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莎贝尔·阿佳尼

简介: 伊莎贝尔·阿佳妮不仅作为演员,她还作为制片人的身份拍摄影片,《卡米耶·克洛岱尔人》就是她的作品。她的许多部电影曾被译成德语,英语,意大利语并受到各国观众的欢迎。1990年她与杰拉尔·德帕尔迪约一起获得了恺撒超级巨星奖的殊荣,同年她被《大众》杂志评选为世界上50名最漂亮的女性之一。
[展开]

伊莎贝尔·阿佳尼的个人经历

伊莎贝尔·阿佳妮不仅作为演员,她还作为制片人的身份拍摄影片,《卡米耶·克洛岱尔人》就是她的作品。她的许多部电影曾被译成德语,英语,意大利语并受到各国观众的欢迎。1990年她与杰拉尔·德帕尔迪约一起获得了恺撒超级巨星奖的殊荣,同年她被《大众》杂志评选为世界上50名最漂亮的女性之一。

伊莎贝尔·阿佳尼 - 个人资料

姓名:伊莎贝尔·阿佳尼

英文名:IsabelleAdjani

出生年月:1955年7月27日

出生地点:巴黎
家庭简介:父亲是一名有土尔其血统的阿尔及利亚人,母亲为德国人

伊莎贝尔·阿佳尼 - 个人简介

伊莎贝尔·阿佳尼

伊莎贝尔·阿佳妮生于1955年7月27日,她的父亲是一名有土尔其血统的阿尔及利亚人,母亲为德国人。12岁时阿佳妮在学校赢得了一个朗诵奖,并从此开始对舞台生活感兴趣。14岁时阿佳妮在暑假中参与了影片《小煤炭商》(1969)的拍摄,开始了她的电影生涯。两年后,在读高中期间,阿佳妮又在假期里拍摄了她的第二部影片。毕业之前阿佳妮在特律福的影片《阿黛尔的故事》(1975)中饰演了主角阿黛尔。阿佳妮被许多电影评论家认定是法国自让娜·莫罗以来的最杰出的银幕形象,她也因这部影片而获得了一项学院奖,并一步步成为法国电影的超级女星。1981年阿佳妮因在影片《占有》(1981)和《四重奏》(1981)的表演而获得当年的加那电影节最佳女主角奖,接着因《占有》(1981)、《谋杀的夏季》(1983)和《卡米耶·克洛岱尔》(又译《罗丹的情人》)(198而连续获得了法国恺撒奖和柏林国际电影节的最佳女主角奖,并第二次获得了奥斯卡提名。

伊莎贝尔·阿佳尼 - 影星历程

伊莎贝尔.阿佳妮有一种超凡脱俗的美,纯净湛蓝的眼睛、娇艳的红唇、一头乌黑飘逸的秀发......这位女演员,不仅有令人心动的美,而且才华横溢,她曾三次摘得凯撒奖最佳女主角,并捧得到戛纳和柏林电影节女主角奖,并两次得到奥斯卡最佳女主角提名,她被认为是法国影坛80年代最具代表性的女演员。

伊莎贝尔.阿佳尼生于1954年,母亲是德国人,父亲是阿尔及利亚人。从小生活在社会的底层,这也造就了她桀傲不驯的个性。伊莎贝尔在拍片时总是投入巨大的激情,当她在开始在电视上崭露头角时,电影导演们立即注意到她,很快在1975年,20岁的阿佳妮得以在《阿黛尔·雨果》中扮演大文豪雨果的女儿,此片令伊莎贝尔一举成名,不仅得到了凯撒奖还得到了奥斯卡的提名。

伊莎贝尔的第二次奥斯卡提名也是扮演一名历史上的著名的女子《卡米尔·克劳黛》(罗丹的情人),伊莎贝尔把这个最后精神崩溃的女人演得栩栩如生,她投入角色之深甚至难以自拨。90年代初伊莎贝尔一度从影坛消失,直到1993年《烦心事》伊莎贝尔才又回来观众面前,在1996年伊莎贝尔推出了当时法国影坛耗资最巨的一部影片《玛戈皇后》。之后伊莎贝尔又与美国大明星莎朗.斯通合演了重拍片《魔鬼双姝》不过这部影片由于好莱坞大明星的独断专行而并不成功。后来当记者采访阿佳妮时问她是否有可能再次合作,她说:与莎朗·斯通合作一次就够了。

这位性格孤傲的女演员据说与法国影坛的第一夫人卡特琳娜·德诺芙的关系也不是很好,有传闻说当年就是因为卡特琳娜的制肘才使得阿佳妮未能因《玛戈皇后》而得到戛纳奖。阿佳尼属于那种与众不同的女演员,看到她总给人以天上人间之感。在她面前人们会不由自主地放低嗓音,仿佛生怕惊跑了一个偶然现身的仙女。她年仅16岁时在法兰西剧院演出《小猫死了》就给观众留下了极其美好的印象。法国著名电影导演特吕弗在写给她的一封信中曾赞叹道:“单是你的面孔就能讲述一个动人的故事,单是你的目光就能创造出戏剧性的氛围。”尽管成名后有许多流言蜚语、是是非非围绕在她身边,但在人们心目中,她始终如一泓深不可测的湖水,永远闪烁着神秘的波光。

以后,随着她与大导演与名演员的合作,她的演技不断提高。她在著名导演波兰斯基执导下拍摄了《房客》,和法国另一女红星伊莎贝尔·于佩尔合作拍摄了《勃朗蒂三姐妹》,均获好评。她还多次被奥斯卡奖提名,并在国际电影节上多次获奖。尽管阿佳妮有这么多长处,但她个性极强,动辄大发脾气而中止拍摄,甚至退出摄制组,使电影厂大伤脑筋。一九八三年,她参加拍摄《卡门》,十天后突然因负气而不辞而别,结果反让一位默默无闻的女演员一鸣惊人而成名。一九八三年,她又突然离开《朱莉叶》摄制组。难怪法国影坛有一名人向她提出忠告:"阿佳妮若想再继续加入法国三大女星的行列,那就必须学会控制自己。"

说到个人生活伊莎贝尔曾经与布鲁诺·努伊顿《卡米尔.克劳黛》的导演一起生活并有了一个儿子,但他们始终没有结婚。伊莎贝尔生命还有一个著名的男子那就是丹尼尔.戴.刘易斯,这位有着贵族血统的英国演员曾经与伊莎贝尔有过一段甜蜜的时光,人们看见他们态度亲蜜地公开出现在公众场合,不过段郎才女貌的童话并没有持续多久,不久他们分手了。这场情变曾经闹得沸沸扬扬,中间加杂了丹尼尔·戴·刘易斯与薇诺娜·赖德、朱丽娅·罗拨茨的绯闻,最后的结局是,伊莎贝尔独自生下丹尼尔·戴刘易斯的儿子加布里埃尔,而丹尼尔·戴·刘易斯则与著名的美国作家阿瑟.米勒的女儿丽贝卡结婚。如今伊莎贝拉平静地接受了现实,独自抚养着自己的孩子,甚至不愿公开承认丹尼尔.戴.刘易斯是孩子的父亲。

伊莎贝尔·阿佳尼 - 生平介绍

寂寞童年

解读阿佳尼之谜的钥匙或许可以在她的童年时代找到。她于阿尔及利亚战争期间(约为1956~1957年——译注)出生在巴黎郊区的一个贫民区,这儿到处是简陋的住房、嘈杂的工厂、狭小的庭院和死气沉沉的街道。一个皮肤苍白、长着一头深色头发和一双蓝色大眼睛的小姑娘就在这种环境中悄悄长大了。她父亲穆罕默德·谢里夫·阿佳尼生于阿尔及利亚的君士坦丁,后来离开故乡加入了法国军队,最后带着他在德国娶到的妻子巴伐罗瓦丝到巴黎郊区定了居。他是个相貌英俊的男子,酷似马龙·白兰度。没有人知道他是怎么娶到那个身材娇小、有一双浅色明眸的德国女人的,就连伊莎贝尔·阿佳尼对此也一无所知。她父母不大愿意在她面前谈论往事,只是从他们的只言片语中她才得知,他们在这个北非移民聚居的贫民窟定居前曾想过移居美国,但是没有成功。

小阿佳尼的童年不仅物质匮乏,而且还深感孤独。他们一家没有亲戚来往,家中连祖父母的照片都没有,这种不知自己根在何处的痛苦加深了他们的漂泊无依之感,每月只有领到家庭补助金的那一天才能给他们带来少许欢乐。此外,五六十年代针对北非阿拉伯移民的种族主义暴力行动在法国也愈演愈烈,恐怖事件时有发生。此时伊莎贝尔的弟弟又出生了,一家人的生活于是更加艰难。正是在这种动荡不安的环境中,小阿佳尼养成了爱沉思默想的性格,成年后她回忆说:“我小时候是个孤僻的孩子,心中充满幻想和希望,总想得到更多的幸福。”

冷酷的现实使阿佳尼把兴趣转向了书本。她如饥似渴地阅读各种书籍,沉浸在知识的海洋中乐而忘返,从中汲取了丰富的营养。这个穿着短袜、稚气未脱的小女孩表面上是那么的弱不禁风,但明眼人却能看出她拥有一个深藏不露的神奇的精神世界,在那里她的想象力像脱缰的野马自由驰骋,一直奔向远方。这时她开始写诗,用诗句来描绘她心底的那个世界。她的法文教师巴塔伊小姐至今还保存着一首她的题为《高墙》的诗,诗中写道:“高墙近在咫尺,却无人能穿越。神奇的王国近在咫尺,却不把我们等待。”女儿的聪慧早熟、学业优异固然令父母欢喜,却也让他们感到担忧,因为他们不知道女儿那颗耽于幻想的心将会走向何方。偏巧伊莎贝尔的弟弟这时也显露出桀骜不驯的性格,她后来回忆说:“我弟弟总待在街上,而我总待在书本里……对此父母同样感到危险,因为弟弟会惹来麻烦,我则可能变成个招人讨厌的小学究。”

恋父情结

在寂寞的童年时代构筑起阿佳尼情感世界的,是她对父亲的爱。自从父亲第一眼看到这个长着一双蓝眼睛的小女孩,她就注定了要成为人们所说的那种“父亲的女儿”。这种有恋父情结的女人往往都争强好胜,力争出人头地。伊莎贝尔·阿佳尼在这方面是个成功的范例,她出了名,使父亲的姓氏闻名遐迩。她从艺以后从没想过给自己起个艺名,大概就是这种想光耀门庭的潜在心理在起作用。

阿佳尼很少对人谈起她的童年,特别是很少提及她的母亲,但对于父亲她却做过生动鲜明的描绘,她说:“我父亲是个既热情又严厉的人,非常威严,思维严谨周密,热衷于政治,谈吐高雅,法文讲得非常好。他还是个很神秘的人。”曾雇用过她父亲的一位汽车库主至今仍对他勤勉工作的热情和对女儿的感情留有很深的印象。
和伊莎贝尔·阿佳尼一样,她父亲也不是个头脑单纯、容易与人相处的人,这一点在1983年父亲去世后她才首次向公众承认。因他的去世而长期悲痛欲绝的阿佳尼说:“我父亲是个克制持重的人,甚至有些阴郁,有时还很可怕。这引起了我的逆反心理,却又无法把这种感受表达出来。我们后来相互间不再讲话,但与此同时他却是最爱我的人,也是我最渴望与之交谈的人。从童年时起我就知道,他将深刻地影响我的一生。”

步入艺坛

13岁时伊莎贝尔·阿佳尼还在巴黎郊区的一所公立女子中学里读书。她喜欢朗读课文,语调总是读得很准确。这时她开始迷上了莫里哀的戏剧。老师给她们讲解了《司卡班的诡计》之后,阿佳尼决心组织同学排演这出戏。学校里没有男生,她就自己扮演司卡班一角,初次展示了她的表演天赋。

恰在这时,导演贝尔纳·杜布朗-米歇尔要为一部将于次年夏天开拍的电影《小煤炭商》挑选儿童演员。阿佳尼的老师鼓励她去应试。当时竞争者很多,每人都要准备一幕有两页台词的戏,由试演剧中辅导员一角的弗朗西斯·于斯戴尔与她们演对手戏。结果,在阿佳尼之前的应试者中没有一个能把台词一背到底。现在轮到阿佳尼上场了,她演来落落大方,毫不怯场。导演当场就选中了她,但要使她走上银幕还需说服她那个有些保守的父亲。她父亲认为电影界是个可怕的地方,而女儿要演的这部电影又是讲一个小姑娘爱上辅导员的故事的,这太过分了!何况女儿在其中一场戏里还要对她的辅导员说:“我想给您生个孩子……”不过最终她父亲还是让了步。回忆起那次拍片的情景,米歇尔导演说:“她非常听话,总是记得自己的台词,也记得别人的台词。没她的戏时,她就很高兴地给女场记员当助手。”很显然,电影界在那个时候已经开始令她着迷了。

那部影片反响平平,不过人们对阿佳尼在片中的表现却交口称赞。从此她片约不断,人们后来又看到她出现在影片《福斯蒂娜与美好夏日》里。她在这部影片的拍摄现场度过了16岁生日,该片导演尼娜·贡巴奈兹回忆说:“她清新亮丽,就像英国小说里的女主角,同时又情绪饱满,激情四溢……”此后阿佳尼又相继去比利时、意大利等国拍片,夜间由老师给她补习功课,从此她不再拥有同龄年轻人的轻松生活。

事业辉煌

伊莎贝尔·阿佳尼曾想过长大后当一名负责儿童事务的法官,但拍过几部电影后她意识到,当一名女演员才是她心中真正的渴望。她开始准备参加音乐戏剧学院的入学考试,而就在音乐戏剧学院门口的台阶上,她遇到了著名导演罗贝尔·奥塞因。奥塞因一看到她就愣住了,回过神来之后马上问她是不是演员。“是又不是,”阿佳尼吞吞吐吐地回答说,“我也不知道,我希望我是。”奥塞因于是对她谈起了他在兰斯办的学校和剧院,并邀请她参加面试。阿佳尼如约应试,奥塞因对她的表演赞叹不已,认为“她身上的一切都极其和谐”。他希望她在《贝尔娜尔达·阿尔巴之家》一剧中扮演角色,并为此去见了她的父母,向他们保证阿佳尼在兰斯将由他照顾,绝不会有问题。她的父母只提了一个条件,那就是不能耽误女儿通过中学毕业会考。在那段日子里阿佳尼每天晚上排完了戏就回房间复习功课,结果顺利通过了会考。

从兰斯回来后她又被导演雷蒙·鲁洛选中在电视剧《太太学堂》中扮演女主角阿涅丝,与著名演员贝尔纳·布里叶联袂主演。此后不久法兰西喜剧院恰巧也要为阿涅丝一角寻找合适人选,导演甚至未经面试就决定让她来演。于是从没在音乐戏剧学院学习过的阿佳尼,一下子和老演员弗朗西斯·于斯戴尔一样,成了法兰西喜剧院内领取固定报酬的演员,这可是前所未有的。此后她的出色表现又使院方决定由她在法国作家让·吉罗杜的剧作《水神》中担纲主演。这一角色使她获得了巨大成功,18岁的她一举蜚声剧坛。人们觉得那个角色简直就像是专为她而写的,那些美妙的台词正该由她那样的面孔、眼睛和声音去加以表现。

从此她成了演艺界走红的人物。1974年她拍摄了电影《耳光》,不过她仍对戏剧舞台情有独钟,无意真正步入影坛。这时她收到了特吕弗的一封信,他在信中写道:“你是个不同凡响的女演员。除了让娜·莫罗之外,我从没如此迫切地渴望把一张脸固定在胶片上。我承认戏剧是一项崇高的事业,不过我的工作是搞电影。看过《耳光》后,我坚信人们应该每天都为你拍电影,甚至在星期天。”阿佳尼身上深深吸引他的,是那种闪电般明亮夺人的气质和风韵。特吕弗将拍摄一部根据阿黛尔·雨果(维克多·雨果之女)的日记改编的电影,片中的女主角被爱人抛弃后陷入了疯狂。特吕弗认为阿佳尼是扮演这个角色最理想的人选,但是她拒绝了,因为要拍这部电影就得离开剧院3个半月。已经认定该角色非阿佳尼莫属的特吕弗又写信给她说:“单是你的面孔就能讲述一个动人的故事,单是你的目光就能创节的电影,那就是一部关于你的纪录片,它将可以与任何一部故事片相媲美。”这些话打动了阿佳尼的心,她参加了电影《阿黛尔·雨果的故事》的拍摄,并因在其中的表演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女演员的提名。她为此付出的代价是再也不能回法兰西喜剧院演戏了。此后她又相继拍了不少电影,其中《占有》和《四重唱》使她分别获得了恺撒奖和戛纳电影节的表演奖。

面对流言

阿佳尼曾在长达4年的时间里拒绝参加影片《致命之夏》的拍摄,因为她不喜欢其中的裸戏。后来她又在电影《名叫卡门》的拍摄中与导演高达尔发生冲突,只拍了3天戏就离开了摄影棚。于是开始有人说她任性,难以相处。对此她辩解说:“我要对自己在银幕上的表演负责,所以在投入拍摄前我确实要考虑再三……”

在摩洛哥演出的一部美国喜剧受挫后,阿佳尼一度陷入了消沉,她常说:“明星不过是一个死去的天体,只是在人们的想象中发光。”此后她拍的电影越来越少了。人们对这位天才演员的隐退感到难以理解,80年代中期曾盛传阿佳尼染上艾滋病。有人说亲眼看见她气息奄奄地躺在担架上,还有人说她已经死了。对这些无稽之谈,阿佳尼开始保持沉默。后来谣言弄得满城风雨,阿佳尼于是决定公开露面。1987年1月18日,她出现在电视新闻节目里,高昂着头,大声宣称艾滋病并不是可耻的疾病。当时她正在准备参加电影《卡米耶·克罗代尔》(又译《罗丹的情人》——译注)的拍摄,她在卡米耶的日记中找到一句她自己也深有同感的话:“有些人对我的天分如此之高感到不安,他们不肯原谅我。”

伊莎贝尔·阿佳尼 - 主要作品

1.《热情似火》(1999)
2.《帕帕拉齐》(1998/I)饰她自己
3.《魔鬼》(1996)饰米阿
4.《马尔戈王后》(1994)饰马尔戈
5.《毒品生意》(1993)饰皮尼乐普
6.《劲风骑士》(1990)
7.《卡米耶·克洛岱尔》(又译《罗丹的情人》)(1988)饰卡米耶·克洛岱尔
8.《依斯塔》(1987)
9.《地铁》(1985)饰海伦娜
10.《谋杀的夏季》(1983)饰埃利阿娜
11.《死亡旅行》(1983)饰凯瑟琳·来利斯/吕西,"玛丽"
12.《安东妮塔》(1982)饰安东妮塔
13.《四重奏》(1981)饰玛亚·泽利
14.《占有》(1981)饰安娜/海伦
15.《明年吧,如果一切都好的话》(1981)饰伊莎贝尔
16.《火焰》(1981)饰波利娜·瓦朗斯
17.《克拉拉与小伙子们》(1980)饰克拉拉
18.《布龙台姐妹》(1979)饰爱米丽
19.《深夜幽灵》(1979)饰露茜·哈克
20.《司机》(1978)
21.《巴罗科》(1976)饰洛尔
22.《房客》(1976)饰斯黛拉
23.《维奥莱特和弗朗索瓦》(1976)饰维奥莱特
24.《阿黛尔的故事》(1975)饰阿黛尔·雨果
25.《耳光》(1974)饰伊莎贝尔·都兰,他们的女儿
26.《女校》(1972)饰阿涅斯
27.《福斯蒂娜》(1971)饰卡米尔
28.《小煤炭商》(1969)饰罗斯

伊莎贝尔·阿佳尼 - 影星轶事

伊莎贝尔·阿佳尼太阳看不懂的美丽
伊莎贝尔·阿佳尼是那种能让观众的情绪随着她扮演的角色一起流动的演员,那一个个充满灵性、饱受痛苦折磨的奇女子会让你渐渐感到她们的喜怒哀乐不再与自己无关。《罗丹的情人》中灵气逼人的卡蜜儿,无法接受自己的爱与他人共享,更不能容忍别人践踏她的艺术个性,她宁可痛苦地选择与自己的所爱分离,直至最终精神崩溃,她也未向这个太理智的世界作出丝毫的妥协。《马尔戈王后》中马尔戈,更是用自己全部的热情维护她的最美,用圣洁的爱情对抗畸形的社会,对峙她被当作棋子的命运。阿佳尼在全身心地拥抱这些角色时,她的生命便与她们融为一体了。一直认为阿佳尼是属于夜晚的,她那乌黑的长发、幽深的蓝眸、似水的柔情,无一不属于沉静的夜。白天强烈的阳光会将她灼伤,夜晚则使她的生命绚烂。那月亮般的秉性早已深入她的生命中。

这位令法兰西观众如醉如痴的电影女神一直未能获得好莱坞的主流地位。在那个已被完全商业化了的电影帝国里,阿佳尼冷傲、不可接近的气质与众多好莱坞影星的张扬有着太多的不同。连极其挑剔的奥斯卡奖评委们也不得不赞赏地两次将她列入提名名单,但却不肯最终将这项桂冠授予这位在影片中不说英语的女演员。演绎了太多悲剧角色的阿佳尼在生活中延续着她的戏剧人生。拍完《罗丹的情人》后,她与英国男演员丹尼尔坠入爱河。然而,经过了数年的分分合合,才华横溢却用情不专的男人最终令她心碎地离去。如今,经历了生活与感情的起起伏伏之后,阿佳尼远避尘嚣,与她的两个孩子生活在一起。电影对于她而言,已不是生命中最重要的。正如《马尔戈王后》的结尾,马尔戈怀抱着情人的头颅离去时说的那样:“只要脸上还有微笑。

伊莎贝尔·阿佳尼 - 阿黛尔雨果的故事

 L’histoire d’Adèle H.
  导演: 弗朗索瓦·特吕弗
  主演: 伊莎贝尔·阿佳妮 布鲁斯·罗宾逊 西尔维·玛丽奥特
  类型: 剧情 / 传记
  上映日期: 1975年10月8日 法国
  更多中文名:
  情泪种情花
  巫山云
  剧情简介 :
  这部1975年的影片根据法国文学巨匠维克多·雨果之女阿黛尔·雨果的经历改编。为追求年轻的英国军官皮尚,阿黛尔从法国跑到美洲,然而皮尚却表现得十分冷漠。阿黛尔却近乎“丧心病狂”地继续爱着这个不再爱她的男人,最终在法国孤独终老。
  阿佳妮主演的成名作,她在片中饰演的阿黛尔是法国大文豪雨果的女儿,为了一心一意追求浪漫和不妥协的爱情而极力逃避家族姓氏带来的巨大压力,独自远渡重洋到英国去寻找她迷恋的英国军人。但对方并没有重视她的痴情,她在接连的沉重打击下神经错乱,最后只落得在收容院里度过余生,下场令人唏嘘。

伊莎贝尔·阿佳尼 - 精彩写真




 

 

伊莎贝尔·阿佳尼 - 相关链接

1:http://blog.readnovel.com/article/htm/tid_590017.html
2: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1999-BLSJ199902004.htm
3:http://www.mtime.com/my/usually/photo/176449/
4:http://www.dahuawang.com/dsb/19990808/GB/dsb%5E7%5E%5E2408a03.htm

5:世界十大名著 http://www.zhenpm.cn/content.aspid=283

更新日期:2024-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