阑石

简介: 阑石,本名:王启,又用笔名:朴实、秋实,1989年10月生于四川绵阳,四川遂宁作家,蓬溪县作家协会理事,作品涉及诗歌、散文、小说等领域。平和真诚、用心用情、孜孜以求是阑石的创作姿态。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江山图》、网络小说《归于沉寂》《轩辕外传》等,经济学专著《现代经济学》、诗歌作品《耍猴》《双面人》《北国的风》《脚下的路》《等待雨季》《朦胧》等、散文作品《为学》《静与自然》等、论文《中国人口红利消退与制造业可持续发展》等、杂文《论存在与虚无》《“说”与"不说"之间的两岸文化交流》等,曾创办“名阅读文学网”。
[展开]

阑石的个人经历

写作历程

早年经历

阑石出生于四川省绵阳市,父母在阑石五岁时离婚,自小阑石就由其爷爷王子才照顾,父亲王益军常年在外工作,并不常回家。少年时期的阑石就读于绵阳市盐亭县折弓乡小学。自小家庭变故,初感受人生、学会坚强,还处于懵懂时期的他就十分喜欢读书与讲故事,对知识的渴求让他博览群书;由于大量阅读,潜移默化,阑石的文字功夫不断地增长,写作水平得到锻炼。在学校里,他的作文写得又快又好,启蒙老师陈有生不断给予文学上的鼓励,使得阑石对写作的兴趣更加浓厚。小学六年级,他开始尝试着向各个杂志社、报社投稿。

2003年阑石升入初中,就读于绵阳市盐亭县折弓乡初中。由于阅读范围更加开阔,他开始广泛地阅读名家的小说和散文,尤其喜欢哲学、经济学,常常是爱不释手。同时,他也喜欢读一些杂志和报纸,例如南方周末。2006年进入金孔高中时,阑石在全国公开刊物《花火》上发表了他的处女诗作《北国的风》,收到了杂志社寄来的10元稿费和样刊。作品第一次变成铅字得到社会的认可,他的创作激情便陡增。从此,他除了自由写一些文章外,还参加一些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

进入西华师范大学以后,阑石暂时放下了小说的创作,他说:“现在,自己的水平还不够,不能真正写出有文化底蕴的作品,自己要通过大学四年提高自己的知识储备,完成写作的文学奠基。”大学四年,图书馆成为了阑石的最爱,博览群书,阑石的文学修养更加扎实,为毕业后创作《烽火佳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13年7月,阑石经过长时间积淀,完成长篇小说《烽火佳人》正式出版,作品一面世,在四川图书订货会上,就挤入文艺社科类图书销售排行榜前三名,短短几个月便发行到10万册,有的读者买不到该书,竟然借来手抄,对作品写实的内容反应更是好评如潮。与此同时,在文学前辈和不少专家中也引起了极大的反响,面对众多读者和文学前辈的真情赞许和厚望,阑石内心更是感动万分和充满自豪。此时,他又被阅书小说网买断了其在大学期间所创作品的首发权,作品开始在阅书小说网独家连载。

在此之前,阑石已先后完成了散文诗随笔集:《命运逆流》;小说:《一枚指环的畅想》、《不怕四千年的等待》、《活着》、《北国的风》论文:《浅析中国人口红利消退与制造业可持续发展问题》、《“柏拉图式爱情”和柏拉图的爱情哲学》、评论文章:《政治改革打破“中国模式”固化壁垒》等作品的创作。

阑石

笔触文学工作室《文笔生花》

笔触文学工作室,由阑石创办,吸收了诸多著名的青年作家加入,共同管理“名阅读”文学网站,以及开始创办《文笔生花》刊物。这本由阑石主编、笔触文学工作室编辑,面向青少年读者的全新青春校园杂志《文笔生花》创刊,并将于春节前后全面上市。

《文笔生花》的意思接近于“原创文学”,着眼于青春、美好、少年、梦想,专为年轻有活力、独立思考并且追求新鲜体验的青年群体而设。杂志主要以青春校园为基调,加入类型阅读、绘本、漫画等多种形式,杂志还辅以极富参与感或趣味盎然的小栏目。《文笔生花》定位于青少年读者,甚至更低龄群体。为了吸引读者购买,采用低价策略,定价10元,每期还会附赠丰富实用的赠品。

阑石称,当前文学市场必须稳定的拥有青年人群体。阑石将《文笔生花》作为进入这块市场的铺路石,欲与郭敬明、郑渊洁、杨红樱等分庭而立的态势很是明显。

名阅读文学网

四川80后知名作家阑石用微薄的薪金和满腔的激情办起了一个文学网站“名阅读”。如今这个网站成为四川一大批文学青年发表交流的园地,越来越多的都市青年把“名阅读”当作自己的精神家园。

爱好文学的阑石利用一切可能的时间,读完了鲁迅、金庸、琼瑶等许多名家的著作。大学期间,他阅读海子、戈麦、莫拉维亚、村上春树、尼采、菲茨杰拉德……还在几个大型网站上开过博客,写诗、写散文、写小说。但这种创作的日子并没有持续太久,阑石觉得,在这些网站上写文章“没有归属感”。此外,一些名博的文章频频被转载,以至于最后都不知道文章出处了,也让对版权十分看重的张健感到有些可惜。于是他萌生了一个想法,何不自己创办一个完全原创,并只属于个人的“心情家园”!

建立一个保护原创的大型分享平台,是阑石创办“名阅读”网站的初衷。从2013年3月起,下班后和周末,他就“加班”做网站。他不断思考着几个问题:网站的方向、目标人群、自己希望改变什么……框架逐渐清晰起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经历,分享出来总会有打动人的地方。”在阑石创办的“名阅读”个人主页上,人们可以写日记、传作品、放影集、写自传,而且不允许直接转载他人文章,只能“推荐”。“一方面是对原创者的尊重,另一方面让读者们不仅能够看到作者的作品,还能够了解他们背后的故事及人生。”

虽然才上线不久,但这个略显小众的文学网站已经吸引了不少网友的关注,他们在“名阅读”文学网上写下诗歌、散文,记录自己的心情小语,并表示,“支持有梦想的人”。阑石也欢迎有兴趣的读者登录,说出自己的故事。

创作风格

随心写作

阑石,年少爱随心写作,是一位写诗文、感情事,相和曲的原创青年作家;阑石作品多以记录青春人生、羞涩思绪,蓝色记忆,讲述一个个扣人心弦的故事。行走,一步一思考,不断用笔写自己对生活、对岁月的认识。文自生活,高于生活。在阑石的文学作品中,常以最真实的青春人生记录生命历程,感受情感旧事,体味人生百态,并试着用最轻盈的笔触反应时间在人生、生活中的光影流转。所有作品皆从不同的方向、角度更加全面的展现出作者对生活、人生的思考。

艺术文学创作

平和与真诚是阑石的创作姿态。他的诗歌、小说,没有匠气,从不泛泛而谈。因为阑石本身是一位功力深厚的诗人、作家,所以他的文学写作与建立在比较严格的科学理论和科学方法基础上的文学创作不同。他更注重活灵活现的具体创作,更注重反应自己真实感受的心灵体验,在对具体创作的剖析中寻觅理论、真理的光亮。他是既写小说又写诗歌的人,表现是体验型、直觉型、情感型的文学诗歌、小说。这种写作是有的放矢,u2018啖啖到肉u2019的描写,对于读者来说是相当实际的现实与理论指导。阑石从事文学创作多年,涉猎面又相当广泛,因此他善于运用自己对文学作品的艺术感觉、艺术体验和艺术思考,在写作中注入强烈的感彩。这样的文字,温情而鲜活,这种创作甚至比那些学院派的文学写作在实际创作中具有更大的影响力,获得更强烈的反响。

灵感根植于生活

纵观阑石的作品,见他很少引经据典,也没有系统的理论套路,但我们发现,书中绝大部分文章,都是针对身边颇受关注与争议的人物、事情而言的。在具体创作这些故事的时候,阑石又是以他的实际创作体验,对新时期诗歌、散文、小说等艺术进行论证和创作。他对诗人和小说家笔下的人物、思想、情怀、意境和艺术气质的深刻理解和感情,对诗、散文、小说艺术的贯通,构成这种论证和创作的坚实基础。由此而产生的评论必然是独到的。也许是一种机遇或者缘分,他得以与许多著名诗人、作家在共同的切磋中获得精神感悟的融洽,思维活动的沟通和诗情诗艺的共识,从而使他的评论充满着情思的纯朴、感觉的真实魅力,同时又不乏理性的升华。

主要作品

散文随笔集:《命运逆流》;

短篇小说:《一枚指环的畅想》;

长篇小说:《不怕四千年的等待》、《烽火佳人》、《活着》、《北国的风》;(其中阑石最新力作《烽火佳人》,有望登荧幕)

论文:《四川大学生u2018村官u2019之殇》、《浅析中国人口红利消退与制造业可持续发展问题》、《论存在与虚无》、《“柏拉图式爱情”和柏拉图的爱情哲学》、《“说”与"不说"之间的两岸文化交流》;

青春小诗:《致青春》、《洗衣服的味道》、《这些事,这一年》;2014年1月香港《中国文学》月刊发表诗人阑石组诗《脚下的路》,受到读者高度评价;

评论文章:《改革难道只是说说而已?——浅析遂宁日报报业集团文化体制改革问题》、《政治改革打破“中国模式”固化壁垒》、《对当前中国经济的思考》以上收集的只是作者主要作品。

获奖情况

2008《风中的思念》省级刊物优秀奖

2012《心理成长》杂志作品三等奖

2013四川年度畅销图书作家榜第六名

2013四川文化新人(提名)

2013遂宁书香节“阅读盛典“最受读者关注年度作家”

2013第一届“遂宁梦”新锐艺术人物文学艺术奖

人物评价

阑石的小说贴合当代读者,从人生青春中感受成长的阵痛,感受生活的真实,他说:“从我创作的角度来说,我的作品都是立足于我们这一代人对世界的认知。我一直认为,读者读书是希望能够获得心灵上的慰藉,所以我的小说都有一个相对积极温暖的结局,希望给广大读者一些力量。”

知名作家、文艺评论家、南京中山文学院院长陈儒家评论该书时说,“他坚持追求真实表达自己独特的生命体验,始终恪守文学的价值和诗人的良知,对社会和他人勇于担当。对底层社会群体的关注是诗人创作的灵魂,保持纯净的心态品味生活是诗人创作的态度,意象的多层面展现使作品更富意蕴,饱含真情的诗句使作品更具哲理。”湖北省写作学会副会长、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文学教授韩玉奎则认为,“阑石的现代诗让我们看到了新诗歌的新出口。”

香港《中国文学》月刊2014年第2期发表作家、诗人阑石的现代诗歌《脚下的路》,深刻的展现了阑石的内心世界,充满了对现实经济世界的悲情控诉。据悉,这是阑石的作品首次在香港文学界引起关注,进入香港文学杂志评论视野。这是阑石的作品继先后在新加坡华文文学杂志《雅》和加拿大华文文学杂志《北美枫》发表后,再次引起大陆之外的文学杂志关注。

《中国文学》评论称《脚下的路》:“以独特的视角,透视了上世纪90年代的中国文坛色彩斑斓的诸种文学现象,呈示出新时期文学历史的特有风貌。其语言畅达,理性的沉思与艺术情感相交融,读来轻松而又耐人思考。

文学日益开放,评价标准越发处在一个边缘的状态,虽然每个人的写作方向可能不一样,著名文学评论家文羽认为:“阑石的文学作品的确呈现了一个丰富、真实的状态,他坚持写作相当久,面目也较清晰。他的作品尊重现实,不仅讲故事,同时也抒发内心的真实感慨,谈人生、生活、社会在他心中的投影,唤起自己的某种思想和感情,讲述自己对人生和文学的感悟和看法,与其说是创作,倒不如把这些文字看作是他与读者的对话。因为,作为一个文学的忠实信徒,他最能够理解从事创作的甘苦与心声。包括平凡读者的成功和失误,他愿意和他们谈心,也愿意把他的认识同更多的读者交流”。

人生历程

2013/7--2013/12:遂宁日报记者

2013/3--2013/7:自由作家,撰稿人

2012/6--2013/3:四川省遂宁市安居区大学生村官

2011/6--2011/10:u2018欣景观u2019园林绿化工程公司工地项目经理

2011/2--2011/6:华氏教育南充大区经理

2010/9--2011/1:创业《久久鸭脖》校园连锁小店

2010/7u20132010/9:担任初中、高中学生的家教老师获奖作品

2008/09:《风中的思念》西华师范大学校报发表

2010/04:《心理健康与成才》杂志优秀作品奖

更新日期:2024-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