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王凌

简介: 高王凌,男,1950年生,北京人,历史学家。山西大学历史系本科(1973-76),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硕士研究生(1978-81),中国人民大学清史所(1981-),从事研究和教学工作。曾赴美国、意大利、德国、奥地利、斯洛文尼亚等多处大学访问和参加学术活动,曾任路思(LUCE)基金学者(1986—87,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曾获福特(FORD)基金会资助,研究中国农村改革及相关的的历史问题。
[展开]

高王凌的个人经历

著作

  高王凌发表6本专著

十八世纪中国的经济发展和政府政策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度东方历史研究出版基金赞助。讲述的虽是三百年前的一段历史,但通过作者的个人经历(1970年代插队和80年代参加农村改革调查),发现在许多方面,历史是相通的,问题既有一贯性,也有一致性。所以它是用新眼光对历史作出的新的阐释,也是从历史角度对20世纪中国农村变革所作的一个说明。它表明,不管在现代化过程中出现何种问题, 中国文化传统都有其固有的甚至是与时俱进的价值。

中国传统经济的发展序列

  海洋出版社,1999。地区发展问题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 中国缺乏自身的地区理论,而只是有意无意地照搬外国。本书即是针对这种情况,对中国地区理论的一个建设。书中涉及多个地区和利用了大量地方史料,并表明这些问题一如既往,也是古今密切相关,和跨越时代的

政府作用和角色问题的历史考察

  海洋出版社,2002。在中国,政府—国家问题从来都具有第一等重要的地位,本书是对有关政府角色与政府作用、政府与民间社会的关系问题的一个历史考察。它力图表明,中国古代就存在一个“大政府时代”,自那以后政府的作用时强时弱,自有它的发展轨迹,也一直存在着若干的变革和尝试,……直到现代,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遗产

租佃制度新论——地主、农民和地租

  上海书店出版社,2005。既是经济学的课题,也属于社会学的研究范围。过去人们对中国问题,有的是照搬外国理论,有的则“浅尝辄止”,停留在“字面理解”,如对土地制度中重要的地租率研究,就是租约上怎么写就以为是怎样的,而忽略了地租“实收率”问题暨农民“对应行为”的存在。现有的老一辈的研究早已指出农民不是“十成”、“足额”交租的,这对地租问题会产生什么影响?农民又是如何做到这点的?……这对中国农村基层社会,对租佃制度,和 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都会有一定的意义

人民公社时期中国农民反行为调查

  中共党史出版社,2006。所谓农民的“反行为”,讲述的是在政府—国家这一层面之下,社会一面所做出的反应和作为。过去人们以为,农民是“唯唯诺诺”、“逆来顺受”,上面要他怎样就怎样的。其实不然, 中国农民一直有他的办法,来维系他的生活和达到他的某些目的,……直到“包产到户”的实现,这突出表现了农民此一类行为对历史的正面贡献,正是通过这样的双方互动,才实现了中国农村的改革。过去这些问题都是秘密的,甚至连“台面上”各方(包括改革的主要 领导人),都不大了解,因此,它的揭示和提出,对于国家与民间社会的关系,政府与农民关系的建设,以及“三农”问题的解决,可能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十八世纪中国的经济发展和政府政策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思想史丛书

其他

  参加撰写《 杜润生自述》(人民出版社,2005),等

讲授课程均为研究生选修课

  “18世纪,经济发展与政府作为”;

  “农民、地主和地租,租佃制度新论”;

  “20世纪农村变革:(上)集体化,(下)包产到户”;

  “西方史学史研究”。

研究项目

  参加中国-斯洛文尼亚科学合作项目,研究乾隆朝钦天监正、传教士刘松龄

高王凌

  参加国家清史纂修工程《乾隆通纪》的撰写

  参加有关清代思想史的研究项目

  参加当代农村变革历史的国际合作研究

更新日期:2024-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