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菲(教育)

简介:  女, 中国海洋大学副教授,1971年3月生,1996年7月毕业于 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 天气动力学专业,获硕士学位,2002年6月毕业于 青岛海洋大学 气象学专业,获博士学位。近年来主要从事大尺度海气相互作用、季风与气候变化、非线性大气...
[展开]

黄菲(教育)的个人经历

中国海洋大学副教授

个人信息

  女, 中国海洋大学副教授,1971年3月生,1996年7月毕业于 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 天气动力学专业,获硕士学位,2002年6月毕业于 青岛海洋大学 气象学专业,获博士学位。近年来主要从事大尺度海气相互作用、季风与气候变化、非线性大气 海洋动力学等方面的 研究,共参加或 主持国家级或省部级项目十余项,目前正主持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一项,国家教育部留学回国启动基金一项,以及热带海洋 气象科学研究基金一项,并参加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及一项 973项目。曾获2002-2003年度” 涂长望青年气象科技奖”二等奖。近年来发表论文三十余篇,已有九篇论文被SCI收录,其中有四篇分别被国外著名SCI源期刊J. Geophy. Res.,Mon. Wea. Rev.,Phys. Lett. A和J. Clim. 接收发表。

学术成就

  近几年主要从事大尺度海-气相互作用与气候变化的 基础理论研究,在如下几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

一:

  就中纬度阻塞过程及其与中- 低纬度 大气环流相互作用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首次给出了气候平均意义下 北太平洋冬季阻塞的环流结构和演变特征,发现了与阻塞环流异常所对应的北太平洋中-低纬度大气纬向、 经向环流异常的基本特征及其间的关系;研究了北太平洋冬季阻塞活动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规律,并揭示了其在年际尺度上与热带海-气系统年际变化的最强信号——ENSO所存在的密切关系,探讨了其可能的正、 负反馈机制;揭示了阻塞异常与风暴路径、大气 遥相关的关系;首次统计了阻塞发展的先期条件等观测事实,并与包络ROSSBY孤立子理论及数值求解相结合,揭示了阻塞的生命周期演变特征;研究了大气阻塞的变化特征与中国降水的关系等,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其中有四篇文章被SCI收录。这些研究,对于认识大气环流变异以及短期 气候预测都有重要意义。

二:

  在南海区域性海-气相互作用方面的 研究中,提出了南海存在一季风型的区域性海-气耦合系统,并研究了该耦合系统的时空分布特征;在大尺度海-气相互作用研究方面,主要关注亚澳 季风区越赤道行星季风对两半球热量质量交换的影响,以及相关连的东印度洋- 西太平洋暖池和连接这世界上唯一的贯穿热带两大洋之间的印度尼西亚贯穿流的变异等相关问题,首次从50年的长 时间序列资料重构了印度尼西亚贯穿流的质量和热量通量序列,发现了 印尼贯穿流的年际变异特征滞后热带太平洋ENSO信号约8-9个月的滞后 相关关系,反映了两大洋的热量动量交换对ENSO在年际尺度上的响应,该研究成果已于近期发表在国际上气象专业 影响因子最高的SCI核心期刊Journal of Climate上,这对于理解年际变化尺度上热带大洋间的质量和热量交换对热带太平洋海-气相互作用的响应及其气候效应有重要意义。

三:

  在大尺度海-气相互作用的研究领域, 非线性动力学问题是当前国际的前沿问题,黄菲在该领域积极探索,不懈求证,首次推导出了准地转正压涡度方程的广义ROSSBY波解和环状及破裂孤波解等解析解形式,这对于海洋大气非线性过程和机理的认识是重要的,该方面已有两篇论文被SCI收录。

黄菲

四:

  对海洋上事件的发现与观测, 遥感技术是不可缺少的;黄菲还从事 于海洋遥感方面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主持一项国家科技部青年863基金“海上能见度的遥感反演技术研究”,针对NOAA/AVHRR和TERRA/MODIS卫星遥感资料不同通道的光谱特性,成功地定量反演了 台湾海峡及其毗邻海域的海上能见度分布,目前该项成果已申请一项 国家发明专利(专利申请号:200410036467.8)并已通过初步审查。该成果对于沿海航海、航空及军事上都有重要应用价值。

主要荣誉

  1998年夏参加由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所主办的海峡两岸 大气科学青年学者研讨会,获一九九八年度第二届 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学笃风正”奖中的全国青年大气科学研讨会优秀论文奖。 1999年“ 梅雨锋暴雨中β尺度系统的结构”一文在青岛市天文 气象学会的第十届优秀论文作品评奖中荣获论文二等奖。 被评为2000年度 青岛海洋大学 优秀共产党员。 2002年“深海环流的斜压结构 研究”一文在青岛市天文气象学会第十二届优秀论文作品评奖中荣获论文二等奖。 2003年《北太平洋冬季阻塞环流及其与中-低纬度相互作用的关系》获2002-2003年度” 涂长望青年气象科技奖”二等奖. 2004年9月“促进本科生综合分析与融会贯通能力方式方法的探索”(孙即霖,黄菲,曲维政,岳淑红)获 中国海洋大学校级优秀教学成果奖三等奖。

主持项目

  1:1997-1998年度主持完成青岛海洋大学青年教师科研启动基金“梅雨锋暴雨中尺度系统的结构研究”

  2:2002-2004:主持国家科技部863青年基金“海上能见度的遥感反演技术研究”(2002AA639500),20万

  3:2002-2004:主持中科院南海所热带海洋环境动力学重点实验室(LED)开放课题“南海季风-海洋耦合系统与西太平洋-东印度洋暖池系统的关系”,2万

  4:2004-2006: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南海季风型海气耦合系统与跨赤道行星季风相互作用研究”(40305009),25万

  5:2004-2006: 主持国家教育部留学回国启动基金“印度尼西亚贯穿流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及其对亚-澳季风系统的影响”,2万

  6:2004-2006: 主持热带海洋气象科学研究基金《南海冬季地域性大气-海洋耦合系统的研究》,2万元。

  1) 黄菲,郑维忠,余志豪,1997:梅雨锋暴雨中β尺度系统的结构,气象科学,Vol.17, No.4, 307-315。

  2) 郑维忠,余志豪,黄菲,1997:梅雨锋双雨带结构的湿位涡的诊断分析,暴雨·灾害,Vol.1,No.1,27-35。

  3) 郑维忠,余志豪,黄菲,1999:梅雨锋暴雨个例的中尺度数值模拟研究(I)----中-α尺度双雨带,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Vol.35,No.3,346-353。

  4) 郑维忠,余志豪,黄菲,1999:梅雨锋暴雨个例的中尺度数值模拟研究(II)----中-β尺度对流系统,气象科学,Vol.19,No.2,111-121。

  5) 曲维政,何晖,黄菲,1999:太平洋海温场的变化与地球自转速度的关系,海洋预报, Vol.16,No.2,18-25。

  6) Zhou Faxiu, Zhang Yi and Huang Fei, 1999:The spatial pattern of the air-sea interaction near the South China Sea during the winter time. 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Vol.17, No.2, 132-142.

  7) Huang Fei, Zhang Yi and Zhou Faxiu, 2000:The regional air-sea coupled oscillation near the South China Sea. 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Vol.18, No.1,25-34.

  8) 曲维政,金华,黄菲,王燕宾,2000:南半球对流层中部大气环流的若干特点,热带气象学报,Vol.16,No.2,155-163。

  9) 曲维政,黄菲,冯伟等,2000:南半球平流层大气环流的若干特点,海洋通报,Vol.19, No.6, 17-23。

  10) Luo Dehai and Huang Fei, 2001: A study on the baroclinic structure of the abyssal circulation. 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Vol.19, No.1, 10-20.

  11) Luo Dehai, Huang Fei and Diao Yina, 2001: Interaction between antecedent planetary-scale envelope soliton blocking anticyclone and synoptic-scale eddies: Observations and theory. J. Geophy. Res. 106( D23): 31795~31815. (SCI)

  12) 黄菲, 姜治娜, 2002: 欧亚大陆阻塞的统计特征及其与我国东部夏季降水的关系,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32(2):186~192。

  13) Huang Fei, Zhou Faxiu and Pamela J. Olson, 2002: Variations of the Atlantic and Pacific Blocking Anticyclones and their correlation in the Northern Hemisphere. J. of Ocean University of Qingdao (English Edition), 1(1): 38-44

  14) Luo Dehai, Li Jiangping and Huang Fei, 2002: Life cycles of blocking flows associated with synoptic-scale eddies: observed results and numerical experiments.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Vol.19, No.4, 594-618. (SCI)

  15) Huang Fei, Zhou Faxiu and Qian Xiaodan, 2002: Interannual and decadal variability of North Pacific blocking and its relationship to SST, teleconnection and storm track.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Vol.19, No.5, 807-820. (SCI)

  16) Liu Feng, Huang Fei, 2002, On Parameterization of Turbulence Diffusion in Stratified Atmosphere, 15th Symposium on Boundary Layers and Turbulence, 15-19 July 2002, Wageningen, The Netherlands. pp303-306.

  17) 郑春怡,黄菲,普贵明,2003:云南省雨季降水的年际年代际变化特征及其与热带上层海洋热含量分布的关系,热带气象学报,19 (3): 299-307.

  18) Zheng Chunyi, Huang Fei, Pu Guiming, 2003: The interannual and decadal variability of precipitation for Yunnan province in rainy season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tropical upper layer heat content, JOURNAL OF TROPICAL METEOROLOGY, 9 (2): 164-172.

  19) 曲维政,王丽楠,黄菲,刘应辰,2003:北半球平流层气候异常变化探索,青岛海洋大学学报,33(3):329-336。

  20) Huang Fei, Qian Jun-ping, Cui Zu-qiang et al., 2003: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of low meteorological visibility over Hongkong and statistical retrieval from satellite data. Proceedings of the 24th Asian conference on remote sensing & 2003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remote sensing (ACRS 2003 ISRS) , 3-7 November 2003, Busan, KOREA, p1159-1161.

  21) Huang Fei, Zhou Faxiu and Matthew. H. England, 2004: Atmospheric Circulation Associated with Anomalous Variations in North Pacific Wintertime Blocking, Mon. Wea. Rev., 132(5), 1049-1064. (SCI)

  22) Huang Fei and S-Y Lou, 2004: Analytical investigation of Rossby waves in atmospheric dynamics, Phys. Lett. A., 320, 428-437 (SCI)

  23) 周发琇,张亚妮,黄菲,2004:南海上层水温的准双周(10-20d)变化,热带海洋学报, 23(4): 1-10

  24) 曲维政, 徐晓华, 黄菲, 张鑫, 张涛, 2004: 热带太平洋温度异常变化对高空大气温度的影响,海洋科学进展, 22(2): 34-40.

  25) 曲维政, 邓声贵, 黄菲, 陈璐, 赵雪, 2004: 太阳磁场磁性指数异常变化对南北半球中纬度气候的影响, 地球物理学报, 47 (3): 398-404 (SCI)

  26) 曲维政,邓声贵,黄菲,张鑫,张微,2004:深海温度变化对太阳活动的响应,第四纪研究,24(3):285-292

  27) 曲维政,赵进平,赵雪,黄菲,陈璐,2004:火山活动对南半球平流层气候异常变化的影响,地学前缘,11(2):579-587

  28) 曲维政,刘应辰,刘玉国,黄菲,白燕,2004:青藏高原对大气温度的影响,地学前缘, Vol.11,No.4, 599-600

  29) Huang Fei, 2004: Similarity reductions of the barotropic and quasi-geostrophic potential vorticity equation. Commun. Theor. Phys., 42 (6): 903-908. (SCI)

  30) 黄菲,李岩,钱峻屏,2004:1999~2002年福州机场白天气象能见度的气候特征分析,台湾海峡,23(3):369~375

  31) 钱峻屏,黄菲,崔祖强,郑志宏,吴志军,2004:基于MODIS的海上能见度遥感光谱分析与统计反演,海洋科学进展,vol.22, suppl.(增刊),58-64。

  32) Matthew. H. England and Huang Fei, 2005: On the interannual variability of the Indonesian throughflow and its linkage with ENSO. J.Clim., 18 (9): 1435-1444. (SCI)

  33) Zhang Yani,Zhou Faxiu,Huang Fei,2005:Vertical characteristics revealed by biweekly and synoptic variability of upper sea temperature in the South China Sea,Acta Oceanologica Sinica.,24(3):37-45 (SCI)

  34) 王鑫,黄菲,周发琇,李岩,2005:厦门能见度的准周期性变化,热带气象学报,21(4):214-222

东北大学教授

  黄菲,1959年11月生,博士,东北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矿物学会-成因矿物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微束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地质教育学会地质教材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地质教育》编委会委员及多家学术期刊审稿专家。

  长期从事矿物学、矿床学、矿产地质学、矿产资源评价与高效利用和基础地质的科研、教学 工作,以成因矿物学理论研究为基础,以实现矿物成因信息在矿产资源探测方面的应用和复杂地质作用过程判定的实际应用为研究方向,以纳-微米矿物实验技术、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实用技术为研究特色。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土资源部,辽宁省和沈阳市科技计划科研项目10余项,获辽宁省教学成果奖等奖励8项,发明专利3项。主讲课程《普通地质学》为辽宁省精品课。在《Chinese Sci Bull》、《科学通报》、《地质学报》等期刊及国际会议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部分被SCI、EI收录。

更新日期:2024-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