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爱玉

简介: 刘爱玉,曾用名刘艾玉,女,民进中央妇女儿童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应用社会学教研室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内著名人力资源专家。研究方向:劳动社会学、组织社会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教;授课程:劳动社会学、数据分析技术、社会学导论、社会统计与数据分析。
[展开]

刘爱玉的个人经历

个人简介

刘爱玉,女,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应用社会学教研室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内著名人力资源专家,曾用名刘艾玉。

研究方向

劳动社会学、组织社会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教授课程

劳动社会学、数据分析技术、社会学导论、社会统计与数据分析

教育及培训经历

1983年9月至1987年7月,本科,北京大学经济系国民经济管理专业;

1987年9月至1989年12月,硕士研究生,北京大学社会学系;

刘爱玉

1997年9月至1998年9月,访问学者,芬兰赫尔辛基大学社会政策系;

1999年9月至2003年7月,博士研究生,北京大学社会学系。

教学经验

本科生课程:

劳动社会学(1990年—至今);

数据分析技术(2003年—至今);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1993年—999年);

社会学导论(2000年—至今);

社会学概论(2014年—至今)。

研究生课程:

经济社会学(2016年—至今)

研究领域

劳动社会学;

经济社会学;

组织社会学;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工作经历

2007.8-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2000.8-2007,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

1997年作为访问学者到芬兰赫尔辛基大学社会政策系交流一年。

1992.8-2000,北京大学社会学系讲师

1990.2-1992,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助教

论文及著作

中文:?

刘爱玉,1989,《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大学生择业指南》第九章,北京,海潮出版社;?

刘爱玉,1990,《印度农村发展综合纲要──设计与传递》,中国发展出版社;?

刘爱玉,1990,《中国第一座农民城,龙港镇的崛起和发展》,《北京大学学报》第4期;?

刘爱玉,1991,《中国农村劳动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收于《中国第一资源》,机械工业出版社;

刘艾玉,1992,《也论收入分配不公》,《社会学与社会改革论文集》第2期;?

刘艾玉,1995,《中国女性人口的就业》,郑晓英主编,《中国女性人口与发展》,北京大学出版社;?

刘爱玉,1996,《第八章,城镇化与城镇建设》,见《百县市经济社会调查──苍南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刘爱玉,1996,《第十四章,居民生活》,见《百县市经济社会调查──苍南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刘爱玉,1996,《教育发展与中国的现代化》,见《公共行政与人力资源》,1996年3月;?

刘艾玉,1997,《中国的劳动就业问题》,见刘世定主编,《走向21世纪的中国社会问题》,四川人民出版社;?

刘爱玉,1998,《统计资料的收集与整理》,见袁方主编,《社会统计学》,中国统计出版社;?

刘爱玉,1999,《环境社会学及其主要研究方向》,《社会研究》第9期;?

刘艾玉,1999,《劳动社会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

刘艾玉,2000,《社会变迁过程中的地区收入差异研究》,《浙江学刊》第2期;?

刘爱玉、杨善华,2000,《社会变迁过程中的老年人家庭支持研究》,《北京大学学报》第3期;?

刘爱玉,2002,《政策、结构与人力资本》,《宁夏社会科学》第4期;?

刘爱玉,2003,《国有企业制度变革过程中工人的行动选择——项关于无集体行动的经验研究》,《社会学研究》第6期,也见《中国社会科学文摘》第1期;?

刘爱玉,2003,《劳动者》、《职业分层与流动》、《劳动报酬与社会收入分配》、《劳动组织》、《群体凝聚力与士气》等五章,见姚欲群主编《劳动社会学》,中国劳动出版社;?

刘爱玉,2004,《国有企业制度变革过程中工人的行动选择》,《新华文摘》第2期;?

刘爱玉,2004,《制度变革过程中工人阶级的内部分化与认同差异》,《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第6期;?

刘爱玉,2004,《劳动社会学教程(第二版)》,北京大学出版社;?

刘爱玉,2005,《选择,国企变革与工人的生存行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刘爱玉,2005,《下岗、失业工人的行动选择分析,以厦门市调查为例》,《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第4期,也见《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5年第4期;?

刘爱玉,2005,《社会转型过程中的职业地位评价—以北大本科学生调查为例》,《青年研究》第4期;?

刘爱玉,2005,《适应、依赖与机会结构——社会转型过程中的国企工人》,《江苏行政学院学报》第5期;?

刘爱玉,2005,《SPSS数据的输入法及附录1》,见阮桂海主编,蔡建平刘爱玉等编著,《数据统计与分析——SPSS应用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

刘爱玉,2006,《国企变革与下岗失业人员的行动回应》,《江苏行政学院学报》第4期;?

刘爱玉,2007年,《纺织业结构的转型及其对女性工人的影响》,《才智》第3期;

刘爱玉,2007,《SPSS基础教程》,上海世纪出版集团;?

刘爱玉,2008,《动人口生育意愿的变迁及其影响分析》,《江苏行政学院学报》第5期;?

刘爱玉,2009,《自主与遵行,社会化过程中子女教养价值分析》,《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第6期;?

刘爱玉,2010,《我国地区经济落差的成因及消弭策略》,《上海城市管理》第2期;?

刘爱玉,2010,《工作满意度,农民工与城镇工的比较》,《江苏行政学院学报》第2期;?

刘爱玉,2011,《劳动权益受损与行动选择研究,两代农民工的比较》,《江苏行政学院学报》第1期,也见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社会学》2011年第4期全文转载,《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1年第6期;?

刘爱玉,2011,《给多少钱春节不回家》,《中国工人》第3期;?

刘爱玉、刘明利,2012,《城市融入、组织信任与农民工的社会信任》,《江苏行政学院学报》第2期,也见《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2年第8期;?

刘爱玉,2012,《城市化过程中的农民工市民化问题》,《中国行政管理》第1期;?

汪栋杰、刘爱玉,2012,《我国超时劳动问题的现状、特点以及微观互动机制——基于纺织服装业加班问题的实证研究》,载薄钢 陆学艺主编,张宗林副主编,《信访与社会矛盾问题研究》第1辑,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刘爱玉、黄俊平,2012,《就业不稳定与无保障》,《中国青年研究》第4期;?

王志娟、刘爱玉,2012,《城镇职工收入性别差异的影响因素分析》,岳素兰,魏国英主编,《女性,人力资源与开发》,北京大学出版社;?

刘爱玉、佟新、傅春晖,2013,《人力资本、家庭责任与行政干部地位获得研究》,《江苏行政学院学报》第3期;?

刘爱玉、田志鹏,2013,《性别视角下专业人员晋升路径及因素分析》,《学海》第2期;?

刘爱玉编著,2013,《社会学视野下的企业社会责任》,北京大学出版社;?

佟新、刘爱玉、周旅军,2013,《女性高层次人才与现代性别平等意识》,载谭琳、姜秀华主编,2013,《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繁荣与性别平等》,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刘爱玉,2013,《女性高层次人才发展与妇女地位,女性高层人才的地位获得》,宋秀岩主编, 甄砚副主编《新时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研究》(下卷),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

田志鹏、邝继浩、刘爱玉,2013,《社会转型时期大学生职业声望评价——以北京大学本科生调查为例》,《青年研究》第5期;?

刘爱玉、佟新,2014,《性别观念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基于第三期全国妇女地位调查》,《中国社会科学》第2期,《新华文摘》2014年第10期摘编;?

刘爱玉 、傅春晖、阿拉坦,2014,《工会能在多大程度上维护农民工的权益?》,《江苏行政学院学报》第1期,也见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工会工作》2014年第3期全文转载;?

佟新、刘爱玉,2014,《我国政治精英晋升的性别比较研究》,《江苏社会科学》第1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妇女研究》2014年第2期全文转载;?

佟新、刘爱玉,2014,《重视民主党派女性人才成长》,《民主》第4期;?

阿拉坦、刘爱玉,2014,《现阶段我国劳动力非稳定就业现象的分析—以浙东S市服装加工业劳动力就业情况为例》,《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第6期;?

刘爱玉等编著,2014,《SPSS基础分析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

刘爱玉、付伟、庄家炽,2014,《结构性力量与新生代工人抗争的组织化趋势》,《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第23期;?

刘爱玉、佟新、付伟,2015,《双薪家庭的家务性别分工,经济依赖、性别观念或情感表达》,《社会》第2期;?

刘爱玉、庄家炽、周扬,2015,《什么样的男人做家务,情感表达、经济依赖或性别平等观念?》,《妇女研究论丛》第3期;?

佟新、刘爱玉,2015,《城镇双职工家庭夫妻合作型家务劳动模式——基于2010年中国第三期妇女地位调查》,《中国社会科学》第6期;?

田志鹏、刘爱玉,2015,《中国城市居民职业地位获得的性别差异研究》,《江苏行政学院学报》第5期;?

刘爱玉、田志鹏,2016,《企业制度安排与员工组织系统信任研究》,《社会发展研究》第1期;

庄家炽、刘爱玉、孙超,2016,《网络空间性别不平等再生产:互联网工资溢价效应的性别差异》,《社会》第5期;?

刘爱玉,2017,《组织化脆弱就业——以大上海地区服装加工为例》,《社会发展研究》第2期;

李晓菁、刘爱玉,2017,《资本控制与个体自主——对国内空姐情感劳动的实证研究》,《妇女研究论丛》第5期。

?

外文:?

Liu?Aiyu, 2014, "Crise?de la?Confiance?des?Ouvriers-paysans?en?Milieu Urban", Sous La direction de, Laurence?Roulleau-Berger, Liu?Shiding, ed.?Sociologies?Economiques?Francaise?et?Chinoise: Regards?Croises.

?

?

工作论文

刘爱玉,1995,《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城镇化》,课题结项报告;

刘爱玉,1999,《北京市居民的环境意识研究》,欧共体项目结项报告;

刘爱玉,2002-2003,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企业改制与工人阶级地位稳定性报告”,课题结项报告;

刘爱玉,2004,湖北省十漫高速公路社会影响评估报告;

刘爱玉,2004,湖北省上湖路农村道路改造社会影响评估报告;

刘爱玉,2004,湖北省大羊路农村道路改造社会影响评估报告;

刘爱玉,2005,湖北省崔家营航电枢纽项目社会影响评估;

刘爱玉,2006,企业制度变革与工人集体行动可能性研究;

Liu?Aiyu?.1994. "The?Analysis?of?Factors?onFamily?Status?of?the?Old?People".?Conference?on?Continuity?and?Change?in?the?UrbanChinese?Family?(in?USA);

Liu?Aiyu.?1998. "The?Analysis?of?Factors?onChinese?Elderlyu2019s?Family?Status?and?Support".?Conference?on?Family?Care?and?SupportatJyvaskyla,?Finland.

科研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后社会史的理论范式变革及其经验研究启示

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

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

研究课题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城镇化”,项目负责人(1993—1995);?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企业改制与工人阶级地位稳定性”,项目负责人(2000—2002);?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和谐社会建设中企业社会责任的社会学研究”,项目负责人(2008—2014);?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博士点基金项目,“企业制度变革与工人集体行动可能性研究”,项目负责人(2003—2006);?

教育部基地项目,“企业社会责任的社会学研究”,项目负责人,(2008—2014);?

中美合作项目,“中国城市家庭代际关系研究”,主要研究人员(1993—1996);?

欧共体与中国高教合作项目,“欧共体国家公众的环境意识与环境政策对中国现代化的启示”,主要研究人员(1998—1999);?

中法合作项目,“下岗、失业人员生活状况研究”,主要研究人员(1996—2001);

基金资助项目,“北京大学/香港理工大学中国社会工作研究与发展中心资助课题,社会转型过程中农民工权益维护与和谐劳动关系研究”,项目负责人(2008—2014);?

李斌守望基金资助项目,“城市化过程中的农民工融入”,项目负责人(2012—2015);?

世行贷款项目,“北京污水治理项目移民外部监测项目”,主要研究人员(1999—2002);?

世行贷款项目,“世行十堰至漫川关高速公路项目社会评估”,项目负责人(2003—2004);?

世行贷款项目,“世行十漫农村道路改造项目社会评估”,项目负责人(2004—2005);?

世行贷款项目,“北京市水利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市环保项目社会经济调查”,项目负责人(2004—2005);?

世行贷款项目,“湖北省崔家营项目社会影响评估”,项目负责人(2004—2005);?

世界银行项目,“中国机动化的社会影响”,项目负责人(2004);?

世行贷款项目,“北京市水环境治理移民安置外部监测”,项目负责人(2006—2008);?

世行贷款项目,“福州城市交通项目移民安置计划”,项目负责人(2006—2008);?

世行贷款项目,“福州城市交通项目移民安置外部检测”,项目负责人(2008—2014);?

世行贷款项目,“湖北省世行贷款宜巴高速公路项目社会影响评价”,项目负责人(2007—2010)。

社会兼职与服务

2007年9月—至今,民进中央妇女儿童委员会副主任;

2012年9月—至今,中国劳动社会学会理事;

2015年9月—至今,中国妇女研究会理事;

2015年10月—至今,北京大学社会调查研究中心主任;

2015年9月—至今:?中国社会学会性别社会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奖励及荣誉

1992,北京大学第二届青年优秀成果二等奖;

1994,北京大学优秀班主任;

2003,北京大学优秀班主任一等奖;

2004,北京大学优秀博士论文;

2006,北京大学第10届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一等奖;

2006,北京市第九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一等奖;

2007,北京大学优秀班主任一等奖;

2008,北京大学第十二届“十佳教师”;

2009,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著作三等奖;

2012,中国社会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一等奖;

2014,教育部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更新日期:2024-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