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烈士)

简介: 王文 (1911年-1943年) 原名王学善,化名老井、罗文,男,陕西绥德人。革命烈士。1935年1月被选为绥德县革命委员会主席,10月,县革命委员会改称县苏维埃政府, 王任副主席。此后,历任中共吴宝县委书记、东北军工作委员会书记等职,1943年春节刚过后,他突然吐血不止,经多方治疗无效,于11月16日与世长辞。后被追认为革命烈士,安葬于栖霞英灵山烈士陵园。
[展开]

王文(烈士)的个人经历

人物生平

抗日战争爆发后,王任米脂县县长,团结李鼎铭等进步爱国人士走上抗日道路。不久,奉调入中共中央党校学习。

1938年初,中共中央指定由郭洪涛带领王文、王子文、霍士廉等50多位负责干部,赴山东开辟敌后根据地。行前,毛泽东亲自接见并讲了话,强调到山东后要广泛发动群众,大量组织武装,发展游击战争,创建山东根据地。王等一行经过三个月的跋涉,于5月到达山东。6月,王被中共苏鲁豫皖边区省委任命为中共胶东特委书记,着重处理胶东党的建设、部队整编与统一领导等问题。当时,胶东地区的几支抗日武装分属不同的系统,步调不统一;国民党顽固派也趁机招兵买马,抢占地盘。面对复杂的局面,王决定首先发动群众,抓武装队伍的建设。为此,他深入到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和掖县三支队向广大官兵宣讲中共的抗日方针,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军事培训。 在此基础上,1938年9月在掖县宣布成立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第五支队。同时,他还深入农村,广泛发动群众,很快在各县建立起游击队和基层政权。经过半年多的艰苦工作,胶东抗日形势蓬勃发展,建立了以蓬(莱)、黄(县)、掖(县)三县抗日民主政权为基础的胶东北海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2月,为加强对山东抗日斗争的领导,中共中央决定将中共苏鲁豫皖边区省委改为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在同月召开的中共胶东区第一届党员代表大会上,选举产生了中共胶东区委员会, 王文当选区党委书记。1939年1月,中共中央山东分局批准建立中共胶东区委员会和胶东首届党代会选出的领导成员。 7月,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又决定将胶东区党委改称中共山东第三区委员会(习惯上仍称胶东区党委) ,王文仍任书记。9月,以原区党委军事部为基础建立山东省第三军区,王为军区政委。在他和区党委领导下,迅速开辟了北海、西海、东海地区,并逐步向南发展,使这一地区成为胶东半岛西部比较稳定的抗日根据地。到1941年,胶东军民粉碎了三次约有千人以上的日军进攻。1940年9月,山东纵队第四次整编后,任第五支队政治委员。

随着胶东抗日形势的发展, 胶东的抗日政权日趋巩固与完善,1941年7月成立了胶东区行政主任公署;胶东的抗日军队日益壮大,1942年7月1日以第三军区为基础组建了胶东军区。同月,王文调任胶东区行政主任公署主任、胶东军区副政委,仍是区党委委员。,在发展、巩固抗日民主政权,处理军队与地方、干部与群众、上级与下级的关系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他把依靠群众、坚持武装斗争放在第一位,并身体力行带领广大干部深入基层,组织职工会、农救会、青妇会、妇救会等群众

团体,全面开展减租减息、大生产和参军运动,胜利度过了胶东抗日战争历史上最艰苦的岁月。当时,正是抗日战争最艰苦的阶段,日军对胶东军民进行过多次“拉网扫荡” ,使胶东处于日、伪、顽的夹攻之中。面对严峻的形势,王同胶东800万军民一起经历了艰苦的反“扫荡”斗争,取得歼敌3000余人的重大胜利。

牺牲情况

残酷的战争环境,艰苦的生活条件,使体质健壮的王文变得体弱多病。1943年春节刚过后,他突然吐血不止,经多方治疗无效,于11月16日与世长辞。后被追认为革命烈士,安葬于栖霞英灵山烈士陵园。

王文烈士

王文烈士: 黑龙江省望魁县人,35547部队52分队排长,中共党员,1979年3月11日牺牲,荣立三等功。

王文

更新日期:2024-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