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雷戈里·普雷奥蒂亚萨

简介: 格雷戈里·普雷奥蒂亚萨(1915.8.25,布加勒斯特——1957.11.4,莫斯科)罗马尼亚共产主义活动家、政治家,曾任罗马尼亚外交部长,罗马尼亚工人党中央宣传书记。他被视为罗马尼亚党和国家最有前途的政治领导人而深孚众望,1957年11月4日赴莫斯科参加“十月革命节”,在“伏努科沃机场的灾难”中死于空难事故,他的死给节日蒙上了一层阴影,也在无形中改变了历史的走向。试问,如果死的不是普雷奥蒂亚萨而是尼古拉·齐奥塞斯库,以后的历史就会是另一番景象。
[展开]

格雷戈里·普雷奥蒂亚萨的个人经历

人物

格雷戈里·普雷奥蒂亚萨 Grigore Preoteasa(1915年8月25日——1957年11月4日)

罗马尼亚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外交家、宣传鼓动家、杰出的党务和国务活动家、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之一。罗马尼亚工人党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罗马尼亚人民共和国外交部长。

传记

1915年8月25日生于 布加勒斯特的一个罗马尼亚国营铁路公司的铁路工人家庭。20世纪30年代就读于 布加勒斯特大学文学院,并于1933年格里维察大罢工期间加入 罗马尼亚共产党(1948——1965年称罗马尼亚工人党),结识了工人运动领袖、共产党人 格奥尔基·乔治乌-德治(乔治乌-德治与普雷奥蒂亚萨的父亲相识),从此投身革命运动。1934年起,格雷戈里·普雷奥蒂亚萨多次被反动当局逮捕,先后被关押在吉拉瓦、克拉约瓦、多夫塔纳、米耶尔库雷亚丘克和卡拉卡尔监狱。

1936年,普雷奥蒂亚萨参与创建罗马尼亚共产党领导下的左翼进步学生组织“学生民主阵线”,坚决反对和抵制法西斯组织“ 铁卫团”的影响。他与 米隆·康斯坦丁内斯库、 格奥尔基·勒杜列斯库、康斯坦察·卡尔休恩一起组成学生民主阵线的领导集体,他因此成为其中一位重要的宣传鼓动家和职业革命家。但是在当时,他又和他的同志们,像扬·波佩斯库-普图里、亚历山德鲁·伊利埃斯库、格雷戈里·扬·勒强努(罗共“六君子”之一)一样,偶尔也会对 苏联和 共产国际把它们的意志强加给罗马尼亚共产党的做法提出批评。

在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普雷奥蒂亚萨是罗马尼亚共产党发行的《罗马尼亚解放报》的主要负责人,在战争的大部分时间里,他和其他同志都被 扬·安东内斯库 元帅的军事法西斯独裁政权关押在 特尔古日乌集中营。1944年夏,他和战友 尼古拉·齐奥塞斯库一同从集中营成功越狱。之后,作为党内少数知识分子骨干,普雷奥蒂亚萨和康斯坦丁内斯库最初追随卢克雷奇乌·帕特勒什卡努反对总书记斯特凡·福里什,但在福里什被废黜后,他们转而站在新总书记格奥尔基·乔治乌-德治一边。

格雷戈里·普雷奥蒂亚萨

1944——1946年,普雷奥蒂亚萨任《罗马尼亚解放报》总编辑,1945年兼任宣传部新闻发言人。在此期间,他频频发表支持罗马尼亚共产党和 彼特鲁·格罗查政府,揭露、抨击 罗马尼亚国家农民党等反动资产阶级势力的言论和文章。1955年10月4日——1957年7月14日任罗马尼亚人民共和国 外交部长。1955年12月在罗马尼亚工人党第二次代表大会(罗马尼亚共产党“七大”)上当选为罗马尼亚工人党中央委员,并取代 列昂廷·拉乌图,兼任工人党中央宣传鼓动部部长,拉乌图则改任党中央文化部长,这被视为乔治乌-德治试图削弱亲苏的 约瑟夫·基希涅夫斯基及其亲信拉乌图在宣传和意识形态领域的影响力。

1957年6月28日——7月3日,罗马尼亚工人党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上揭露和批判“基希涅夫斯基—康斯坦丁内斯库分裂主义集团”,约瑟夫·基希涅夫斯基被开除出政治局和书记处,米隆·康斯坦丁内斯库被开除出政治局。为补充新鲜血液,填补两人在政治局和书记处留下的空位置,1957年7月11日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于1957年7月13日召开一次中央全会,改组党中央领导机构。根据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尼古拉·齐奥塞斯库的建议,7月14日,格雷戈里·普雷奥蒂亚萨在中央全会上当选为罗马尼亚工人党中央委员会政治局候补委员、中央委员会书记处书记,取代被清除的基希涅夫斯基,主管文化、宣传和意识形态工作。在普雷奥蒂亚萨接手意识形态工作后,罗马尼亚工人党开始摒弃在罗马尼亚人民共和国建国之初奉行的“日丹诺夫主义”文化政策,在文化学术领域出现了“解冻”的迹象。

在担任外交部长期间,普雷奥蒂亚萨以处理1956年 匈牙利十月事件善后事宜和被扣留在罗马尼亚境内的已被苏联抓获的匈牙利政治家(包括前总理 纳吉·伊姆雷和理论家 乔治·卢卡奇,他们被软禁在布加勒斯特附近的斯纳戈夫政府别墅)而闻名。在此期间,罗马尼亚曾以提供“ 政治庇护”为条件劝说纳吉发表辞职声明并支持 卡达尔·亚诺什的匈牙利工农革命政府。1957年7月14日被解除外交部长职务,改由 扬·格奥尔基·毛雷尔兼任,普雷奥蒂亚萨专职负责党务和意识形态。此后,普雷奥蒂亚萨协助乔治乌-德治在罗苏两党矛盾争端中对抗苏联干涉,迫使苏联从罗马尼亚撤出全部驻军和军事顾问,清洗党内的“亲苏派”做了大量工作。

伏努科沃灾难

1957年11月4日,以工人党中央第一书记格奥尔基·乔治乌-德治为团长, 基伏·斯托伊卡(部长会议主席)、尼古拉·齐奥塞斯库(中央组织书记)、格雷戈里·普雷奥蒂亚萨(中央宣传书记)、 亚历山德鲁·莫吉奥罗什(部长会议副主席)、列昂廷·拉乌图(中央宣传鼓动和文化部门负责人)、 斯特凡·沃伊捷克(部长会议副主席)等组成的罗马尼亚工人党高级代表团赴 莫斯科参加苏联伟大的 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四十周年庆祝活动( 十月革命节),代表团乘坐的苏制 图-104民航客机在莫斯科伏努科沃机场失事,飞机坠毁在机场附近的森林,齐奥塞斯库等罗马尼亚党和国家的多名重要领导人受伤,普雷奥蒂亚萨当场死亡,终年42岁。

事故发生后,苏联方面立即成立了以苏共中央主席团候补委员、苏联部长会议副主席 阿列克谢·尼古拉耶维奇·柯西金为首的苏联政府事故调查委员会。11月4日晚,苏共中央主席团委员、苏联部长会议主席 尼古拉·亚历山德罗维奇·布尔加宁元帅到医院看望了伤者,格雷戈里·普雷奥蒂亚萨的灵柩暂厝于莫斯科工会大厦,苏联安排仪仗队守卫,世界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领导人 尼基塔·谢尔盖耶维奇·赫鲁晓夫、尼古拉·亚历山德罗维奇·布尔加宁、阿列克谢·尼古拉耶维奇·柯西金、 阿纳斯塔斯·伊凡诺维奇·米高扬、 克利缅特·叶夫列莫维奇·伏罗希洛夫、 瓦迪斯瓦夫·哥穆尔卡、 金日成、 尤睦佳·泽登巴尔、 胡志明、 爱德华·卡德尔等前来吊唁。

之后,乔治乌-德治率代表团乘坐火车护送格雷戈里·普雷奥蒂亚萨的灵柩返回布加勒斯特,苏联代表 列昂尼德·伊里奇·勃列日涅夫、 阿列克谢·阿列克谢耶维奇·叶皮谢夫陪同护送,斯托伊卡、齐奥塞斯库和勃列日涅夫、叶皮谢夫等罗马尼亚和苏联党政高级领导人为普雷奥蒂亚萨抬棺扶灵。1957年11月13日,罗马尼亚工人党和罗马尼亚人民共和国政府为他举行了隆重的国葬,格雷戈里·普雷奥蒂亚萨被葬于布加勒斯特的根恰军事公墓,1963年改葬于布加勒斯特自由公园的“为人民、祖国的自由和社会主义而斗争的英雄纪念碑”陵墓内。1989年12月罗马尼亚政局发生剧变后,1991年, 罗马尼亚救国阵线政府作出“清除共产主义象征性地标”的决定,纪念碑下方的陵墓被拆除,格雷戈里·普雷奥蒂亚萨的遗骸被迁出墓穴交由其家属另行安葬。

格雷戈里·普雷奥蒂亚萨是罗共党内少壮派精英的代表人物和乔治乌-德治的得力助手之一,他在1955年当选党的中央委员后仅仅半年多就进入政治局和书记处,在党内迅速崛起成为罗马尼亚政坛的一匹黑马,被视为最有前途的年轻政治家。如果不是英年早逝,普雷奥蒂亚萨有可能成为乔治乌-德治的接班人,而非齐奥塞斯库,那么,历史有可能会被改写。

关于普雷奥蒂亚萨的死因一直是个历史疑案,事故存在诸多疑点。阴谋论认为他是死于苏联导演的一起以齐奥塞斯库为主要目标的政治谋杀,失事的图-104飞机是苏联国防部赠予罗马尼亚的礼物,负责驾驶飞机的苏联机组人员(机长、副机长、导航员)全部死在医院,莫斯科方面似乎掩盖了事实真相。自 苏共二十大和“匈牙利事件”后,乔治乌-德治与赫鲁晓夫关系恶化,罗苏两党在 去斯大林化、党际关系、驻罗苏军撤军等问题上的矛盾冲突日益加剧。当时在罗党内势头正旺且被认为最有可能接班的齐奥塞斯库更是具有强烈的民族共产主义色彩。只是“伏努科沃灾难”只造成普雷奥蒂亚萨一人遇难,齐奥塞斯库等其他罗马尼亚党政领导人仅受轻伤。同时,评论家们也倾向于同意正是由于普雷奥蒂亚萨的死亡,使他的朋友齐奥塞斯库在1964年以后得以顺利地执掌大权,从而改变了罗马尼亚未来的政治版图和历史走向。

更新日期:2024-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