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抱珍

简介: 萧抱珍(?~1166)为金初太一道创始人。卫州(今河南汲县)人。
[展开]

萧抱珍的个人经历

人物简介

  萧抱珍(?--1166),金代道士,道教 太一道(也称 太乙道)的创始人。又名元升,原从真人处授秘箓,演化为“太一三元法箓”,遂在 卫州自立教传道。

文献记载

重修大一广福万寿宫碑

  元王鹗《重修大一广福万寿宫碑》据金王若虚《一悟真人传》,仅记其创教后之简略事迹。

  该碑略云:初,萧抱珍既得道,即以仙圣所授秘箓济人,祈禳诃禁,罔不立验。金天眷(1138~1140)初,其法大行,因名之曰太一教。盖取元气浑沦,太极剖判,至理纯一之义也。寻以所居湫隘,乃于卫州东三清院故址,改建太一庵堂。

故太一二代度师先考韩君墓碣铭

  王恽《故太一二代度师先考韩君墓碣铭》亦谓:

  “天眷初,太一始祖真人,以神道设教,远迩响风,受箓为门徒者,岁无虑千数。”

  不久,太一道由汲县传播到赵州、真定一带。皇统八年(1148),熙宗闻其名,召赴阙,受到礼遇,赐名所居之庵为“太一万寿观”。金大定六年(1166)逝世,曾封微妙大师。

萧抱珍

  入元,忽必烈追赠其为太一一悟传教真人,改其所居太一万寿观为太一广福万寿宫。所创太一道流播于金、元。

太一道历史

主张

  萧 抱珍创立的太一道以祈禳劾治、治病驱邪为宗旨,又以符箓法修传,以 符水祈禳为主事,但也重 内炼。他主张“内炼为主,符箓为用”。遵行 《道德经》,以“弱”为道要,又受儒学影响,重视忠孝等纲常伦理。规定道士出家皆须受密箓法物,嗣教者又须改姓萧。

创立

   太一道创始人为 卫州萧抱珍,时在 金熙宗天眷年间(公元1138-1140年)。其教传“太一三元法箓”之术,故名“ 太一”。 全真道和 真大道教皆不太注重 符箓法术,而太一道独以此出名,颇与 天师道相接近。主张以老子之学修身,以巫祝之术御世。元王鹗《重修太一广福万寿宫碑》谓:“初,真人既得道,即以仙圣所授秘箓济人,祈禳词禁,罔不立验。天眷初,其法大行。”元 王恽《秋涧集》六一《韩君碣铭》谓:“远迩向风,受箓为门徒者岁 无虑千数”。足见当时信奉太一道者之多。金熙宗皇统八年(公元1148年)诏萧抱珍赴阙,颇加礼敬,敕所居观额以“太一万寿”四字。 元宪宗二年(公元1252年),元世祖忽必烈尚未正式登帝位,曾封萧抱珍为“一悟真人”。萧抱珍行教达三十年。卒于金大定六年(公元1252年)。

发展

  萧抱珍去世后,由其弟子韩道熙嗣教,仍袭 萧姓,故亦名萧道熙。金大定九年(公元1169年), 金世宗敕在观内建立“万寿”额碑。太一道“声教大振,门徒增盛”(《秋涧集》四七《二租形状》),达数万人之多,其流布区域,“ 东渐于海”(同上)。太一道传嗣有秘箓法物,继法嗣者皆改姓萧,即以祖师之姓为姓。四传至萧抱珍之再从孙萧辅道, 元世祖以“安车来聘”(《秋涧集》三八《清跸殿记》),并赐号“中和仁靖真人”。五传至萧居寿(本姓李),《元史·释老志》谓:“至元十一年(公元1274年),建太一宫于两京,命居寿居之,领祠事,且禋祀六丁,十三年(公元1276年),赐太一掌教宗师印”。太一道六传至萧全佑(本名李),七传至 萧天佑(本姓蔡)。其教至元泰定帝也孙铁木儿泰定间(公元1324-1328年)犹不衰。但以后则渐次衰微,终而消失。

归于正一

  太一道留存的资料极少,许多问题已难俱知。其宫观、道徒大都在河南、河北,间有及于山东者,如嵫阳太玄观。其教区组织,除两京所设太一广福万寿宫为其首脑机关外,其下亦设路、州、县等各级地方宗教组织。不过记载甚少,仅见萧辅道弟子张善渊在定宗、宪宗时期,先后任过真定路提点和卫辉路提点。另一弟子张居皊在至元间任过卫辉路都提点。在此之前,三祖萧道冲在未掌教之前,于大定十七年任过卫州管内威仪。

  太一道传至七祖萧天皊,其后不见嗣教者,也不见太一道之活动。陈垣先生根据危素《送郭真人还玉笥山序》所记,在惠宗至元四年(1338),顺帝敕玉笥山道士郭宗纯为第八代祭遁真人,主六丁神之祠事,据推测,“则其时太一之法虽存,恐亦合并于正一矣”。因为早在至元十一年,元世祖即命萧居寿继刘秉忠主六丁神祠,此后该祠事就成为太一道之专职,现改由正一道士担任,似可表明太一道已合并于正一。不过改由正一道士主六丁之祠祀,并不由第八代郭宗纯始。在此之前的第六代就是正一道士了。

  该序云:“至顺初,第六代真人毛君退休于龙虎山。”查《顺天府志》卷七引《析津志》亦有“六代毛”的记载。其文曰:“元自开国,始创于西山,赐上名额(指灵应万寿宫额——引者注),实自太保刘文正公之主也。其祖坛在上都南屏山,即太保读书处,有碑文纪事。而此坛天下有二焉(即大都西山和上都南屏山——引者注)。因著其开坛阐教之名氏次第于后:第一代宗师刘秉忠太保文正公,第二代李,三代张,四代林,第五代林,六代毛,七代谢,八代郭,九代刘,十代谭,十一代潘。”除第一代刘秉忠外,各代皆只着姓氏,未列名,但与《释老传》和《送郭真人还玉笥山序》相比勘,可知第二代李为李居寿,第八代郭为郭宗纯。而“六代毛”和前《序》之“第六代真人毛君”,究为何人,据有关资料分析,应为玄教大宗师张留孙之弟子毛颖达。袁桷《玄教大宗师张公家传》所列留孙弟子五十四人,和赵孟瞓《玄教大宗师张公碑铭》所列留孙弟子七十五人中,皆有其名。袁桷《清容居士集》卷三十七有“毛颖达封真人制”,未署年月,真人号也未署明,但注:“主祭丁甲神”。虞集《河图仙坛之碑》则明确记载,延皊元年(1314),“制授公(张留孙)弟子毛颖达正德弘仁静一真人,嗣掌遁甲之祠事,赚银印,视二品。”可知《清容集》之封毛颖达真人制在延皊元年,并受命主祭遁甲六丁之神。由此可以证明,《送郭真人序》和《析津志》所记灵应万寿宫第六代真人毛君即毛颖达。《元史·文宗纪》又载天历二年(1329)八月庚子,“遣道士苗道一、吴全节修醮事于京师,毛颖达祭遁甲神于上都南屏山、大都西山。”证明毛颖达在天历二年仍任此职。直到至顺元年(1330),始“退休于龙虎山”。由上可见,从延皊元年起,主六丁神祠事即改由正一道士担任。时当太一六祖萧全皊掌教末期。此后继任掌教的为七祖萧天皊。由此看来,自六祖萧全皊之末,至七祖萧天皊掌教期间,太一道和正一道的关系已十分密切(萧天皊与吴全节即十分交好),萧全皊和萧天皊虽仍掌太一道教务,而六丁之祠却交由正一天师统一安排了。经过这两代与正一道的进一步交融,在萧天皊之后不另设掌教,在组织上最后似也并入正一道。

背景

  道教在唐代和北宋因最高统治者的支持而兴盛显贵,充当了统治者“神道设教”的工具。北宋灭亡后,中国北方长期处于异族政权统治之下,战乱频繁,民族矛盾空前尖锐。饱受离乱之苦的汉族地主知识分子及普通民众,都需要有新的宗教作为抚慰,心灵创伤和安身立命的精神支柱。因此在金元时期,道教内部发生重大变革,先后出现了太一道、真大道、全真道等新兴道派。太一道创立于金熙宗天眷年间(1138—1140)。创立者为卫州(今河南汲县)人萧抱珍(?一1166)。当时金朝占据华北未久,北方各地抗金义军蜂起,社会动乱,人心不宁。中原汉族民众渴望有神灵佑助他们驱除金人,摆脱国破家亡的苦难。萧抱珍看准时机,在黄河北岸的卫州树起太一教的旗号,以收拾人心,吸引群众。由于文献记载较少,太一道的教理教义已难详知。大概该教奉祀太一神,因传习“太一三元法箓”而得名。太一神位居上天中央紫宫,是统御五帝的最高神灵。太一信仰早在秦汉时已有。北宋定都开封后,在京城内外建了三座奉祀太一神的宫庙。道教也尊奉太一神。汉末太平道奉祀“中黄太一”为主神。东晋南朝上清派的道书中宣称人首有太一帝君,统御身中诸神,修道者若闭目存思神名,并佩符念咒,可以治病禳灾。萧抱珍大概利用这种信仰和法术,以传授太一三元符箓为人治病驱邪、祈祷消灾的方法传播道教。

  萧抱珍创立的太一教传播很快,影响及于山东、河北等地。“远迩向风,受箓为徒者岁无虑千数”。这时金朝统治者为巩固国内统治,对民间宗教活动加强控制和利用,设置道司、道录管理道教。皇统八年(1148),金熙宗遣使召萧抱珍进京,为皇后驱鬼治病有验,大受赏识,敕赐萧抱珍所居卫州太一庵堂名为“太一万寿观”。金世宗大定五年(1165),为解决财政急需,放松对民间宗教活动的禁令,出售寺观名额及僧道度牒。太一教趁机买了一些观额度牒。

  太一道创立后,于天眷初即“远迩响风,受箓为门徒者,岁无虑千数”。“寻以所居湫隘,不可揭香火斋洁之虔,乃于州东三清院故址,葺茆而庵”。其后,弟子侯元仙又在赵州及真定的家中,“各建太一堂,奉持香火,以符药济人”。将太一道传至河北赵县、正定一带。金皇统八年(1148),熙宗闻萧抱珍之名,召赴阙,赐所居之庵名“太一万寿观”。于金大定六年(1166)逝世。死前留下遗嘱,其后非萧姓嗣教者,必改姓萧。元宪宗二年(1252),追赠其为“太一一悟真人”。

太一道历代掌教

萧道熙

  太一道二祖萧道熙,字光远,本姓 韩氏,其先汴州(今 河南开封)人,五代祖徙居卫州。金正隆(1156~1161)间,韩氏举族修太一教。“才免怀,留养道宫,受度为道士,复先训也。再命而受清虚大德之号。大定六年冬十有一月,真人(萧抱珍——引者注)羽化于万寿丈室,……时师(萧道熙——引者注)甫满十祀耳。既窆师,乃陈宝箓、法物,具香火升堂,以二代 嗣事谕众”。遂改姓萧,为二代祖。“九年,朝廷歆其行异,敕立万寿额碑于本观。是后声教大振,门徒增盛, 东渐于海矣”。“十一年,时师殆十有四腊,门人 巨鹿李悟真者,造请:u2018 何为仙道u2019?师曰:u2018做仙佛不难,只依一弱字便是尔,曰、 弱者道之用也u2019”。大定十四年(1174),应 金世宗诏,居中都 天长观,明年春,辞归乡里。后四年,复住赵州 太清观。大定二十一年,又被征至内殿,问以摄生之道,对曰:“ 嘘噏精气,以清虚自守,此野人之事,今朝廷清明,陛下当允执中道,恭己无为而已”。大定二十六年秋,忽思牺真岩壑,乃将教事付 王志冲,去而游历名山,不知所终。

萧道冲

  第三祖萧道冲(1151~1216)。本姓王,讳志冲,字用道,博州(今山东聊城)堂邑人。祖与父并受太一法箓。幼颖悟,年十六,不从父见为议婚,诣卫州参二代师萧道熙为门弟子。

  大定十六年,朝廷普试僧道,中选。十七年授度牒,保充卫州管内威仪、领教门事。大定二十六年(1188),萧道熙将退席,密语萧道宗曰:“吾门徒数万,而试经具戒者,完颜志宁及王某而已。志宁资虽明敏,而颇轻肆,非主教之才,不如王某纯粹廉法为可属”。乃付以教事,为三代祖,改姓萧。不久,有司选奏四方高德住天长观,以萧志冲应之。既而河犯郡城,居人往往他徙,汲县太一观殿宇亦頺毁俱尽,萧志冲闻而还汲县。明年河复,次第缮完,四方“求教者接迹而至,岁所传无虑数千人”。金泰和(1201~1208)年间,因设醮祈皇嗣及依科作醮驱蝗“有验”,诏赐号元通大师。大安二年(1210),自京师归。一日集众,令弟子萧辅道嗣教,己则退处西堂,不复以世务关意。贞皊四年(1216)逝世。

萧辅道

  以上三祖皆当金代。至四祖萧辅道,始由金入元。萧辅道(?~1252),字公弼,号东瀛子,卫州人。太一道初祖萧抱珍之再从孙,于金大安二年至贞皊二年(1210~1214)间嗣教。不久,元兵攻占燕京,金都南迁开封。贞皊二年(1214)春,元兵分道而南,卫州被围,三日城破。时萧辅道以智逸至河南鹿邑主亳之太清宫。其后主河南柘城延祥观十余年。开兴、天兴(1232~1233)间元兵进攻柘城,乃不得不北渡返河北,先后主新卫昭顺圣后祠和赵州太清宫。为给今后太一道的恢复和发展作预备,1234年后,在其弟子张善渊、张居皊等的辅助下,费时将近十载,修复被战火焚毁的祖庭汲县太一万寿观。

  元世祖忽必烈在即位前,很重视收罗人才,闻萧辅道名,于1246年以安车征之。既至,雍容问答,誉之如梁之陶弘景和唐之司马承祯,赐号太一中和仁靖真人。这次召见,说明太一道已获元室的承认,为其在元代的发展开辟了道路。至宪宗二年(1252),忽必烈再次召见萧辅道,并下诏追封太一道初祖萧抱珍真人号,升太一万寿观为太一广福万寿官。同年,萧辅道逝世。

萧居寿

  继 萧辅道掌太一道的是五祖萧居寿(1221~1280),本“姓李氏,讳居寿,字伯仁,道号淳然子。卫之汲县西晋里人。生有淑质,沉默寡言笑。自幼喜道家之学。年十三,拜太一四代祖中和仁靖真人为师。……戊戌岁(1238),受戒为道士,命典符箓科式等事。……壬子岁(1252),圣主(忽必烈)居潜邸,驻驆岭上,以安车召中和真人于卫。既至,燕见之次,荐师(指李居寿——引者注)才识明敏,志行淳和,请传嗣为五代祖。仍从誓约,易姓为萧。既蒙允可,赐号贞常大师,仍授紫衣。其年冬,中和谢世,……师嗣挈玄纲,以简重坚洁,持守成规,洞洞属属,若恐失坠。及其张皇道纪,酬酢事宜,其应如响。由是徒众厌服,听约束惟谨”。

  萧居寿掌教期间,所受元室的尊宠超过萧辅道。宪宗九年(1259),忽必烈南巡,曾亲临汲县太一万寿宫,周历殿庑,询慰者久之。中统元年(1260)秋特赐太一演化贞常真人号。

  元世祖至元十三年(1276),赐太一掌教宗师印。至元十一年还在两京为建太一广福万寿宫,岁给道众粟帛。两京太一万寿宫的兴建,标志着太一道的首脑机关由汲县迁至京城,对太一道的发展十分有利。而且根据元世祖的命令,太一道掌教还要兼承刘秉忠所传之术,禋祀太一六丁神。元世祖又在萧居寿的请求下,封赠其先祖及若干徒众。元世祖有时还采纳萧居寿在政治上的进言。《元史·释老传》云:“(至元)十六年十月辛丑,月直元辰,敕居寿祠醮,奏赤章于天,凡五昼夜。事毕,居寿请间曰:u2018皇太子春秋鼎盛,宜参预国政。u2019且又因典瑞董文忠以为言。世祖喜曰:u2018行将及之u2019。其后诏太子参决朝政,庶事皆先启后闻者,盖居寿为之先也。”可见萧居寿所受之宠遇已超过甚先辈。

萧全皊

  继萧居寿之后掌 太一道者为 萧全皊,是为第六祖。据 刘因《洺水李君墓表》,萧全皊原姓李, 父名守通,洺水(今属河北)人。受父命拜萧辅道为师。据《演化真常真人行状》称,至元三年,受封观妙大师, 至元十七年萧居寿临终时,受命嗣主法席。后加封承化纯一真人。至元末、元贞初(1294~1295),有司奏请赐顺州(今河北顺义)地四千余亩和 宛平县京西乡栗林给全皊,以作太一道之恒产,全皊在元贞二年(1296)于其地建太一集仙观一所。据 陈垣先生考证,萧全皊在延皊三年(1316)尚在世,卒于此年至泰定元年(1324)之间。

萧天皊

  继萧全皊掌 太一道者为萧天皊,是为第 七祖。原姓蔡。于延皊三年至泰定元年间嗣教。延皊二年与 张留孙、孙德彧等参加大都 长春宫所建金箓大醮时,未明著嗣教,但被称为太一崇玄体素演道真人。泰定元年与 吴全节等人参加 崇真万寿宫所建金箓大醮时,即明称太一道嗣教七祖蔡天皊。据有关资料记载,他与 玄教大宗师 吴全节相友善,而且年岁相若。掌教至何年,已不可考。

更新日期:2024-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