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剑锋(工艺美术师)

简介: 郑剑锋工艺美术师,江苏省工艺美术学会会员,紫砂行业协会会员。1975年出生于江苏宜兴,自幼受到千年龙窑陶瓷古韵的熏陶和紫砂五色土的诱惑,1992年进紫砂工艺厂,拜当代壶艺高手,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季益顺为师,同时,又得高丽君老师的指教,所创作品,有的纯朴敦厚,有的大度和谐,也有的灵秀巧隽。代表作《风卷葵》、《四季如意》、《福运连连》等
[展开]

郑剑锋(工艺美术师)的个人经历

个人简介

郑剑锋 工艺美术师, 江苏省工艺美术学会会员,紫砂行业协会会员。 1975年出生于江苏宜兴,自幼受到千年龙窑陶

瓷古韵的熏陶和紫砂五色土的诱惑,使刚懂事的他,便对此有了发自肺腑的热爱。他于1992年进紫砂工艺厂,一头扎进艺术的海洋,并下决心向众多的前辈老师学习,这期间他拜当代壶艺高手,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季益顺为师,同时,又得高丽君老师的指教,练就了全面而扎实的制壶基本功,光素器、花塑器、筋瓤器“十八般武艺”件件拿得起,做得好。特别是在师傅季益顺大师的教诲下,悉心领悟“文化对壶艺的影响”、“线条对壶艺的作用”、“比例与壶艺的关系”,所创作品,有的纯朴敦厚,有的大度和谐,也有的灵秀巧隽。多件作品获全国性工艺美术评比金银奖。2006年,经紫砂行业协会评审,当选为“十二紫砂之星”。现为“益顺陶艺中心”创作主力、季益顺壶艺流派的优秀传人。

从艺年表

2002年12月 作品《联想》荣获2002中国华东工艺美术精品奖“金奖”;

2003年5月 作品《云曲壶》在首届宜兴陶艺专业新人新作展评活动中评为“优秀奖”;

2007年4月 郑剑锋在中国收藏家喜爱的艺术大师和精英评选活动中被授予“2007年度中国收藏家洗好的紫砂 艺术大师”;

郑剑锋

2007年4月 作品《玉带》在2007年中国收藏家喜爱的艺术大师和精英评比活动中获得“金奖”;

2007年5月 作品《春暖花开》在第三届中国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第三届中国茶道论坛、中国茶叶发展论坛“紫砂壶精品展”中获得“金奖”;

2010年2月 郑剑锋被复旦大学环境资源与能源研究中心聘为客座研究员;

2009年9月 作品《时来运转》在首届中国紫砂原创专利作品评比活动中荣获“二等奖”;

2009年9月 作品《景星庆云》在首届中国紫砂原创专利作品评比活动中荣获“一等奖”;

2011年7月 郑剑锋在质量万里行走进陶都活动中被誉为“时代精英";

2011年8月 作品《福运连连壶》荣获第六届中国民间艺术博览会民间艺术品“金奖”;

2012年8月 作品《瓢虫瓜趣》参加2012年第三届广州紫砂陶瓷艺术文化节“天工杯”评比大赛,获得“金奖”;

2012年10月 作品《瓢虫瓜趣》中国国家博物馆举行的”印象中国.宜兴紫砂展”;

艺术赏析

风卷葵壶 整把壶的造型是一朵被风吹动的向日葵,壶把是葵花的枝干,壶盖,壶身,壶嘴,构成一朵葵花,微分吹来,向日葵迎风摇曳,姿态动人,向日葵的由来是指,不管在什么时候,向日葵的花都始终对着太阳,寓意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郑剑锋的风卷葵,用葵花自比,展现一种乐观的人生境界,做工精致,用泥考究,造型独特,是值得收藏与把玩的好壶。

玉带壶 此壶将传统的造型巧妙的与古代玉带雕刻在壶身之上的形式来加以表达,钮盖、把的点缀,与壶身起到了相互呼应的效果,制作挺拔规正,壶嘴敦实大气,出水流畅,口盖严实紧密,把手端执舒畅、紫褐色壶身由玉带环绕,给人以祥瑞之意,苍古敦朴的美感。

福运连连 壶身有几只飞舞的蝙蝠,取“福”之意,壶把与壶身都有祥云,壶顶也做成祥云状,给人清新自然地感觉,祥云是幸福的象征,蝙蝠亦然,两者结合起来,更显“福”与“运”,整把壶做工精细,寓意美好,寄予了制作者对生活的期许,也展现了做壶人对收藏者的美好祝愿,是值得收藏的好壶 。

艺术评价

壶艺大师对郑剑锋作品“景星庆云”的评价

设计大胆新颖,手感强,做工精致,艺术性强,现代感强。 —— 季益顺

构思相当新颖,主题鲜明,造型工艺特别,制作难度高,但此壶非常有型,日月相辉映,体现和谐。 —— 吕尧臣

既是壶艺中的现代派,又体现紫砂的传统技艺,是现代派的造型沿袭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之作。阴与阳,包括日与月的结合,是当代壶艺中创新的少见佳作。—— 时顺华

整把壶的造型都恰到好外地体现了主题,一个“和”字贯穿了整个壶的意境与初衷。 —— 马达

创意理念跨度很大,一看就有现代几何抽象美的感觉,打破了常规设计的定式,首创壶把和壶身融合内凹的样式。总体效果新颖别致,不同角度能产生不同的视觉美感。 —— 吴俊达

造型新颖,学院派的典型,打破传统,主题一目了然,不错,很别致,年轻人大胆地创新反映了时代风貌。

—— 王金山

作品构思富有新意,造型的空间感、虚实感对比强烈,整把壶打破传统,富有时代气息。 —— 毛国强

现代派手法的制作,体现古韵新意。用传统表现紫砂的灵气与自然的结合非常有创意的一把好壶 — 顾绍培

艺术感悟

谈谈作品“景星庆云”的创作 紫砂是一种日用陶,紫砂壶被当作富有文化内涵的茶具出现在人们的日常休闲生活之中。 既然紫砂壶是融于普通百姓生活的, 那么它要博得别人的喜爱就必须满足两点基本条件——造型上富有美感 和蕴涵着喜庆美好的祝愿。 作品“景星庆云”的构思,在它创作之初便已注意到了上文所说的两点条件, 首先来谈谈 “景星庆云”在造型美 感上的设计搭配。这件作品在它的造型 还未成型之前, 在脑海中构想时便确定了它要通过紫砂材质特征想要在造型上的表达方向。 在色彩方面, 充分挖掘紫砂泥材质颜色特征构建色彩绮丽的整体画面效果; 在线条方面, 着重柔和优美的主旋律,充分展示紫砂工艺中的曲线线条特征。在作品造型构思轮廓基本确定以后, 随之也通过在思维中的造型内容确认了作品的名称主题 “星空与星云”。“星空”在自然界现象中绮丽而且带有神秘色彩, 因此在造型主体的选色上选择了富有神秘感的“紫”,也就是用紫砂原矿中的紫泥来塑造壶体; “星云”在夜晚的星空中自然是亮丽显眼的,因此在具体壶体装饰上考虑到色彩的对比性, 所以选择了与紫色形成鲜明对比的“米黄”来装饰出“星云”形象。色彩基调确认后,就开始了作品具体造型形象的思考,夜晚的特色是宽广而且给人以压迫感,因此在壶体造型形象的选择上选取了符合夜晚感觉特色的稍微虚扁的椭圆型,在造型上想要通过“被压扁”的感觉来营造黑夜的压迫感.但是紫砂艺术美感的基调不是负面的,紫砂壶的应用对象是日常休闲生活,因此就决定了它给人的情感元素是正面的、 轻松愉悦的,基于紫砂艺术如此的美感基调,因此塑造的压迫感只是为了真实感更是一种铺垫, 为了接下来“星空”的柔美作铺垫,也可以说是形成感官上的对比与起落。 基于作品艺术造型“柔美”的主题,在 “星云” 形象塑造上采用了弯曲柔和的曲线来表 现——壶嘴在确保良好的出水效果的前提下与壶身 线条进行线条感官上的起伏, 以求达到柔美的线条感官效果; 壶把同样追求与整体壶型匹配的线条感官效果, 中间镂空部分也通过线条描绘出了形似云状形态,与主题保持高度一致;壶身与“的子”是两个大小形状对比对称的椭圆, 其线条也是虚扁但柔和的,就连壶体装饰雕刻的“星云”形象也同样采用了柔和婉约的

线条,而“星云”也不是整块的而是分块组合的,因为整块星云既不符合造型美感的要求,也容易与黑夜背景的感官模糊重合, 无法完全体现娇小而柔美的旋律.

当然,作品“景星庆云”的艺术构思不仅仅是从 造型美感上考虑, 同时也考虑到了迎合群众喜爱的美好寓意。 首先,在主题名称的最终确定上,强调基本造型形象的同时突出了一个“庆”字。其次,在造型装饰的塑造中,添加了饱含中国喜庆文化特点的“祥云”元素形象和图案,壶嘴、壶身、壶把进行了祥云装饰形象的雕塑,而“的子”在采用柔美的米的同时也泥绘了祥云“图案”。 同时“祥云”和“星云”这两种设计元素在具体造型设计构思中最终确认为自然融合一体的形象表现, 这当然是为了符合在确定壶体造型装饰构思之初所定的“简约淡雅”的装饰主方向。

总之,“景星庆云” 作品所展现的艺术美感的特点是柔和的、淡雅的,而它在普通百姓休闲生活中想要带给别人的是祥和喜庆的美好祝愿, 衷心希望此壶更能满足广大壶友的艺术品味需求, 为更多的人 所喜爱。

紫砂绞泥艺术也需推陈出新

紫砂“绞泥”是一种技法与艺术的凝练,成为紫砂界较为常用的装饰技法之一。 宜兴紫砂茶具以其端庄清丽的

迷人风采、气韵生动的造型艺术,蜚声于海内外,赢得了可贵的声誉。许多制壶艺人在创作过程中,通过采用“绞泥”这一装饰手法,把思想、理念、境界融入壶体,用它与观赏者交流,并在心灵的默契中,表达鲜活而丰富的文化积淀。

紫砂以素心素面、质朴文静而著称,各种装饰技法的运用使紫砂器物呈现特有的肌理而极具美感。但是,各种装饰手法可谓紫砂创作过程中的一把双 刃剑,恰如其缝的装饰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过于繁琐的装饰却不免让人感觉画蛇添足。作为紫砂制 作中的一种特殊工艺, 绞泥艺术要求制壶者既要有扎实的传统基础,又要有很强的创新精神和艺术构思能力;既要有“光货”的功力,又要有“花货”的巧思,所以对创作者的技能和美感要求较高,贸然尝试往往会产生狗尾续貂之感。 绞泥工艺,早在唐朝时就有,但这一特殊装饰手法与陶刻相比, 一度未受到紫砂艺人的重视与广泛使用。20世纪70年代,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吕尧臣注重学习和研究造型的形式法则,广泛涉猎古代陶瓷、青铜、玉器、漆器等造型,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别树一帜的独创了“吕氏绞泥”艺术,把各色陶土绞合在一起,形成变化无常的自然纹理,揭示出了五色土的颜色的搭配规律和深层次的内涵,开创了紫砂新的艺术世界和境界、艺术形式和风格,自此紫砂绞泥艺术也被广大紫砂爱好者所热捧。

市场的强烈需求,致使广大紫砂从业者纷纷用“绞泥”这一手法,使市场上充斥着相当数量的绞泥茶壶,可谓是繁花似锦、各具特色。 但是仔细对其品位,总觉有些绞泥壶纹理模糊,清晰和明朗不够,图案显得杂乱无章。看上去仅是几种泥料的拼合,缺乏一种明晰、简练有序的艺术美感。其实作为紫砂壶上的一种装饰技法,受到客商青睐的是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色彩的紫砂泥绞和在一起,形成色调对比强烈的不规则线条,恰到好处地在紫砂壶体上表现作者的装饰意图,或是虚无缥缈的海市蜃楼,变幻莫测的天际流云,或是鬼斧神工的奇异灵石、广阔无垠的大漠风情……这种装饰花纹, 不管从直观表象上或是意态内涵上都给人以一种鲜艳、柔和、清晰、秀气、灵动的美感。绞泥的文化审美特征体现的是紫砂材质的美,造型艺术和装饰艺术的结合, 充满了动态美、 气度美、节奏美和韵律美。绞泥装饰看似自然天成,实则是制作者苦费匠心的结果。 经过当代一批紫砂人的努力,绞泥装饰显示了高难度、宽领域的走向,进入了新的表现空间。例如,从自然化的绞泥纹饰走向有规则的图案展示, 按照事先设定的图案来表达作者的创作意图,表现出了更大的艺术生命力。只有把绞泥技艺融入紫砂整体,大处着眼,小处立意,在色相和色度的变化中寻求对比和协调, 使其充满灵性和诗意,富于象征意味,并且不断突破创新,创造出新 的绞泥图式, 才能在方寸紫砂之间展现无限的艺术魅力。

我热爱紫砂, 喜欢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融入自 己的思想创新,结合独创的绞泥方式(仿木系列、水墨山水系列),作品有着鲜明的个人风格。“相濡以沫”作品创意主题为“和谐”,绞泥仿鸡翅木与“沫”谐音,自然的陶土紫砂与人类和谐相处,共享自然。用紫砂语言表达“相濡以沫”的意 境,唤醒人们对“相濡以沫”这一人类情感的共鸣“同心若金”作品名出自清代左宗棠赠曾国 藩挽联“同心若金,攻错若石,相期无负平生;谋国之 忠,知人之明,自愧不如元辅”中,作品为对壶,身筒为浅色调青灰,阴阳八颗心为较深的绞泥凸现出来。诠释了人们虽然从事不同的职业,有着不同的生活方式,但追求和谐生活、和谐社会的目标是相同,并且以各自不同的形式,尽心尽力为之努力。作品不仅表达了我的创作理念,同时也反映了“同心若金”的社会命题。5.12四川大地震后,我为地震中四川人民的悲惨及全国人民抗震救灾献大爱所震撼,创作了“雾锁四川”,作品为四方,四面用水墨山水绞泥反映了四川地震、山体崩塌,泥石纵流、堰塞危难等灾难场景,双层盖边则强调摆在国人面前的困难很多,桥顶的子及流把则表明有了坚强的党的领导, 国人同心若金,共济国殇的不屈民族精神,最大的民族灾难也会过去,迎来灾区的新生,中国的兴盛。“相濡以沫”和“同心若金”这两套作品分别在2007年度和2008年度丁蜀镇成人学校举办的传统制陶比赛中从数千件作品中脱颖而出, 都获得了一等奖,“雾锁四川” 推出后也受到了广大壶友的一致好评。一些高校艺术系教授来信这样点评我的作品,创造性的扬绞泥之长,避泥、木结合的薄弱之短,用“绞泥仿鸡翅木”的新技艺,给人耳目一新的艺术感染力 。

更新日期:2024-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