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应和

简介:胡应和, 1952年8月11日生。于美国依阿华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华东师范大学“紫江特聘教授”、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东师范大学脑功能基因组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脑功能基因组学研究所执行所长。
[展开]

胡应和的个人经历

基本内容

  胡应和教授是脑功能基因组学方面的专家,曾在《自然》、《神经元》等著名杂志发表论文多篇,他是国际上最早利用基因芯片等高新技术开展脑功能基因组学研究的科学家之一,他对大脑活动和脑衰老过程中的基因表达图谱进行了深入研究,并率先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报》发表了两篇有关脑功能基因组图谱的研究论文。

  他对“聪明鼠”以及其它脑衰老的动物模型进行了脑功能基因组学方面的系统研究,这对学习和记忆分子机制的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为首席科学家,他主持了“973计划”项目《转基因高等动物的创建与高级脑功能分析》。

  此外,他还承担了“863计划”项目《学习与记忆相关疾病的药靶点》两项国家重大基础和应用课题的研究任务。在华东师范大学工作的四年来,他全面主持“脑功能基因组学教育部(上海市)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和科研工作.

  至今,已经发表高水平研究论文二十多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五项、美国专利一项。

胡应和

   一直有梦想 ——访华东师大紫江学者特聘教授胡应和

   《文汇报》2003年6月12日 第11版

  学者各有风格。初见华东师大紫江学者特聘教授胡应和,一袭夹克和休闲西裤,甫一落座就像一位谈论自己子女的父亲,迫不及待地介绍起了他的实验室和研究进展,眼里满是自豪和期许。胡应和所在的华东师大脑功能基因组学实验室是教育部、上海市重点实验室,有了这样坚实的后盾,他对实现自己一直以来的梦想满怀憧憬和信心。 在回国以来的9个月间,胡应和已经开始着手主持建造一个中草药化合物库,目标是从中药中筛选出对大脑疾病,主要是记忆衰退和痴呆症治疗有效果的化合物成分。他们将运用基因工程、分子神经生物学、药理学、行为学以及电生理学等研究方法和技术,系统研究大脑基因的功能,从分子水平揭示大脑发育和活动的基因调控特性与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寻找有重要医学价值的药物靶点;针对不同的药物靶点,建立相关的药物筛选方法并进行高通量筛选,对筛选的化合物进行药物分析,为发现新药或其先导化合物打下基础。这显然是一个相当庞大的工程,需要许多科研人员多年的长期合作。 胡应和介绍说,在华东师大这样好的环境中,从事祖国中药研究工作,是他人生最大的梦想。在海外工作的十几年间,他一直运用现代的生物工程技术进行研究。他说,如今提倡的中药现代化,关键在于从中药中找到有效物质和作用的分子机理。此次回国,他就是想利用祖国千百年中药药理知识的积淀和地方优势,解决以上的两个问题。上海给了胡应和一个舞台,在这个舞台上,他将凭自己的勤奋尽情挥洒自己的才能。 科学的道路上从来就没有坦途。当被问及如何看待研究中的挫折时,胡应和坦然地将失败看做是“正常的东西”,只要有一个目标,有个梦,即使跋山涉水,即使徘徊曲折,也是一种乐趣,甚至比达到目标更快乐。他说,为了这个梦想,不管什么艰辛,不管如何挫折,只要自己还有一点精力,也绝对不会停下来。对他而言,这也是源自心底的快乐和责任感。 在采访将要结束的时候,笔者偶然看到了胡应和家人的照片。此番他只身回到祖国,可以想见他已经准备要为自己的梦想奉献所有了。胡应和说,他力争要为实验室培养和建立一支高水平的科研队伍;把实验室建成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脑功能基因组学研究机构。 简介:胡应和,华东师大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及上海市“脑功能基因组学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胡应和在中科院遗传所获硕士学位,1985年留学美国,1990年获得依阿华大学生物化学博士学位。此后到哥伦比亚大学,在2000年度诺贝尔奖获得者EricR.Kandel教授的实验室里做博士后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神经分子生物学,致力于脑基因组和蛋白质组功能研究、高通量药物筛选和先导化合物的药理分析领域,先后在《Nature》等世界著名杂志上发表论文30余篇,并获得美国和欧洲多项专利。

更新日期:2024-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