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伟祥

简介:萧伟祥,1934年12月16日出生于江西省吉安市。茶叶生物化学专家。长期从事高等茶学教育与科研,培养了大批茶叶人才。对茶儿茶素生物合成、制茶发酵机制、茶色素的形成与应用,以及茶多酚生产新工艺等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显著成果。
[展开]

萧伟祥的个人经历

简历

1934年12月16日 出生于江西省吉安市。

1949-1953年 在江西省立吉安联合中学(白鹭洲)学习。

1953-1957年 在天津南开大学化学系学习,并毕业

1957-至今 合肥安徽农业大学茶业系工作,历任助教、讲师、副教授和教授等职。

1993-1994年 兼职于安徽工学院客座教授与茶多酚工厂化生产顾问。

萧伟祥

1995-1998年 兼职于浙江农业大学茶学博士生副导师。

1999年任安徽农业大学博士生导师。

生平简介

萧伟祥,1934年12月16日出生于江西省吉安市。母亲怀他时,庸医用错药,胎儿虽未夭折,却使他带着病残身体来到这个世界。萧伟祥长到3岁还不能行走。7岁时,他依靠母亲每天护送上了小学。萧伟祥凭着顽强的毅力、刻苦锻炼,身体奇迹般好转起来,半年后便能自己上学了。小学毕业后,他考取了吉安私立扶园中学,开学后才上半天课,便被校长发现,命令除去他的入学资格,理由是该校不招收残疾儿童。这是一次残酷的打击,严重伤害了萧伟祥幼小的心。后来,他又考取吉安私立至善中学。该校陈校长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学者,很同情他的不幸,支持、关心他,鼓励他,与陈校长相处4年多,竟成了忘年交的良师益友。1944年,日军狂轰滥炸吉安市区,无数同胞失去了生命,大片房屋遭到毁坏。萧伟祥的家也成了一堆瓦砾,更不幸的是父亲不久病逝,三口之家的生活重担落在母亲瘦弱的肩上。善良勤劳的母亲,苦苦支撑着这个家,教育儿子要自尊、自强、自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吉安市的几所中学合并成立江西省立吉安联合中学。至善中学的陈校长成了联合中学的首任校长,萧伟祥是该校初三学生。1951年,他参加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依靠政府提供的助学金与奖学金完成了中学学业。1953年考入天津南开大学化学系。四年大学生活是他青年时代最激动、最勤奋、最幸福的岁月。他得到我国化学家杨石先、高振衡、王积涛、申潘文和何炳林等的授课与教诲,培养造就了具备一个科技工作者的基本素质,在化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等方面打下了扎实基础。1957年,萧伟祥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合肥市安徽农学院茶业系任教,初期在王泽农教授指导下,承担了茶叶生物化学教学与科研工作,后来又得到陈椽教授的指导,从事制茶化学的研究。这使他能较好地适宜茶学专业的教学与科研工作等。

主要论著

1 萧伟祥,王惠芷.茶儿茶素苯骈吡喃环的生物合成.茶叶科学,1965(2):1~6

2 萧伟祥.茶儿茶素生物合成途径研究概况.茶叶通讯,1979(1):16~20

3 萧伟祥.茶多酚氧化酶与过氧化物酶研究.茶业通报,1983(6):3~7

4 萧伟祥.茶树物质次级代谢与茶叶品质.茶业通报,1983(1):32~36

5 萧伟祥,张丽平.红茶中茶红素与茶褐素.中国茶叶,1983(6):2~4

6 萧伟祥,张丽平.红茶汤中茶褐素的研究.茶叶,1985(1):28~32

7 萧伟祥.茶儿茶素合成与分解代谢研究.国外农学—茶叶,1985(2):1~6

8 萧伟祥,陈燕.红茶中残留酶的研究.中国茶叶,1985(6):16~18

9 李茹英,萧伟祥.制茶发酵生化机制研究进展.福建茶叶,1986(2):2~5

10 萧伟祥.制茶发酵的生化机制.茶叶科学,1987,7(2):1~6

11 萧伟祥.制茶发酵理论与制茶实践.福建茶叶,1987(3):1~5

12 萧伟祥.红茶中茶红素的研究进展.国外农学—茶叶,1987(1):1~5

13 萧伟祥,王勇等.茶素及其抗氧化活性.安徽农学院学报,1991,18 (2):95~100

14 萧伟祥,李纯等.红茶色素及其分光分度法.中国茶叶,1991(4),24~26

15 萧伟祥,李纯等.红茶色素的形成与降解作用初步研究.茶叶科学,1992,12(1):49~54

16 萧伟祥,李纯等.茶绿色素的制取研究.安徽农学院学报,1992,19(3):182~188,等。

主要贡献

20世纪60年代初,萧伟祥开始了茶叶中多酚类物质的研究。他对茶多酚的化学组成、儿茶素的结构、理化性质和分析方法等都进行了试验测定,发表了相关论文20多篇。他还在参加《中国农业百科全书·茶叶卷》、全国高等农业院校统编教材《茶叶生物化学》和《简明农业词典》(科学出版社)的编写中,承担了茶叶中多酚类物质及其代谢的章节与条目的撰写。茶多酚是我国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萧伟祥等对现行茶多酚的工业化生产工艺进行了研究比较,认为现行有机溶剂萃取法或金属盐沉淀法工艺繁琐重复,试剂或金属盐损耗大,残留多,污染严重,茶多酚产品得率低,成本高,销售有困难。需进行改善和研究新型工艺。1992年,萧伟祥与安徽工学院教师合作,共同主持了“5~15t/年茶多酚制取工艺与成套设备”的研究。经过两年艰苦工作取得成效,并于1994年4月通过安徽省科委组织的鉴定,1995年荣获安徽省科技进步二等奖。该设备试生产后的产率达到8.3%以上,产品为白色或灰白色,纯度>97%,茶多酚质量被认为居全国先进水平。萧伟祥从事茶学专业教学工作40多年,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学生,除本科班外,还有硕士和博士研究生,主讲课程有“茶叶生物化学”、“茶叶生化研究法”和“茶叶科学专题”等。他热爱学生,以身作则,谆谆诱导、鼓励学生多参加科研活动,撰写论文,勇于开拓,善于进取,严谨治学。他指导的研究生都能认真负责,刻苦钻研,且取得了优秀成绩,受到广大师生称赞。萧伟祥曾遇到过许多逆境与坎坷,但他很明白,逆境与坎坷有时是无法回避的,只有经过拼搏战胜逆境而不被逆境所吞没,经过艰苦跋涉走出坎坷而不在荆棘丛中倒下的人,才拥有那份珍贵的财富。

技术成就

茶色素是茶叶中一类特异的由茶儿茶素酶促氧化聚合缩合形成的酚性色素物质。20世纪60年代初期,前苏联、英国和巴基斯坦等国学者从茶叶中提取了系列茶色素,其色素成分除上述儿茶素氧化缩合聚合形成的酚性色素外,还包括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叶黄素和花黄素等色素物质。这些色素成分在植物中是广泛存在的,只有茶儿茶素氧化缩聚的色素产物,才是茶叶中所特有的,且是在制茶发酵中形成的。茶色素的主要组分是茶黄素类(Theaflavins)与茶红素类(Thearubigins)物质。茶黄素类是一类苯骈草酚酮的衍生物,具有强抗氧化活性作用,已用于防治心脑血管疾病、降血脂和降血压等药物原料,受到人们关注。1989~1991年,萧伟祥主持了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科研项目“茶色素的形成、提纯与应用研究”。由于采用的茶叶原料和提取方法与条件不同,制得了茶红色素、茶橙色素、茶褐色素、茶绿色素和茶素等系列茶色素,并对茶色素的理化性质、化学组成与制取工艺流程进行了研究。此次研究共发表相关论文11篇,结题后立即与安徽省六安市合作进行中试与工业化生产试验,取得成功。1993年9月,安徽省科委组织成果鉴定,与会专家一致认为茶色素的提取与规模生产为中国首创、生产工艺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该成果获安徽省科学技术成果证书,1994年被国家科委批准为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1996年,萧伟祥被邀参加了国家“九五”攻关,重中之重1035 工程“茶色素胶囊”新药开发项目。在茶色素提取纯化中,他注意到学科和多学科间交叉的新兴边缘学科,吸收和应用高新技术,如采用膜分离技术,双液相发酵技术和发酵酶与固定化酶技术等,取得可喜进展。

参考资料

  [1] 中国数字科技馆 http://www.cdstm.cn/zhuanlue/persondetails.jsppersonid=170772

更新日期:2024-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