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若曦

简介: 陈若曦,本名陈秀美,1938年出生。台湾大学外文系毕业。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写作系硕士。1960年与白先勇、王文兴等创办《现代文学》杂志,以写实小说闻名文坛。1989年创建海外华文女作家协会。
[展开]

陈若曦的个人经历

陈若曦 - 简介

陈若曦,本名陈秀美,1938年出生。台湾大学外文系毕业。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写作系硕士。1960年与白先勇、王文兴等创办《现代文学》杂志,以写实小说闻名文坛。1989年创建海外华文女作家协会。1995年返台定居,现在是台湾专栏作家协会副理事长,也是“荒野保护协会”的会员及义工。

陈若曦 - 荣誉

她曾获中山文艺奖、联合报小说特别奖、吴三连文艺奖等。著有短篇小说集《尹县长》、《完美丈夫的秘密》等;长篇小说集《突围》、《远见》、《慧心莲》等;散文集《草原行》、《生活随笔》等;自传《坚持·无悔——陈若曦七十自述》。

28岁时,为了追求心中的社会主义,她和丈夫毅然来到祖国大陆生活了七年,其间经历了文化大革命;之后,在美国等地漂泊了二十多年的她,又放下家庭独自一人回到台湾,希望能为故乡作出贡献。她就是台湾知名作家陈若曦。

陈若曦 - 首部自传《陈若曦七十自述》在台湾出版

九月三十日下午,女作家陈若曦在台北举办新著《坚持·无悔——陈若曦七十自述》出版发布会。著名作家白先勇(右)前来向当年台大老同学祝贺。陈若曦一九三八年生于台北县中和,台大外文系毕业后留学美国,获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写作系硕士。一九六六年与丈夫回到中国大陆,一九七三年到香港居住,先后移居加拿大、美国,近年定居台北。其作品曾被译为英、德、日、法、挪威等文字。 

女作家陈若曦的首部自传《坚持·无悔——陈若曦七十自述》三十日在台湾正式出版发行。

陈若曦

新书发布会在台北武昌路一段颇具怀旧风味的“明星咖啡馆”举行。

陈若曦向前来出席发布会的文化界人士介绍说:“我是抱定要嘛不写,要写就老实写的信念撰写此书的。”

由台湾九歌出版社出版的《坚持·无悔——陈若曦七十自述》一书,以事件为纲,洋洋洒洒,回顾了陈若曦在中和与永康街度过的童年、亲眼所见的二二八事件、求学生涯、感情归属。包括在留美时与台湾夫婿段世尧结婚,毕业后在先生提议下,回归心所向往的祖国大陆,以及他们夫妻历经七年“文化大革命”生涯。书中第三章和第五章,记述了陈若曦在美国求学和在美加的生活。书中对胡耀邦当年接见的回忆,充满感情。

陈若曦 - 访谈

昨日,来到南昌参加中国(南昌)第二届国际华人作家滕王阁笔会的陈若曦,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从她的缓缓讲述中,记者了解到了这位女作家曲折而又传奇的人生故事。

传奇女作家曾怀揣记者梦

未见过陈若曦,先熟读了她的简历。本以为有着如此传奇经历的作家,会是一个清高而又个性十足的女子。然而在八大山人纪念馆初见陈若曦,却惊异于她的随和与朴实,灰白的短发,爽朗的笑声,亲切而稍显闽南味的话语,一下就拉近了我们之间的距离。

得知记者要对她进行专访,陈若曦欣然表示同意,并笑称自己当初的理想就是当一名记者,为社会担当责任。“可惜当时台湾大学没有新闻系,未能如愿,实属遗憾。”

“‘文革’经历让我成长”

打开话匣子,陈若曦首先说起了她在大陆的生活经历。1966年,陈若曦以台湾留美学生的身份,和丈夫一起来到大陆生活。当时正值文化大革命时期,很多人都说她是“自找苦吃”。

如今回想起来,陈若曦十分坦然:“那时对自己所吃的苦都可以接受,不是认命,是自己的判断和选择。可以说,‘文革’的经历让我得到了成长。”她说,自己生于日本殖民统治时期,民族意识特别强烈,战后所受的教育是“以天下为己任”。因此她认定中国是原乡和祖国,学成报效国家是理所当然的。

那段刻骨铭心的日子,对陈若曦日后的创作也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尹县长》、《耿尔在北京》等一连串描写“文革”的纪实小说的出炉,奠定了她在文坛的地位。

年近花甲独身回归故土

经历“文革”后,陈若曦在美国、加拿大等地飘泊了二十多年,那时已57岁的她又作出了人生中的第二个重大决定——回归台湾,报效家乡。

然而,由于丈夫想在美国养老,两人一度产生分歧,即使到了分手的地步,陈若曦也还是坚持自己的信念,一定要回台湾。“很简单,这是我的家乡,我没有理由不关心。”

独自一人回到台湾后,陈若曦一直实践着以行动来关怀社会的诺言。从写作、保护生态到为女性争取权利等,在陈若曦身上体现的是知识分子的良知。

“坚持理想,无怨无悔”

虽然已进入暮年,陈若曦仍然笔耕不辍,今年刚满70岁的她,出版了首部自传《坚持·无悔——陈若曦七十自述》,数十年往事历历写来,她的大半生如跑马灯般一幕幕跃上纸页。她的笔下没有太多沉湎、耽溺或长吁短叹,相反,节奏明快,情节却无比清晰。

陈若曦坦言,如今她的心态已如这本书的书名一般,因为坚持着自己的理想,所以无怨无悔。“有时候想想有一点遗憾,就是说互相恋爱,互相共患难。大陆那样翻天覆地的变化都经历了,我们却不能白头偕老,不过互相尊重也很好,而且我在台湾跟自己的同胞、家乡父老在一起,我觉得很快乐,所以并不后悔。”她笑称现在“无婚一身轻”,日子自由又充实。

陈若曦 - 生平

生于木匠家庭,1957年北一女中毕业,就读台大外文系,喜欢写小说,与白先勇、欧阳子、王文兴等人创办《现代文学》杂志,毕业后留学美国。先是经美国新闻处处长麦加锡推荐,进入何立克学院进修,后转入马里兰州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写作系研读。

1966年随着丈夫段世尧举家前往中国定居。好些朋友劝她三思,她仍执意前去。刚好碰上文化大革命,吃了不少苦头,幸而她有美国国籍背景,而未受到更惨烈之遭遇。

1969年任教于南京市河海大学。1973年离开中国,举家移居香港,担任新法书院英文教师。次年移居加拿大,担任银行职员。此一期间,她将在中国的耳闻目睹,写了一系列小说《尹县长》,1976年由台湾远景出版社出版,她以当事人身份来写,内容之恐怖、惨酷,前所未见,远超人们想像,轰动一时。1979年应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中国中心之聘,移居美国。

1979年底台湾发生美丽岛事件,1980年1月8日,陈若曦由美返台,带着一封旅美学者、作家签署的信函面呈当时的总统蒋经国,表达海外学人对此事件的忧心,为高雄事件之民运人士求情,认为此事件是“未暴先镇、镇而后暴”。

1983年出任伯克利加州大学东方语言学系客座讲师。1985年五月于北京会见胡耀邦,而轰动一时。1989年创组海外华文女作家协会,并当选首任会长。

1994年应《星期天周刊》之聘,前往香港就职。1995年回台湾定居,并出任中央大学驻校作家,兼任慈济医学院教授。1999年获《中国时报》人间副刊遴选为十二位跨世纪作家之一。2000年出任南投县驻县作家。

2001年-2004年间,担任中华民国著作权人协会秘书长,成绩斐然,盈余超过新台币一亿多元,使常务董事蔡文甫大为激赏。

2006年出任国立台北科技大学驻校作家。2007年当选中国妇女写作协会理事长、专栏作家协会副理事长和银发族协会艺文列车主任委员。

陈若曦 - 作品

参与制作过的电影

失恋者 (1987) 原著

美国及两岸三地人情世故相关作品
《突围》
《远见》
《二胡》
《纸婚》
《城里城外》
《王左的悲哀》
《贵州女人》

在台时期作品
《女儿的家》
《打造桃花源》
《清水婶回家》
《完美丈夫的秘密》

陈若曦 - 获得奖项

中山文艺奖
联合报特别小说奖
吴三连文学奖
吴浊流文学奖

陈若曦 - 相关报道

海南可大力发展“老人产业”

谈起对海南的感受,陈若曦:“海南变化真大!刚来时从机场到酒店的路上,一路的景色简直让人惊艳。这两天到博鳌、保亭看,风景也是很好。我觉得,海南要发展老年人旅游项目会很有前景。”

陈若曦的名字是和“伤痕文学”紧密相连的。她本名陈秀美,1938年生于台北,台大外文系毕业,之后留学美国,获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写作系硕士。在台湾大学外文系就读期间,陈若曦和同学白先勇、王文兴等人创办《现代文学》以写实小说闻名文坛。1966年,时年28岁的她和丈夫出于对社会主义中国的无限向往,和丈夫回到中国大陆生活了七年,并且经历了文化大革命。这段刻骨铭心的日子,对陈若曦日后的创作信念带来很大的冲击,她一连串描写文革的纪实小说也奠定她在文坛的地位。比如《尹县长》,就是伤痕文学的代表作。

陈若曦说,她现在更多的精力放在社会工作上。她担任着台湾地区“妇女写作协会”的理事长,并负责“银发族协会”的艺文工作。她说,这两个协会旨在丰富妇女和老年人的生活,号召他们“自尊、自强、自足、自娱”。每天下午,她都为银发族协会成员安排了不同的节目,有时是看音乐会,有时是下午茶,有时是体育锻炼。“活动是满丰富的,就是缺钱。”她告诉记者,该协会会员已经达到2000名,会员只象征性地交一点会费,更多的要协会的负责人去筹集。她说,常常找企业界募捐,“都成文化乞丐了”,她大笑地说,“不过,我心态蛮乐观的。”

陈若曦说,此行海南给她的印象非常好。“海南的气候那么好,可以大力发展老人产业。这些老人有旅游的需要,也有消费能力,海南的条件很合适。”记者提议可以把“银发族协会”会员带到海南来旅游,陈若曦表示赞同。还问:“海南有没有老年人协会?你若认识他们的负责人,一定要介绍给我认识啊!”

更新日期:2024-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