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林

简介: 明代小说《封神演义》中的人物。风林乃大商青龙关守将张桂芳部下的先锋官,他面如蓝靛,发似朱砂,獠牙生上下,有法术,可以口吐红珠伤人。
[展开]

风林的个人经历

基本内容

  明代小说《封神演义》中的人物。  风林乃大商青龙关守将张桂芳部下的先锋官,他面如蓝靛,发似朱砂,獠牙生上下,有法术,可以口吐红珠伤人。  诗曰:  花冠分五角,蓝脸映须红。金甲袍如火,玉带扣玲珑。  手提狼牙棒,乌骓猛似熊。胸中藏锦绣,到处定成功。  封神为吊客,先锋自不同。大红幡上写,首将姓为风。  闻仲差派张桂芳讨伐西岐。风林在阵上吐红珠杀死了周武王的弟弟姬叔乾,后被哪吒以金砖打伤。得九龙岛四圣医治,最终在阵前被黄飞虎次子黄天祥所杀。  风林死后,在封神榜上受封吊客星。

风林火山

孙子兵法中的军事思想

内容简介

  风林火山(罗马音:Fūrinkazan;日语假名:ふうりんかざん)的概念出自中国春秋末期兵圣孙武的兵法巨作《孙子兵法·军争篇》。原典是:故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 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霆。   其疾如风:动作神速,有如飚风之疾。   其徐如林:舒缓行进,其行列齐肃则如林木之森然有序。   侵掠如火:侵袭掠扰,有如烈火之猛,不可遏止。   不动如山:屯兵固守,则如山岳之固,不可动摇。   难知如阴:深密藏形,有如阴霾迷漫,莫辨辰象。   动如雷霆:驱兵接仗,则如霆雷之威,触之者折。

远传日本

  《孙子兵法》作为中国军事学的基础,其思想已经溶入到中国军事理论的方方面面,所以已其中的某一点作为指导在中国宣传的并不多。由于日本军事远远落后于中国,而战国时代的大名武田信玄比较早的领悟了要领,提出了“风、林、火、山”的口号,在军事理论贫乏的日本战国时代,开创了一个新纪元。   据史书记载,《孙子兵法》传入日本是在公元735年,即唐朝开元二十三年,在中国留学的日本学生吉备真备将《孙子兵法》等中国兵书带回日本。《孙子兵法》传入日本后作为秘密的珍藏书并未迅速传播,直至战国时代才公开运用。   《孙子兵法》传入日本后一直作为朝廷与兵家的“密笈”不向外传。长期以来,中国兵法在日本被一种神秘主义的色彩所笼罩,当时流传的只有中国的兵阴阳家(1)兵书,其日译本书名为《训阅集》共120卷。而一同传入的《孙子兵法》、《六韬》、《三略》则视为秘不外传的书籍。同时,兵阴阳家的迷信成份也妨碍了《孙子兵法》的传承与应用。甲州派兵法家香西成资在《武田兵述文稿》中指出:“大江维时(可能是假托的人名)归朝以后,以文武辅佐于朝廷。于是兵家之徒,请学其法(指《孙子兵法》、《六韬》、《三略》)。大江维时秘此法而不传于人,别以兵阴阳之书为日本文字,作《训阅集》120卷以传于世。是所以欲惑人之耳目而不使知兵法之实事也。”据称,《孙子兵法》存于大江世家,后传到了大江匡房(1041~1111)之手,此后又从匡房传到源义家,进而碾转传到甲州武田源氏。从此《孙子兵法》得以在甲州派中流传、继承和运用,其后裔武田信玄是其家传兵法的继承人,并在战国时代的战争中充分运用了《孙子兵法》。   日本的战国时代是指室町幕府末期应仁之乱(1467~1477)后的一个世纪。在长达100年的战国时代,群雄割据,烽烟四起。在此期间,武田信玄(1521~1573)因与上杉谦信长期作战而闻名,尤其于1541年信玄成为武田家族首领之后,在征服信浓、骏河、远江、上野等地区,及与上杉谦信对峙、大破织田、德川联军等战斗中,威名大振,对织田信长形成一种威胁。最终,在征讨信长的过程中,信玄于军中病逝。武田信玄在作战中能充分运用《孙子兵法》,最著名的是他所制定的军旗,其上援引有《孙子兵法·军争篇》中“疾如风,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14个大字,被称作“孙子旗”。如今这面原旗仍保存在日本盐山市云峰寺中,或许是武田信玄于1551年在此出家为僧的原故。学者认为,武田信玄所归纳的“风林火山”的战略是表现出《孙子兵法》常变一体、静动一元的特色。武田信玄的兵法在慎战、全胜以及不战而屈人之兵方面与《孙子兵法》有共同之处。

风林

更新日期:2024-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