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海涵

简介:陈海涵出生于福建省上杭县。1928年,参加农民暴动,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义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曾任西北军区空军参谋长,桂林步兵学校校长,广州军区副参谋长,副司令员,顾问等职。著有《在彭总指挥下》长篇回忆录。
[展开]

陈海涵的个人经历

人物简介

1930年转入中国共产党。陈海涵(1914年-1994年),福建人,1930年转入中国共产党。

战争时期

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二军第三十四师一○二团连长兼政治指导员,师政治部宣传队中队长。

1934年进入红军大学第三期学习,后任军委炮兵营政治委员,红三军团第四师十二团营长兼政治教导员,第十团政治处主任,红一军团第四师十团政治委员。参加了长征。

1937年进入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三期学习。

抗日战争时期

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队长,副大队长,晋察冀军区特务团政治委员,第一团政治委员,第五军分区参谋长。

陈海涵

1944年进入延安中共中央党校学习,后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教导第二旅副参谋长、参谋长。参加了百团大战。

解放战争时期

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教导旅参谋长,西北野战军第六纵队教导旅旅长,纵队副参谋长,纵队参谋长,第一野战军六军参谋长。参加了延安保卫战和兰州战役等。

新中国成立后

任西北军区空军参谋长,1952年进入解放军南京军事学院高级速成系学习,后任军事学院高级速成系班主任、系主任,桂林步兵学校校长,广州军区副参谋长、副司令员、顾问。

军事学院高级速成系主任,桂林步兵学校校长,广州军区副参谋长,副司令员,顾问。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义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1955年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

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1988年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1994年6月7日,陈海涵将军在广州逝世。

生平事迹

  桂林陆军学院

桂林陆军学院第一任校长——开路先锋陈海涵

桂林陆军学院是一所闻名全国、享誉中外的军事院校,她为部队培养输送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军事人才,为国防建设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一、担任桂林步兵学校

1958年5月到1961年6月这段时间里,陈海涵担任桂林步兵学校(桂林陆军学院当时的名称)校长。在此期间,他全神贯注地投入军队院校的建设之中,为步兵学校的创立和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在50年代,办军事院校对于刚刚从战场硝烟中走出来的中国军人来说是一个崭新的课题。正像当时新中国各个方面的建设一样选择了向苏联学习,请来苏联专家,照搬苏联模式。按照苏联模式,学员学习、生活都有一套固定的程序。桂林步兵学校的苏联专家虽然在1956年就已经撤走,但是苏联模式在不少教员、学员的头脑中还根深蒂固。这种方法反映在教学上,表现为每一堂课怎么讲、每个战术动作怎么做,都照搬教材上规定死了的答案,难以发挥教员和学员的创造性。如果是在实际作战中,他们就不能机动灵活地面对复杂多变的情况。

二、肃清教条主义影响,大刀阔斧进行改革

为了肃清教条主义影响,陈海涵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他首先从教员抓起,有针对性地加大了对教员的培训力度。对于打仗出身的教员,针对他们“大老粗”的缺点,对他们进行文化补习,提高基础知识,提醒他们千万不要满足于已有的军事水平,更不能拿过去的老一套来指挥现在的战争。因此,陈海涵要求他们加大对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研究,特别要认真学习毛泽东同志的《论持久战》、《战争和战略问题》、《新民主主义论》、《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等著作,从中领会毛泽东战略战术思想的灵活性,并把它运用到教学中去。此外,还组织他们进行教学观摩,从别人的教学中吸收营养,充实自己,逐渐提高教学水平。

对于教员中从地方特招的知识分子,针对他们“书呆子”的缺点,陈海涵组织他们下连队当兵,时间一般为半年。在半年当兵生活中,每位教员不论年龄大小、资历深浅、学历高低,都要以一位普通战士的身份,和战士同吃、同住、同劳动、同训练、同娱乐。这样做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提高教员自身的军事素质,另一方面,增加他们对士兵的了解,在和战士相处中,了解到战士的真实情况,这样有利于杜绝今后在教学中不切合部队实际、照本宣科的教条主义做法。经过一段时期的培训,教员们的整体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久而久之,教学中的教条主义得到了逐步肃清,实事求是的风气开始取而代之。这种好的教学风气,也作为桂林陆院的优良传统,一代一代得到发扬光大。

三、重视校园文体生活的发展

陈海涵十分重视校园文体生活的发展。他刚来步兵学校之初,就组织了一支高水平的文娱队和一支技艺精湛的篮球队。文娱队叫“上游剧社”,顾名思义,陈海涵要求这支队伍走到哪里红到哪里。文娱队成员都是从政治部、训练部、校务部抽调的精干人员,由俱乐部主任任领队。组建之初,由于学校的女干部少,文艺队最棘手的问题就是缺少合适的女同志。经过一番思索,陈海涵决定向校外求助。当时桂林市相关单位热情相助,市广播电台、市文化馆、181医院都将相貌好、演技佳的几位女同志借调给了学校。

文娱队组成后,在校内校外进行了多次演出。1959年,为了迎接十周年国庆大典,文娱队还赴军区汇演,受到军区首长的充分肯定,有几位演员还因此留在军区工作。在成立文娱队的同时,学校组成了一个上游篮球队,陈海涵要求这支队伍打到哪里赢到哪里。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他特地从北京防化兵学校将球技精湛的叶汉沅同志调来任球队指导。这支队伍组成以后,在校内校外、市内市外的比赛中所向披靡,打出了学校的风采,赢得师生一致称赞。

四、与师生共同渡过难关

在陈海涵任步兵学校校长期间,正赶上中国三年困难时期,桂林步兵学校师生的生活也日益艰难。从1958年到1960年这段时间,师生每天只能吃上一顿饱饭。因为粮食紧张,陈海涵就规定大家都用小碗,他自己也不例外。有一次,一位教员因为换了大碗,陈海涵知道后,严厉地批评了他一顿。陈海涵虽然批评了这位教员,但心里十分难受。到了1960年,情况进一步严重,师生连一顿饱饭也吃不上,食堂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只好采用蒸罐子饭的办法———在每个罐子里放少量米、大量水,放进蒸屉去蒸,这样就能用少量米做出看起来很多的米饭。这当然只能在心理上缓解师生们的饥饿。

为了渡过难关,陈海涵为师生做了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他在学校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在不影响教学的情况下,组织学员生产自救,开荒种菜,兴办养鸡场、养猪场,以此提高学员生活水平。当时教员中有人身体素质特别差,营养极度缺乏。针对这种情况,陈海涵想了个办法,就是设立“营养灶”,伙食标准是“四菜一汤”,专门让这些人适当补充营养,使他们身体状况不至于进一步恶化。陈海涵还特别强调这是专门为教员设立的特殊餐,领导干部包括他本人一律不得享受。这些措施对于当时缓解师生生活物资困难,帮助他们渡过难关确实起了不小作用。

四、与师生共同渡过难关

在陈海涵任步兵学校校长期间,正赶上中国三年困难时期,桂林步兵学校师生的生活也日益艰难。从1958年到1960年这段时间,师生每天只能吃上一顿饱饭。因为粮食紧张,陈海涵就规定大家都用小碗,他自己也不例外。有一次,一位教员因为换了大碗,陈海涵知道后,严厉地批评了他一顿。陈海涵虽然批评了这位教员,但心里十分难受。到了1960年,情况进一步严重,师生连一顿饱饭也吃不上,食堂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只好采用蒸罐子饭的办法———在每个罐子里放少量米、大量水,放进蒸屉去蒸,这样就能用少量米做出看起来很多的米饭。这当然只能在心理上缓解师生们的饥饿。

为了渡过难关,陈海涵为师生做了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他在学校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在不影响教学的情况下,组织学员生产自救,开荒种菜,兴办养鸡场、养猪场,以此提高学员生活水平。当时教员中有人身体素质特别差,营养极度缺乏。针对这种情况,陈海涵想了个办法,就是设立“营养灶”,伙食标准是“四菜一汤”,专门让这些人适当补充营养,使他们身体状况不至于进一步恶化。陈海涵还特别强调这是专门为教员设立的特殊餐,领导干部包括他本人一律不得享受。这些措施对于当时缓解师生生活物资困难,帮助他们渡过难关确实起了不小作用。

更新日期:2024-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