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树勋

简介:陈树勋 曾任与现任中国模糊分析设计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离散分析学会理事、国际结构与多学科优化学会高级会员和国际计算力学学会会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委员会评委、专家组成员等学术职务。入编《Who’s Who》、《世界名人传记》、 《当代中国科学家与发明家大词典》等名人传记。
[展开]

陈树勋的个人经历

中科院研究员陈树勋

人物简介   陈树勋,男,1930年2月出生。浙江绍兴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研究生院教授。1952年毕业于上海市大同大学工商管理系,1952一1963年在机械厂从事生产和基本建设管理工作,1964一1980年在设计研究院担任工程师,1980年调现单位。研究领域:工业经济、工业技术进步、工业发展战略、产业政策。1984年参加国务院“上海经济振兴调研组”工作,1988一1990年参加国务院“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纲领起草工作专家组”工作。曾参加上海、重庆、武汉、南通、南宁等城市的工业、经济、科技发展长期规划的调研论证工作。 主要成就   出版60余种著译,近100万宇。曾获得孙冶方经济科学和辽宁省、北京市、《北京日报》、国家烟草专卖局等国内外学术体和部门的优秀著作奖8次。主要论著有《90年代中国工业》(主编.经济管理出版社,1993)、《中国产业政策研究》(主编,经济管理出版社,1991)、《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纲领》(国家科委文件,参与起草.1991年公布)、《工业技术进步问题》(《中国工业发展战略问题研究》第7章,1985)、《日本的技术》(合译,1985,上海翻译出版公司)、《技术经济论证要重视客观性》(《人民日报》1986.3.20日)、《工业企业技术选择与经济评价》(1987)等。

离散分析专家陈树勋

人物简介   陈树勋,男,汉族,1945年7月16日出生于西安市。 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1968年大学毕业于西安军事电信工程学院,1981年在该校取得硕士学位。1987年在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获得博士学位,1987至1989年, 在该校博士后流动站工作。 1990年起任职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宇航学院。2000年初作为高层次人才引进调入广西大学。主要从事工程结构系统的分析与优化设计理论、方法及其应用研究及考虑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结构系统软设计理论研究,涉及航空航天器、电子机械与土木建筑领域的工程结构系统。主持过十多项国家自然基金、航空基金,航天基金及有关空间飞行器优化设计等高科技理论研究项目与大量实际工程应用项目。 研究项目   20世纪80年代初,创立意义明确、严密简洁的结构优化设计导重准则法,对于天线、飞行器等精密复杂结构,较国内外流行的结构优化虚功准则法优化效果有大幅度提高,应用于大型反射面天线设计,大幅度提高了设计质量与设计效率;提出了按预定位移设计结构及天线结构严格保型设计的理论与方法, 而以往国际上只能作到天线结构的近似保型设计。提出普遍型模糊规划和多目标模糊优化设计的理论与方法,成功应用于天线结构、网架结构、抗震结构、高层钢结构及飞行器结构的优化设计,使之更加符合工程设计的实际情况;提出两类不确知信息理论数学处理的统一理论与方法,为工程软设计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90年代,创立工程大系统与工程结构系统全局协调优化设计理论与方法,成功应用于卫星等空间飞行器结构系统的优化设计,显著提高了设计质量。并为航天器总体优化设计提供了新的途径,受到有关部门的高度评价。该项研究的有关项目曾连续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三次资助,目前正在进行互联网环境下的工程结构系统并行分布式全局协调优化设计研究,该自然基金项目将为这一全新理论方法的工程应用奠定基础。   1998年4月至于99年4月,与香港科技大学土木系合作研究,研究了高层建筑考虑风激随机振动响应的结构分析与结构优化设计理论与方法,有关研究成果得到对方高度评价。 主要成就   已发表60多篇学术论文和《精密复杂结构的几种现代设计方法》、《工程结构系统软设计理论及应用》等三本学术专著,研究成果及学术著作曾获国家级及部级多种奖励。多次出国讲学,合作研究或参加国际学术交流。研制成功投币控制公共用水设备,获国家专利和爱迪生发明金奖等多项发明奖。

陈树勋

更新日期:2024-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