄百家继续编纂黄宗羲未完成的《宋元学案》。   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因明史历志的手稿遗失,重新编写。   康熙四十八年(1709)三月二十日,黄百家辞世。

著作

  《天文志》   《明史·历志》   《内家拳法》(根据《学箕初稿·王征南先生》编写)   《句股矩测解原》   《王刘异同》   《体独诗钞》   《明文授读》   《失余诗稿》   《学箕初稿》   《学箕三稿》(即《黄竹农家耳逆草》)

父亲黄宗羲

 黄宗羲(1610~1695年),字太冲,号南雷,学者称梨洲先生,浙江余姚黄竹浦人。与顾炎武、王夫之并称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黄宗羲的墓前望柱有一副对联:“不事王侯,持子陵之风节;诏钞著述,同虞喜之传文”。这是黄宗羲一生人品和成就的自评。在人品上,黄宗羲自比严子陵,在成就上,黄宗羲自比虞喜。黄宗羲的友人姜希辙就称赞他:“余友黄梨洲先生,所谓通天地人之儒也。”

  黄宗羲有一个很重要的观点就是“经世致用”,他18岁的时候,父亲黄尊素的门人徐石麟对他说:“学不可杂,杂则无成,无亦将兵农礼乐以至天时地利人情物理,凡可佑庙谟裨掌故者,随其性之所近,并当一路,以为用世张本。”兵、农、天时、地理和物理等都属于“经世致用”的学问,年轻时的黄宗羲花了十年时间钻研科学,到了“痴绝”的地步。他在《明夷待访录》中对国家取士制度表达自己的观点:“绝学者,如历算、乐律、测望、占候、火器、水利之类是也。郡县上之于朝,政府考其果有发明,使之待诏,否则罢归。”在明清的时代,学子们读八股考科举,死气沉沉,万马齐喑,而且科学技术被当作“奇技淫巧”,不屑一顾,更有甚者加以冷嘲热讽。黄宗羲是希望有人学科学知识,并实用于国民生计,而且希望朝廷重视提拔这些有“绝学”的人才。

  黄宗羲一生于学问用力甚勤,著述亦极丰富。编选者不计,仅著述就有100多种、300多卷,字数在300万字以上,涉猎哲学、经学、史学、文字学、天文学、物理学、历法、数学、文学及艺术众多学科。黄宗羲的科学著作,据统计共22种,其中历学11种,地理学5种,算学5种,乐律学1种,可惜的是,这些著作在全祖望的时代大都已经佚失了。

黄百家

 

中国介绍哥白尼日心说之第一人

  黄百家在《天旋篇》中介绍了哥白尼的日心地动说,可以说是该学说在中国见诸文字最早的了。《天旋篇》出自他的著作《黄竹农家耳逆草》,有康熙刻本行于世。

  他在《天旋篇》中不但叙述了西方宇宙论发展史,而且简明、完整地介绍了哥白尼日心地动说的核心内容:

  其一,是圈层第次,自外而内是恒星天、土星道、木星道、火星道、地球道、金星道、水星道贺中心的太阳;其二,地球的公转,“以太阳居中而地球循旋于外”;其三为地球的自传,“日东旋于本道一周”。

  虽然,黄百家对哥白尼学说最终产生了疑问,但他无疑是第一个将哥白尼学说在中国完整介绍出来的人,从而完成了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一项伟业。

更新日期:2024-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