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尔德

简介: 奥斯卡·王尔德(Oscar Wilde,1854年10月16日 —1900年11月30日)(又译奥斯卡·怀尔德)英国唯美主义艺术运动的倡导者,著名的作家、诗人、戏剧家。王尔德生于爱尔兰都柏林的一个家世卓越的家庭,是家中的次子,全名为:奥斯卡· 王尔德 芬葛·欧佛雷泰·威尔斯·王尔德(Oscar Fingal O'Flahertie Wills Wilde)。他的父亲威廉姆·王尔德爵士是一个外科医生,他的母亲是一位诗人与作家。
[展开]

王尔德的个人经历

王尔德 - 个人生平

王尔德是英国著名的剧作家、散文家和诗人。他生于爱尔兰都柏林的一个家世卓越的家庭,是家中的次子,全名为:奥斯卡·芬葛·欧佛雷泰·威尔斯·王尔德(Oscar Fingal O’Flahertie Wills Wilde)。他的父亲威廉姆·王尔德爵士是一个外科医生,他的母亲是一位诗人与作家,是当时一个著名沙龙的主持者。。他但是,他创作的童话比他其他的作品流传更广,传播到了世界上每一个有孩子的地方。王尔德自都柏林圣三一学院(Trinity College)毕业后,获得奖学金,于1874年进入牛津大学莫德林学院(Magdalen College)学习。在牛津,王尔德受到了沃尔特·佩特及约翰·拉斯金的审美观念影响,并接触了新黑格尔派哲学、达尔文进化论和拉斐尔前派的作品,这为他之后成为唯美主义先锋作家确立了方向。

在出版首本《诗集》后,他在文坛开始崭露头角,并来到伦敦发展。虽然年轻的王尔德还没有获得一个文学奖项,但服装惹眼、谈吐机智、特立独行的他在伦敦社交界已经小有名气,一些杂志甚至刊登着讽刺他的文章。

1882年,王尔德在美国作了一个精彩的巡回讲座,两年后他与康斯坦斯·劳埃德(Constance Lloyd)成婚,两个儿子西里尔(Cyril)与维维恩(Vyvyan)亦分别在1885年与1886年出生。

1887年,王尔德成为一家妇女杂志的执行总编辑,在杂志上发表了他的一些小说、评论和诗。王尔德的作品以其词藻华美、立意新颖和观点鲜明闻名,他的第一本小说《道林·格雷的画像》发表于1891年,之后他又发表了散文《社会主义下人的灵魂》,这两部作品都十分成功,但真正为王尔德赢得名誉的是他的戏剧作品。可以说他的每一部戏剧作品都受着热烈的欢迎,有一个时期,伦敦的舞台上竟同时上演着他的三部作品。他的这些佳构剧被称为自谢里丹的《造谣学校》以来最优秀的喜剧作品。

19世纪末的维多利亚女王时代,英国上流社会新旧风尚的冲突激烈。王尔德的自由作风和大胆的政治作风很快使他成为了这场冲突的牺牲品。1895年,昆斯贝理侯爵(Marquess of Queensberry)因儿子阿尔弗莱德·道格拉斯(Lord Alfred Douglas; 别名“波西(Bosie)”)与王尔德交往而令到父子不和,并公然斥责王尔德是一个鸡奸者(当时尚未诞生“”这个名词)。

王尔德

对此,愤怒的阿尔弗莱德叫王尔德立刻上诉,告侯爵败坏他的名誉。结果王尔德上诉失败,更被反告曾“与其他男性发生有伤风化的行为” (committing acts of gross indecency with other male persons)。根据当时英国1855年苛刻的刑事法修正案第11部分,王尔德被判有罪,在瑞丁和本顿维尔监狱服了两年苦役。 这两年,王尔德停止了戏剧创作,在狱中写下了诗作《瑞丁监狱之歌》和书信集《深渊书简》。在这两部作品中,他的风格发生了转变,已很难寻得唯美主义的影响。在王尔德服刑期间,妻子康斯坦斯与两个孩子改姓为荷兰德(Holland),移居意大利,而他社交界和文学界的大多数朋友都对他避之唯恐不及。只有寥寥数人如剧作家萧伯纳仍挺身维护他。

1897年获释后,王尔德立刻动身前往巴黎,对于英国他失望透顶,不再有丝毫留恋。其後他为了两名孩子曾尝试与康斯坦斯復合,但阿尔弗莱德亦同时表示想与王尔德重归如好,最後王尔德放弃两名孩子而选择了阿尔弗莱德。王尔德在以化名居住法国期间完成并出版了《瑞丁监狱之歌》,之后与阿尔弗莱德同游意大利。但几个月後,两人再次分手。

1900年王尔德终於在好友罗伯特.“罗比”·罗斯(Robert ’Robbie’ Ross)帮助下改信天主教。同年11月30日因病于巴黎的阿尔萨斯旅馆(Htel d’Alsace)去世,享年46岁,死时只有罗比与另一朋友陪伴。他在巴黎的墓地,按照他在诗集《斯芬克斯》中的意象,雕刻成了一座小小的狮身人面像。

20世纪末,在遭到毁誉近一个世纪以后,英国终于给了王尔德树立雕像的荣誉。1998年11月30日,由麦姬·汉姆林雕塑的王尔德雕像在伦敦特拉法尔加广场附近的阿德莱德街揭幕。雕像的标题为“与奥斯卡·王尔德的对话”,同时刻有王尔德常被引用的语录:“我们都处在沟中,但是其中一些人在仰望着天空中的星星。”(We are all in the gutter, but some of us are looking at the stars.)

王尔德的审判是英国司法史上最引人注目的案件之一,也是平权运动史上被引用最多的案件之一。在不再被视为异端、被普遍接受的20世纪末、21世纪初,他成了社群的一个文化偶像。

王尔德真正的文学生涯从1888年起到1894年止,只持续七年时间。1887年,他就任《妇女世界》主编,直到1889年辞职。王尔德第一部值得纪念的著作,是1888年出版的《快乐王子》。引人注目的是,它对儿童和成人都很有吸引力。1891年,王尔德惟一的长篇小说《道连·格雷的画像》问世,英国报章几乎众口一词地予以谴责。王尔德最妙趣横生的随笔集,是他的《意图集》。占全书一半以上篇幅的《作为艺术家的批评家》,副标题是“论无所事事的重要”。1892年,王尔德自称“带有粉红灯罩的摩登沙龙剧作”《温德米尔夫人的扇子》在圣詹姆斯剧院上演并大获成功。1895年1月3日,《一个理想的丈夫》首演;2月14日,《认真的重要》首演。两部戏均观众如云、好评如潮。

王尔德 - 出版著作

小说

* 《道林·格雷的画像》 (The Picture of Dorian Gray,1891年)

童话集

* 《快乐王子》

* 《石榴屋》 (A House of Pomegranates,1891年)

诗作

* 《诗集》 (Poems,1881年)

* 《斯芬克斯》 (Sphinx,1894年)

* 《瑞丁监狱之歌》 (The Ballad of Reading Gaol,1898年)

剧本

*《薇拉》 (Vera,1880年)

* 《温德密尔夫人的扇子》 (Lady Windermere`s Fan,1892年。又译《温夫人的扇子》、《少奶奶的扇子》)

* 《帕都瓦公爵夫人》 (The Duchess of Padua,1893年)

* 《莎乐美》(Salomé,1893年)(原著用法语写成)

* 《无足轻重的女人》 (A Woman of No Importance,1892年)(1893年Theatre Royal Haymarket首演)

* 《真诚最要紧》 (The Importance of Being Earnest,1895年)

* 《理想的丈夫》 (An Ideal Husband,1895年。又译《好丈夫》)

其他著作

* 散文集:《社会主义下人的灵魂》 (The Soul of Man Under Socialism,1891年。

* 书信集:《深渊书简》 (De Profundis,1897年。又译《自深深处》、《王尔德狱中记》原本是作者写给道格拉斯的书信集,1905年作者死后出版)

《随笔集》 《ESSAYSANDLECTURE》

* 《意图集》 (INTENTIONS)

《笔秆子、画笔和毒药》 (Pen、PencilAndPoison)

《身为艺术家的评论者》 (TheCriticAsArtist);

《谎言的衰朽》 (TheDecayOfLying);

《面具下的真实》 (TheTruthOfMasks).

*短篇故事集:

《坎特维尔之鬼》 (TheCantervilleGhost)

《模范百万富翁》 (TheModelMillionaire)

《没有秘密的斯芬克斯》 (TheSphinxWithoutASecret)

《亚瑟·萨维尔勋爵的罪行》 (TheArthurSavile’sCrime)

王尔德 - 王尔德与唯美主义

唯美主义哲学尖锐批判了当时的物质社会和庸人主义。倡导人应该在生活中发现美、鉴别美、享受美,充分地展现个性。王尔德作为唯美主义的倡导者和实践者,无论是他的主张还是他的个性或者作品都是充满魅力的。王尔德醉心于艺术形式美的追寻,其断言只有风格才能使艺术不朽。王尔德不仅在服饰、装饰、语言的表达以及行为举止等人生的各方面创造了炫然多彩的审美形式,并成功折射到他的作品中去。

奥斯卡·王尔德入狱之后,据萧伯纳说,他弟弟威利是这样为老哥辩解的:“奥斯卡并不是个品格败坏的家伙,不管在哪儿你都可以放心地把女人交给他。"考虑到萧伯纳对这位爱尔兰同乡兼戏剧家同行既羡慕又嫉妒,这话说不定是他捏造的,可是捏造得也真漂亮,恰好用了王尔德最拿手的悖论形式:谁不知道王尔德是因为才给关进监牢里去的呢。

要知道克林顿总统给军中解禁的事儿,王尔德准会后悔自己早生了一百年。虽然王尔德曾经夸张地说,犯罪是现代生活中惟一的亮点,他自己犯的至多也不过是“风化罪",被判两年监禁,算得上被“严打"了。

话说回来,王尔德伤害了自己的妻儿。他的妻子后来伤心死去,他的儿子隐名埋姓地过活。此外,他的“腻友"道格拉斯的父亲昆士布瑞侯爵也并非不值得同情。看过《美国丽人》这片子的,一定忘不了那位退休海军军官浑身湿透地抱着男主角————他以为是儿子的买家————而恨极泣下的震撼镜头。在后脑勺上给他一枪,昆士布瑞侯爵也是这么想的。当日王尔德昏了头,先向法庭控告侯爵侮辱人格,却被后者反控。他本该清楚舆论的倾向的。

王尔德 - 才情与魅力

“如今是这样的年代,读得太多而没时间欣赏,写得太多而没时间思想。”

王尔德当年感叹道。他天女散花似的妙语隽言警句怪论,让全世界足足受用了一百年。

王尔德这只嗡嗡的细腰蜂,专挑细皮嫩肉的上流社会客厅里的众男女下口。男人当然不在话下:“男人啊越变越老,绝不会越变越好。”“什么东西我都能抵抗,除了诱惑。”女人更糟:“女人对许多事情生来就很精明。除了显而易见的东西,什么也瞒不了她们。”“昨晚她胭脂搽得太多而衣服又穿得太少,这在女人向来是绝望的表示。”“坏女人给我麻烦。好女人使我厌烦。”恋爱与婚姻也成了王尔德开涮的最佳材料:“恋爱总是以自欺开始,以欺人告终。”“男人结婚是因为疲倦,女人结婚是因为好奇。”“女人再嫁是因为讨厌原来的丈夫,男人再娶是因为太爱原来的妻子。” ‘女人的一生是沿着情感的曲线旋转,而男人的一生是沿着理智的直线前进的。’

《道连·格雷的画像》中,写亨利勋爵故意拿一个念头变戏法,给它涂上幻想的颜色,为它插上悖论的翅膀,将它播弄成了“哲学”,而“事实”却受了“哲学”的惊吓作鸟兽散。但作者忘了添一句说,一个筋斗翻过来,“事实”又回到“哲学”的身旁。这就是王尔德的paradox的艺术,傅孝先认为,这个词不翻成“似是而非",而应译为“似非而是"。在王尔德的场合尤其如此。调情不是两个人的隐私么?他说得好:“女人可以跟任何人调情,只要有旁人看见。"日记不是一个人的秘密么?他写得更妙:“这里面记录的不过是一个很年轻的女孩子私下的感想和印象,所以呢,是准备出版的。"最匪夷所思的翻案文章,要数《理想丈夫》里的那一句“他恋家的样子简直像个单身汉。"单身汉的家居然可恋,仅仅因为他是单身!”王尔德下面的话有点儿邪了:“一旦男人荒废了对家庭的责任就没了丈夫气。我不喜欢这样的男人,"《不可儿戏》里的少女关多琳说,“他们太动人了。”

王尔德就这样,将一切流行观念玩弄于股掌之上。他最有名的颠覆之举,是他在《谎言的衰朽》一文中所说的,生活模仿艺术,胜过艺术模仿生活。他用悖论揭示的真理,委实很难反驳。当然,总的来说,王尔德的艺术属于马蒂斯所谓“安乐椅的艺术”———亨利勋爵只要出场,就总是半躺在丝绸垫子的圈椅上。别看王尔德对上流社会的客厅中人极尽嘲弄之能事,他本质上还是属于这个客厅,所以他的蜂刺,顶多痒而不痛。但两年的监禁使他沦入深渊,而深渊使他深刻。在他生涯的最后,他恨不得“连根拔起那轻蔑的舌头"。在客厅里,亨利勋爵曾经说,对伦敦东区(贫民窟)的关心不过是庸人自扰;在监牢里,王尔德终于忏悔道,他早该留意阳光照不到的“花园的另一半”。 王尔德有过这样一句话:“这世上只有一件事比被人议论更糟糕,那就是不曾被人议论过。”

王尔德 - 王尔德与酷儿理论

在酷儿理论(queertheory)轰轰烈烈发展的今天,我们不能忘记文论的最早鼻祖——王尔德。

定义

“酷儿”(queer)由英文音译而来,原是西方主流文化对的贬称,有“怪异”之意,后被性的激进派借用来概括他们的理论,含反讽之意。酷儿理论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在西方火起来的一种关于性与性别的理论。它起源于运动,但是,很快便超越了仅仅对的关注,成为为所有性少数人群“正名”的理论,进而,成为一种质疑和颠覆性与性别的两分模式,挑战男权文化的思想武器。是后现代主义在性学研究上的典型表现。
  
酷儿理论告诉我们:人的性倾向是流动的,不存在者或异性恋者,只存在此一时的同性间的性行为,以及彼一时的异性间的性行为;甚至,不存在绝对的传统意义上的男人或女人,只存在着一个个具体的,活生生的人……酷儿理论认为人在性行为与性倾向上均是具有多元的可能的。
  
酷儿理论对二元划分的方法,反对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它对男权文化和异性恋霸权模式的冲击和颠覆至少在今天看来是最为彻底的。
  
酷儿理论不是指某种特定的理论,而是多种跨学科理论的综合,它来自历史、社会学、文学等多种学科。酷儿理论是一种自外于主流文化的立场:这些人和他们的理论在主流文化中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也不愿意在主流文化中为自己找位置。”酷儿”这一概念作为对一个社会群体的指称,包括了所有在性倾向方面与主流文化和占统治地位的社会性别规范或性规范不符的人。酷儿理论就是这些人的理论。“酷儿”这一概念指的是在文化中所有非常态(nonstraight)的表达方式。这一范畴既包括男、女和双性恋的立场,也包括所有其他潜在的、不可归类的非常态立场。酷儿理论是一种具有很强颠覆性的理论。它将会彻底改造人们思考问题的方式,使所有排他的少数群体显得狭隘,使人们获得彻底摆脱一切传统观念的武器和力量。酷儿理论因此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它为我们昭示了新世纪的曙光。
  
观点和主张
  
酷儿理论的第一个重要内容是向异性恋和的两分结构挑战,向社会的”常态”挑战。所谓常态主要指的是异性恋制度和异性恋霸权,也包括那种仅仅把婚内的性关系和以生殖为目的的性行为当作正常的、符合规范的性关系和性行为的观点。对于学术界和解放运动活跃分子来说,把自己定义为”酷儿”,就是为了向所有的常态挑战,其批判锋芒直指异性恋霸权。  
酷儿理论的第二个重要内容是向男性和女性的两分结构挑战,向一切严格的分类挑战,它的主要批判目标是西方占统治地位的思维方法,即两分思维方法。有些思想家把这种两分的思维方式称作”两分监狱”,认为它是压抑人的自由选择的囹圄。
  
第三,酷儿理论还是对传统的文化的挑战。酷儿理论和酷儿政治预示着一种全新的性文化,它是性的、性感的,又是颇具颠覆性的,它不仅要颠覆异性恋的霸权,而且要颠覆以往的正统观念。酷儿理论提供了一种表达欲望的方式,它将彻底粉碎性别身份和性身份,既包括异性恋身份,也包括身份。酷儿理论向男女身份本身质疑,批评静态的身份观念,提出一种流动和变化的观念。酷儿理论不把男女身份视为具有固定不变的内容的东西,而将身份视为弥散的、局部的和变化的。对于一些人来说,身份是表演性的,是由互动关系和角色变换创造出来的。
  
第四,酷儿理论具有重大的策略意义,它的出现造成了使所有的边缘群体能够联合起来采取共同行动的态势。酷儿理论相信民主原则在个人和个性的发展中也同样适用。酷儿政治建立了一种政治的联盟,它包括双性恋者、异性者、女者和男者,以及一切拒绝占统治地位的生理性别、社会性别和性体制的人。酷儿政治接受所有认同这一新政治的人,不论他们过去有着何种性身份、性倾向或性活动。严格地说,一个人既不能成为一个者,也不能是或不是一个者。但是一个人可以使自己边缘化,可以改变自己,可以成为一个酷儿。
  
最后,酷儿理论与后现代理论的关系。酷儿理论出现于后现代思想盛行之时,与后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酷儿理论的哲学背景是后结构主义和后现代理论。后现代理论是遇到最多误解的理论,例如,它常常被人们误解为要取消一切实际行动和现实斗争。因为它解构了所有的”宏大话语”,解构了所有的分类和身份,因而取消了所有现实斗争的可能性。其实,酷儿理论具有强大的革命性,它的最终目标是创造新的人际关系格局,创造人类新的生活方式,它的做法是向所有的传统价值挑战。
  
理论发展
  

带有文艺和文化批判色彩的酷儿理论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并从女权扩张理论(男女平等主义)及其法国哲学家雅克·德里达(JacquesDerrida),米歇尔·福柯(MichelFoucault)那里得到了理论支撑。
  
酷儿理论学家研究分析那些基于社会主流文化而创造出的各种文字记录–从《呼啸山庄》 (WutheringHeights)到电视肥皂剧–试图从中找到文字背后所反应出的真实的文化意义、文化差别以及不同文化群体间的关系。他们得出的结论是,基于主流文化的性行为社会规范一直在迫害,或者说压制,那些对性有不同理解的人群,而这些人对性的不同理解要么违反世俗化的性禁忌,要么其行为模式与被社会普遍认同的性及性别角色不同。
  
酷儿理论的主张比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同志解放运动(gayLiberation)”的主张更进了一步,它除了惊世骇俗的的运动策略,亦指挑衅与桀骜不驯的实践,以高亢的声调肯定自我的存在价值,拒绝被主流社会所同化。同志解放运动在欧洲和美国,为性少数群体应有的生存空间而战,而酷儿理论则主张更多权利。它的目标是从根本上动摇“正常”,“性别(sexuality)”,以及“异性恋”“”这些传统概念,因为这些概念人为的区分了所谓的不同群体,并作为工具迫害与一夫一妻异性婚姻制度不符行为模式。简单说,就是学者们不认为传统的性与非“正统”的性之间有什么不同,他们试图摧毁旧的概念,重新界定什么是“正常”,什么是“性别”,什么是“性”,什么是“家庭”,并在此基础上,让人们以自由,重新界定自己的身份或性别,影响所及不仅止于者,而强调各种边缘弱势者的正当性。
  
尽管酷儿理论是在纯学术研究的基础上被提出的,但它迅速与性的少数族群运动结合到一起。作为一种对酷儿理论的回应,旧金山将“同志光荣游行”(gayprideparade)重新命名为“gay/lesbian/bisexual/transgender(GLBT)parade”。酷儿这个词包含的范围最广,但它并没有被最大限度接受。由于在历史上,这个词是反同人的,是对同人的一种歧视称呼,许多年长的男女同志拒绝接受这个词。
  
反对酷儿理论的人,如RictorNorton,认为,不管过去还是现在,从根本上不同于异性恋,是社会群体中的少数派,而且“同志解放运动”的早期领袖们也强调是“性”的少数族群。但越来越多的男女同人群体开始接受酷儿这个词,这种趋势说明在酷儿运动中,年轻的一代开始重新界定酷儿运动的范围和发展方向,而酷儿在新一代中,不再带有贬抑的色彩。

王尔德 - 王尔德与中国

王尔德与中国新文学结缘甚早。在鲁迅眼里,他属于异域“世纪末的果汁”中的一份。 最早汉译王尔德的是周作人。他将王尔德译为淮尔德。在周氏兄弟1909年编译的《域外小说集》中,开篇即是《安乐王子》(即《快乐王子》)。1924年洪深改编的《少奶奶的扇子》在上海演出,一时好评如潮。丁西林等剧作家深受他影响,便有了不少君子和淑女在戏台上竞逞其巧舌。如果不限文类,那么这一百年里,中国作家谁最像王尔德呢?也许,林语堂有其幽默,而不免矜持;梁实秋同样尖刻,但失之油滑;钱锺书《围城》的心思之灵慧、口角之波俏,与王尔德真能分庭抗礼,可是钱氏大约不会喜欢这么比照吧。

张爱玲的行事行文倒是大有王尔德之风。王尔德素以智力上的优势为傲,张爱玲也是“不聪明的人她就不喜"(胡兰成语);两人都喜欢奇装异服地招摇于人前,在擅长自我包装方面堪称合璧;两人的文字,色彩都丰富而敏感,只不过张爱玲调子偏灰一些;最主要的一点,张爱玲那种皮里阳秋爱损人的特点,简直算得上女“王"了。举一个例子。张爱玲也像王尔德一样,对衣饰作为个人心情及时代精神的表征别有会心:“她的发式和服装都经过缜密的研究,是流行的式样与回忆之间的微妙的妥协。"“宽袍大袖的,端凝的妇女现在发现太福相了是不行的,做个薄命的人反倒于她们有利。"都活脱脱像是王尔德的口吻。张爱玲1990年发表的最后一篇文章,还引到王尔德的名言:“好美国人死了上巴黎。”

建筑师王大闳先生将《道林·格雷的画像》译写为《杜连魁》,场景亦转换为当时的台北。

王尔德 - 作品分析

《道连·格雷的画像》

王尔德的一生似乎就是一个巨大的悖论。他是一个集天使与魔鬼于一身的矛盾人物。既世故又纯洁;既虚伪又真实。他曾说过:“我不想谋生,我想生活。”想生活,就得谋生。同理,想真实就必须虚伪。他一面在取悦上流社会,一边又在讽刺上流社会。在小说《道连·格雷的画像》中,有三位主人公,分别代表了不同的形象。亨利勋爵的世故,功利主义,上流社会与身份;画家

巴西尔的“为艺术而艺术”,头脑与才能;及年轻单纯的道连。而道连则陷入了亨利勋爵的循循善诱和巴西尔的谆谆告诫之中。理性与情感、堕落与良知、清醒与困惑的不断搏斗。这本小说正是王尔德真实的内心反映。他在给崇拜者的信中写道:“巴西尔是我心目中自己的形象,道连·格雷是我期望中的形象,亨利勋爵是世人眼中我的形象。”正如赫拉克利特所说:“相反的东西结合在一起,不同的音调造成最美的和谐。”王尔德也正因两极的结合,造就出了他的魅力。王尔德波诡云谲的际遇顿挫,前后判然的生活样貌成就了一件艺术品。这又让我们想起他的一句名言:“一个人要么成为一件艺术品,要么戴一件艺术品。”而王尔德是一件艺术品,又戴有许多艺术品。王尔德还在《深渊书简》(De Profundis)中骄傲地写道:“上帝几乎将所有的东西都赐给了我。我有天才、名声、社会地位、才气、并富于挑战知识。我让艺术成为一种哲学,让哲学成为一种艺术。我改变了人们的心灵与事物的色彩,我的一言一行无不让人费思猜疑。"  

《道连·格雷的画像》的创作,就像王尔德生命中众多的事件一样,实在是偶然促成的:王尔德和阿瑟·柯南·道尔同美国出版商J·M·斯托达特一起聚餐,斯托达特席间委托他们为《利平科特月刊》撰稿。王尔德完成的是《道连·格雷的画像》,柯南·道尔写的则是《四签名》。

童话

王尔德以成人作家而著称,但他的早期作品中有两本童话集:《快乐王子故事集》和《石榴之家》已载入英国儿童文学史册。在王尔德的墓碑上,他被誉为“才子和戏剧家”。的确,他是当之无愧的戏剧家。在他事业的顶峰,最具代表的是他的几部大戏,如《温德摩尔夫人的扇子》、《理想的丈夫》等,都是一时绝唱。说到“才子”,早在王尔德为世人所知之前,年仅二十四岁,他的诗作就荣获大奖;在他短短的创作生涯中(享年四十六岁),行文演论,无处不是智趣横生。然而他事业的起飞,风格的形成,可以说都源于童话,也正是他的第一部童话集问世之后,人们才真正将他视为有影响的作家。英国《典雅》杂志将他和安徒生相提并论,说他的《自私的巨人》堪称“完美之作”,整本童话集更是纯正英语的结晶。他的“为艺术而艺术”的美学观点影响颇广。王尔德追求语言的表达效果。他的童话,讲述性的特点很强。看他的童话,犹如听着琅琅上口的叙述,韵律无穷。几乎所有和王尔德熟识的人在回忆他时,都会提到王尔德无以伦比的口才。看他的童话,每每让人觉得,这位生活在19世纪维多利亚时代的伟大作家,依然在和我们娓娓交谈,而我们被他的谈吐折服了、迷惑了,像所有听过他讲话的人一样。1888年5月,他的第一部童话集《快乐王子及其它》(包括《快乐王子》、《夜莺和玫瑰》、《自私的巨人》、《忠诚的朋友》和〈神奇的火箭》)出版了。这本书立刻轰动一时,书的作者也成了人们注目的中心。1891年12月,他的另一部童话集问世——《石榴之屋》,收有四部童话:《少年国王》、《小公主的生日》、《渔夫和他的灵魂》和《星孩》。这部书并未像王尔德的第一本童话那样立即受到欢迎,而是渐渐地,特别是在王尔德死后,才成为家喻户晓的故事集。这两部作品带有明显的安徒生作品的痕迹。作品流露出消极、悲观的思想。不过,它们所表现的快乐的幽默感和结构美使它们载入了英国儿童文学的史册。这两部童话集在许多方面有区别,体现了作者风格的转变。第二部童话文体更趋华丽,《圣经》体的代名词出现得更为经常。 王尔德强调他的作品是以理想的而不是复写的方式来描写现实,也是对摹拟生活的当代艺术的反弹。不过有时这种“反弹”稍嫌太过,使得故事节奏变慢,失去了应有的明快生动。王尔德最著名的童话故事是《快乐王子》和《自私的巨人》。快乐王子的雕像耸立在城市上空,他看到城市的丑恶和穷苦,他的心虽然是铅的,也忍不住哭了。在小燕子的帮助下,王子把身上所有的宝石施舍给穷苦的人们,然而,他和小燕子却落得个抛尸垃圾堆的悲惨命运。《快乐王子故事集》至今依然是英国最著名的童话作品之一,多次再版。《自私的巨人》在王尔德童话中,是篇幅最短的一篇,也是最富有优美、最富诗意的一篇。机趣和戏剧性,像孪生般贯穿于他所有的童话中,也是他的童话最吸引人的地方。王尔德善于用华丽的笔法和生动的比喻造成机趣的描写风格,而他每一篇童话所贯穿的善良与美丽形象所经历的变迁——心的破裂与死亡,以及其中的对抗和冲突所产生的戏剧性的效果———紧紧扣住读者的心弦。王尔德将人性的至美归于至爱,像《快乐王子》个的王子和燕子;《夜莺与玫瑰》中的夜莺。几乎每一个童话都有一个因为至爱而变得至美的形象,体现了王尔德追求理想艺术的初衷,无愧为这位“为艺术而艺术”之始祖的佳作。一次,王尔德给儿子讲《自私的巨人》,竟然情不自禁哭了起来。儿子问他为什么哭了,王尔德说,真正美丽的事物总会使他流下眼泪。

王尔德 - 大事年表

1854年 诞生 十月十六日,生於爱尔兰的都柏林。父亲威廉王尔德爵士为著名外科医生,母亲珍法兰西丝卡艾吉爱好文学,是位作家。婚前珍是位狂热的爱尔兰爱国主义者,曾以笔名「丝波兰扎」发表煽动性的政论文章。

1864年:王尔德就读位于恩尼斯其林的普托拉皇家学校,在男孩间并不特别受欢迎。

虽然经常被老师斥为怠惰,但他在此校最后一年仍获得代表古典文学成绩最佳荣誉的普托拉金质奖章。

1871年:以17岁之龄获得都柏林三一学院奖学金。他在这所学校遇见马哈菲教授。

1874年:获得都柏林三一学院古典文学最高荣誉——希腊文学柏克莱金质奖章。同年,他拿到牛津大学莫德伦学院奖学金。当时年仅20岁的王尔德在那里将受到罗斯金、佩特与纽曼红衣主教等人极大的影响。

1875年:王尔德在暑假期间到意大利旅游,并仕写卜早期诗作之一《圣米尼亚托》《SanMiniato)),不过这首诗要到数年后才得以出版。

1876年:父亲去世,母亲移居英格兰。

1877年:王尔德与另外两位年轻人陪马哈菲教授一同到希腊旅游。

1878年:王尔德在牛津就读的最后一年极为风光,不但学业成绩名列前茅,也以诗作《拉芬纳》赢得校内一项诗歌比赛。得奖的诗作由学校出资付梓,成为王尔德第一本出版的作品。王尔德从牛津搬到伦敦,自称为唯美主义的教授。

1880年:此时王尔德已经在伦敦社交圈崭露头角,《笨拙》杂志开始拿他的外表开玩笑。他的第一出剧作《薇拉》于同年完成,不过并未在伦敦上演。

1881年:由吉尔伯特与沙利文所写的唯美主义幽默短剧《佩心丝》无意之间为王尔德带来不好的名声。王尔德诗集于同年出版,可能是诗人自费发行。

1882年:王尔德受邀到美国演讲。他在1月2日于纽约登岸,花了12个月在美国各地旅行演讲,听众涵盖社交名媛、学生,甚至矿工。

美国的听众深深为他的魅力、机智、声音、优雅所吸引,但他仍遭致无情的抨击。

1883年:2、3月间,王尔德在巴黎完成《帕杜亚公爵夫人》。 这出戏乃受女演员安德森之请而写,但是她并不喜欢此作。这对当时经济捉襟见肘的王尔德造成极大打击。8月20日,王尔德为 《薇拉》首演出现在纽约联合广场戏院。这出戏十分失败,上演不到一周就作罢。

1884年:王尔德在5月29日与康思坦丝·玛丽·李欧德结婚。两人到巴黎度蜜月,回国后搬进位于泰德街的住所。

1885年:王尔德现在不只有妻子要养,还添了个儿子席瑞尔,因此急着找工作。他为《蓓尔美街报》写书评,并经常向其他杂志或评论性刊物投稿。

1886年:王尔德的次子维维安出生。王尔德与罗斯的友谊也从这年开始,两人间的情谊在王尔德身败名裂并入狱后部未曾改变,终其一生始终如一。

1887年:王尔德在接下来的2年期间于《妇女世界》担任编辑。同时他也完成并出版了一些短篇故事。

1888年:王尔德为小孩说故事的功力也毫不逊色,于该年出版一本题为《快乐王子与其他故事》的童话故事集。

1891年:该年出版4本风格迥异的书----《石榴屋》、《萨维尔勋爵的罪行与其他故事》、《意图》,与《道连·格雷的画像》。《道连格雷的画像》引起极大的骚动,并受到媒体猛烈的攻击。王尔德也在该年结识艾尔佛瑞·道格拉斯爵士,悲惨的命运却就此开始。

1892年:《温夫人的扇子》于2月20日首演,山亚历山大、汉柏芮、泰芮主主演。先以法文写成再译成英文的《莎乐美》在莎拉·贝因哈特主持下进行彩排,但因为当时法令禁止圣经人物出现在舞台上,宫务磊臣拒绝颁发
上演执照。

1893年:《无足轻重的女人》于4月19日在伦敦秣市戏院首演,由特里与比尔夫人主演。

这出代 一上演就十分轰动。不过王尔德在法国获得的掌声比在英国的还多,而该年稍晚时他也再度前往法国。6月时,蓝恩与柏德利海得公司出版王尔德作品《人面狮身像》 ,书本制作极为精美。

1895年:威尔斯亲王亲自出现在《理想丈夫》I月3D日的首演现场。当时王室成员鲜少参加这类活动,而对表演十分称许的亲王也表示,这出戏从头到尾每一句台词都修改不得。2月I4日,王尔德最后一出,也是最伟大的一出喜剧—一《不可儿戏》上演。这时的王尔德已经登上事业的高峰,但是悲剧接踵而至。2月18日,昆斯伯瑞候爵在王尔德的俱乐部留下上面写有不堪入目字眼的卡片。王尔德在10天后收到卡片,随即申请逮捕侯爵。

王尔德与艾尔佛瑞从蒙地卡罗回国,而侯爵的审判在4月3日开庭,由何林斯法官主审。

3天后,侯爵被判无罪开释,而王尔德却在同一人被捕,并依1885年用刑法修正案条文被起诉。在4月26日审判开庭以前,王尔德被囚禁在哈洛威监狱。同时.有人在王尔德位于泰德街的住所举行拍卖,许多不肖之徒藉此机会进入屋内掠夺并破坏。第一次审判由查尔斯法官主审,王尔德几项罪名被判无罪。5月20日,王尔德再度受审,由威尔斯法官负责。这次的审判判定王尔德有罪,需人狱服刑2年。王尔德先在万司沃斯(Wndsworth)服刑,后来被移到里丁监狱。

1896-1897年:在服刑期间,王尔德写了一封名为《狱中书》的长信给艾尔佛瑞,解释自己的行为。监狱管理单位一次只给他一张纸,因此王尔德认多未有机会重读或修改这封信,个过其中有些部分仍然堪称散文作品中最优美的代大作。1896年.王尔德之妻来狱中探访,告知王尔德母亲过世的消息,而这也是他们夫妻最后一次见面。)后有消息传来《莎乐美》在巴黎上演,王尔德苦难的日子终于稍有安慰。

1897年:王尔德出狱,在友人罗斯陪伴下前往法国。他以梅莫斯的假名在贝尼 沃小镇住了一段时间,并写下最著名的诗作《里丁监狱之歌》。

1898年:王尔德之妻过世。王尔德在法国、意大利、瑞士等国漂无定所,有时有艾尔佛瑞或罗斯为伴,有时独自一人。

1900年:11月30日,王尔德在加人天主教会的第二天过世。他安葬于巴尼厄公墓,参加葬礼的有罗斯、透纳和艾尔怫瑞。

1909年:王尔德的遗体移灵到拉雪兹神父国家公墓,长眠至今。

王尔德 - 影响评价

后世影响

100年前,英国著名剧作家奥斯卡·王尔德通过纽约海关时曾经口出狂言:“我没什么可申报的,除了我的天才。”100年后,当这位骄傲的艺术家被英国民众评选为“最有智慧的英国人”时,想必他绝对不会惊讶。

上周日,英国一家数字频道揭晓了民众票选的“谁是最智慧英国人”,王尔德凭借他临终前在病榻上的遗言“这些窗帘准备杀死我,我们中的一个必须得走(My wallpaper and I are righting a duel to the death.One or other of us has to go.)”获得了超过20%的选票,一举当选民众心目中最有智慧的大师。相反,他躺在巴黎一家旅馆的房间里生命垂危,之前穷困潦倒的他甚至因为在监狱的两年中有过“粗俗的不雅行为”(19世纪对行为的称呼)被判有罪。王尔德临终遗言的措词从某种程度上说是一种辩论,这种语言逻辑显示了他会像活着一样死去,这句话也当之无愧成为英语语言中最锋利尖锐的经典之语。

紧随王尔德之后的是英国著名喜剧演员斯派克·米利甘,他只比王尔德落后两个百分点,这位国宝级的喜剧大师给自己留下的墓志铭只有一句话:“我早跟你们说我有病!”

在获选前十名的智者中,二战时期的英国首相丘吉尔是政治人物中脑袋最聪明的,他因为曾经和工党国会女议员贝西·布拉多克那次著名的唇枪舌剑而入选第五名。有一晚,丘吉尔在下议院饮多两杯,撞到贝西,这位身材肥胖的女人对丘吉尔咆哮说:“你喝醉了!而更重要的是你醉得令人恶心!”丘吉尔立即回敬:“恕我说一句,你好丑,而更加重要的是,你丑得令人恶心!当然,我们两者最大的区别是明天一觉醒来,我便会恢复清醒,可惜你明天依旧很丑。”

剧作家诺埃尔·科沃德位列第七,这位常有妙言警句的大师曾如此赞美人类的聪明才智:“智慧应该像鱼子酱那样被我们珍惜,而不该像果酱那样随意滥用。”

有着“铁娘子”之称的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虽然排名第12,却是榜单上最有智慧的女性。这位作风硬朗的女强人其实也是个言谈幽默的人,她曾说:“拥有权力好比做女人,没权力的人才会不断提醒大家自己有权力,不像女人的女人才会不停告诉别人自己是女人。”

个人评价

“千年文学产生了远比王尓德复杂或更有想像力的作者,但没有一个人比他更有魅力。无论是随意交谈还是和朋友相处,无论是在幸福的年月还是身处逆境,王尓德同样富有魅力。他留下的一行行文字至今深深吸引着我们。”博尔赫斯在提到王尔德时如是说。还没有一个作家能像王尔德一样,把生活和艺术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在他那里,这两者无疑是世界上最有情趣的事物,而情趣也正是生活和艺术的本质。他一直想把自己充满情趣的生命体验转化成艺术,他真的做到了,而且是独一无二的。相形其他的作家,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所表现出的一面跟其作品大相径庭,为人也枯燥无味。这会让我们怀疑起他们在作品中所倡导的主张。而王尔德他一生都在为自己寻找着能表达他的人格魅力的写作形式,能充分发挥他的天才的写作形式,但他更在意的是他的生命在现实生活中演绎许多精彩的篇章。他有了这种充满了生活情趣的真性情,其他的人也自然要黯然失色了。

“才,所以装点世界;情,所以粉饰乾坤。"一百年来,王尔德以他卓绝的才情颠倒了众生。有人问温斯顿·丘吉尔,来生最愿意与谁订交倾谈,这位一直活到91岁的“语言巨子"想到的正是那个46岁就死掉的牛津才子。“奥斯卡·王尔德",他说。可王尔德的名声一度并不好,一些道貌岸然的英国绅士还在以道德的名义不停地声讨他,认为他是一个伤风败俗的“败类”。那时候,王尔德去世已经近半个世纪了,彬彬有礼的英国上流社会“礼遇”给他的骂声一直不绝于耳。可大英帝国首相、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丘吉尔却对他情有独钟,将其视为知音,并把来生预支给了他。王尔德传记的作者写过这样的文字:“在整个人类的历史上,从来还没有过这么出色的善于交谈的作家。”王尔德以他急智妙答的天纵口才闻名于世,这也是我最欣赏的。他天赋的口才成了他的标签属性,他的名字就是擅长辞令口若悬河的代名词。引用于他名义下的任何话都能使语言飞舞。英语文学中没有任何一个人被引用的次数比他更多了。文史学家们也许认为他无足轻重,但读者们、热衷于戏剧的人们了解得更深。王尔德最好的作品——就像他所有的“格言”一样——“拯救”了他,并在将近一个世纪的时间里使他获得赞誉。“He is one of the most anthologised and quoted of all writers. If William Shakespeare didn’t say it Wilde probably did.”(by Robert Mighall罗伯特迈厄尔)。他也曾自诩为是自希腊人以来最伟大的讲演者 。想必这不会有人否认,对他而言也确是实至名归。

王尔德 - 影视资料

传记片《王尔德》

导演Director:

BrianGilbert

编剧Writer:

RichardEllmann.....(book)、JulianMitchell

演员Actor:

斯蒂芬·弗雷StephenFry.....OscarWilde

裘德·洛JudeLaw.....LordAlfred’Bosie’Douglas

瓦妮莎·雷德格瑞夫VanessaRedgrave.....LadySperanzaWilde

更多中文片名:

《王尔德的情人》、 《心太羁》

外文片名:

OscarWilde.....(Japan:Englishtitle)

片长:118min

评级:RatedRforstrongsexualityandlanguage.

制作成本:$10,000,000(estimated)

制作日期:1996年7月-1996年11月

摄制格式:35mm

胶片长度:3273m

剧情简介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曾有过两部反映英伦文学天才王尔德的影片,这是另一部以王尔德生平为题材的电影,与其它影片不同的是,该片第一部将王尔德的经历搬上屏幕,并详尽地剖析了王尔德奇异恋情的思想历程,同时也展示了王尔德传奇的一生。

著名爱尔兰作家奥斯卡·王尔德生活在保守的维多利亚时代,他表面上有着美满的家庭生活,但暗地里却爱上了一个性格不定的贵族子弟,俊美不羁的年轻爵士道格拉斯。该公子的父亲无法忍受他们的恋情,于是将他送上法庭,使他遭到被判两年有期徒刑的命运。

评论:

The story of the first modern man.We are all in the gutter,but some of us

are look in gat the stars.

幕后制作:

扮演王尔德的演员不仅演出了人物的多面性,而且相貌酷似真人。影片对于名人的描写非常客观,没有掉入哗众取宠的陷阱。本片是奥兰多·布鲁姆的银幕处女作。尽管他在片中的镜头一闪而过。

精彩对白:

MarquessofQueensberry:Menshouldn’tbecharming.It’sdisgusting!

昆斯伯里侯爵:男人不该是美丽迷人的,这很恶心。

--------------------------------------------------------------------------------

OscarWilde:Inthislifethereareonlytwotragedies.Oneisnotgettingwhatonewants.Theotherisgettingit.

王尔德:人生有两大悲剧,一是得不到,二是得到。

--------------------------------------------------------------------------------

[the love of older men for younger men:]

Oscar Wilde:The love that dare not speak its name.

(关于年长男人对年轻男人的爱)

王尔德:这是不敢言说的爱。

世界在我掌握中,我却掌握不住对你的感情……

穿帮镜头:

王尔德去妻子墓地的时候,墓碑上一开始刻的不是“王尔德之妻”,而是别人的名字。

喜剧电影《痴男怨女》

片名:AGoodWoman
译名:痴男怨女/良家妇女
导演:迈克-巴克MikeBarker
主演:海伦-亨特HelenHunt
   斯嘉莉-约翰逊ScarlettJohansson
   汤姆-威尔金森
类型:爱情/剧情/喜剧
片长:93分钟
上映日期:2007年3月8日(中国)/2006年2月3日(美国)
官方网站:www.agoodwomanthemovie.com

简介:

《痴男怨女》上映,这部电影的名字听上去像是香港爱情电影,其实它大有来头,电影改编自英国著名作家王尔德的传世经典作品《温夫人的扇子》。王尔德的戏剧有“讽世喜剧”之称,《温夫人的扇子》则更加典型,在影片《痴男怨女》中,王尔德讽刺社会生活中的伪善和矫饰的一面,把人性的弱点:自私、矛盾、贪婪都一一展现。这部电影既嘲弄了所谓上流社会的虚有其表,同时也歌颂爱情与亲情的美好。

●看点

妙语连珠

英国导演迈克·巴克几乎完全承袭了原著小说的诙谐以及近乎尖刻的表述方式。原片中主人公的对话妙语连珠,颇具哲理。“一个人结婚之前要睁大双眼,结了婚后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男人绝不应该给妻子买珠宝首饰,那会让她怀疑你给情妇买了什么。”这些俏皮话总是能让人会心一笑。四角恋情

《痴男怨女》的故事发生在1930年的意大利南部小城,一对美国甜蜜新婚夫妻搬迁至意大利,不久之后,丈夫罗伯特·温德密尔似乎和声名远播的美艳厄尔妮有着不清不楚的关系,他的妻子麦吉也吸引了一名臭名昭著的花花公子的注意,这些都在残酷地考验新婚两人对彼此的忠贞和信任。

王尔德 - 后话

王尔德是幸运的,三十岁之前即已成为名震文坛的才子,写下了剧作《莎乐美》、童话《快乐王子》等传世至今的作品;王尔德又是不幸的,正当盛年时被投入监狱。他的监狱生活,或许是文艺女神为挽救他所做的最后一次努力,希望他能够在狱中彻底反思,从此直面生活。而他显然也有这种想法,他的反思结果,则是他的最后一部散文作品《自深深处》 。

王尔德 - 相关词条

唯美主义                象征主义                童话                现代主义文学                酷儿理论                文化

王尔德 - 参考资料

http://ent.sina.com.cn/m/f/goodwoman/新浪娱乐

http://www.qianlong.com/中国新闻网

http://www.show160.com/news/tv/2007399136537.htm星迷俱乐部

http://info.datang.net/W/W0204.HTM大唐资料库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3214652/豆瓣网

http://www.xici.net/b3929/d23153175.htm西祠胡同

更新日期:2024-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