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镇湘

简介: 龚镇湘(1839年-1921年),派名运震,字子修,号省吾,又号静庵。湖南人。清朝官员。
[展开]

龚镇湘的个人经历

人物简介

龚镇湘生于道光十九年(1839年)己亥九月二十一日寅时,行一,为邑增生。同治六年(1867年)丁卯科举人,同治七年(1868年)联捷戊辰科进士。钦点内阁中书,充本衙门撰文、国史馆校对、方略馆校对兼办中书科诰敕事务。

生平事迹

光绪二年(1876年)任丙子科顺天乡试同考官。截取记名同知,拣选宗人府主事,充则例馆纂修、玉牒馆纂修、会典馆纂修。光绪六年(1880年),任庚辰科会试同考官。八年(1882年),任壬午科山西乡试副考官。国史馆协修。调礼部祠祭司主事,升仪制司员外郎,转升祠祭司郎中,分发安徽省候补知府,署理太平府知府,特授庐州府知府,调补安庆府知府,升用道,钦加二品衔,诰授奉直大夫,晋授中宪大夫,晋授通奉大夫。民国十年(1921年)辛酉十月初七日午时卒。寿八十三。

家庭

配王氏,清江西义宁州八叠司巡检笃棐公长女。诰封宜人,晋封恭人,晋封夫人。寿六十二。道光二十一年辛丑六月二十六日巳时生,光绪二年壬寅二月初十日酉时卒。

副张氏,清光绪五年己卯七月二十九日戌时生。

龚镇湘

子八:家濬、家玳、家愰、家楙、家匀、家馵(均王出)、家荣、家旦(均张出)。

贡献

《谒包孝肃公祠》:“清流匝危桥,幽境结河址。吟诵缅先贤,静正直于此。从古行义人,未出必有以。严气冠当世,精英炯千祀。魍魉亦何为,消沉归泥滓。断碣识旧踪,遗像俨高峙。拜谒挹清风,懦夫或可起。”

  包孝肃公祠。在合肥市区原南门城濠中,今环城路与芜湖路之间的包河香花墩上,始建于明代弘治年间。一九五三年曾疏浚、整治、开拓。一九八O年又进行修葺、扩建。新建坊一座,面对芜湖路,坊上“包孝肃公祠”五字,为当代名流赵朴初题写。是一座纪念北宋著名清官包拯的专祠。合肥是包拯的故乡和治理过的地方(包拯曾任过庐州行知府,治所在合肥),城内凤凰桥巷(西古楼巷)有他的故宅。香花墩是包拯的读书处,原址在故宅前的金斗河中,南宋时毁圮湮没。明代弘治年间移至今址,并将破庙一座改建为“包公书院”。太守宋鉴召包公二十四世裔孙包大章及庐州府生员十余人读书其中,是为建祠之始。今祠内有包拯塑像,陈列有包拯及其子孙墓葬出土文物及有关资料。包拯,北宋合肥县东乡(原肥东县解集乡小李蛮村,又名“小包村”)人。字希仁。九九九年生,一O六二年底卒。宋仁宗时,历官知县、知府、开府尹、天章阁待制、龙图阁直学士、枢密副使等职。卒谥“孝肃”。史称为官清正,不畏权贵。俗呼为“包青天”、“阎罗包老”。由于后代小说、戏曲和民间传说的塑造和渲染,包公的名字和清官的形象,在我国早已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了。?

  “四壁苍云香气远,一池明月水心清。包弹不怕高山压,公正全如静水平。”(包弹:批评,指责。宋代俗称人或事有缺点的叫“有包弹”,无缺点的叫“没包弹”)。懒蚕居士拜谒包孝肃公祠而诗怀,正如李品仙拜谒祭联:“崇祀先贤,恰是龙图故里;抚循斯土,长怀学士遗风。“(包拯曾任龙图阁学士)。包拯《题郡斋璧》:“秀才终成栋,精钢不作钩。”懒蚕怀才不为朝廷之用,惟有无奈感慨“从古行义人,未出必有以。”?

  “断碣识旧踪,遗像俨高峙”,让人联系起祠内楹联:“一水绕荒祠,此地真无关节到,停车肃遗像,几人得并姓名尊。”(原联边款有小跋,曰:“祠为先大父中丞公(指左辅)宰合肥时作,旋毁于兵越。光绪戊子(一八八八年),三子学昌续宰斯邑。郡人怀思旧德,称道弗衰。因补录之,并以勉学昌之行政云尔。阳湖左辅女孙锡璇敬书并识。”)懒蚕科举不第,功名不就,居才傲物,正道沧桑,岂是人情世故,暗中行贿“通关节”。《宋史·包拯传》载,“京城为语曰:u2018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婆u2019。”?

  世传包拯面黑,但明、清时合肥包公祠宇内的包拯塑像,均以白面文士状,而“神留清隽”(清秀神态塑像)。懒蚕素面清隽文士,在包肃公塑像前,未免“断碣识旧踪,遗像俨高峙。拜谒挹清风,丑夫或可起。”清代康熙年末年、曾任庐州知府的陈廷纶在此曾感包孝肃公像联:“以郡人而治郡守,政尚宽平,不拟世间传酷烈;因乡望以祀乡,神留清隽,岂如当日比阎罗。”?在包孝肃公祠的东廊屋东前方“流芳亭”(始建于明明末,名流芳台,后毁。清末庐州知府龚镇湘重建,改名“流芳亭”。龚作有《流芳亭记》,并为题外额“流芳亭”和内额“自在香”匾。亭今已不存)内供有包氏后裔收藏之包拯遗像,据云是真影,俊美端庄。清代文士孙辅臣见此像后,曾题诗云:“肖像满天下,讹传叹失真。刚方不在貌,冠玉自惊人。”可证非虚。诗中“讹传”即指后世所绘包像为黑面者。?

  懒蚕虽隐栖“清流匝危桥,幽境结河址。”何尝不思如包孝肃公政肃之绩,而流芳亭“神留清隽”、“严气冠当世,精英炯千祀。”而如龚镇湘“此地荣同光宅里,千秋美继谢公墩”(《新唐书·王涯传》载,唐宪宗诏赐大臣王涯住光宅里(唐代都城长安街道名)官第,“诸学士莫敢望”,因而名重。晋代谢安在谢公墩(今南京市中山门北之山名)之半山住过,因名)。包孝肃公祠有清代安徽宿州西乡(今濉溪县)人陈化平(道光末,任庐州府学教授)所撰楹联:“刚毅由天性发来,三十年、立朝抗议,驾汲长孺而上;经济从学问流出,千万言、奏牍持论,较富郑公为优。”(《论语·子路》说子路,意志坚强,无私无畏。《荀子·儒效》讲“天性”之天然的品质和特征。《后汉书·卢植传》讲卢植敢于直言反对意见。《汉书·汲黯传》,汲黯,表字孺,汉武帝的大臣,敢于在朝廷上当着皇帝的面提意见和争论)“从古行义人,未出必有以…….魍魉亦何为,消沉归泥滓…….?拜谒挹清风,懦夫或可起。”?

  在包孝肃公祠正殿之左“东廊屋”(又称“东轩”或“东回澜轩”)有王尚辰(一九三六年生,一九O?二年卒。清末合肥县东乡(今肥东县)人。字谦斋,号五峰。同治贡生,曾官翰林院典簿。高傲不羁,有文才,著有《遗园诗文集》。他与同里徐子岑、朱景昭三人,是当时著名的“庐州三怪”,晚年又自称“王五疯子”)所撰楹联:“直道古犹行,嘉祐四真姓氏独有天下望;公墩今已改,香花一曲,溯游宛在水中央。”?(宋仁宗嘉祐年间,富弼任宰相,欧阳修在翰林院,包拯任御史中丞,胡瑗在太学。当时人谓他们是真宰相、真翰林学士、真御史中丞、真太学先生,号为“四真”),此联边款原有跋语曰:“先哲云遥,吾惟稽古。公故居凤凰巷有墩,曰u2018香花u2019读书处也。城南一丘,人多未辨,识以楹帖,或曰硁硁。乙酉仲春,后学王尚辰撰,子德棻书。”从《谒包孝肃公祠》全诗“清流匝危桥,幽境结河址……静正直于此……拜谒挹清风”。可见懒蚕“神留清隽”,瑕不掩瑜。虽怀才不遇,埋没民间,惟三五知己“从容文社游声郡国”,却隐隐诗郁之中,隐藏报国夙愿。?

  同里后学汪有典(《明史补编·史外》作者)为懒蚕作《序》载:“……懒蚕先生丁明末造,欲奋其身以济公家之急,而群小盈朝,国势益窳溃不可支。不得已若影江干,日放浪于诗酒以自遣,然心弥戚也。由是海内诸名士雅?慕先生,咸愿缔交,先生绝不与通。盖口有薰莸,不独病其诗格者也。鼎革后,先生知天命有归,衮衮夔龙,共襄盛治。先生因得为唐虞之巢、许,然其一段不可磨灭之气,可笑可泣可惊可愕之情,既已无所发抒,则一托之于诗,其缠绵悱恻感慨悲凉,真有所谓如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者……呜呼,先生非好名者,然文章精气之郁积,必有不能久秘之理……”?

  眷小弟陈廷乐顿首拜撰《懒蚕居士传》:“…….久且为诗随先生后,如楚王沉舟西渡,当阳君、蒲将军分兵先击,不屑屑作壁上观。然先生意气豪上,三鼓余力,能张其军,诸酒人支牙颐垂脰,踉跄先后去,先生方掀髯选句,载饮载吟,喧阗达旦不少休,吾曹战气因之加厉,于是诗酒场推先生司牛耳称霸,而余之倾倒先生因是益至矣……遭家难破产壁立,得从容文社游声郡国……于友谊最笃密契三五人,或游四方,或沉九原,继见少年之稜角剌人、崭然气立者,即折节与之游。水自石城东下归沧海,不可追溯其方来者,瞿塘、滟滪、黄牛三峡之奇,堪恣览而留连。古人贵忘年友,其谓是欤!先生尝曰,天下事非拘文牵义龌龊儒生所能办,宁偏毋肤,宁抗毋靡,游方之外毋拘方之中。凡扶颠持危,排难解纷,拯国家之急,以砥柱时艰,含兹气骨人其谁属!不幸而嵚崎莫赏,垒块难消,则与二三知己,笑傲于寒皋幽谷雪堂烟树之间,千秋大业俟之后人。持议专,不曰可,殊不欲可,及众曰可,遂经否之断不可。跅驰不羁之士,从皆欲杀,先生独从中礼貌之,此玉有瑕可玫而珍也。他虽瑜乃石耳,恶足间?鉴别特异类如此。先生为人沉浑而慷慨,嘐嘐然以古自命,酒后耳热,动云救时相可为池一面直掇之耳。斯亦常语,而俗听辄骇。吾不知此曹读书何事,昂藏须眉作何发付也。观先生胸中时时欲杀欲割、难告难语,无端无方,种种不可竟之怀抱,盖不意于时者之所为,而崚赠历落遂尽发之于文章诗酒之中。文慕史迁,诗初似元、白,近駸駸为韩为杜,甚至青童粉黛,狼藉缠绵间,以恣其一往奔放之致…….情至处,高穷碧落,深瞩黄泉,屈曲幽通,周回缕尽,古之伤心人,坏石裂竹,肝肠寸断,至如先生殆近之矣……..论人与文主识,论诗主情,情之深亦识之远一也……”?

  许孔璋为《懒蚕居士和月当楼诗稿》作序曰:“…….u2018古人云:诗言志,歌咏言。u2019又云:u2018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u2019故诗史乃国史兴衰之真实写照,亦才士睿思之喷发…….明末叶,满族侵入,季氏尾孙、叔房二先生,工诗词,蓄豪气,悲故国之板荡,请长缨而莫救。见花溅泪,对月怆怀。抚剑奔走,拯国家于危急之秋,解生民于倒悬之际。壮志难酬,奚囊常满。时浪游天涯,留连幽谷烟树深境;或邀朋侪雅集,纵情于限韵联句之欢。尾孙晚年,号懒蚕居士以自嘲,叔房筑月当楼惟怡性。二先生之诗,其才思敏捷,一泻千里,或奔腾跌宕,慷慨悲歌,如天马行空,飞龙在野,而又婉转舒卷,变幻莫测。融韩文之雄浑,似杜老之沉郁,蕴义山之深晦,积牧之之灵妙。临渊有怀沙之志,吟泽有憔悴之容。精骛八极,心游万仞。凝情景于笔端,嗽丽藻之芳润。含寓精诚爱国情结,蕴藉崇高之审美价值,二先生以文为诗,长歌当哭者矣。其题材多元,有泛舟中流,容与击楫;有禅寺寄榻,青灯谈佛;有登山长啸,鸟瞰闾阎;有步溪悲秋,萧瑟落木;有拟古托兴,乐府采风。走笔抒情,不拘一格,命运多舛,而先生僻居乡野,平生吟绝妙好词,当时罕有知之者,此诗史之悲剧也…….”?

更新日期:2024-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