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静夫

简介: 滕静夫(1905—1949),曾任滇黔桂边区劳农会主席、滇黔桂边区革命游击队政委,1949年初牺牲。
[展开]

滕静夫的个人经历

个人简介

滕静夫,又名何尚刚,壮族,1905年出生于广西 田东县。1926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滕静夫参加 百色起义,后被任命为中共恩隆县委委员兼政府秘书。他积极协助县苏维埃政府领导,在全县实行土地革命,开展政权建设,扩大组织赤卫军。1949年7月7日,滕静夫被敌人投毒暗害,时年44岁。

人物生平

1930年11月, 红七军主力北上江西,韦拔群留在右江组建红二十一师,滕静夫任该师六十二团政治部主任。1935年10月,为加强滇黔桂边区革命游击根据地的领导,党组织派滕静夫等11人到滇桂边工作。为便于开展工作,滕静夫化名何尚刚。1936年5月,滕静夫主持召开了边区第二次党代会,成立中共滇黔桂边区委员会。会议选举滕静夫为边区党委书记兼边区游击队政委、滇黔桂边区劳农会主席。会后,滕静夫派出干部分赴边区开展建政、建军工作,他亲自发展了一批干部入党,建立了边区革命游击队机关特支。经过整顿,边区革命根据地得到迅速发展,革命游击队进一步发展壮大,革命斗争进入新的高潮。游击队的发展壮大,使敌人惊恐万分,多次组织“围剿”。1936年10月至12月,游击队进行了岜莱、谷沙两次战斗,大获全胜,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滇黔桂边区革命根据地达到3省28个县,人口达100余万,革命武装8000余人。

1937年,边区革命武装主力改编北上抗日后,滕静夫率少数人员留在根据地坚持斗争。1938年,根据中共广西工委指示,滕静夫率部分人员到中越边境地区从事革命活动。1942年,滕静夫化名何静山,回到 富宁,以教师职业作掩护,开展革命活动。经过努力,到抗战结束时,富宁县组织起秘密农民协会和地下武装,开展了反对征兵征粮征税的斗争,使国民党部分乡政权陷入瘫痪或半瘫痪状态。

1944年4月,中共广西省工委派邓心洋、兰业始到弄凤村找滕静夫。为方便斗争活动,邓心洋在弄凤村教书,滕静夫在弄帝教书,并成立七村党小组,组长邓心洋,组员滕静夫、兰业始等。

1946年滕静夫到中越边向特支汇报工作,并接受在七村九弄地区组织开展敌后反“三征”群众运动和武装斗争的任务。滕静夫回到富宁后便布置梁学政在魁圩等地活动,组织一支30多人的游击武装,攻打国民党谷拉乡公所。

滕静夫

1947年3月,滕静夫在架街召开“兄弟会”代表会议。会后,将各地的地下武装合编为自卫队。6月,国民党县政府曹开聪率军警40多人,企图包围弄帝村逮捕滕静夫,自卫队闻讯即赶至半路进行堵截,将敌击退。

1947年,遵照党组织指示,滕静夫将地下武装改为农民自卫队,在滇桂边开展游击斗争,并成功地策划国民党富宁县常备队举行武装起义。

1949年1月,靖镇区派李兴、郑季传、梁萌等一行,找到滕静夫,了解情况。在滕静夫的帮助下,李兴等顺利争取梁学政率县常备队起义。5月1日,起义大队解放富宁城。

1949年5月1日,富宁解放,滕静夫终于实现了自己奋斗20多年的夙愿。然而,滕静夫已是疾病缠身。不甘心失败的敌人得知滕静夫病重的消息后,收买反动军医,以治病为名,在药中投毒。7月7日,滕静夫不幸中毒身亡,时年44岁。

更新日期:2024-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