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

简介:  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1861-1941),印度近代伟大的诗人、小说家、艺术家和社会活动家,印度现代文化史中最出类拔萃的人物。   1913年,因其作品“富于高贵、深远的灵感,以英语的形式发挥其诗才,并糅合了西欧文学的美丽与...
[展开]

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的个人经历

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

  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1861-1941),印度近代伟大的诗人、小说家、艺术家和社会活动家,印度现代文化史中最出类拔萃的人物。

  1913年,因其作品“富于高贵、深远的灵感,以英语的形式发挥其诗才,并糅合了西欧文学的美丽与清新”,泰戈尔以宗教抒情诗集《吉檀迦利》荣获诺贝尔文学奖,成为亚洲第一位获此殊荣的作家。

  

相关

        罗宾纳拉特·泰戈尔是印度文坛的“诗圣”、“诗哲”。1912年出版散文诗集《吉檀伽利》,立即征服了西方,因而誉满全球。1913年他成为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东方第一人。他的散文像诗一样美丽,一样深邃。本文的最大的成功在于对图书馆的机智的描述和对祖国的挚爱真情的强烈抒写。

  图书馆,单一的情调,寂静的情态。怎么写?泰戈尔奇想出奇招,奇招出奇语。在他的笔下,图书馆的存在有两大功用:一是储存与传播知识,接受与创造知识。不过,这个意思不是直白、抽象地表述的,而是用比喻、拟人、想象等技巧形象地描述的。文本中,图书馆是“静默的海浪”,是用语言与纸页“围堵着的人心的江河”,包容着人们心中的希冀、清醒的灵魂的欢呼和神奇的天籁。是“一座壮丽的桥梁”,架在昔日与今日这“深不可测的岁月的海面上”。这里是知识的集散地,先哲的声音飘过千年与万里,在这里回响。而我们则可以在这里任意驰骋,可以穿越时空,随意地与每一位伟人、每一位智者交流。可以像先哲一样自由地在这里“演奏着光的生辰之歌”;更可以从这里出发,走向新的辉煌。这些新奇的想象、巧妙的设喻和生动的描述,使原本枯燥单调的图书馆变成了“仙境阆苑”,怎能不令人神往?

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

  二是让人获得一种自由的、宽松的心境。“在这小小的地方,软禁着人的自我解放。”走进图书馆,“不管你朝哪个方向奔跑,都不会遇到障碍”,你可以自由驰骋。在这里,你可以平等地与先哲们交流,“辩护与反驳形影不离”,“猜忌与坚信,探索与发现,身子挨着身子”,“谁也不歧视谁”。在图书馆里,面对知识,面对真理,人与人的地位是平等的,人与人的心智是自由的。这是泰戈尔对图书馆,也就是对知识与真理,对人性与人格,对国家、民族,对人类社会的一种深刻独到的体认。

  泰戈尔为什么写图书馆?让每一位世界公民走进图书馆,传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大胆创造更加灿烂的人类文明,这是很显然的答案。但是还有一点更重要:作者清醒地看到,“在世界大合唱里,唯独孟加拉保持沉默”,他深感遗憾,他极其气愤。为什么“其他国家在无限时空的背景下镌刻自己的名字,孟加拉人的姓名只配写在申请书的副本上?”为什么“人的灵魂同可憎的命运展开搏斗,世界各地吹响的号角呼唤着战士,我们却成天为菜园里竹架上悬吊的葫芦打官司、上诉?”他痛恨殖民经治,他不满意国人的麻木与愚昧。他呼唤国人起来,走进图书馆,获得知识,觉悟起来,用自己的笔,用孟加拉灿烂的文字,描绘孟加拉的原野,描绘自己头上无垠的蓝天,向脚边的苍海尽情倾诉。他希望孟加拉加入世界大合唱,为人类送去喜讯。他呼唤国人走进图书馆,去寻找真理,寻找个人的自尊与自信,也去找回民族的自尊与自信。他相信:“孟加拉大地的生命已经充实了”,“融会了孟加拉人的心声,世界之歌将更加动听。”这是一位为民族赢得了世界声誉的大文豪的深沉的忧患意识和昂扬的民族精神的充分体现。他在《吉檀伽利》第三十五首诗中这样描绘过他的祖国的未来:

  在那里,心是无畏的,头也抬得高昂;

  在那里,知识是自由的;

  在那里,世界还没有被狭小的家园的墙隔成片断;

  在那里,话是从真理的深处说出;

  在那里,不懈的努力向着“完美”伸臂;

  在那里,理智的清泉没有沉没在积习的荒漠之中;

  在那里,心灵是受你的指引,走向那不断放宽的思想与行为--

  进入那自由的天国,我的父呵,让我的国家觉醒起来吧。

  在诗中,泰戈尔将自己的理想中的祖国描画成和谐、美丽的乐园,人民自由幸福,不再受殖民者统治,有知识,有理智,追求融和,追求完美。在泰戈尔心中,祖国是至高无上的,祖国的美好,人民的觉醒是他所追求的最高目标。在诗中,在文中,他反复抒写的就是这样一种爱国情怀,反复描画的就是这样一种美好前景。这是泰戈尔诗文的一个永恒的主题,也是他赢得世界声誉的一个重要原因。

更新日期:2024-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