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讷

简介:  宋讷(1311年-1390年),字仲敏,号西隐,河南滑县人,元朝至正年间进士,明朝政治人物,教育家。
[展开]

宋讷的个人经历

人物信息

  姓名:宋讷

  性别:男

  出生年月:1311年

  国籍:中国

  朝代:元朝

宋讷

  籍贯:河南滑县

  民族:汉族

  身份:政治人物  教育家

人物简介

   宋讷,明文渊阁大学士,国子监祭酒。直隶滑县南宋林人,其父寿卿,谥忠肃公,在元时扬历中外四十余年,五持宪节,逮事七朝,丰功盛德,不可悉数。祖坟现今在滑县南宋林,并修建祠堂,其后人已发展成52支系。主要著作有《西隐集》、《纪德禄》。 元朝至正二十三年中进士,任盐山县尹,后弃官归乡。洪武二年(1369年),参与《礼》、《乐》等书的编撰,书成归乡。后由四辅官杜斅推荐,担任国子助教。洪武十五年(1382年),提拔为翰林学士,撰《宣圣庙碑》。历改文渊阁大学士。其以严格教学为准。后担任国子监祭酒。当时太学中多公侯官宦子弟,且生徒众多,颇难管理教授,宋讷立学规,身言并教,师道大立。洪武十八年和二十一年两次会试,考中者大都是太学的学生,占三分之二,而且名列前茅,宋讷因而得到朱元璋的赏识。曾命苏伯衡为画像赐之,并赐“开国明师”牌匾。

  当时,国子监助教金文征嫉妒宋讷,串通吏部尚书余熂,迫使宋讷辞职。朱元璋得知后大怒,杀死金文征、余熂,仍然留下宋讷。当时其生病,朱元璋说:“讷有寿骨,无忧也。”洪武二十三年病终。

治学的道理

  宋讷认为,学校不能仅仅让学生学会做文章就算达到目的了,重要的是为国家培养造就人才,他指出:“正欲成就人才,明斯道,济斯民也。”他还特别强调学以致用,重在实践,认为“要必即书以穷理,以心体之,以身践之,勿视为空言,则道远乎哉?”

  明朝初期,北方未靖,宋讷曾上疏《守边策略》,论述安边御敌之策,他说:“备边固在乎兵实,兵实又在乎屯田。”竭力推崇汉朝名将赵充国屯田边疆的做法,他建议:“且选其有智谋勇略者数人”,“立法分屯”,“率五百里一将,布列缘边之地,远近相望,首尾相应。耕作以时,训练有法,遇敌则战,寇去则耕,此长久安边之良法也。”朱元璋认为他说得很有道理,采纳了他的意见。

  宋讷虽为一文人学者,却颇受朱元璋的器重。当时,国子监助教金文征嫉妒宋讷,串通吏部尚书余熂,迫使宋讷辞职。“讷陛辞,帝惊问,大怒,诛熂、文征等,留讷如故。”有一次,宋讷患病,朱元璋派人问候,并安慰说:“讷有寿骨,无忧也。”朱元璋还让画工为宋讷画像,“装潢赐之”,太祖念宋讷年事已高,特意将宋讷在望江(在今安徽省)担任主簿之职的长子宋麟调回京城,侍养其父。宋讷依然守在太学,从不回家住宿。

  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初,宋讷病重,朱元璋派御医前去诊治。其子宋麟劝说父亲搬出太学,回家调养,却遭到宋讷的训斥。当时正值祭祀孔子的“丁祭”之时,宋讷说:“时当丁祭,敢不敬耶!”直到祭祀完毕,他才被抬回家中,但“绝口不言家”。当晚逝世,享年80岁。

  宋讷的病逝,使朱元璋甚感悼惜,亲自为文祭之,派遣礼部官员护其灵柩运回家乡安葬,并谕告灵柩所过之地,沿途官吏均须致祭。明正德年间,追谥“文恪”。

  宋讷著有《西隐文稿》10卷行世。

诗词选摘

  【霍元方辞训导之职来归东崖故居再用前韵贺之】

  旧隐高崖曲岸中,疗饥归作采芝翁。

  无人径造依亭竹,有子书追戏海鸿。

  门外小船渔笛月,篱东矮屋酒旗风。

  先生襟韵知何似,秋菊春兰臭味同。

  【归来即事再用前韵寄霍东崖元方(四首)】

  田园兵后草莱中,未要忘机论海翁。

  茅屋四邻罗鸟雀,芜词一纸托鳞鸿。

  蚕桑鸡黍家家事,燕麦凫葵处处风。

  何日相期归旧隐,水边林下著参同。

  繁华市井冷灰中,去乱儿归半是翁。

  一塔有巢留垤鹳,两潭无水著沙鸿。

  兴如张翰思吴俗,心似钟仪乐楚风。

  故国遗民说华表,人非城是古今同。

  行止常惊坎窑中,衰年欲作嗫嚅翁。

  才华不是鸣阳凤,踪迹浑如踏雪鸿。

  黄犊陇头蓑笠雨,白驹场上几筵风。

  祇知此意堪娱老,未信先生不我同。

  头胪羞到镜心中,得失何须问塞翁。

  隐变潜斑知雾豹,去寒就暖见云鸿。

  梦回先垄松楸雪,肠断空城草木风。

  欹帽短衫林树下,不妨言笑里夫同。

更新日期:2024-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