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陶丁格

简介: 赫尔曼·斯陶丁格,1881年3月23日生于沃尔姆斯,高分子化学奠基人、联邦德国有机化学家和高分子化学家、1953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1903年在哈雷大学获化学博士学位,1912年在瑞士的苏黎世联邦高等工业学校任教授,1926年在弗赖堡任教,直至退休,1965年9月8日卒于弗赖堡。
[展开]

斯陶丁格的个人经历

个人经历

  自从发现天然橡胶与硫磺混合加热可以制成既有弹性而又不发粘的汽车轮胎、手套、鞋底等橡胶制品之后,天然橡胶就成为发展汽车、飞机的先导工业,格外引人注目。

  然而,天然橡胶为什么具有那样好的弹性呢?这个奥秘也吸引着许多化学家争先恐后地研究。1920年前后,德国化学家斯陶丁格也在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工作。

  一天,当他工作得心烦意乱时,他干脆撂下手头的事到室外散步。走着走着,链条--铁匠打制的链条、轮船栓锚的链条……闪烁在他的脑海。他像从梦中惊醒一般很敏捷地想到了橡胶。于是,橡胶里面是不是也有链条的问题在他脑海里盘旋,他立即赶回实验室,重复地做乙烯聚合的研究。经过一番实验,他认为自己的理论是正确的。

  1920年,他在论文《论聚合》中首次发表了自己的观点,认为像橡胶、纤维、淀粉、蛋白质等自然物质是由几千乃至几百万个碳原子,像链条那样联合起来的高分子。这些链条不是像棍棒那样直挺挺的,而是卷曲着或绉褶着。链于链之间互相搭接,组成特殊的空间结构。

  由于这个学说超越了当时的分子概念,所以受到一些科学家的猛烈抨击。1926年,当斯陶丁格在德国杜塞尔多夫城举行的全德自然科学讨论会上阐述橡胶的分子链结构理论时,当场便同著名化学家卡拉教授发生了激烈的争论。在德国学派中,这场争论经历了10年之久。然而,斯陶丁格坚持自己的观点,并得到了许多人的赞同。1940年,他创办了世界上第一个专门讨论高分子化学的杂志《大分子化学》。

斯陶丁格

  1938年奇迹般的事情出现了,美国化学家卡罗塞斯将已内酰胺(小分子)用碱性物质作催化剂,得到了强度很高的人造纤维—尼龙。从而有力地证实了斯陶丁格理论的正确性。

  几年之后,化学家们发现天然橡胶是由一个个异戊二烯聚合起来的,用异戊二烯通过聚合反应可以得到类似于天然橡胶的合成橡胶。化学家们还发现,在天然橡胶中加入硫磺,之所以能使他们不发粘,是因为硫原子在两条异戊二烯的大分子链之间搭起了一条条联桥,增加了天然橡胶稳定性的缘故。

  至此,人们在斯陶丁格链结构理论的指导下,分别将乙烯、丙烯、丁二烯……进行聚合,得到了琳琅满目的高分子产品。

个人成就

  斯陶丁格被公认为高分子化学的奠基人。他著名的“链”学说,成为他通向1953年诺贝尔化学奖的阶梯。

更新日期:2024-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