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道兴

职 业:演员星 座:魔羯座
简介:
[展开]

张道兴的个人经历

简介

        男,汉族,1935年4月出生于河北省沧县。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西泠印社社员,中国文联书画艺术中心理事,中国国际友好联络会理事。1992年批准享受国家政府津贴。擅国画、书法、篆刻。自幼喜爱书画,擅中国画、书法及篆刻。1950年于三野特纵特科学校参军,1962年任军委炮兵政治部文化部文化干事、创作员,1983年任海军政治部创作室创作员。1990年在香港举办“张道兴中国画新作展”;1994年在马来西亚举办“张道兴书画燕尾服”;1995年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张道貌岸然兴书画展”;1997年在澳大利亚参加新南威尔士洲美术馆举办的“中国新文人画展”。中国画《让路》获庆祝建军55周年美展优秀奖;《脚踏着祖国大地》入选第六届全国美展优秀作品展,藏于中国美术馆;《喜鹊叫喳喳》获中华杯中国画大奖赛三等奖?。书法作品曾入选第一、二届全国中青年书法篆刻家作品展,全国第一届篆刻展,全国第二、三届书法篆刻展,并获北京“振兴中华”书法赛二等奖。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画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书法创作评审委员会委员,北京印社社员,西冷印社社员,海军政治部创作室专业画家,一级美术师。 出版有《张道兴书画集》、《张道兴画集》等。?代表作有:《茶岭春》、《让路》、《不尽长江滚滚来》、《喜鹊叫喳喳》、《春雨江雨》、《儿子》、《草原新绿》等。《脚踏着祖国大地》获第二届八一文艺大奖,《归晚》获首届全国中国画展三等奖,《儿子》为第八届全国美展优秀作品展览获奖作品,书法作品参加二、三、四、五、六届全国书展等。

主要经历

  1935年4月出生于河北省沧县。

  1992年批准享受国家政府津贴。

  1950年于三野特纵特科学校参军。

张道兴

  1962年任军委炮兵政治部文化部文化干事、创作员。

  1962年以来,美术作品多次参加全国美展、全国书展,并多次获奖或为国家收藏。其中国画作品参加全国第四至十届美展、中国画展、中国画人物画展,参加纪念香港回归中国艺术名家展及北京首届、第三届国际美术双年展。参加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美术馆举办的《中国新文人画展》等国外交流展。书法作品参加全国二至九届书展,首届篆刻展,二十世纪书法名家大展等。

  1983年任海军政治部创作室创作员。

  1990年在香港举办“张道兴中国画新作展”。

  1991年在中国 画研究院举办“张道兴中国画新作展”。

  1994年在马来西亚举办“张道兴书画燕尾服”。

  1995年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张道貌岸然兴书画展”。

  1997年在澳大利亚参加新南威尔士洲美术馆举办的“中国新文人画展”。

绘画艺术

      特点

  海是画家张道兴吟咏的永恒艺术母题,也是回荡在画家心间永不散去的歌。

  海在张道兴笔下,显得丰富多彩。它脱去了概念化的套路,而具体化为人与海的关系,并上升为人与自然的和谐同一,进而展示出一种时代气息,一种全新的美感形式,一片激情洋溢的诗意。

  总观张道兴的作品,我们注意到贯穿其创作始终的便是那种海洋般的诗意情怀;那种大气、直觉、灵动与美感的表达都反映出画家对生活、人生、历史、世界的敏锐感受能力。在张道兴的作品《归晚》、《海的容颜》、《赶海》中,人为的表现与环境的气氛渲染及笔墨的运用等,都见出一种诗化的艺术综合能力,在点、线、面及色彩交响的节奏韵律中,分明感受到画家心灵深处激情奔涌与诗意情怀的碰撞和思想情感火花的闪烁。在他的笔下,海作为自然的象征,显现出中国艺术传统那种不是出于摹仿而是心灵体悟的意象性特征,因而给画家的艺术带来了多姿多彩与耐人寻味的风范。

  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张道兴形成了自己的笔墨方式与符号特点,质言之,是重表现、重意象、个性鲜明的水墨艺术原则。在这一原则下,画家自由驱动笔墨、色彩,使其本体美感得到独立昭示而又相互和谐匹配,并构成以笔墨意韵为主要美感的图式效果。

  从作品中,不难看出他取法北碑书法用笔、宋元山水画皴法及金农书法的笔墨特点,并从中领悟点、线、面的力度、个性、韵味,形成了方峻奇厉的笔法个性,使他的线极富表现性又具绵长柔韧、朴拙方正、内聚外放的特点。他常用方笔、侧锋组织线的节奏并加入“斧劈”般的皴法,使点、线、面、色结合完成人物造型与气氛渲染,并以重墨的铺染形成跳跃性,调整张力,使之在重法度、讲笔墨的前提下,趋于洒脱而获得自由,见出灵性。

  在点、线、面、色的完美结合中,重现着一种新的抒情方式和审美价值,以对大海母题的尽情表现,构筑了张道兴的绘画美学,在法度与自由之间,画家使我们相信那里存在一个更为广阔的天地。

      技法

  张道兴的作品风格鲜明,自成一家。书画印三位一体,相得益彰,恰到好处,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著称于画坛。纵观其绘画历程,以80年代中期为界,明显地分为两个阶段:业余习画和专业创作。50岁以前打基础,60岁前后出成果,堪称大器晚成。他早期的作品,淡雅素净、画面简练,多以青年女子入画,如《月上歌墟》等,女孩子们结伴出行,打理生活,找寻属于她们的快乐。画家认为,“文艺工作者的使命,就是通过自己的作品把生活中一切物质的、实际存在的东西作精神和情感的真实转换与传递”。以他那般善良淳朴的平民意识,与劳动者休戚与共,深情地讴歌《劳动者寿》 ,希望其作品能为他们带去一份快乐、一份祝福。那淡淡的笔墨,儒雅的线描所构成的一幅幅生活画面,把我们带进闲适祥和的生活情趣中,留连忘返,陶乎其乐。读过这些早期作品后,我曾对画家说,就这么画下去也行,也是一条路子。道兴老师点头称是。但他却中途易辙,画风陡变。早先,他对笔法的了解很含糊,认为笔法只是为着造型需要,没想到线在造型以外还有独立地位。

  后来,他着重研究了金农和吴昌硕,从其线条、笔法中获得启发。金农的作品从头到尾贯以方笔,浑厚老辣。吴昌硕则以金文篆书入画,线条舒展活灵、力透纸背。笔法不同,则作品面貌绝然不同,可见笔法是实现艺术个性化的基础。基础符号不同,决定画面效果不同,一如建筑,草木结构、砖瓦结构还是钢混结构,决定所建房子的质量不同。

  他的变法由书法引起。他自小写帖,以临摹颜体为主、中锋为主。有了求变、创新的要求,转而看了许多墓志、魏碑,尝试改临碑铭,且一改而为方笔,并把这一笔法带进国画创作中,书画互动,以笔法带墨法。这是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发生于80年代中期。概括起来,画家重点做了两件事:一是笔法改变,变中锋为侧锋;二是调整色彩,入俗出俗。借鉴民间的木版年画、壁画、剪纸、彩瓷等艺术样式中对色彩的运用,以此入俗,红黄蓝绿,大块着色,直接入画,中间很少过渡色。通过色彩反差,强化视觉效果,过渡则靠飞白的大量使用来实现,破解单一色块容易产生的堆积感。以及粉红、粉绿、粉紫等色彩,少见于传统国画,而于生活却易于表现鲜亮的一面,贴近本土及百姓情感要求,为民间艺术所大量采用,用以表现节日的喜庆气氛、丰收的繁忙景象。中国画讲的是点面线、黑白灰,墨分五色,着色要力求淡雅。对民间艺术的吸收与中国画的特定要求乃是一对矛盾,入俗容易出俗难,笔墨很差,流于形式,单凭色彩套用难以建立起新景象,倒跟民间艺术没有区别了。

  成功的借鉴应是多元的、立体的系统工程,以防顾此失彼,力求相得益彰。画家对民间艺术及传统文人化的笔墨成就实行嫁接,强调笔墨的人格化、品质化、情感化、精神化要求,达到出俗的目标,实现画面形态与内容涵盖的完美统一。张道兴性情温和,宠辱无惊,极其平常、平和地生活于我们大家之中,彬彬有礼,不事声张,得一个绰号叫“张老道”。道者,事物的一般规律也。把握规律方能成竹在胸,安身立命。他于哲学上所下功夫,恐不亚于在宣纸上付出的劳作。哲学是大智慧,造就大手笔。

人物心得

      “泛飞白”

  道兴老师堪称“点子大王”,经常冒出一些奇异新颖的想法。有一天他对利军说,“我要刻个闲章,刻上飞白或泛飞白。写意画要提倡多用飞白、推广飞白”,故曰“泛飞白”。用飞白过渡,用飞白拉动透视效果。用得好,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加分说”

  全面提升绘画的综合品质,一如体操评判,上杠下杠多少分,托马斯盘旋多少分,综合起来才是运动员的最终得分,一个动作失手,往往前功尽弃。美术创作也是这个理,必须统观全局,重视全面修养。造型能力加20分、笔法出色加20分、构图得当加20分、素描过硬加20分、黑白灰加20分、色彩加20分,各门相加,总和超过100分,缺失一项,失去的将不止20分。

     “硬边意识”

  中国画以文人画占据主导,讲究干湿浓淡,一笔三渐。在宣纸上反映现代工业题材,反映大炮钢铁现代装备,传统文人画模式难免苍白。引入界画,强化硬边,可以弥补这一不足。

     “占边意识”

  古人作画,功夫用在画心上,往往四周放空,以求疏朗。受潘天寿作品启发,张道兴强调画满、画实、不留边角。同时多用飞白,调节画面疏密,使之满而不塞,雍而不堵。

     “中医说”

  中医用药,贵在因人而异,配剂适量,方可药到病除。作画也是此理,点线面、黑白灰须通盘把握,恰当运用,方可收到最佳效果。

个人作品

  出版有《张道兴书画集》、《张道兴画集》等。中国画创作的代表作品有:《茶岭春》、《让路》、《不尽长江滚滚来》、《脚踏着祖国的大地》、《春雨江南》、《喜鹊叫喳喳》、《茅山听雨》、《儿子》、《待发》、《大秧歌》、《归晚》、《海的容颜》、《海上的风》、《绿风》、《托起生命》等。

获奖情况

  作品《爱因斯坦的故事》入选全国科普美术作品展览并获奖,《不尽长江滚滚来》参加全国美术作品选展,《脚踏着祖国大地》参加第六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优秀作品展和第一届中国艺术节美术作品展览,为中国美术馆收藏,并获1986年第二届解放军文艺奖。

  中国画《让路》获庆祝建军55周年美展优秀奖;《脚踏着祖国大地》入选第六届全国美展优秀作品展,藏于中国美术馆;《喜鹊叫喳喳》获中华杯中国画大奖赛三等奖。书法作品曾入选第一、二届全国中青年书法篆刻家作品展,全国第一届篆刻展,全国第二、三届书法篆刻展,并获北京“振兴中华”书法赛二等奖;《归晚》获首届全国中国画展三等奖,《儿子》为第八届全国美展优秀作品展览获奖作品,书法作品参加二、三、四、五、六届全国书展等。

作品赏析

    《海的容颜》

  《海的容颜》,作于1998年。画面截取海边滩涂一角,停泊的渔船旁歇着几位老渔民,超脱闲淡,一身轻松。人就是这样,成熟了也便平静了,哪怕面对喧嚣的海浪,一样安之若素,不复喟叹。那满脸皱褶与海浪的纹理有什么不同吗?海的容颜其实是人的容颜,苍老却不乏活力,雄沉正由于历尽沧桑。海是不朽的,总在波涛声中延续其生命之吟唱。人也是不朽的,生活被传宗接代的铁律拉成一条直线,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来者。画面正中部位被画家精心安排了一个身着开裆裤的娃娃,是为点睛之笔,没有这个娃娃,画面也许就直白了、一般了。放一个娃娃进去,作为主题性创作便有了灵魂和特定的精神指向。生命在延续,人与自然的关系在延续。长辈们的生活历程即将结束,而希望的太阳正待升起,他们终其一生的辛勤回报都在这个娃娃身上,新潮的吊带裤、溜圆的小屁股,小狗似地在长辈们中间钻挤着,大海、渔船还远着呢,但总有一天,生活的担子要落在这孩子肩上,长辈们的路他还能一如既往地走下去吗?除了墨,这幅作品只用了一种颜色:朱砂。用于船体和孩子的开裆裤。

     《大秧歌》

  《大秧歌》 ,作于1995年。画家在题记中写道:“大秧歌,京城一景,参与者多为老年男女,浓妆淡抹,锣鼓声声,极为投入。”画面中人头攒动,喜气洋洋,场面红火热烈。画家善用飞白,虚实相间,尽管人群扎成堆儿,却并无壅塞感。尤其敷色,画家一反常规,大肆渲染,青绿红黄橙蓝紫,几乎应有尽有,极尽铺张。彩扇绫锻,花团锦簇,节日气氛,无以复加。人们为谁歌为谁舞呢?答案是对改革开放政策的真挚讴歌,反映着画家对小平理论在中国大地开花结实后的由衷赞颂。

  物质的色彩落实在宣纸上,所要表达的却是精神层面的状态。河北蔚县的农民画乃至全国各地的民间艺术,之所以强化色彩、铺张色彩,因其直接取材于节日的服饰、气氛。贫瘠苦涩的日子并不能泯灭劳动者的和平理念和生活热情,毕竟还有节日、还有希望。正是普通劳动者的这种情感基调,构成我们民族的乐观主义精神。一个艺术家,深入生活只是过程,如何反映生活才是目的。道兴老师所以醉心于借鉴民间艺术,也因其色彩从积极的方面反映生活真实,与其内心感受相一致。

  无论《海的容颜》还是《大秧歌》,还是《赶海》、《喜鹊叫喳喳》等众多成熟期的作品,无一不是国画园地中的新品、上品、精品,画家以其笔法之创新、敷色之胆识,乃至谋篇布局之匠心独具,赢得业内、行家认同,并逐渐为社会所接受。其实践再次说明,惟有创新,才有出路。

     《儿子》

  《儿子》个性化的艺术形式已初具规模,以方笔侧笔组织线的节奏,以迹近方笔的皴擦,表现意象的刚健清新,以笔法带动繁简浓淡的对比,突出主体人物的显明位置,以颇似颜字结体的饱满宽博的构图和靓丽跳跃的色彩,强化孔武有力的视觉张力和简明轻快的节拍。以方笔为主的夸张造型,更彰显了人物的雄劲宽厚和大气。张道兴的以书入画,是不断发展的。90年代后期,他偶然见到印在日历上的米芾书札——《清和帖》、《临沂使君帖》和《值雨帖》,发现其中有些字写得极黑、黑到成团,成面,从而夸大了笔与笔、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的黑折疏密对比,不仅如此,米芾还把汉唐“飞白书”作为一种表现因素,使干笔渴墨出现于一字之间或数字之中,发挥联系映带作用。此后,张道兴便刻了“造黑、造白、造飞白”一印,有意识地在绘画中照此办理,从而强化了画中笔墨的构成意识,强化了艺术个性。

     其他

  《水兵的色彩》(1991)和《闹海》(1992)显现出他对色墨对比的积极探索,但侧重于纯度较高的红、黄、蓝、白、黑色块的平面经营,以及浓色与干墨的对照,这种浓艳的装饰色彩虽然遮蔽了水墨的灵活,但仍表现了众志成城严阵以待的肃穆,或满载欢乐乘风破浪的激情。两年后的《高跷戏文图》,已在彩旗的掩映下,极为成功地以明亮跳跃的粉彩和干湿水墨的构成,表现出欢快的生活气息。

画家建议

  张道兴对年轻画家的建议:创作需要一种状态。先要在技术上进行训练,打好基础之后,进入自主创作的自由状态。这种状态就高于一般的技术状态和创作状态。进入这种自由的状态,就会出好作品。技术用到好处,就会渗透精神、品格、情感,就不是纯技术的东西。画家一下笔,就应该有精神含量。

人物评价

  成功的借鉴应是多元的、立体的系统工程,以防顾此失彼,力求相得益彰。画家对民间艺术及传统文人化的笔墨成就实行嫁接,强调笔墨的人格化、品质化、情感化、精神化要求,达到出俗的目标,实现画面形态与内容涵盖的完美统一。张道兴性情温和,宠辱无惊,极其平常、平和地生活于我们大家之中,彬彬有礼,不事声张,得一个绰号叫”张老道“。道者,事物的一般规律也。把握规律方能成竹在胸,安身立命。他于哲学上所下功夫,恐不亚于在宣纸上付出的劳作。哲学是大智慧,造就大手笔。

  仔细想来,后天所学固然重要,性格、性情一样重要。性格决定命运,而修养可以改变命运。性格如水,流淌在日常平凡的时光里。有一回笔者观摩一大批名家联袂作画,场面很大,及到一幅丈二匹脱稿,众人首推道兴老师执笔题款,他则一让再让,到底让与另一位名家。事不大,印象深,当时的情形一直留在脑子里。

  一个近70岁的人怎么可以如此精力充沛,富有朝气。交谈中,张道兴使用频率极高的一个词汇叫”状态“,生活状态、精神状态、社会状态、笔墨状态等等,而尤以精神状态为首要。作为画家,不同的精神状态一定会在画面中有所表现。而状态有赖于调节,这就迫使画家一定要深入生活。从大院到大海、从机关到基层,来来往往,年复一年,在走动中捕捉灵感,在换位中接受教育。

  张道兴不喜张扬,而50年来,他在中国人物画创作上可以说是成就斐然。自第四届全国美展以来的历届全国美展和首届中国画展、首届中国画人物画展,都有他的作品参展。《不尽长江滚滚来》、《脚踏着祖国的大地》、《春雨江南》、《茅山听雨》、《儿子》、《待发》、《大秧歌》,以及近作《海的容颜》等颇具影响的作品,表明他在艺术观念和绘画语言的探索上总是与时俱进,并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面貌。

  张道兴多才,绘画、书法、篆刻皆有成就。如今,年过古稀的张道兴,在艺术的生涯上,又开始了创新。他说,在今后的日子里,他要在笔法、书法和画意上有所突破。

  张道兴是一位潜心艺术、性格平和、生性淡薄的人。他的座右铭是”千方百计淡化环境,千方百计强化自己“。丹青之路虽如苦旅,笔墨书写的却是快乐人生。

更新日期:2024-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