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南凤

简介: 何南凤(1588-1651),广东梅州兴宁市石马人,是佛教临济宗传人,又是才华横溢的诗人。字道见,家名觉从,号知非,又号雷山,又称半僧先生,初堂老人,牧原和尚,跛足道人。明代万历十六年(1588)生,清代顺治八年(1651)卒,终年六十五岁。
[展开]

何南凤的个人经历

人物简介

何南风,中国佛教临济宗“横山堂”流派创始人。他出家后名觉从,号知非,又号雷山。初称半僧先生,又称牧原和尚、跛者道人。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中举人。后决计落发出家,游齐、鲁、吴、越山水寺庙,曾住持平远文殊、龙川石岭、兴宁曹源和祥云等寺,以及杭州、嘉兴、闽南诸刹,晚年住持江西豫章普济寺。

何南风平生遍读各家学说,化异同之见,认为儒家与佛教在好些方面表里相关,联系密切,于是创立了“横山堂”学说,独成一个亦佛亦儒、亦僧亦俗的流派。这一派流传甚广,在广东、江西、福建以及东南亚一带都有其门徒。距今一百多年前,有梅县湾下一侯姓门徒将“横山堂”教义传到泰国,创建了龙福寺。泰皇常偕后与公主到该寺巡烛礼佛。如今已六传至原籍兴宁的彰慈大师(石善光,兴宁黄陂人)。彰慈大师住持后,将其教义又迸一步发展,何南风一直被其门徒奉为本师。

清初,何首倡在闽粤赣交界处,一个小镇旁的河流上建一桥,带头慨捐不少白银,并为之序。其文日:“天有缺,女娲氏炼石补之;地有缺,造桥而通之;人有缺,修德而补之。斯桥而造也,上通江西,下达福建,惟望仁人君子,慷慨解囊,共襄美举。是为序”。这座桥终于建成,此事也广为流传。

清顺治八年(1651年)六月初,何南风于江西豫章普济寺病逝,终年64岁。何南风所著诗文不少,但他不愿集而成书,每数月,即取手稿投之水火。今仅存其门徒辑录的《讱堂余稿》一集,罗香林将它编入《兴宁先贤丛书》。

人物生平

何南凤于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中举。后来,他决意出家,历游齐、鲁、吴、越等地名山寺庙,曾住持平远文殊、龙川石岭、兴宁曹源和祥云等地寺庙;晚年住持江西豫章普济寺。他博采各家,创立了亦佛亦儒、亦僧亦俗的新流派,以“劝人行善”为主要教义。由于其学说适应了当时客家地区群众的需要,在粤东、赣南、闽西一带以及东南亚都有其门徒,其学说颇有影响。

何南凤

南凤世家书香,父疑吾,字心吾,明代万历年间岁贡生,母刘氏。

南凤生而颖悟,过目成诵,每试辄冠军,年十五,入秀才,博览群书。早年,偶阅佛教《坛经》,恍然有悟,决计出家。他的父亲得知后,把他从佛寺带回来,仍叫他专心研究儒家经籍,年二十八中举(明万历四十年己卯),第二年入京会试,在途中遇见了黄山的普门禅师,相与谈禅,志趣相投,便又决定出家,再当和尚,远游山东、浙江、江苏、江西、福建。近至平远、龙川、潮州等地名寺。也曾在神光山佛寺住持多年,并在神光山麓亲建曹源寺一座。晚年定居江西南昌普济山,在寺内坐而逝。

南凤逝世后,他的门徒印致在普济山建塔一座,在塔内安葬南凤的骨骸。当年神光山南凤的僧徒也在曹源寺右边修建南凤的衣冠冢,安葬南凤的的发爪、法器遗物。

南凤有子二人,长名先甲,次名先庚,都入了秀才,一说先甲早年曾参加反清复明起事。

南凤信佛参禅,当了和尚,却不拘形式上的仪节和禁戒,仍饮酒食肉。娶妻生子,“成婚后,妻亦和,得子后,子亦孝”。

南凤性至孝,自谓“会元及第之念,幼长怀之,参禅看破。只因会试欠债,思得一薄宦以偿,再以慰老母殷望”。但他终未做官,晚年思念“老母在堂,杖履归省,依依亲舍者数年。”

南凤出家后,虽参禅弃儒,但终不忘儒。他认为儒释本无二致,僧和俗也是可通的。他以儒家的“格物、致和、平天下”与释氏之“明心见性度众生”为宗旨,时而出家,时而还俗,毫无拘束。作《半僧先生传》以自况。自谓“一言半语,本诸先圣之要,出诸自得之真。信得及者,依而行之,直可超凡入圣,度生死苦。则谓之半僧先生而己矣。”所著诗文不少,但他不愿集而成书,每数月,即取手稿投之于水火。今仅存他的门徒辑录的诗六十四首,歌吟赞偈十一首,尽牍八篇,文十二篇,名曰《初堂余稿》。前人有评:“疾没世而名不称,非先生志也。独怪今来,实学真才,脱然名利如先生者。回不多觏。”

主要作品

他仿照陶渊明《五柳先生传》而撰写的《半僧先生传》,是一篇极有个性的绝妙文章。从该文可知,南凤的名号很多:字道见,又名熄三、觉从、海圣、雷山释子、梦观居士、知非、跛者道人等等,最后取号牧原。“牧原者卑以自牧,牧一条水牯于广平之原,自治生平虚矫褊侧之习气云尔!”从这一连串的名号中,已透露出其不同凡俗的品格。

该文开篇先对自己的生平作一概括:“半僧先生者何人u2019?知非和尚是也。何以称半僧?以其时而僧,时而俗,又时而僧,则谓之半僧云尔!”行文叙述,处处显现其个性。“读周程及阳明白沙之书,便以道学自任,欲弃举子业,青山绿树,不以易紫绶金章。”、“屡弃笔砚,绝交际,即显者名人文字相赠,一切焚却。然参禅得力之后,辄旁通儒典之奥,诗文之妙,恨见地及之,而机候不及,故常拈举业示门人,谓门人不能传其禅,奈何并举业亦不能传耶!”这种独特怪异的心情,事实上是何南凤的理想追求与现实生活的巨大反差所造成的。明末社会在风雨飘摇之中,既不能“处为真儒”,又不能“出为王佐”,干一番经国济世的大业。于是,他由儒入佛,希望在虚无中得到解脱,然而又未能忘记现实:一方面“修齐治平”的思想在他的潜意识中常常出现,慈母妻女的形象亦使他难于释怀;另一方面,现实又不容许他有所作为。这种无可奈何而又不能追求解脱的矛盾心态,在文中描写得入木三分。

过去,客家地区僧尼做佛事时所唱的小调词曲,如《劝亡魂》、《打关灯》、《打莲池》、《血盆经》等多出自何南凤之手,它脍炙入口,经久传诵。

何南凤从儒入释,以释证儒,虽弃儒而终不忘儒,虽出家而终想家,认为儒与佛有许多相通的道理。他创立的“横山堂”学派,主要是参禅不必拘于形式和禁戒,参禅与习儒相通,而且“ 自信即佛”,“无事外求”,“说法以度众 生,修身以平天下”,积极救助众生与自立精神至今为佛门所称颂。他创立的佛教流派广传国内外。泰国龙福寺住持彰慈大师(石善光),就是他的六传弟子。

何南凤的对联和诗很有哲理。其一联是“念佛是谁?不点开这只眼睛,切忌摸风捉影;参禅无别,但讨得那边口鼻,自然动地惊天!”; “戒律道根基,澄练一心,直令冰清玉洁;慈悲佛种子,包涵万品,须同海阔天空”。他写的戊子再往神光:“青山绿树透神光,多少游人堕渺茫。几度挂瓢图远况,这回凭几梦幽 香。闲名未谢为身累,往事全忘得趣长。何必赵州年百二,但知住处免奔忙”。至今仍在人们中流传。

人物故事

有一次,何南凤风尘仆仆来到河源灯塔祥云庵,看到宝殿庄严,耳旁传来阵阵钟鼓之声,不觉凡心大动,诗兴大发,顺口吟出了一首脍炙人口的上联“南凤飞来,两翼东西朝北殿”,不料,前脚刚踏进山门便被一位小徒弟发现,思路突然被一声“师父……”打断,再也没法续出下联。讫今400多年来,至今无人对上下联。

更新日期:2024-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