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绍玉

简介:朱绍玉(1946年-),在北京出生,祖籍辽宁省山海关市,音乐工作者,以他的音乐艺术成就获评中国国家1级作曲的正高级职称。著有《朱绍玉音乐作品集》等书。<br />
[展开]

朱绍玉的个人经历

戏曲作家

朱绍玉

(本词条为消歧义词条,本文只介绍戏曲作家朱绍玉)朱绍玉(1946年-),在北京出生,祖籍辽宁省山海关市,音乐工作者,以他的音乐艺术成就获评中国国家1级作曲的正高级职称。著有《朱绍玉音乐作品集》等书。

戏曲作家-基本简介

        京剧《原野》

他少年时做过京剧老生演员和京剧胡琴(京胡)演员(琴师),在云南艺术学院音乐系学习作曲专业(主修作曲)。曾在青海省京剧团、福建省京剧团担当作曲、乐队指挥和行政工作。曾任北京中国戏曲学院客座教授、硕士生导师。当前在北京京剧院做编腔(唱腔设计)、作曲、乐队指挥工作。在福建省京剧团工作期间,应邀给2部闽剧(福州戏、福州大戏)《天鹅宴》、《丹青魂》编曲。在北京京剧院工作期间,多次应邀到台湾,给台湾国立国光剧团的大型新编京剧做音乐,编腔(设计唱腔)、新曲作曲、指挥乐队,第1部是《郑成功与台湾》(李超等操琴),再来依序是现代京剧(京剧现代戏)《廖添丁》(范宗沛编曲配器)和古装京剧《地久天长钗钿情》(李门操琴、负责乐队)、《牛郎织女天狼星》(李门负责乐队)、《未央天》、《胡雪巖》(汪其楣编导)。他也为台湾的李宝春京剧团;台湾新舞台剧团的现代京剧《原野》编腔作曲。

朱绍玉其他的京剧音乐设计作品还有实验小剧场京剧《马前泼水》、《阎惜蛟》、《张协状元》、《霸王别姬》等;现代京剧《梅兰芳》、《党的女儿》、《孔繁森》等,少数民族题材京剧《夏王悲歌》、《格萨尔王》、《天马歌》、《完颜金娜》等;历史题材京剧《黄荆树》、《拜相记》、《甲申记》、《香江泪》、《妈阁紫烟》、《宰相刘罗锅》、《蔡文姬》、《洛神赋》、《袁崇焕》、《图兰朵公主》(《中国公主杜兰朵》)等。

朱绍玉

戏曲作家-成长经历

        《新白蛇传》

朱绍玉说,走南闯北已经是他习以为常的生活方式了。1960年,他14岁,青海京剧团到北京招生,他瞒着父母去应试。在亲朋好友一片反对声中,少年朱绍玉只身奔赴青藏高原。这个如今看来多少有点悲壮的抉择,朱绍玉感受到只有发自内心的喜悦———他从小就跟亲戚学戏,一直在盼望着这样一个从艺的机会,如今命运之神向他招手了,他顾不上是去青海还是别的什么地方。

一开始,他学老生、小生等行当,嗓子变声后,就改行学演奏,拉大提琴,弹三弦。成天沉浸在练功练琴中的朱绍玉忘记了什么是休息、什么是娱乐,“文革”期间还落了个“小白专”的绰号。在青海,朱绍玉一呆就是30年,青海的山山水水都留下了朱绍玉的足迹。那片看似贫瘠的土地上,蕴藏了丰富的地方音乐素材,曲调优美而又充满生活气息的“花儿”、“藏曲”在民间广为传唱。每年朱绍玉都要深入到牧区和农场,搜集和整理这些宝贵的艺术财富。回想起当年搜集“花儿”这一青海民歌的情景,朱绍玉说,这件看起来很轻松而且富于艺术意味的事情,事实上却十分艰难。大都是五声音节的“花儿”尽管曲调动听,但是歌词并不文雅,民间歌手并不愿意在众人面前引吭高歌这类曲子。

有一次,骑马一整天后来到门源县的一个小乡村里,找到了歌手刘升山老汉,一番动员之后,他才愿意到远离村庄的一个田埂上哼唱他熟悉的那些民歌。朱绍玉一边记,一边学着唱,出乎所料的是,刘老汉所唱的一首“花儿”《黄花姐》竟是七声音节,这首民歌后来发表在《中国民歌》杂志上。当时,录音机体积太大,步行骑马无法把它们带到偏僻的小山村里去。朱绍玉靠耳听,用手记,并学着唱,因此他所收集到的民歌、小调,就深深地印在他的记忆中了。这些经过时间淘洗而积累了一代又一代人音乐智慧的民间音乐,在他日后的音乐创作生涯中,成了一个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源泉。

1976年至1979年,朱绍玉在云南音乐学院学习作曲。毕业后他为青海省京剧团创作的大型京剧《格萨尔王》设计音乐,他大胆地将藏族音乐融入京剧的唱腔中。《格萨尔王》在北京上演引起轰动,其中音乐创作受到各界的称赞,朱绍玉也随之在戏曲音乐界崭露头角。也就在这一年,他得了第一张获奖证书。中国社科院、文化部、国家民委、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共同为他在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王》的发掘工作中作出的成绩颁奖。从此以后便一发不可收,各类获奖证书数不胜数,仅文华奖就有五六个之多。《丹青魂》、《天鹅宴》、《山花》、《香江泪》、《夏王悲歌》、《圣洁心灵孔繁森》等剧目的音乐设计都获得了文化部颁发的文华大奖。被戏曲界誉为“获奖专业户”。

戏曲作家-音乐使者

        京剧《宰相刘罗锅》

朱绍玉走南闯北充当音乐使者,为各大京剧团创作音乐。他不断变换路数,为京剧音乐的创新和发展呕心沥血。他一直在大胆尝试新的表现手法,不少戏曲音乐的创新在他实验之后,不到几年就在中国流行开来。1979年,他把电声乐吸收到京剧的演奏当中,4年后京剧界就接受了“南腔北调”的说法。京剧样板戏曾借鉴西洋歌剧中“主题音乐贯串”的做法,朱绍玉在此基础上,推出“一曲贯串全剧”的音乐手法,1994年在新编历史剧《夏王悲歌》中大胆尝试后,产生了很好的演出效果,为戏曲界所承认和赞赏,京剧《宰相刘罗锅》的音乐设计也作了大胆的探索,按朱绍玉的说法,是“穿旧鞋,走新路,既像新朋相见,又像旧友重逢”———争取能让年轻人喜欢,又为老年人接受。过不久,朱绍玉又要被邀请去台湾了,这位穿梭于北京、上海、福州、青海、甘肃、辽宁、台湾等地的音乐使者,显然不仅仅为观众送去优美的传统音乐,更重要的,他让人看到了一个艺术家应该具备的创新精神和中国传统戏曲的前途。

戏曲作家-京剧新招

        《张协状元》

按以前的惯例,一出新创京剧剧目的主创人员名单上,只有唱腔音乐设计的称谓而没有作曲的说法。现为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北京京剧院一级作曲的朱绍玉以自己成功的艺术实践,确立了专职作曲在京剧新剧目创作中举足轻重的地位。说朱绍玉才华横溢一点不为过,十余年来,他先后为《党的女儿》、《拜相记》、《夏王悲歌》、《圣洁的心灵--孔繁森》等多部京剧新创剧目作曲,并荣获“文华大奖”、“五个一工程奖”等多个奖项。这两年他为贺岁连台本戏《宰相刘罗锅》一二三四本和小剧场京剧《马前泼水》所设计的音乐与唱腔,更是引起轰动。朱绍玉作曲的风格一反“为创新而创新”的那种浮华的匠气,力求返朴归真的京剧天然韵律美。让老观众在不经意间进入完美的新创音乐总体氛围,让新观众在不自觉时浸润在传统京剧旋律美的怀抱之中。

作为一名专职京剧作曲家,朱绍玉早就对王蓉蓉的演唱技艺的魅力与潜力推崇备至,这次担当《新文姬归汉》的作曲,可谓是大将出马蓄势而发。他为“这一个”蔡文姬所设计的音乐格调是,一是必须有张派的声腔特色,二还得能发挥王蓉蓉本人的特长,三得饱含古典音韵美的厚重回味,四还得在听觉冲击力上有出奇制胜的独到之处。《新文姬归汉》的作曲能否做到这一点,还需观众来评判。

戏曲作家-临危受命

        《梅兰芳》

大型京剧交响剧诗《梅兰芳》在京公演获得好评如潮,其成功的音乐和唱腔创作功不可没。为《梅兰芳》创作音乐的是北京京剧院的金牌作曲朱绍玉。朱绍玉接手《梅兰芳》可以说是“临危受命”,原定的“大腕”作曲家因种种原因没到位,而圈定朱绍玉进入主创班子时离开排仅有一个月。从主演各具特色的唱腔,到全剧恢弘浪漫的音乐,工作量巨大。但是,朱绍玉二话不说就进入了创作,因为在他心里能参与

《梅兰芳》的创作对每一个戏曲人来说都是一种荣幸。给戏曲音乐人的主创地位正名是朱绍玉的一贯主张。他认为,一出新戏的音乐唱腔,绝不仅仅是演员或乐手的帮衬,而是从总体布局、风格把握到声腔起承、韵律转合,都必须契合整出戏的主题呈现和艺术风格。每接一戏,朱绍玉必定先把剧本情节、人物命运、导演意图、主演特长都“吃透”,然后再用曲谱“化出来”,他追求既不能偏离京剧音乐本体、符合现代审美时尚;又要从人物的典型性格出发,发挥演员个人及流派特色,而且还要不重复自己做到“一戏一招”。

老生于魁智如何演出旦角梅兰芳?曾是公演前让所有观众都十分好奇的一个问题。朱绍玉为于魁智谱写的梅兰芳唱腔,紧紧把握住柔中见刚的整体格调,大段的“二黄”、“反二黄”成套唱段,揉进了许多旦角、京韵大鼓、北方曲艺的声腔元素,但不显山不露水,婉转迂回跌宕起伏的一唱三叹中,尽显余派老生“既有骨头又有肉”的神韵特色。胡文阁演唱的几段梅派经典,朱绍玉看似不经意间地伸手拿来,其实那里面在布局剪裁上的独具匠心上很费了一番心思。不仅于魁智、胡文阁如此,其他主演的唱腔也让老戏迷们大呼过瘾。李胜素饰演的福芝芳以梅派特色为基调,情动于中展示人物身份特征;赵葆秀饰演的老夫人明亮酣畅,表现的是性格中的刚强直爽;孟广禄饰演的褚民谊和陈俊杰饰演的齐如山都是裘腔裘韵,但前者是居心叵测的大汉奸,“浓酽”中略现夸张,后者是志士仁人,“淡抹”处中正大气。

剧诗风格强调意境的营造。在《梅兰芳》的音乐构成中,《霸王别姬》的“南梆子”、“夜深沉”、《天女散花》的“导板”、《贵妃醉酒》的“四平调”等最具梅华香韵的乐句,演绎成交响化的吟唱、合唱,在戏的关键情景中反复叠现,使梅大师“一个艺术家的抗战”的心史历程,幻化为“天地为之久低昂”的音乐震撼,成了该剧的一大亮点。朱绍玉说,这样的处理是充分利用交响乐的丰厚表现力来激活传统使之升华,让现代观众在难以抵挡的听觉冲击中,感受到梅兰芳艺术之魂、操守之魄金子般的价值所在。

戏曲作家-首创京调

        《秦香莲》

“这是一出让老戏迷听着过瘾、让新戏迷看着享受的戏!”北京京剧院精心准备的春节贺岁大戏——新编历史剧《武则天》正式在长安大戏院亮相。整出戏独特的选材,创新的曲调、大气的编排、华美的服饰……都令人耳目一新。 两位名角王蓉蓉与杜镇杰塑造的武则天与骆宾王,更是为京剧舞台又增添了两个新颖的艺术形象。而整出《武则天》给人印象最深的是唱腔好听,具有传统京剧的美感,但又融入了很多其他元素。为此,记者特地采访了《武则天》的作曲、被称为中国当代京剧作曲第一人的朱绍玉老师。

一系列创新京剧《宰相刘罗锅》、《马前泼水》、《蔡文姬》、《梅兰芳》、《袁崇焕》中的妙曲新腔都出自朱绍玉之手,而他和王蓉蓉合作也已经是第七八次。已经创作过100多个京剧作品、但每有新作仍会力求创新的朱老师告诉记者,在《武则天》这部戏中,他创新了一种京剧以前没有过的“京调”:“这种京调吸取了北京的单弦、北京琴书等元素,和京剧唱腔融合,形成了一种二六板,在京剧史上还没有过。它的特点在于旋律优美,说服力比较强,当人物进行叙述时很有说服力,也很好听。”另外,为了表现武则天登基这关键的一场戏,朱绍玉还为王蓉蓉设计了成套的“娃娃调”。这种唱腔以往都是由小生演唱,王蓉蓉还是首次尝试运用到她的张派青衣表演中。只见她演唱时如裂云穿帛气势如虹、游刃有余高低自如,把一代女皇权倾天下、踌躇满志的胸襟抱负抒发得酣畅淋漓。

整出戏的音乐配器也独具匠心。因为描写的是发生在大唐长安的故事,所以整出戏的音乐主调,朱绍玉选取了陕北关中风情的旋律为元素,浓郁苍茫有唐风古韵,婉转迂回拨人物心曲,和京剧声腔本色接合自然,又给人以新意迭出的听觉快感。“音乐吸收了秦腔、碗碗腔、西部民歌和仿唐音乐的素材,有一种浓郁的陕西味道。”对于两个重点人物武则天和骆宾王,朱绍玉分别用琵琶、管子来刻画,两种乐器曲调对比,两种旋律相互呼应,形成了强烈的戏曲音乐冲突。整个乐队虽然总计不过二十来人,而整体营造出的音乐效果却是磅礴气度的大格局。武则天的登基大典,三把唢呐齐鸣引领,奏出昂昂然的穿云破雾之声,电子合成器的铺衬雄浑厚重,把女皇威仪和盛唐万千气象渲染得酣畅淋漓,起到了“以少胜多”的效果。

“戏曲戏曲,戏一半,曲一半。”每年都会创作四五个新作品的朱老师告诉,戏曲中的音乐很重要,而戏曲创新过程中的音乐创作就具有更大的挑战性:“作为一个戏曲音乐创作者,要有广博的知识,无论是京剧还是中国其他地方音乐、民歌乃至世界音乐都要有所了解;要掌握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另外,还要抓住现代的审美观点,了解当代观众的心理需要,这都需要多看多听。”常常去看各种形式演出,包括《猫》、《美女与野兽》、《西区故事》等音乐剧和喜多郎音乐会的朱老师表示,希望今后还能让京剧和国际上各种音乐有更多的合作。

戏曲作家-事迹

       

朱绍玉老师也对本剧作了评价

朱绍玉借《蔡文姬》给戏曲音乐正名

在大型新编历史京剧《蔡文姬》(原《新文姬归汉》)的主创人员中,戏曲音乐家朱绍玉是个绝对值得关注的人物,曾经为《宰相刘罗锅》、《马前泼水》等一系列京剧新作成功创作音乐唱腔。

文戏武唱求突破:朱绍玉介绍说,《蔡文姬》的音乐从整体上看,可以用三个加号来概括,就是在京剧音乐的基础上,加上胡乐和汉乐。这也是为了关照这出戏的整体创作思想,那就是充分地展现汉族文化和西域文化的融合与冲突。所以在剧中,既采用《胡笳十八拍》、《广陵散》、《龟兹乐》等古琴曲作,还加入了诸如蒙古族长调、西部民歌等众多音乐元素,强化了故事的地域特色与时代背景。在创作手法上采取了文戏武唱的办法。这主要是为了满足现代戏曲观众的全新审美需求,尽可能地加快节奏,力求在声腔和音乐方面让观众不会感到疲倦。在京胡的演奏上,吸取了歌剧《卡门》的方法,让它模仿出了小提琴的音效,达到了层层递进的感觉。这样,尤其是对青年观众来说,会坐得住。

量体裁衣创声腔:作为一名有着高品位鉴赏眼光的专职京剧作曲家,朱绍玉早就对王蓉蓉的演唱技艺的魅力与潜力推崇备至。他为“这一个”蔡文姬所设计的音乐格调是,必须有张派的声腔特色,还得能发挥王蓉蓉本人的特长;既饱含古典音韵的厚重深沉,又得在听觉感受的冲击力上有出奇制胜的独到之处。对于杜镇杰以老生应功扮演的左贤王,朱绍玉也颇费思量,他为杜镇杰描出的轮廓是———余(叔岩)、马(连良)、言(菊朋)三派相结合。至于李宏图的董祀则是先小嗓后大嗓,一来突破一下小生演唱声腔的局限,二来李宏图的嗓子也确实有这个常人所不及的“能量”。

乐队编制有点怪:朱先生用了一个“怪”字来形容。他没有按照最近流行的乐队编制模式,在传统的京剧几大件基础上加上二胡、中胡、大提琴、中提琴和贝司等西洋乐器,而是突出地运用了管子和古琴两种乐器,还加上了两个电子合成器。朱先生说,蔡文姬是个音乐家,她创作的《胡笳十八拍》令人叹为观止。而胡笳的声音早已失传了。但是,据史料记载,胡笳是用羊角或者木管和苇叶制成的一种吹奏乐器,到后来发展为筚篥就是管子。因此,选择了管子来表现胡笳的古韵。

要为戏曲音乐鼓与呼:作为一名获得过文华大奖的戏曲音乐家,朱绍玉坦言,如今的戏曲业内外缺乏对戏曲音乐的普遍重视,新闻媒体也对戏曲音乐的报道不够。而从戏曲发展的角度来讲,音乐是戏曲的灵魂,无曲不成戏。从传统戏到现代戏,能够流传下来的都是经典的唱段。他也承认,搞戏曲音乐很难,不但要懂中国戏曲,也要懂民族音乐、西洋古典音乐乃至流行音乐。 对于戏曲音乐的发展方向,朱先生认为,关键是要把握住时代的脉搏,时刻了解人们审美需求。他也正是以此原则,逐渐确立了自己独特的音乐风格,而许多人也期待着《蔡文姬》能成为他音乐创作中的一个新的高峰。

戏曲作家-获奖作品

        《张协状元》

1983年 京剧《五颗明珠》   福建省第十五届戏剧汇演音乐设计奖

1984年 京剧《格萨尔王》   青海省庆祝建国35周年文艺会演优秀作品奖

1984年 京剧《宝珠寺》    青海省文艺调演音乐设计一等奖

1987年 京剧广播剧《烟雨蒙蒙》海峡之声电台音乐创作二等奖

1988年 京剧《围城记》    福建省文艺会演音乐创作奖

1991年 闽剧《天鹅宴》    文化部第一届文华大奖

1992年 京剧《拜相记》    全国京剧青年团队新剧目汇演优秀唱腔设计奖

1993年 闽剧《孙权与张昭》  福建省第十九届戏剧汇演音乐设计奖

1995年 京剧《夏王悲歌》   文化部第五届文华音乐创作奖

1995年 京剧《圣洁的心灵》  文化部第六届文华音乐创作奖

1995年 京剧《黄荆树》    北京市首届金菊花突出贡献奖

1999年 京剧《妈阁紫烟》   第六届中国戏剧节音乐唱腔设计奖

2000年 京剧《宰相刘罗锅》  第六届中国艺术节金奖

2001年 京剧《蔡文姬》    第三届中国京剧艺术节优秀作曲奖

更新日期:2024-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