允祉

简介: 赠诚隐郡王允祉(1677年-1732年7月10日),其初行次为第十,康熙十六年丁巳二月二十日午时生,庶妃马佳氏即荣妃出。三十七年三月,封诚郡王。明年九月,以在敏妃丧百日中剃头,降贝勒。四十八三月,晋诚亲王。六十一年十一月,与受末命。雍正六年六月,坐贪利降诚郡王。八年二月,复晋诚亲王。五月,论罪八款,削爵、拘禁于景山永安亭。十年壬子闰五月十九日丑刻幽死,年五十有六,以郡王礼葬。乾隆二年十二月,追谥隐。
[展开]

允祉的个人经历

允祉 - 个人简介

爱新觉罗·胤祉(1677年-1732年7月10日),康熙帝第三子。康熙四十八年封诚郡王。雍正帝即位后,改名为允祉。

出生于康熙十六年(1677年)二月二十,生母是荣妃马佳氏,康熙三十七年封胤祉为诚郡王。胤祉自幼酷爱学术,以温文尔雅著称,备受康熙欣赏,法国耶稣会士白晋写给法王路易十四的信中说,康熙亲自给胤祉讲解几何学。康熙在畅春园蒙养斋开馆,派胤祉主持纂修《律历渊源》,集律吕、历法和算法于一书,尤长书法而受命书写康熙帝景陵的《神功圣德碑文》。胤祉不太热心皇储,不党附雍正,心思编书,命其门客陈梦雷纂集类书,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成书《古今图书集成》。

雍正即位后,以“胤祉与太子素亲睦”为由,命“胤祉守护景陵”,发配到遵化的马兰峪为康熙守陵。胤祉心里不高兴,私下发些牢骚,又对怡亲王胤祥之死少哀悼之情。雍正知道后,将胤祉夺爵,幽禁于景山永安亭。雍正十年闰五月十九日(1732年7月10日),胤祉病卒于景山禁所。

允祉 - 生平概况

允祉原名胤祉,为康熙第三子。胤祉生于康熙十六年(1677)二月二十日,母荣妃马佳氏。按清例,胤祉是在康熙二十七年受封的,他是在康熙已长成的二十子(共二十四子)中最受恩宠的一个,在未被封王前,凡行围打猎、晋谒祖陵,皇父都带他去。康熙三十二年,山东曲阜孔庙落成,命与皇四子胤祯同去祭典。康熙三十五年征新疆噶尔丹,命胤祉统帅镶黄旗大营随同。康熙四十八年后,圣祖每年都去他的邸园一两次,并在那里用膳,这一殊荣,是其他皇兄皇弟所没有的。康熙四十八年(1712),胤祉主编《律历渊源》成书,同年晋升为诚亲王。康熙五十八(1722)年二月,玄烨巡幸畿甸,《清实录》记载:“命皇三子和硕诚亲王胤祉、皇九子固山贝子胤禟随驾。”康熙五十九年,封胤祉第三子弘晟为世子。胤祉精于书法,京城好多皇家建筑及园林都留有他的墨迹。平谷县丫髻山有块行宫碑,就是他的手迹,至今保存完好。

1723年,康熙四子胤祯承位,改年号雍正,为避“胤”字之讳,同宗弟兄中凡带胤字的,均改为允,胤祉由此称允祉。因在储位问题上诸王拉党结派,明争暗斗达20年之久,最后皇权竟落入平日少言寡欢,并不引人注目的胤祯手中,兄弟中几位主要竞争对手多有不服,不仅行为举止上显露不满,还将胤祯的继位过程编出好多谣言,故意传出大内,散至民间。流传最广的说法就是康熙帝气绝后,胤祯与他的舅舅隆可多相勾结,偷改遗诏,将传位“十四子”的“十”字上加了一横而变为传位“于四子”。这其实是无稽之谈,一者旧时介词“于”都用“於”;再者清廷重要行文都以满汉文对照书写,不可能轻易更改。三王爷允祉就是造谣、传谣最活跃分子之一,这使胤祯大为恼火。为稳定政权,打击朋党,他果断做出反应,通过软硬兼施,将对手一一解决。允祉被调守景陵(康熙之陵),次年又以允祉守陵多出怨言为由,削去弘晟世子爵。雍正六年六月,又将允祉锢于私宅,降为郡王,将弘晟交宗人府看押。两年后,为缓和矛盾,复封允祉为诚亲王,然仅两个月,怡亲王丧,定由允祉主持大礼,因允祉在家为侧福晋办生日,迟到早退,被削去王爵,禁于景山永安亭。雍正十年(1733),闰五月十九日,允祉郁郁而终,享年56岁。雍正命按郡王例殡葬。

允祉 - 郡王墓

诚郡王允祉墓,位于平谷县峪口镇东樊各庄村东。坟址是生前早就选好的。早年允祉曾随父皇到过京东丫髻山,途经樊各庄时,看中了村东的一块地,死后遂在那里设茔。允祉看中的是村东俗称小猪山的地方。小猪山高约10米,方圆数百米,是一座孤立的小山丘,且形态与环境极佳。其东侧之山蜿蜒如龙,有龙山之称;更重要的是小猪山正南不足l公里处,有一座香炉山,形似香炉,兀突而起。这种特殊的地貌,引起了允祉的极大兴趣,因而将其定为百年福地,建做园寝。园寝制度在清代是有严格规定的。据《钦定大清会典事例》中《工部·园寝规则·坟茔规则》记载:“顺治十年题准,亲王给造坟工价五千两,世子四千两,郡王三千两,贝勒两千两,贝子一千两,镇国公五百两,辅国公同。又议准:亲王至辅国公碑身均高九尺,用蛟龙首龟趺;亲王碑广三尺,八寸七分,首高四尺五寸,趺称之;世子、郡王碑广三尺八寸,首高三尺九寸,趺高四尺三寸……又题准:亲王给碑价银三千两,世子两千五百两,郡王两千两,贝勒千两,贝子五百两,镇国公四百五十两,辅国公同……”又“亲王茔制,飨堂五间;亲王世子至辅国公皆三间。亲王、亲王世子、郡王门三,贝勒以下门一。亲王绘五彩饰以金(指飨堂,下同),复以绿琉璃瓦;亲王世子、郡王只绘五彩,皆覆以绿琉璃瓦,贝勒以下施朱不绘,用筒瓦。亲王坟圆周百丈,亲王世子、郡王八十丈,贝勒、贝子七十丈,镇国公、辅国公六十丈、镇国将军、辅国将军三十五丈,奉国、奉恩将军均三十丈。

东樊各庄诚郡王园寝总占地二百四十亩,大致分为四部分:宫门(当地俗称东宫)、下宫门、北坟地和西北坟地。宫门即诚郡王允祉墓,坐北朝南,背靠小猪山,宫门与外围大墙相连接,院中飨殿三间,殿后有月台,月台之上有大宝顶坟一座,高约一丈。乾隆二年(1733)十二月,允祉被追谥为隐,追谥后补建碑楼一处。次年六月立驮龙碑一座,今座基尤存。陵园内外,广植松柏。允祉墓西南200米处,为允祉第七贝子弘景墓地。弘景卒于乾隆四十二年(1777)三月十日,终年75岁。在小猪山后面,是弘景第三子镇国公永珊及永珊第三子镇国公绵策的墓地,他们父子在嘉庆二年(1797)七月和嘉庆五年九月相继离世,各有宝顶一座,高约八尺。离此不远还有一座小宝顶,是奕果之墓。镇国公绵策去世后,允祉第十子弘晃后裔、绵导第二子奕果过继为嗣,承袭不入八分辅国公。嘉庆十二年(1810)十二月授头等侍卫,道光二十一年(1832),因病告退,同治九年(1870)正月初八日卒,享年80岁。西北坟地离小猪山稍远,那里有三座小宝顶。正坟是不入八分辅国公奕果的长子、体阁大学士、不入八分辅国公载龄。载龄卒于光绪九年(1883)十一月,享年72岁。东侧坟为载龄承继子,不入八分辅国公溥元墓,西侧是被黜宗室、原封不入八分辅国公毓彭之墓。毓彭在民国十七年(1928)时任清东陵守护大臣,因发生孙殿英盗墓案,以罪被虽已出宫但仍然维持家族势力的末代皇帝溥仪黜出宗室。伪满州国成立后,修订《爱新觉罗宗谱》时,将毓彭的内容全部删除。

东樊各庄的诚郡王墓区也曾发生兵盗,惜知情者寥寥。据该村老人陈德福介绍,三王爷坟第一次被盗是在他八九岁时,老人1921年生人,按推测,应当在1928年左右。据老人讲,盗墓者身着灰色军服,号称“保安队” (后得知是东北军),他们在村东的街口设岗,谁也不准出入,傍晚传出两声巨响,估计是用炸药炸开墓穴。当时有一村丐夜居飨殿东间,曾见几个军人水淋淋上来找柴禾烤衣服,次日发现地宫东扇门被炸开一个洞,里边积了很多水,石台上的棺椁被打开,墓主人的尸首没腐烂,头很大,一些胆大的村民和孩子都曾去看过现场。1930年后,墓主后裔毓树清将园寝内外的树木全部卖掉。该墓的主要看坟户是付家,另有郭、谭、刘、申几户。发生盗墓时,正是付周珍当看坟的老爷(大约是七品)。1933年,村民王和私盗小猪山后边的宝顶坟,结果开口后刚一进去,就出现塌方,被砸死在里边,从此再无人敢动。1958年,北京市文物工作队曾来此进行过发掘清理,宫门、地宫的汉白玉石券、青条石及石碑都被运到北京用于修建人民大会堂,其余砖石,为附近村民取用,至今仍随处可见一些老房的墙体中所用墓地砖石,有三户村民的东墙就是借用的墓区外墙体。允祉墓的石门被炸坏后,村民用它打凿了一付石磨盘,使用多年。

允祉 - 妻妾子嗣

嫡福晋董鄂氏,都统、勇勤公鹏春之女;侧福晋田氏,笔贴式敦达理之女;妾王氏,桑格之女;妾富察氏,外富阿之女;妾伊尔根觉罗氏,噶尔汉之女;妾完颜氏,牧长二格之女;妾李氏,李先隆之女;妾奇德里氏,员外郎、参领萨哈廉之女;妾朱我,朱鼐程之女;妾吴氏,吴美之女;妾陈氏,陈富荣之女。
第一子,弘晴,康熙三十五年丙子十一月初六日午时生,母嫡福晋董鄂氏,都统、勇勤公鹏春之女。康熙四十年辛巳正月二十四日酉时卒,年六岁。
第二子,未有名,康熙三十七年戊寅三月初八日辰时生,母侧福晋田氏,笔贴式敦达礼之女。本月初九日未时卒。
第三子,已革亲王世子弘晟,康熙三十七年戊寅九月初二日卯时生,母嫡福晋董鄂氏,都统、勇勤公鹏春之女。雍正十年壬子七月初九日巳时卒,年三十五岁。嫡妻博尔济吉特氏,都统、伯四格之女;妾伊尔根觉罗氏,护军校六十八之女;妾王氏,王有功之女;妾金氏,那格之女。一子:第一子二等侍卫永璞。
第四子,未有名,康熙三十七年戊寅十一月二十八日卯时生,母妾王氏,桑格之女。本日申时卒。
第五子,未有名,康熙三十八年己卯四月初一日巳时生,母妾富察氏,外孟阿之女。本月初九日申时卒。
第一女,康熙三十九年庚辰正月十八日丑时生,母为嫡福晋董鄂氏鹏春之女。女康熙四十年辛巳八月卒,年二岁。
第二女郡主,康熙四十年辛巳九月初二日子时生,母为嫡福晋董鄂氏鹏春之女,与第一女同母。康熙五十五年丙申十二月,嫁喀尔喀博尔济吉特氏头等台吉根扎普多尔济。郡主乾隆十八年癸酉九月十九日辰时卒,年五十三岁。
第六子,弘曦,康熙四十一年辛巳正月初九日寅时生,母妾王氏,桑格之女。乾隆七年壬戌十一月初七日未时卒,年四十二岁。嫡妻伊尔根觉罗氏,固山额驸、佐领鄂伦之女。一子:第一子永恕。
第三女郡主,康熙四十一年壬午正月二十八日丑时生,母为妾伊尔根觉罗氏葛尔汉之女。康熙五十八年己亥十二月,嫁科尔沁固鲁斯奇普氏多罗杜棱郡王伊达穆扎普。郡主乾隆十一年丙寅三月十一日巳时卒,年四十五岁。
第四女,康熙四十一年壬午正月二十八日丑时生,母为侧福晋田氏敦达礼之女。女康熙四十五年丙戌正月卒,年五岁。
第七子,固山贝子弘暻,康熙四十二年癸未五月二十一日辰时生,母侧福晋田佳氏,笔贴式敦达礼之女。乾隆四十二年丁酉三月二十日卯时溘逝,年七十五岁。嫡夫人伊尔根觉罗氏,轻车都尉七十之女;侧夫人纳喇氏,五品典卫褚绪之女;三等护卫郎图之女;妾杨氏,三格之女;妾绪氏,长玉之女;妾王氏,王桑额之女。三子:长子永祜,次子已革奉国将军永珀,三子奉恩镇国公永珊。
第八子,副理事官弘暹,康熙四十九年庚寅正月初九日寅时生,母妾李氏,李先隆之女。乾隆三十六年辛卯七月二十五日酉时卒,年六十二岁。嫡妻杨氏佳氏,道员杨文魁之女;妾王氏,王潮宣之女。四子:长子三等侍卫永卞。次子三等侍卫永顺,三子三等侍卫永介,四子永堂。
第九子,未有名,康熙四十九年庚寅十二月二十九日辰时生,母妾朱氏,朱鼐程之女。康熙五十年辛卯正月十二日未时卒,年二岁。
第五女,康熙五十一年壬辰十二月初一日寅时生,母为媵妾朱氏朱鼎程之女。康熙五十四年乙未五月初一日巳时卒,年四岁。
第十子,四等侍卫弘晃,康熙五十二年癸巳五月初十日未时生,母妾奇德理氏,员外郎、参领萨哈廉之女。乾隆十四年己巳八月二十一日午时卒,年三十七岁。嫡妻张佳氏,粮道张廷舒之女;妾莫氏,莫永祥之女;妾杨氏,官保之女;妾陈氏,陈达色之女。二子:长子永珩,次子永和。
第十一子,三等侍卫弘易,康熙五十四年乙未正月二十六日巳时生,母妾完颜氏,牧长二格之女。乾隆十九年甲戌六月初四日巳时卒,年四十岁。嫡妻西佳氏,西禅之女;妾罗氏,罗秀之女;妾王氏,华善之女;妾黄氏,黄五之女;妾李氏,李尚德之女。四子:长子护军参领土完整永仍,次子永郎(出继),三子永颇,四子永税。
第六女,雍正七年己酉十二月十一日亥时生,母为媵妾吴氏吴美之女。雍正十年壬子七月二十五日午时卒,年四岁。
第十二子,三等侍卫弘瞩,雍正八年庚戌十一月二十四日申时生,母妾陈氏,陈富荣之女。乾隆四十一年丙午正月二十日辰时卒,年四十七岁。嫡妻瓜尔佳氏,参领色勒泰之女;继妻纳喇氏,佐领官柱之女;妾李氏,李晋之女;妾施氏,施万之女。二子:长子永任,次子(承继子)永郎。

允祉 - 支系表

弘暻,允祉子,封贝子;
永珊,弘暻子,袭镇国公;
绵策,永珊子,袭辅国公;
奕果,绵策子,袭不入八分镇国公;
载龄,奕果子,袭不入八分辅国公。官至体仁阁大学士。卒,谥文恪;
溥元,载龄子,袭不入八分辅国公。

允祉

允祉 - 兄弟姊妹

1、承瑞(康熙六年九月二十-康熙九年五月) 母荣妃
2、皇长女(康熙七年十一月初二-康熙十年十月) 母张氏
3、承祜(康熙八年十二月十三-康熙十一年二月初五) 母仁孝皇后
4、承庆(康熙九年二月初一-康熙十年四月) 母惠妃
5、皇次女(康熙十年三月初九-康熙十二年二月) 母董氏
6、(养女)固伦纯禧公主(康熙十年十一月二十八-乾隆六年十二月初七) 母恭亲王福晋晋氏
7、赛音察浑(康熙十年十二月二十五-康熙十三年正月) 母荣妃
8、允禔(保清)(康熙十一年二月十四-雍正十二年十一月初一) 母惠妃
9、固伦荣宪公主(康熙十二年五月初六-雍正六年四月十二) 母荣妃
10、皇四女(康熙十三年二月初十-康熙十七年) 母张氏
11、长华(康熙十三年四月初六-康熙十三年四月初六) 母荣妃
12、允礽(保成)(康熙十三年五月初三-雍正二年十二月十四) 母仁孝皇后
13、和硕端静公主(康熙十三年五月初六-康熙四十九年三月) 母贵人兆佳氏
14、长生(康熙十四年六月二十一-康熙十六年三月) 母荣妃
15、万黼(康熙十四年十月初八-康熙十八年正月) 母通嫔
16、允祉(康熙十六年二月十九-雍正十年闰五月十一) 母荣妃
17、胤禛(康熙十七年十月三十-雍正十三年八月二十三) 母德妃
18、允禶(康熙十八年二月二十-康熙十九年二月) 母通嫔
19、固伦恪靖公主(康熙十八年五月二十七-雍正十三年三月) 母贵人郭络罗氏
20、允祺(康熙十八年十二月初四-雍正十年闰五月) 母宜妃
21、允祚(康熙十九年二月初五-康熙二十四年五月十四) 母德妃
22、允祐(康熙十九年七月二十五-雍正八年四月初二) 母成嫔
23、允禩(康熙二十年二月初十-雍正四年九月初八) 母良妃
24、皇七女(康熙二十一年六月初一-康熙二十一年八月) 母德妃
25、皇八女(康熙二十二年六月十九-康熙二十二年闰六月) 母孝懿皇后
26、允禟(康熙二十二年八月二十七-雍正四年八月二十七) 母宜妃
27、固伦温宪公主(康熙二十二年九月二十二-康熙四十一年七月初一) 母德妃
28、允礻我(康熙二十二年十月十一-乾隆六年九月初九) 母温禧贵妃
29、允礻禹(康熙二十二年十一月二十三-康熙二十三年六月) 母贵人郭络罗氏
30、固伦纯悫公主(康熙二十四年二月二十六-康熙四十九年三月二十四) 母通嫔
31、允禌(康熙二十四年五月初七-康熙三十五年七月二十五) 母宜妃
32、皇十一女(康熙二十四年九月二十七-康熙二十五年五月)母温禧贵妃
33、允祹(康熙二十四年十二月初四-乾隆二十八年七月二十四) 母定嫔
34、皇十二女(康熙二十五年四月二十四-康熙三十六年三月) 母德妃
35、胤祥(康熙二十五年-十月初一-雍正八年五月初四) 母敏妃
36、和硕温恪公主(康熙二十六年十一月二十七-康熙四十八年六月二十一) 母敏妃
37、允禵(康熙二十七年正月初九-乾隆二十年正月初六) 母德妃
38、和硕悫靖公主(康熙二十八年二月初七-乾隆元年) 母贵人袁氏
39、和硕敦恪公主(康熙三十年正月初六-康熙四十八年十二月初三) 母敏妃
40、允禨(康熙三十年正月二十六-康熙三十年三月) 母平妃
41、允禑(康熙三十二年十一月二十八-雍正九年二月初一) 母密妃
42、允禄(康熙三十四年六月十八-乾隆三十二年二月二十一) 母密妃
43、皇十六女(康熙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康熙四十六年) 母王氏
44、皇十七女(康熙三十七年十二月十二-康熙三十九年) 母刘氏
45、允礼(康熙三十六年三月初二-乾隆三年二月初二) 母勤妃
46、允祄(康熙四十年八月初八-康熙四十七年九月初四) 母密妃
47、皇十八女(康熙四十年十月十八-康熙四十年十月十八) 母和妃
48、允禝(康熙四十一年九月初五-康熙四十三年二月二十三) 母襄嫔
49、皇十九女(康熙四十二年二月十四-康熙四十四年二月) 母襄嫔
50、允祎(康熙四十五年七月二十五-乾隆二十年正月初九) 母襄嫔
51、皇二十女(康熙四十七年十一月十九-康熙四十七年十二月) 母钮祜禄氏
52、允禧(康熙五十年正月十一-乾隆二十三年五月二十一) 母熙嫔
53、允祜(康熙五十年十二月初三-乾隆八年十二月二十九) 母谨嫔
54、允禐(康熙五十二年二月-康熙五十二年二月) 母贵人陈氏
55、允祁(康熙五十二年十一月二十八-乾隆五十年七月二十七) 母静嫔
56、允祕(康熙五十五年五月十六-乾隆三十八年十月二十) 母穆嫔

允祉 - 《清史稿》列传

诚隐郡王允祉,圣祖第三子。康熙二十九年七月,偕皇太子诣古鲁富尔坚嘉浑噶山行宫,上命先还。三十二年,阙里孔庙成,命偕皇四子往祭。凡行围、谒陵,皆从。三十五年,上亲征,允祉领镶红旗大营。三十七年三月,封诚郡王。三十八年,敏妃之丧未百曰,允祉剃发,坐降贝勒,王府长史以下谴黜有差。四十三年,命勘三门底柱。四十六年三月,迎上幸其邸园,侍宴。嗣是,岁以为常,或一岁再幸。

四十七年,太子既废,上以允祉与太子索亲睦,召问太子情状,且曰:“允祉与允礽虽暱,然未怂恿其为恶,故不罪也。”蒙古喇嘛巴汉格隆为允禔厌胜废太子,允祉侦得之,发其事。明年,太子复立,允祉进封诚亲王。五十一年,赐银五千。

圣祖邃律历之学,命允祉率庶吉士何国宗等辑律吕、算法诸书,谕曰:“古历规模甚好,但其数目岁久不合。今修历书,规模宜存古,数目宜准今。”五十三年十一月,书成,奏进。上命以律吕、历法、算法三者合为一书,名曰律历渊源。

五十八年,上有事于圜丘,拜毕,命允祉行礼。五十九年,封子弘晟为世子,班俸视贝子。六十年,上命弘晟偕皇四子、皇十二子祭盛京三陵。世宗即位,命允祉守护景陵。雍正二年,弘晟得罪,削世子,为闲散宗室。

六年六月,允祉索苏克济赇,事发,在上前诘王大臣,上责其无臣礼,议夺爵,锢私第。上曰:“朕止此一兄。朕兄弟如允祉者何限?皆欲激朕治其罪,其心诚不可喻。良亦朕不能感化所致,未可谓尽若辈之罪也。”命降郡王,而归其罪于弘晟,被宗人府禁锢。八年二月,复进封亲王。五月,怡亲王之丧,允祉后至,无戚容。

庄亲王允禄等劾,下宗人府议,奏称:“允祉乖张不孝,暱近陈梦雷、周昌言,祈禳镇魇,与阿其那、塞思黑、允 交相党附。其子弘晟凶顽狂纵,助父为恶,仅予禁锢,而允祉衔恨怨怼。怡亲王忠孝性成,允祉心怀嫉忌,并不恳请持服,王府齐集,迟至早散,背理蔑伦,当削爵。”与其子弘晟皆论死。上命夺爵,禁景山永安亭,听家属与偕,弘晟仍禁宗人府。十年闰五月,薨,视郡王例殡葬。乾隆二年,追谥。

更新日期:2024-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