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探先

简介: 过探先(1886—1929),农学家、农业教育家。他在20年代创办东南大学农科和金陵大学农林科,造就了一批中国早期的农林科技教育人才,还在开创江苏教育团公有林、建立植棉总场和开拓我国棉花育种工作方面做出重要贡献。他积极参与中国科学社和中华农学会的创建工作,是中国现代农业教育和棉花育种事业的开拓者。留美康乃尔大学农学硕士。1915年回国,任江苏省立第一农业学校校长。1921年任南京国立东南大学(1928年更名中央大学,1949年更名南京大学)农科教授,曾兼农艺系主任、农科副主任、推广系主任。1925年出任金陵大学农林科主任。
[展开]

过探先的个人经历

过探先 - 生平概述

由留美学生胡达(明复)、赵元任、周仁、秉志、章元善、过探先、金邦正、杨铨(杏佛)、任鸿隽发起并创办的中国科学社和《科学》月刊,对近代中国的科学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图为中国科学社部分成员的合影。

过探先,1886年(清光绪12年)生于江苏省无锡县八士桥镇。早年丧父,由母扶养长大。聪慧异常,又能刻苦学习,9岁学完五经,13岁已经焕然成章。当时虽然科举未废,但过探先不溺于章句之学,而独喜科技艺术诸书,尤注意专门学术。22岁(1909年)入上海中等商业学校,后改入苏州英文专修馆,专攻英文,约两年后转入南洋公学。1910年,25岁时考取庚子赔款留美,首入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后转入康奈尔大学,专修农学,因其品学兼优,曾被举为该校名誉学会会员。复于此时创办中国科学社,开中国科学组织之先河。29岁时获学士学位后,又以研究育种学的突出成绩,获硕士学位。

1915年(民国四年)学成回国。过探先回国后被江苏省当局任命为江苏省立第一农业学校校长。在校5年,对校务整顿改革,校内师生奋发向上,校外声誉日隆,外省负笈来学者接踵而至。1915年冬他发起创设江苏省教育团公有林,为全省教育之基产,中国近代大规模造林自此肇始。1916年,过探先奉命筹备省立第一造林场,今之南京中山陵园即其一区。1917年初发起成立中华农学会,并将中国科学社由海外迁回南京,设临时办事处于三牌楼过探先寓所,苦心孤诣,独自撑持。1919年,过探先应华商纱厂联合会之聘,主持棉花育种事宜,遂辞去江苏一农校长,于南京洪武门外开辟植棉总场,输入新种,改良栽培,选出首批棉花新品种,对我国现代植棉事业之发展是一大推动。1921年南京东南大学农科成立,过探先被聘为该校教授,仍兼长棉产改进事宜,旋又兼任农艺系主任,1923年复兼任农科副主任。1924年再兼任推广系主任,东南大学农科之发展有赖于先生者非浅。1925年过探先辞去东南大学教授职,改任金陵大学农林科主任,4年中金大农科之发展,一日千里,而负盛名于海内外者,同先生之辛勤努力有极为密切之关系。

直至1928年过探先社会活动日多,身兼江苏农民银行总经理、教育部大学委员会委员、农矿部设计委员、江苏教育林委员、中山陵园设计委员、国府禁烟会委员、江苏农矿厅农林事业推广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社理事、中华农学会干事等等。过探先自美留学回国,一直为振兴中国农业和农业教育而超负荷地工作,由于劳累过度,年仅40而鬓发斑白,形容憔悴,终于积劳成疾,医治无效,1929年3月23日遽然逝世,享年只有43岁。

过探先 - 生平简历

1886年 出生于江苏省无锡县。

1909年 上海中等商业学校转入南洋公学。

1910-1915年 考取第二次庚款留美,首入威斯康星大学,后转康乃尔大学,专攻农学,先后获学士和硕士学位。

1915-1919年 回国任江苏省立第一农业学校校长。

1919-1921年 应华商纱厂联合会之聘,主持棉产改进工作。

1921-1925年 任东南大学农科教授,兼农艺系主任、农科副主任、推广系主任。

1925-1929年 任金陵大学农林科主任,兼任江苏省农民银行总经理教育部大学委员会委员、农矿部设计委员、江苏教育林委员、中山陵园计划委员、国府禁烟会委员、江苏农矿厅农林事业推广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社理事、中华农学会干事等职。

1929年3月23日 因病逝世,享年43岁。

过探先 - 植棉事业

中国近代农业教育和棉花育种的开拓者

清朝末年,由于甲午战争的失败,“洋务运动”破产,人们从历史教训中,逐步认识到单纯靠“坚船利炮”、兴办军事工业,不能复兴自强。于是人们开始比较全面地看待西方的近代文明和科技教育。过探先在梁启超的“商之本在工,工之本在农,非振兴农务则始基不立”的思想影响下,出国专攻农学,学成回国之后,立志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农业教育事业。

过探先自1915年回国,一直到1929年逝世,把毕生精力都投入到发展中国近代农业教育事业之中,他在江苏省立第一农业学校担任校长5年,在职期间悉心整顿和改革,并能平易近人,善于团结师生,发扬民主,尊重人才,既无官僚习气,又无宗派意识,纪律严明,公私分清,建立起良好的学风和校风。当年江苏省第一农校的办学成绩,经教育部考核结果列为中国农校的模范,声闻遐迩。

过探先

1921年东南大学农科成立,过探先被聘为教授,继又兼任农艺系主任、农科副主任,1924年再兼任推广系主任,实现了科研、教学、推广三结合的理想,对东南大学的发展贡献颇多。

1925年过探先应金陵大学农林科之聘,任农林科主任,辞去东南大学教授等职。在他任职的4年间,金陵大学农科的教学、科研、推广事业均有很大发展,为中国农业科技界培养出众多著名的学者和专家,使金陵大学农科成为海内外久负盛名的高等农业院校。1927年国民党进军南京时,过探先一度担任金大校务委员会主席,维持学校的正常秩序。

过探先在短短十几年间为中国早期的高等农业教育,在引进近代农业科学技术,培养科技人才,促进农业发展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是中国近代农业教育的奠基人和开拓者。

开创中国近代大面积造林与植棉事业
  
过探先在担任江苏省立第一农业学校校长期间,与新回国的林科主任陈嵘一致认为,林科师生为进行科研实习的需要,应有大面积的林场。他不辞辛苦,风尘仆仆,对南京周围无林荒山进行调查了解,终于在江浦境内觅得较为理想之老山。但由于学校财力不足,想到由全省教育经费中抽出百分之一,作为联合开办林场之经费,既可把林场办起来,又能增值教育经费,一举两得。此事得到江苏省长公署教育科科长卢殿虎的赞同支持,即告定案,1916年终于诞生了“江苏省教育团公有林”。建立管理机构,推定卢殿虎为总理,过探先、 钟福庆为协理,陈嵘为技务主任。第一林场,即今日之国营老山林场,当年先设三区,后因工作需要,又增设一区,共为四区,每区面积约5万亩,设置技术员1人、林业工人10~20人,每逢造林季节除了雇佣短工外,林科师生一律停课上山,参加造林育苗工作,使学生能理论联系实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江苏省教育团公有林的建立,开创了我国近代大规模植树造林事业的先河。

1919年,过探先应华商纱厂联合会之聘,主持棉产改良工作。他考虑到中国新兴的纺织工业需要优质的原棉,而广大人民更需要衣被,他恳切地辞去农校校长职务,虽然全校师生再三恳切挽留,也没有改变他的意志。他对师生们说:“我们常说,要改良中国的农业,非实在去做是不能收效的,我现在决定去做了,你们何必留我呢?长久住在这物质优美的环境中,恐将使我一无作为了。”他毅然离开农校,到南京洪武门外,选地建立棉场,使自己处在艰苦创业的位置,从引进新棉种,精心观察,谨慎选择,改良栽培,经过3年艰苦的田间工作,才选出江阴白籽棉、孝感光子长绒棉、改良小花棉和后来以他的姓氏命名的“过子棉”。为发展我国新兴的棉纺织业,解决人民衣被不再依靠洋布,做出了重大贡献。他还以他自己的贡献,有力地说服上海纺织工业界给东南大学和金陵大学农科提供科研经费,既推动了中国棉花品种改良事业,也促进了东大和金大农业科学研究工作的发展。

过探先 - 学术交流

过探先早在美国留学期间,就与任鸿隽、胡适、茅以升、邹秉文等共同发起成立我国第一个学术团体——中国科学社,并编辑第一个近代学术刊物《科学》月刊。回国后,中国科学社由于当时会员很少,经费支绌,过探先就在三牌楼自己的住宅中划出一间作为科学社的办公室,经过他初期的惨淡经营,后来中国科学社发展成为全国最有影响的学术团体。

1917年1月过探先又与王舜臣、陈嵘、陆水范以及梁希、邹秉文、许璇、孙恩麟等人共同发起组织成立中国第一个农业学术团体——中华农学会。中华农学会初创时期,过探先利用他的社会地位,不辞辛苦,在军阀混战社会动乱中,千方百计,设法维护和发展会员,开展学术活动,并为中华农学会创办《中华农学会报》,亲自为这个学术刊物写稿,使会报成为中国近代最有影响的农业期刊之一。

过探先在创办学术团体,促进学术交流,主办学术期刊,繁荣中国近代的学术研究方面功不可没。他短暂的一生中,仅仅工作了14个年头,却对中国近代农业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特别是开拓性地发展林业和植棉事业,更给后人留下极为有益的启示。

过探先 - 主要论著

1、过探先.棉—百科学丛书第八种.

2、过探先.棉种选择论,《科学》一卷七期.

3、过探先.中美棉异同论,《科学》一卷一期.

4、过探先,周凤鸣.爱字棉驯化育种报告,《科学》十卷三期.

5、过探先,周凤鸣.常阴沙棉育种报告,《科学》十卷四期.

6、过探先.爱字棉常阴沙棉生育状况之比较,《农学》三卷五期.

7、过探先,周凤鸣.棉作杂种势力之观察,《中华农学会报》第六十四期.

8、过探先.吾国棉种之前途,《科学》六卷一期.

9、过探先.说种子,《科学》一卷三期.

10、过探先.植物选种论,《科学》一卷七期.

11、过探先.谷种改良论,《科学》一卷九期.

12、过探先.美国之森林,《科学》一卷十一期.

13、过探先.总理逝世三周年纪念参与首都民众植树感言,农林新报128期.

14、过探先.论人造肥料,《农林新报》四十二期.

15、过探先.余之培养植棉人才方法,《中华农学会报》二卷七期.

16、过探先.办理农村师范学校的商榷,《农学》一卷二期.

17、过探先.金陵大学农林科之发展及贡献,《金陵光》十六卷一期.

18、过探先.农业训育问题,《农林新报》,一一五期.

19、过探先.农作物教授大纲之商榷,《农学》一卷三期.

20、过探先.中国之农业问题,《农林新报》一五八至一六二期.

21、过探先.绥远农业问题管见,《农学》三卷一期.

22、过探先.农业与战争,《科学》一卷四期.

23、过探先.永久农业与共和,《科学》四卷八期.

24、过探先.英国田制之变迁,《科学》五卷五期.

25、过探先.吾国棉产问题,《科学》六卷四期.

26、过探先.江苏治螟记,《科学》四卷八期.

27、过探先.动物之寿命,《科学》七卷十期.

28、过探先.制茶法之研究,《科学》一卷三期.

29、过探先.北方旱灾实地观察感言,《中华农学会报》二卷二至三期.

30、过探先。通泰两属之盐垦事业,《科学》七卷九期.

31、过探先.乡民的痛苦与呼吁,《农林新报》,一五一期.

更新日期:2024-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