彤贵妃

简介:彤贵妃,舒穆禄氏,女,满族,出生日期不详,道光十二年(1832)十一月册封为彤嫔,十六年(1836)晋彤贵妃。二十年(1840)七月初二生皇七女,二十一年(1841)生皇八女寿禧和硕公主,二十四年(1844)九月十日,被降为彤贵人。光绪三年(1877)卒后暂安于田村。九月初三寅时由田村奉移,九月初八巳时,奉安于慕东陵。
[展开]

彤贵妃的个人经历

基本介绍

彤贵妃,舒穆禄氏,郎中玉彰女。初赐号彤贵人,道光十二年(1832)十一月册封为彤嫔,十四年(1834)十一月晋彤妃,十六年(1836)晋彤贵妃。二十年(1840)七月初二生皇七女,二十一年(1841)十一月二十六生皇八女寿禧和硕公主,二十四年(1844)三月十七生皇十女。同年九月十日,降为彤贵人。十二月二十,皇七女殇。 二十五年正月二十,皇十女殇。三十年(1850)正月文宗晋尊为皇考彤嫔。同治十三年十一月晋尊为彤贵妃,光绪三年(1877)卒,金棺暂安于田村。九月初三寅时由田村奉移,九月初八巳时,奉安于慕东陵。

彤妃被贬之谜

彤贵妃作为道光后妃中直线上升的贵妃,什么原因在生皇十女后半年,就被一降降到底?一个已经爆发巨大生育潜力的人,从此被断绝了生育的可能?不禁要问,彤贵妃的遭遇是否与一些外界因素有关?

两个原因:

一是从彤贵妃的履历来看,她是为数不多的在孝全统治后宫时不断晋升的人,彤妃在孝全时期一无子女,二无特别重视的情况下升为贵妃,并且逐渐得到道光的重视,应该是孝全有举荐的成分,在孝全死后得到道光的赏识也正常,也可以解释其中年才开始生育的原因。但是毕竟人走茶凉,在孝全后期,皇太后和孝全的矛盾日渐激化,道光已经架空了孝全的权利。孝全死后,彤贵妃靠山已倒。加上道光喜怒无常,一气之下什么事情都说不准。

二是在皇太后和孝静眼中,彤贵妃是和孝全一伙的,皇太后特别讨厌孝全,连带着当然不喜欢孝全提携的彤贵妃,孝静虽然地位比彤贵妃高,但出身不及她,据记载,孝全与皇太后的婆媳矛盾的激化,成为了孝静的正面教材,孝静执掌后宫后,重大事件必向皇太后请示,征求皇太后的意见和建议,遵从婆婆的旨意,彤妃事件没有证据显示与后宫斗争有关,但是最大的利益者是皇太后和孝静,这个是不容置疑的。

彤贵妃

彤贵妃被贬是以上原因吗

上面的原因太令人匪夷所思了,是个人的分析结果吗?

1、道光实录里面有道谕旨,大致内容是皇后只能管理亲生子女的事情,对于妃嫔所出子女事情,皇后没有权利决定,试问身为嫡母的中宫对于庶子女而言决策都有限,她又能在皇帝册封贵妃的问题上有多大的影响力呢?即使孝全推荐,史料为什么没有记载?咸丰妃嫔中有的指明是皇后下女子,这很显然是皇后推荐的。即使皇后推荐,那么更大的决定权还是在皇帝,既然皇后的影响这么有限,那么孝全的去世跟彤贵妃被降级又有什么联系呢? 清朝的贵妃几乎没有是以皇后为靠山上位的。对后妃而言,决定她们命运的除了出身和生子情况,就是皇帝的恩宠了。

2、在孝全键在的时候,孝静也节节高升,按照作者的逻辑,肯定也是孝全保举的,那么孝静也应该跟孝全一伙了。孝静的父亲是员外郎(从五品)彤贵妃的父亲是郎中(正五品),没有多大的差距,正史并未说孝全敢跟太后对峙,彤贵妃被贬,皇太后和孝静有没有益处可得。

彤贵妃被贬就是道光的意思,道光妃嫔被降级的也不是彤贵妃一人,彤妃无论是个人位次还是生子的情况都不足以超越孝静,她即使不被降级,她也不可能超越孝静,对皇太后而言彤贵妃更是没有什么对峙的能量,她被降级只能解释为是她个人行为所致。

相关史料

《清史稿·卷二百十四·列传一·后妃》

彤贵妃,舒穆噜氏。事宣宗,为彤贵人。累进彤贵妃。复降贵人。文宗尊为皇考彤嫔。穆宗累尊为皇祖彤贵妃。女二,一下嫁扎拉丰阿,一殇。

影视形象

《万凰之王》潘冠霖饰彤贵人

更新日期:2024-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