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成春

简介: 蓝成春,广西人,参加金田起义。太平天国乙荣五年间,授殿左十五检点,守安徽合肥县派河驿一带。丙辰六年,升春官又副丞相,镇守合肥三河要塞。后隶英王陈玉成部下。
[展开]

蓝成春的个人经历

简历

  蓝成春,太平天国英王陈玉成麾下大将。以军功先后封为殿左十五检点和春官又副丞相。曾驻守安徽庐州派河驿、三河等地。1861年冬,封祜王。次年1、2月间,与陈得才、赖文光、梁成富等率军三万余人自庐州出发,远征西北。5月,攻陕西西安,闻庐州危急,撤围东返河南,营救陈玉成未果。旋下湖北,拟东归受阻,北走河南。复奉命往西北扩军,经湖北西进陕西。1863年,克兴安,攻石泉,取沔县,占汉中、城固。次年春,回援天京,自陕入豫,寻抵湖北麻城,闻天京已陷,遂转战鄂、皖间。9月在湖北罗田同陈得才等对敌作战获胜。10月,合赖文光部于蕲水战败清兵,随后入皖。11月,在霍山黑石渡与僧格林沁部决战,溃败,被叛徒甘怀德缚送清营,遭杀害。太平天国英王陈玉成麾下大将。

镇守三河

背景

  1858太平军和湘军激战三河的三河大战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著名战役,曾被多家史书所记载。

  三河大战是太平军后期的一项重要战役。当时的背景是:天京内乱造成了太平天国内在的危机,清军江南江北两个大营包围天京又造成太平军外在的危机,就在这种双重危机之中,时在三河的青年将领陈玉成临危而上,留下吴定规守卫三河,自己率军南下,以图解天京之围。而就在这时,湘军悍将李续宾正好趁虚而入,率领湘军6000多人,从安庆方向杀向三河。李续宾遵循曾国藩的"东征计划",进军皖省,步步为营,紧逼天京,试图夺取金陵。而三河,则一下成为两军争夺的焦点。 1856年9月,天京内讧,太平天国的革命形势开始急转直下。1857年5月,石达开受洪秀全猜忌,离京出走,带走数万精兵良将,更使太平军元气大伤,整个战争形势也随 之急剧逆转。清军利用这一有利时机,重整旗鼓,于1858年1月重新建立江南大营,包围天京。江西战场上,湘军由防御转为进攻,于1857年10月26日攻陷湖口和梅家洲。

   

蓝成春

    1858年5月19日,新任浙江布政使、湘军悍将李续宾率部攻克军事重镇九江,驻守该地 区5年之久的太平军将领林启容以下1.7万名将士全部牺牲。李续宾在攻克九江后不久即率部渡江,回到湖北,准备乘胜东援安徽战场。

   

    1858年5月,湖广总督官文、湖北巡抚胡林翼看到湘军在江西战场上已经取得决定性胜利,便拟定东征计划,准备把李续宾部湘军投入安徽战场。当时,太平军在陈玉成、李秀成等率领下,在皖北战场屡挫清军,于8月23日占领庐州城。于是,官文便命令李 续宾迅速进兵,攻克太湖,然后乘势扫清桐城、舒城一路,疾趋庐州,企图收回庐州, 并堵住太平军北进之路。所以,当陈玉成、李秀成部挥师东向,进攻江北大营时,江宁将军都兴阿和李续宾等即率兵勇万余人自湖北东犯安徽,9月22日克太湖,然后分兵为 二,都兴阿率副都统多隆阿和总兵鲍超所部进逼安庆,李续宾率所部湘军北指庐州。

   

    李续宾部于9月23日陷潜山,10月13日陷桐城,24日陷舒城,接着指向舒城东面25 公里的三河镇,准备进犯庐州。

   

    三河镇位于界河(今丰乐河)南岸,东濒巢湖,是庐州西南的重要屏障。该镇原无 城垣,太平军占领后,新筑了城墙,外添砖垒9座,凭河设险,广屯米粮军火,接济庐 州、天京,因而在军事上、经济上都居重要地位。当时太平军的守将是吴定规。

   

    10月24日,陈玉成在江苏六合接到湘军大举东犯安徽的报告,毅然决定回兵救援, 并向洪秀全报告,要求调派李秀成部同往。

   

    11月3日,李续宾率精兵6000进抵三河镇外围。11月7日,分兵三路向镇外9垒发起 进攻,义中等六营进攻河南大街及老鼠夹一带之垒;左仁等三营进攻迎水庵、水晶庵一 带之垒;副右等二营进攻储家越之垒。李续宾则亲率湘中等二营为各路后应。太平军依 托砖垒顽强抵抗,大量杀伤敌人。湘军攻垒愈急,太平军伤亡很大,便放弃镇外9垒, 退入镇内,坚守待援。

   

    在湘军大举进攻三河镇外围的当天,陈玉成率大队赶到,驻扎在三河镇南金牛镇一 带。11月14日,李秀成也率部赶到,驻于白石山。至此,集结在三河镇周围的太平军众 达10余万人,和李续宾部湘军相比占绝对优势。

   

    面对太平军援军的强大气势,李续宾的一些部将十分胆怯,建议退守桐城。骄悍的李续宾一意孤行,认为军事有进无退,只有死战,并于11月15日深夜派兵7营分左、右、 中三路偷袭金牛镇。16日黎明,当行至距三河镇7.5公里的樊家渡王家祠堂时,与陈玉 成军遭遇。陈玉成抓住敌人冒险出击的有利时机,以少部兵力正面迎敌,吸引敌人,另 以主力从湘军左侧抄其后路。正面迎敌之太平军且战且走,将敌人诱至设伏地域。当时, 大雾迷漫,咫尺莫辨,鼓角相闻,敌我难分。陈玉成主力迅速击溃了左路湘军,并乘胜 隔断中、右路之后路。湘军发现归路被断,仓皇后撤,在烟筒岗一带被太平军团团包围。

   

    李续宾得知大队被围,急忙亲率4营前往救应,反复冲锋数十次,也未能突入重围。驻 扎于白石山的李秀成部,闻金牛镇炮声不绝,立即赶往参战;驻守三河镇的吴定规也率 部出镇合击湘军。李续宾见势不妙,逃回大营,并传令各部坚守待援。其实这时守垒的 湘军有的已经逃散,有的被太平军阻截在外,因而有7个营垒被太平军迅速攻破。接着, 李续宾的大营也被太平军包围。他督军往来冲突,终不得脱,当夜被太平军击毙(一说 自杀)。之后,太平军继续围攻负隅顽抗的残敌,至18日,全部肃清。这一仗,太平军 一举歼灭湘军精锐近6000人,是太平天国革命战争后期一次出色的歼灭战。

三河造城

  1853年底,太平军进入三河。1855年秋天,太平军决定在三河造城。当时造城的动因出于两点:一、三河这个天然粮仓已成为天京用粮的转运仓,必须造一座城给予保护;二、当时清军正在反击庐州,假如庐州守不住,备个后路,好转守三河。

  太平军把造城的任务交给了青年将领蓝成春。蓝成春是陈玉成的部下,当时只有20来岁,但他头脑灵活,办事果断,深得陈玉成的信任。造城的第一件事是选址,蓝成春经过现场考察后,决定将城址设在杭埠河故道(现小南河)内埂上。为什么要建在内埂上呢?他认为,三河北有丰乐河,南有杭埠河,有此两条大河,设防可谓天险。而流经三河的杭埠河故道由于河面太窄,很容易被敌军攻破。要设城,城面自然要对着杭埠河故道。另外,建城之址要高,由于故道河埂比圩心高,这种选择也顺其地势。于是,蓝成春决定:以杭埠河故道内河埂中段为造城地址。

  设计中的三河城,东西长700米,南北宽200米,城墙高8米,墙宽2米多,需要的材料并非少数。于是,太平军就在三河周围四乡八镇进行了疯狂的掠夺。所到之处,遇到庙宇,就拆庙宇,遇到牌坊,就拆牌坊;甚至石碑,甚至石臼,甚至旧宅旧房,全部一拆干净,运到三河。

  杭埠河故道内埂原来很窄。为了加宽城址,蓝成春决定挖河取土。于是,近万名民工挖的挖、抬的抬,在加宽城址的同时,留下了一条1500多米长、100多米宽的被后人称作护城河的遗址。

  鼓巢而动,日夜奋战,太平军仅用了一个月零三天的时间,就造成了一座城。这个城设有5个城门:面对现在三县桥的是正门,称为小南门:在今三河一小大门口的是东门,又名朝阳门:在今仙姑楼商场门口的是西门,又名晚霞门;在今新华书店后面的门,则称为小北门。

  为了拱卫三河城,蓝成春沿杭埠河故道还造了9座砖垒。

  

战况

  蓝成春建造的三河城,在当年的三河大战中自然起了重要的作用。

  当时,守卫三河城的太平军只有四、五千人左右,面对湘军的强大攻势,是很难守住三河城的。可就在这时,得知三河危机的陈玉成决定回军援救。回军途中,陈玉成采取了几项措施:一是上奏天王洪秀全,请调李秀成一同进援三河;二是派使至庐州,命驻守庐州的吴如孝会合捻军南下,到三河助战。这样一来,陈玉成等于从外围布置了一道围墙,把李续宾围在了中间。

  三河之战历时五天,李续宾全军六千人悉数被歼。随军的文武官员被杀者,据统计有数百人。

       三河大捷后,太平军乘胜南进,连克舒城、桐城,围困安庆的湘军也闻讯后撤。 湘军三河镇之败,主要是孤军深入,犯险冒进。李续宾仅率数千人自湖北东犯,入 皖之后,连陷四城,处处分兵驻守,结果“兵以屡分而单,气以屡胜而泄”(《剿平粤 匪方略》卷二百一十,第26页)。进至三河镇后,仅剩6000人,当太平军大队赶到时, 已无阻援之兵可派。加之李续宾刚愎自用,拒不接受部将关于退守桐城的建议,终于全 军覆灭。对于湘军这次惨败,咸丰帝闻之“不觉陨涕”。曾国藩更是“哀恸慎膺,减食 数日”。胡林翼则哀叹说:“三河败后,军气已寒,非岁月之间所能复振。”又说:“三河溃败之后,元气尽伤,四年纠合之精锐,覆于一旦,而且敢战之才,明达足智之 士,亦凋丧殆尽。”(《胡文忠公全集》下册,第694页)可见此战对清廷和湘军的打 击是极为沉重的。

  

影响

  湘军三河之败,曾国藩受打击最大。他"悲恸填鹰,减食数日"(《曾国藩全集o书信》)。他在给左宗棠写信时说,三河败后,湘南湘乡几乎"处处招魂,家家怨别";他后来在《复刘霞仙》书中说:"三河之败,歼我湘人殆近六千,不特大局败坏,而吾邑士气,亦为不扬"。太平军之所以取得全歼李续宾部的胜利,主要由于决策正确果断,兵力集中,战术 灵活,指挥无误。当湘军进抵舒城、三河时,陈玉成果断决定兼程回援,并奏调李秀成 部同往,形成了兵力对比上的绝对优势。在对敌发起进攻时,太平军采取正面迎战与伏 击、抄袭相结合的战法,各部之间又能密切协同,主动配合,迅速分割包围敌人,打得 湘军前后左右不能相救,以速决的方式迅速达成战役目的。

  

意义

  太平军三河大捷,挫败了曾国藩的"攻皖计划",保卫了太平军在安徽的根据地,也扭转了太平天国内讧后出现的危局。通过三河大捷,太平军粉碎了湘军东犯的企图,保卫了皖中根据地,对鼓舞士气,稳定江北战局,保证天京安全和物资供应,都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湖北战殁

  同治二年(1863年)二月,扶王陈得才、端王蓝成春、遵王赖文光、启王梁成富、主将马融和率军由安康入汉中。八月,太平军攻占汉中。次年正月,太平军主力东下,撤出汉中,回援天京。

  1864年2月10日,赖文光、蓝成春奉洪秀全援救天京令,兵分三路东下,"图解京师重困"。赖文光与陈得才、蓝成春等为北路,由宁陕出镇安,山阳、商州,约定在河南南阳、湖北襄阳一带与中路、南路会齐后,继续前进;5月26日,于德安寿山大败清兵,击毙护军统领舒保、营总德隆阿。

  7月19日天京陷落,局势陡变,人心涣散;11月上旬,陈得才竺部苎平军在皖北霍山战败,部将马融和等七万兵投敌,蓝成春被俘,僧格林沁以成春乃"粤中老贼",斩之遇害,太平天国"西北军团"回援失败。

 

更新日期:2024-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