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怀恩

简介: 蓝怀恩,男性文化研究作家,“绅士乐活沙龙”创构者。1996年通过一个谈女性成长的广播节目《女人加油站》,开始涉足男性文化观察与研究,2000年在台湾创办《中华21世纪男性成长协会》,并于2001年《妇女节》呼吁订定8月3日为《男人节》。2002年移居上海从事专栏写作与演讲工作,旨在强调关注今天的男性社会角色处境与身心健康状态,被媒体称为是“一个比男人还要了解男人的女人”。
[展开]

蓝怀恩的个人经历

“上海牌男人”

家庭简介

  蓝怀恩的父亲是湖南人,1949年之前跟随大陆兵工厂到了台湾,住在眷村。 她是家中的老大。“小的时候家里很穷,房子只有几平方米大小,厨房是另外搭建出来的。为一家六口的生计,爸爸每天早出晚归,在厂里做工具制造,晚上还要兼职,工作时还牵挂着两个患病的子女。”父亲操劳的形象,是蓝怀恩对男性最初的认识。

生活阅历

  寻常人家女儿,生活照样热热闹闹―主持晚会,走猫步,演话剧,周刊采访。小男生们偷偷递上来的约会纸条更是不少。大学毕业,“女超人”蓝怀恩热火朝天扑入社会,刚毕业就拿到三份工作:杂志记者、电视台节目助理以及西班牙语老师。头发一束,蓝怀恩统统拿下,竟还有时间写剧本:《婆婆妈妈》一集的稿酬是3000元新台币,在上世纪80年代已经是很高的薪水。

  23岁遭遇爱情,蓝怀恩是个“第三者”。对方是个比她年长6岁的采访对象,家境殷实。开一辆私家车来接她下班时,引来旁人一阵羡慕。对方妻子寻来,她不尴尬却做起人家的心理导师。“人生在世缘分难得,我可以做他的朋友,也就可以做她的朋友。”

  一切转折始于1996年。“我当时在台湾做广播节目《女人加油站》,很多女人哭哭啼啼地打电话来说u2018老公打我u2019、u2018老公有暴力倾向u2019,她们要维权。”性别意识突然觉醒,而父亲与恋人焦虑的男人形象在心头挥之不去。2000年,她辞去工作,成立个人工作室专门研究两性关系。“倘若不去关照男人,女人很多问题始终无解。”

  2002年转战上海的蓝怀恩被内地媒体封为“比男人更了解男人的女人”。《我爱上海牌男人》是彼时噱头之一。这本荣登美国中文书畅销榜的作品可谓其代表作,书中最富挑战的是对男子汉的解读―为上海男人平反。

蓝怀恩

大陆困境

  兴时是金山,衰时如浮萍。

  彼时的蓝怀恩期待,正如上海被视为上世纪30年代的“东方巴黎”、21世纪的“东方纽约” ,她极可能成为亚洲男性运动的先驱。“上海是个国际城市,国际会关注上海。我当时希望这个议题的发散效果不只局限在国内,如果议题在上海走得好,它有更大辐射性。”如今,蓝怀恩的希望落空了。

  光怪陆离的都会从来“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即使是古老的两性议题。媒体热炒退却后,蓝怀恩只剩下上海女人对她的“偏见”,以及当初鼓吹创设“八三”男士节的余音。

  “上海女人会对我谈的很多女性议题对号入座。比如大陆女人普遍强势,我在讲一个普遍现象。这个强势里有一个很重要的东西是缺乏人文教育。这实际上不止女人,是整个社会缺乏人文教育。”认识到这个问题,她又引进了西方“乐活”的概念,办起了乐活体验营以及读书会。

  乐活族由音译LOHAS而来,意为以健康及自给自足的形态过生活,强调“健康、可持续的生活方式”。“你跟老百姓说环保,没几个人理你。都是口号,行动是没有的,所以这个不现实。中国式的环保是要从心灵开始做起。”

  然而当“乐活”概念被铺天盖地的广告商“盗用”之时,乐活体验营的市场被挤占到所剩无几。“大家只看到字面上乐活就是吃喝玩乐嘛,卖房子用乐活,开餐厅用乐活,度假村也用乐活。全搞肤浅的吃喝玩乐,或者只是为了广告宣传。”这一点直接导致了“尖锐”的蓝怀恩最为“气短”的痛楚―资金来源。

  “没资金,我就是做义工。我就带着大家,大家交点场地费。我没有在这里挣一毛钱。”蓝怀恩告诉时代周报记者,自己的收入来源仍然依靠写作的稿费。

  从台北到上海,再到南宁,不断迁移的蓝怀恩寻求的是“国际化”。她显然并未气馁。“南宁的发展将是不得了的。不过对我来说不是那个经济的发展,我更多的是看中了那边将快速变成移民城市,政府在加大力度建设,建设就需要资金和人才。”

“压迫男性”

  时代周报:作为一个女性,却关怀男性,为男性代言。你怎么看待当代女性在两性中的地位?

  蓝怀恩:我觉得现在女性过度压迫男性。现代女人是得了新特权,又不放弃旧特权。刚毕业的男生人家凭什么买房子?我们现在有些女生就是“你没房子我不嫁给你”。在学校里女生的成绩早就超过男生;拿奖学金的都是女生;念大学的比例女生都快超过男生了。这个社会对这个问题完全无知。

  我没有替谁说话,我在讲事实。女生一天到晚讲“平等”,究竟有没有平等地看待男人?今天女人经济上已经独立,情感上却不独立,她还要当小女人,要男人呵护、照顾她,这不是很幼稚吗?你的收入、社会地位都已经超过男人,这是已经在发生的事情。

  男人没办法,你一定要逼他买房子,逼他有成就,他做不到那个角色连老婆都娶不到。所以男人完全没有空间,没有退路。女人还无知盲目,自己已经站在高处了还希望男人比她高。怎么高?男人都去跳楼算了。

  时代周报:你所举的女性逐渐变强的事例,似乎只能证明女性在男权社会下走向平等的努力。你所说的女性过度压迫男性,我相信许多女性主义者并不会认同。

  蓝怀恩:现在有些女性主义者搞不清楚自己的状态,拿西方的理念生搬硬套。在西方人的观念里,男人、女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彼此尊重。

  有些女人叫“男人负责”,其实女人自己也应该负责任。男欢女爱,大家都是平等的。“我跟这个男的交往耽误了我三年青春”,这是什么话?情感好的时候要相互珍惜,要感恩对方与我经历一段愉快的时间。有一天我们缘分尽了,或者有一边的情感不再了,就好好分手,不要跟仇人一样。只有尊重,没有谁赚谁赔。现在女人自己把自己贬低为弱者,把自己物化了。

  如果我们一直这样,就是一个很幼稚的民族。女人在找对象的时候还在幻想着“强大”的男性,还在仰望他们,另一方面又被(女性主义)洗脑。我们更多地看到女性张牙舞爪。

为男人说话

  有人问蓝怀恩,你在大陆搞什么工作,“搞男人”,她大大方方地回答。准确地说,蓝怀恩是“搞男人关怀”的,外人弄明白后,通常又会追问,“男人需要关怀吗?女人还没翻身呢。

  蓝怀恩,台湾女作家,21世纪男性成长协会创始人,在协会所有的监事、理事中, 她是唯一的女性。 她自己身为女性,却倡导关怀男性;她给别人疏导心理问题,自己却曾是焦虑症患者;别人说她吃透了男人,但她人到中年至今独身;她成长在台湾,却跑到大陆为上海男人大唱赞歌,作为女人她不享受“三八”妇女节,却为创设“八三”男士节鼓呼 “最懂男人心,比男人还了解男人”,在台湾,传媒形容这位经历独特的女性 。

  蓝怀恩 11月11日22:50中央电视台《人物》栏目播出

  关怀男性这个想法,缘起于10年前的一次经历 。

  蓝怀恩回忆说,当时自己在台北一个电台做女性情感问题的栏目时,很多女人哭哭啼啼地打电话来说“老公打我”、“老公有暴力倾向”,她们要维权,因此很多媒体都为她们做主说话。而当时蓝怀恩就反过来想,这些男人为什么会这样?是压力使然?是自小的教育观念如此?是不是先要去体察他们的想法才能解决这些女人的问题?于是,蓝怀恩就把这些思索归结成一句:女人试着去理解男人,男人试着面对自己。

  这一句话成了她至今一直在研究推广的主题。蓝怀恩认为,在今天的商业社会,男人面临的身心压力要远比女人大得多,而在传统的习惯心理作用下,人们常常忽视了这个重要问题。由此,蓝怀恩始终觉得,作为一个女人,做男性关怀的工作不仅十分必要,而且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在女性地位相对低下的台湾,蓝怀恩从小也一样接受“女人要以老公为重”、“要早一点学会如何料理家务”等传统教育。她说一方面自己可以体会身为一个女人的处境;另一方面,她也能看到男人的苦境。“他们要面子和尊严,没有办法像我一样放下身段来讲自己。我常说的u2018解放男人u2019,就是想帮助他们把长久以来捆绑着的硬汉似的角色松绑。”蓝怀恩说,“演员成龙——银幕中的英雄,现实中的成功人物,有一天他想好好扮演父亲的角色了,于是他跑到一个小学去接儿子回家,可是他跑错了学校,他几乎忘了儿子已经上中学了。你看,很多男人自以为在外挣钱给家人提供经济保障就是男人最大责任,孩子的生、养、教都跟他们没关系,其实你就是一个苍白的人肉提款机,他们自己还没有意识到。”

  蓝怀恩就一直在摸索“怎样去关怀男人”的方法。“这是一种文化和观念的推广,”她说,“我不能算是男性心理、生理问题的专家,但我可以去经营男性关怀这个议题,我觉得这个议题非常重要,而我可以去操盘。”

  这些年来,蓝怀恩为了这个议题,东奔西走,写书、演讲、开讲座、办男性沙龙,这些无利可图的事情耗了她几乎全部的时间、精力以及金钱,现在她完全是一个“半百之年,负债经营”的人了。她曾自掏腰包一个人一年做了七场记者会,其中包括一场药物可以缓解自杀症的专题发布。她说:“我以前以为自己只是一个策划者,不需要到第一线去u2018跳大腿舞u2019,但后来我发现,如果不去露面,不上前去呼吁、厚着脸皮挨骂,这件事就做不起来。”而有时人们也感觉有些奇怪,一个50岁的台湾单身女子,成为推动两岸三地男性关怀文化的始作俑者,这听起来是不是很八卦?

  蓝怀恩也经常遭到这样的质疑——男人对她嚷道,你用什么来关怀男人?而女人则瞟她一眼,你一个独身女人,如何了解男人?蓝怀恩也觉得自己的性格并不讨巧,因为她是一个焦虑的人,说话或写文章语言犀利,针针见血,常常让人不快。“我做的是人文关怀的事情,我没有办法拐弯抹角喝温吞水,我就是喜欢当头喝棒。”

  她发现很多男人碰到不能解决的事情就喜欢打架,要不然就被说成是“没种”,于是她写了《打架和没种的关系》一书;男人如果被别人逼着喝酒,不愿意喝也只能喝,因为“你不干杯就不是男人”,于是她又写了一本《活该的男人自残文化》。“没有办法,他们自己没法子说,没法子跳出来拒绝,那我就来说。我以尖锐的文字来为他们说话,如果我说得没有道理,我伤害了他们的自尊,我很欢迎他们跳出来批评,可是到现在都没有人这么做。”后来,直到来上海,蓝怀恩才觉得上海男人很尊重女性,很懂得生活,就写了一本叫做《我爱上海牌男人》一书。在一次演讲中,有一个上海男人突然问她:“你这样说是不是想要把男人都阴柔化?”蓝怀恩回忆道:“这是我所听到的最厉害的一句话,我很高兴他这么说。我只是用批判的方式来关怀男人,他们终于有了回应。”

  除了写作和讲座,蓝怀恩还特别喜欢自创节日。“也许我是这个世界上最关注节日的人了。其实这是一种为了扩大影响力而做的策划,这是我的专长。”蓝怀恩曾想借着“父亲节”,把6月份概念化为“父幼月”,因为觉得“孩子不该总是和妇女联系在一起,男人是孩子的爸爸,他们更加重要。”还有操盘最成功的“8·3男人节”,如今已经开始成气候了。“我很想有一天能申请成功这个国际男人节,但这需要整个社会的努力。我特别希望中国人能做成这件事,因为这里有7亿男人。”

更新日期:2024-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