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振玉

简介: 孙振玉,1956年生,汉族,教授, 1994年于兰州大学,获法学民族学博士学位,现为宁夏大学民族学硕士点导师;中国少数民族史民族文化史方向博士生导师; 兰州大学新疆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专职教授、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回族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中国民族理论学会、中国宗教学会等理事;主要从事回族学、伊斯兰学、民族理论等研究,已出版《中国伊斯兰传统文化研究》、《明清回回理学与儒家思想关系研究》等10余部专著,在核心以上刊物发表论文40余篇,现主持多项课题,其中,国家社科特别项目1项和国家基金项目1项。
[展开]

孙振玉的个人经历

基本介绍

个人资料

  姓名 : 孙振玉

  性别 : 男

  血型 : O型

  出生地 : 山东 目前居住地 : 山东 - 枣庄 - 薛城区

  昵称 : 玥清秋 身高:183cm

孙振玉

  对家人最想说的话 : 我爱你们

  成功的路上帮助最大的人 : 家人和朋友

  何时开始使用互连网 : 1999年

  互联网感言 : 共享 沟通 是我们互联的最大目的与快乐

  博客感言 : 简单,太花哨了就失去了博客的内涵; 速度,没有速度就中断了你我,也失去了博客的意义。有了以上这两点才拥有了博客的最大快乐.

  最喜欢的工作方式 : 规律,挑战

  最喜欢的手机 : NOKIA

  休闲方式 : 和朋友在一起聊天,上网,听音乐,看电影,旅游,运动,写作

  环保留言 : 如果不重视环保的话地球上最后可能只剩下你一个人

  是否有工作压力及解决方式 : 聊天,上网,运动,热爱旅游.

  最得意的事 : 拥有可靠的朋友

  对成功的定义 : 不断超越

自我描述

  性格开朗热爱自由创作喜欢有创意和新奇的事情对互连网有着特殊的喜爱。不太注意外表修饰,不留胡须,衣着简便,不佩带珠宝首饰,穿平底鞋,体形瘦削但非常健康.生活有节制不吸烟,饮一点酒,不大吃大喝。

  精力 创造力 勇气 诚实 乐观 沟通 典雅 简约 时尚 个性 我们正年轻 充满活力

个人作品

无题

  清音俗世留,

  纷争何时休。

  谁能破名利,

  太虚任遨游。

  青山依旧在,

  绿水亦长流。

  唯我破名利,

  归隐西山后。

思佳人

  飞雪如花借寒风,

  灯火阑珊摇曳中。

  景观美景意如醉,

  心中倩影又重升!

  时间的验证

  我拥有天堂的快乐,

  我拥有地狱的痛苦,

  我把天堂的快乐藏在心中,

  我将地狱的痛苦化作另一种声音,

  让它随着我的脉搏跳动,让它随着血液流淌!

  我不愿承受等待轮回的寂寞,

  所以我穿越了无形的时空来到了你的世界,

  我也不愿承受离别的痛苦,

  所以我不会喝掉那最后的一口红酒,

  让你我的宴席直到永久!

重 逢

  我们曾无奈得分别,

  祈盼着重逢,幻想着相聚

  却从不在意,等待的含义

  在离别的日子里,不停的回忆

  却从未发现,思念正在燃起

  而心,依然等待,依然无奈

  我们等过了深秋,又等过了寒冬

  终于在那人群中,发现那永不会认错的身影

  张开口,却想起当初我们无奈的分手,

  看着年华似水流如果,

  今日的我哭了,也许是我老了

  不知该如何面对今朝的你

  任你默然离去,看你我擦肩而去,

  忽然明白等待的含义,却恨自己没勇气

  叫住重逢的你。

雨 夜

  夜雨,淋湿了街道,淋湿了凋谢的花儿

  飘落在从中,静静地享受这一切

  夜雨,淋湿了天与地之间的一切

  雨中的车辆匆匆地来往,奔向自己的目的地

  细雨中的灯光,朦胧地划过

  像我们梦中的花儿,梦中的星空

  凝视着雨丝,感到了眼中的朦胧

  也许是雨滴,坠落到我的眼中,

  回忆着青春的岁月,体会着放浪的生涯

  奔腾如流水的时光,迫使我们漫漫的长大

  而如今的善变和美丽的谎言,

  却摸不去 我们心中的那片无暇,

  就像今夜的细雨 淋湿了深埋许久的它,

  使它在整个黑夜 慢慢生根,慢慢发芽。

潮湿的心

  秋来了,秋雨淋湿了我的思念,

  而那颗潮湿的心却不思平静,

  紫色的风铃在秋风中叮当做响,

  也许它也在为思念而歌唱,

  秋夜的星空更加的灿烂,

  每颗星星都是那么的明亮

  这璀璨的浪漫引出的回忆,

  却使心中的潮湿度上升不停,

  但仍期待着一场流星雨,

  期待着那时会有谁,

  来烘干那颗潮湿的心。

孤舟

  我是一只孤独的小船

  一直在寻找温暖的港湾

  我停在海岸线 终日与风同行与浪做伴

  一次次被吹入深海

  一回回被抛到大海的边缘

  我温暖的港湾

  不要在等到风吹浪起

  就让我找到, 可以吗?

人约黄昏

  我带着温柔,流浪在街头

  谁知心碎后的感觉竟是难受

  回忆展示了所期待的那一天

  那黄昏后的约会 那黄昏后最后的挽留

  竟会随着风儿飘走 消失在那夕阳西下的山后

  在不同的远方,我仍不停的张望

  认为那划落的泪会将她带到我的身旁

  泡沫似的想法一一破灭 而磨灭不去的誓言

  使我永恒的期待 落到了黄昏后的树旁。

  月上刘梢头, 人约黄昏后

  不见去年人, 泪湿春衫袖。

深秋的冷风

  在某个深秋的下午,

  阳光,很温暖,天空,很蓝

  而风,很大,很冷

  忧愁的我走上寂寞的街道,

  路旁的金柳撒下往日的微笑

  现实的无奈,剥夺了所有的开心

  秋风虽无情,但可以吹醒沉醉的一生

  深秋的冷风啊!吹吧!更冷些吧!

  当我甩掉所有后, 请送我一片蓝天和海洋

  给我孤帆和翅膀,我想翱翔,我想远航

  不要让人们给我冷漠的目光

  不要吹散我美好的理想 为我吹散乌云,

  为我撒下阳光 我想翱翔,我想远航

  因为我也是天使 只是我没有翅膀。

寒 冬

  寒冬的夜晚,

  安静,冰冷

  寒冬的夜空,

  高阔,放晴

  寒冬的明星,

  闪烁,跳动

  寒冬里的我,

  一直在思念一个身影

  就像水滴

  正在凝成冰晶。

无声的泪

  打开往日的抽屉,翻开回忆的日记

  步入思念的原野,感觉青春的岁月

  我们身不有己,

  体会着荒野,体会着孤独,

  曾经的天真梦想,破灭后的辛酸痛楚

  苍白的脸润出无力的笑,

  散乱的发丝应出苦恼与无助

  现实的无情摧残易碎的心灵

  岁月的无心,带走灿烂的年轻

  最终发现, 孤独的泪水,

  永远无声, 只因那曾经的烈火,

  燃在胸中!

现实生活

  轻轻地,我们分离了,

  正如我们轻轻地走到一起,

  擦干眼角的泪珠,

  不要带走任何伤痛,

  面对那散了的宴席,

  不要再留恋至今,

  勇敢地接受日升与日落,

  让清风吹散悲伤的思念,

  让天边的云彩带来甜美的回忆,

  去体会生活在现实中的美丽。

一笔勾销

  我想找到我爱的人

  原来那需要缘分

  我想找到我那颗受伤的心

  原来那样会伤的更深;

  算了算了,算了吧!

  忘了忘了,忘了么?

  罢了罢了,

  一笔勾销吧!

  一笔勾销吧!

夜来了

  长夜,来了。

  当夜幕再次降临,

  当一切喧嚣再次平静,

  激情再次点燃了璀璨的星空

  , 夜风,冷而静地吹过窗台,

  流星,亮而快地划过夜空,

  虽是夜的泪, 但却是那么的美,

  四周的黑色 成为人们最忠实的依靠

  当人们再次仰望星空

  各种回忆在空中张开,

  才发现, 夜,来了。

诱 惑

  如果你被爱情伤了,那就去找友情把这伤治好;

  如果你在爱情的雾中迷路,那就让友情来给你指明方向;

  如果你被爱情绊所到,那就让友情来把你扶起来吧!

  爱情是自私的,友情是无私的

  可为什么又有那么多人放弃友情而追求爱情呢?

  也许这就是爱的诱惑!

雨冰

  冷的秋雨随风飘落

  被秋雨打落的枯叶在水中飘荡

  平凡的景物此时却凄凉异常

  望着雨滴 平静多时的心却充满了琐事,

  是往日的思念? 是今日的寂寞?

  还是将来的茫然?

  雨滴,继续不停地落下

  枯叶,仍在不时地飘落水中。

昨日的树

  山月,挂上了那枯树的枝头

  而那枯树的黑影却更浓

  可又有几人知晓,

  那昨日的枯树却是花树,

  树下的你在默默地等待着

  所有美丽的一切

  在那轮山月的照耀下显得更加美丽,

  而今人去树枯花尽无!

  只能苦思那轮山月曾照过的年轻美丽的容。

“回回理学”专题讲座

  孙振玉教授用幽默风趣的语言讲述了“回回理学”的发现与学术的创新,并深入地解说了什么是“回回理学”及“回回理学”的求证过程。他从理学的分支讲起,他认为“回回理学”是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中国宋明理学与伊斯兰教创造性地结合在一起的产物。孙教授还带领同学们追溯了“回回理学”名称的由来,他把理学即哲学,理学即伊斯兰教理学,理学又曰“性命理学”,理学又曰“性理学”等晦涩难懂的专业知识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加以阐释,并据此提出了创新性的“回回理学”观点。 讲座不仅让大家了解了“回回理学”,认识了“回回理学”,而且孙教授还与研究生们分享了自己做学术的经验。他号召大家做学术时要坚持以下四点:一是学术兴趣要专而精。具体说来就是,在学术上用情要专,用心要到,用心要细。二是经验知识要多而广。他说,要多读书,要读懂、读透、读烂,同时主张在做学问时不要拒绝任何经验。三是未经怀疑不要轻易相信真理。这是做学者必须具有的品质,学习最大的天敌是“轻信”,怀疑并不等于否定,而是给自己一个勤奋思考的机会。四是必须有敏感的知觉才能发现问题。最后,孙教授告诫大家“学问固然要当饭吃,但学问最终是要超越平庸的”,这使在场同学备受启发和鼓舞。

  “金波论坛”自开展以来,就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我校的研究生,它既观古今风云人物,又谈世间风暖风情,同时,还为研究生们了解更多的专业知识,开拓视野,交流知识,提升自我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中国残疾硕士孙振玉的故事

  3月17日,在山东大学将要举行的博士生入学考试的考场上,将有一个特殊的考生。说这个考生特殊,是因为他仅有小学文化程度,靠十几年的艰苦自学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还因为他是一位下肢瘫痪的残疾人。他,就是继张海迪之后的中国残疾硕士第二人孙振玉。

  因为残疾,考了全校第一名却没有一所中学愿意录取他

  1970年的夏天,对于刚满5岁的孙振玉来说,是一个最不幸的季节。山东省滕州市(当时称滕县)是一座不大的城市,小城中心的一所老房子里,住着一个欢乐的家庭:男主人叫孙清振,女主人叫何平,夫妻二人都在医院工作,膝下有两对儿女,4个孩子中,小儿子孙振玉最讨人喜欢。

  一天早晨起床,小振玉突然发起了高烧,父亲赶忙给儿子拿来退烧的药片,但小振玉连续服药几次也无济于事,且吃不下饭喝不下水,腿软得直打颤,站立着必须有人扶才行。这种反复的高烧一直折磨了小振玉一个多月才渐渐消退,但从此,他再也不能下床行走。经医院确诊,孙振玉患的是脊髓灰质炎(即俗称的小儿麻痹症)!

  过去,小振玉是个多么活泼好动的孩子呀!但现在,他的活动范围,大多数时间却只能被局限在小院里了。尽管孙清振夫妇带着儿子四处求医问药,但效果极微,最后,年幼的振玉不得不拄上了双拐。

  8岁那年,父亲把孙振玉背进羊庄镇一所乡村小学的大门。校长亲切地对振玉说:“孩子,你来了我们就把你当普通学生看待,希望你用功学习,拿出好成绩给同学们看。”

  此后,在一辆木制四轮小推车里,孙振玉摊开课本,成了教室内一个与众不同的学生。为了不在学校大小便给老师和同学们造成负担,他忍着尽可能地少喝水,嘴唇整天都是干裂的。虽然病魔时刻纠缠着他,虽然腿上的肌肉经常一个洞一个洞地腐烂,但这丝毫没有消磨他对学习的兴趣。小学毕业那年,孙振玉取得全校第一名的好成绩,但是,这个好成绩带给全家人的喜悦只是昙花一现的瞬间———由于他那两条残疾的腿,没有一家中学愿意录取他!

  1979年夏天,孙振玉离开了心爱的学校。

  工作后,他开始艰苦自学

  离开学校后,小振玉并未就此疏远知识,他让父亲买来初中课本,开始在已经学到的知识的基础上艰苦自学。这时的振玉,尽管还只是个十三四岁的孩子,却比同年龄的孩子懂事、早熟,对事物也有自己的一些看法。在父母和兄姊的辅导下,小振玉天天趴在小桌上,刻苦自学初中课程。

  1980年,振玉的母亲从市中医院退休了。按照当时国家的规定,子女可以接班。这年年底,年仅15岁的孙振玉接班顶替母亲到医院工作。一个生理上有某种缺陷的人,在现实生活中,不可避免会引起一些人的好奇、指点,甚至恶意的嘲笑。孙振玉要来医院上班的消息,在一些人眼中也成了很可笑的事。别人嘲讽的目光并没有使孙振玉灰心,他很欣赏爱因斯坦说过的一句话:“一个人不一定非要成为一个成功的人,但他首先要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他在心里对自己说:“社会和别人怎么看待你,主要取决于你自己,如果你自暴自弃、不思进取,那别人把你当成u2018废人u2019也是有道理的;但是如果你能和健全人一样做出成绩,那别人肯定会把你看成有价值的人。”好强的孙振玉,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

  振玉被分到公费医疗办公室当会计,这是一份相对轻松但要求责任心很强的工作。振玉的家离上班的医院有5公里路,每天天不亮,他就摇着轮椅出了家门。工作中,振玉从没出过差错,哪怕是数额仅有块儿八毛的医疗费帐单,他也要认真核对。他扎实的工作态度很快得到了同事的赞扬和医院领导的肯定。渐渐地,人们对他身体上的残疾都“视而不见”了。几年间,他先后获得先进工作者、双文明标兵等荣誉。1983年,孙振玉被调到病案室工作。

  参加工作后,想要有远大作为的孙振玉并没有放弃自学。当时,身残志坚的张海迪的事迹已传遍大江南北,成为一代青年学习的楷模,孙振玉决心要向海迪姐姐学习。每天上班时间,当别的同事干完自己手头的工作聊天时,孙振玉都是躲在角落里,翻开课本学习。下班回到家后,他也是把自己关在小屋里看书,看着看着就忘了时间。勤奋使他先后拿到四个专、本科毕业证书,并在文学创作上取得优秀成绩。 他的事迹成为有志青年的精神动力

  出于多年来对文学的热爱,1982年,孙振玉报名参加了山东电视大学枣庄分校汉语言文学专业专科班(半脱产)的学习。设在滕州的教学班离家有3里多路,路上还有一个很大的斜坡。为了不耽误上课,孙振玉要提前一个多小时就出家门,到学校后,再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爬上楼,有时必须手脚并用才行。时间长了,膝盖、胳膊肘处和地面经常接触的地方,衣服都磨出了窟窿,里面的皮肤磨出了血,后来竟长成了茧子。专科毕业后,孙振玉又报考了山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并先后于1988年、1993年分别拿到专、本科学历。此外,他还拿到了中国文化书院中西比较文化研究班的毕业文凭。

  特殊的人生经历和不倦的求学使孙振玉产生了文学创作的灵感,他把自己对人生、对世界的感悟、思索记录下来,几年间,他的案头已堆起了厚厚一摞散文、小说习作。1987年,《枣庄日报》副刊发表了他的散文《老屋》。1988年,英国BBC电台又予以播发。后来,在枣庄市首届青年文学大奖赛中,这篇文章又荣获二等奖。

  参加自学考试学习期间,散文《一条腿、一个梦、一首歌》在电台的播出,标志着孙振玉的文学创作到达了一个新的高度。散文中,孙振玉回忆了自己近20年来艰辛求学的过程,字里行间浸透着他辛勤的汗水和痛苦的泪水:“……10年来,我已记不清迎接过多少次考试,每年至少两次。考场设在离我家40公里的地方。我从未担心如何到达那儿,如何从宾馆到达考点,如何使用宾馆简陋的厕所,如何去吃饭,如何上楼梯,只是担心自己能否像别人那样考出合格的成绩……”

  孙振玉挑战命运的事迹开始引起周围人的关注,许多学校、工矿企业邀请他去做报告。他常年以顽强的毅力与病魔抗争,对人生价值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他以“人生、探索、追求”为主题在滕州、枣庄所做的巡回演讲,引起了强烈反响,成为当地有志青年的精神动力。

  四年寒窗苦读之后,他终于成为中国残疾硕士第二人

  拿到了自考本科毕业证书的孙振玉,并没有满足于这份成绩,他暗下决心,要向知识的更高峰攀登。1996年,孙振玉得知一条消息:山东大学可以接受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的申请。他写信给山东大学研究生中心的负责人,详细写明了自己的情况。该中心很快回信,对他这种顽强的精神表示赞赏,但考虑到他的身体条件会受限制,因此当时没表示同意。好强的孙振玉又乘火车来到省城,找到大学的老师,表达了自己求学的强烈愿望。最终,学校被他五次登门的执着所打动,决定破例录取孙振玉。

  高等学府的大门向孙振玉敞开了,但由于脊柱侧弯,他不能像别的同学那样经常坐着学习,他就趴、躺在床上看书,或跪在垫子上学……即便是这样,下肢神经的疼痛也经常折磨得他难以忍受。每天他要提前40多分钟往教室赶,因为教室离宿舍很远,还要爬好几层楼梯,可孙振玉从没缺过一堂课。凭着顽强的毅力,孙振玉“啃”下一本又一本专业书籍,许多课程还达到了优秀。在写毕业论文时,他广泛收集资料,一读就是一整天。三易其稿后,他的毕业论文《论老子“为道”的美学观》受到导师的高度评价。2000年6月30日,在山东大学2000年毕业典礼上,孙振玉从中科院院士蒋民华手中接过文学硕士学位证书时,他百感交集,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毕业后,孙振玉又为自己树立了新的奋斗目标:报考山东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的文艺学博士。“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峰。”孙振玉把这句诗当作自己的座右铭。相信在他的努力之下,他脚下的路会越走越宽,会攀越一座又一座知识的高峰!

更新日期:2024-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