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可贞(明末武状元)

简介:  朱可贞,字占遇,号子庵,顺德龙江人。明末武状元。少时习文,曾考取秀才。后因目睹国力衰微,为报国毅然弃文习武。朱可贞臂力惊人,使大刀,挽强弓,名镇一方。明天启四年(1624年)中武举,崇祯元年(1628年)成武进士,殿试以一...
[展开]

朱可贞(明末武状元)的个人经历

朱可贞

人物简介

  朱可贞,字占遇,号子庵,顺德龙江人。明末武状元。少时习文,曾考取秀才。后因目睹国力衰微,为报国毅然弃文习武。朱可贞臂力惊人,使大刀,挽强弓,名镇一方。明天启四年(1624年)中武举,崇祯元年(1628年)成武进士,殿试以一甲第一名及第,授锦衣副千户。朱可贞性格耿直,触犯上司,被贬谪戍柳州。不久赴粤任职。时阳江、电白一带海盗猖獗,为害一方。朱可贞整顿海防,大破贼军,缴获贼军海船数十艘,海患方息。不就奉调广西海防。朱可贞目睹北方边患频频,渴望北上杀敌,但终究未能如愿。后来,因官场黑暗,遂怅然辞官归里,晚年作诗练字终老,著有《丹松斋诗集》。

武科状元朱可贞摘

  顺德并非习武之乡,明朝末年却出过一位武状元。这武状元不仅精通武艺,熟习六韬,而且博览群书,写得一手老练的诗文,为人亦十分刚正有守,偏偏遭际坎坷,学非所用,投闲置散以终老。

  这位奇人姓朱,名可贞,字占遇,号子庵,龙江人。少时习文,考取生员,但性情不近八股制艺,又感于边患频仍,良将无多,于是毅然放弃举子业,转习武艺,攻读兵书,以卫国立功自期。他美须髯,阔腰背,膂力过人,善开强弓,出手百发百中,一把大刀亦使得出神入化。天启四年(1624)中武举后,寓居北京,与北方武学名家切磋武艺。其间曾单骑出关,留心察看塞外地形,以为日后卫国之需。崇祯元年(1628)参加武科殿试,一举夺魁,得授锦衣副千户,历升中都副留守,封昭将军。后因触忤上官,左迁两广坐营都司,继而谪戍柳州。不久复职调回广东,适值流盗结帮窜犯阳江、电白一带,他指挥剿捕,大破敌巢,缴获船只数十艘,流盗余党远远逃去,很久不敢再来骚扰。其后再调防广西,地方太平,英雄无用武之地,而北方边境形势却十分紧张,民族危难迫在眉睫。可贞于是多次上书请求朝廷调他到辽东杀敌立功,但一直得不到批复。后来,他目睹当道昏愦,妒贤害能,国家大势江河日下,已到了不堪收拾的地步,终于心灰意冷,辞官归里,作诗练字,寄情山水,悄然以终。

  可贞生平尚气节,富于侠义心肠。天启年间居留北京时,目睹魏忠贤“阉党”胡作非为,祸国殃民,深为痛恨。他耻于干谒权门,长年落落寡合,愤懑激昂之气,一一发为诗歌。当初,魏阉的走狗、太仆寺卿梁梦环见人才难得,彼此又是同邑,一度企图笼络为己用,结果自讨没趣。其间,监察御史吴裕中为无辜下狱的辽东经略使熊廷弼辩诬而触怒魏阉,被害死狱中,京中戚友害怕株连,竟无人过问后事,可贞与吴非亲非故,仅念吴早年任顺德知县有德政,现在又为忠谏而亡身,于是不顾危险,凛然偕同一位姓金的举人出面料理丧事,将灵柩运回其乡。可贞的义举深深受到人们的钦佩,直至他去世后,人们还称道不已。而对他身怀絶技,熟谙韬略,生当国家多事之秋,却空怀壮志,默默老死林下,更多人深表惋惜。

  可贞能诗,着有《丹松斋诗草》。作品亢爽明快,一如其人。因迭经战乱,存世不多,这里钞録一首七古《淡交行》。全诗感慨深沉而不乏旷达高致,言为心声,读之可见作者的胸襟抱负。

    

朱可贞

  盍簪①高谊凌千载,君子之交淡如水。

  青松向日表同心,车笠死生原不改。

  穷途雨雪涨连天,桃也何如哀也贤。

  勉君策步阳台上,饿殍甘埋落木边。

  今古信心原有几?把臂之言犹在耳。

  朱张岂为友黄金?黄金欲尽酬知己。

  播州路比柳州长,在母那堪入瘴乡。

  烽火临关不忍去,胡贼闻之亦断肠。

  古来友谊传青史,鲍肆兰房随所与。

  世上悠悠轻薄儿,波澜翻复嗟云雨。

  宁论隙末且凶终,人心安可兽心同!

  腹为剑戟貌为笑,黄金为寿酒兴浓。

  世情冷暖人秦越,却忆淡交怀白雪。

  援琴一奏来知音,共挹清风啸明月。

  药石金兰素不移,淡交真与古人期。

  知我谁无称管鲍,相顾全凭急难时。

  君不见泽中兰,一种清芬耐岁寒?

  又不见槿花红,朝存夕谢逐狂风?

  淡中最有如兰气,秾艳无根不久逢。

  

  注:

  ①盍簪(hézān):亦作“盍戠”。1.《易·豫》:“勿疑,朋盍簪。”王弼注:“盍,合也;簪,疾也。”陆德明释文:“簪,虞作戠。戠,丛合也。”孔颖达疏:“羣朋合聚而疾来也。”后以指士人聚会。唐杜甫《杜位宅守岁》诗:“盍簪喧枥马,列炬散林鸦。”清赵翼《题北溪谦斋蓉湖三寿图》诗:“盍簪非一姓,佳话已炙脍。”章炳麟《钱唐吊龚魏二生赋》:“歧童角以说经兮,古今不可乎盍戠。”2.指朋友。清昭连《啸亭杂録·诗龛》:“家筑诗龛三间,凡所投赠诗句,皆悬龛中,以志盍簪之谊。”

更新日期:2024-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