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辽兹

简介: 柏辽兹((Louls) Hector Berlioz (路易)埃克托尔·柏辽兹,1803-1869)为法国作曲家、指挥家、音乐评论家,十九世绍上半叶法国音乐最伟大的代表者。遵父训21岁修完医学课程获得理学士学位后,他断然决定改行从事音乐,从此跟家庭闹得关系紧张,只得靠借债和私人教课维持贫寒的生活。著名的音乐评论家扬民望曾写道:“法国浪漫主义运动的精华,可以说集中在作家雨果、画家德拉克罗瓦和作曲家柏辽兹这三个人身上,他们的作品揉合着种种矛盾的因素,其中有豪迈的精神和革命的激情,也有艺术家个人孤寂心绪的衷心倾吐和种种空幻的奇想。”
[展开]

柏辽兹的个人经历

柏辽兹 - 基本资料

姓名:埃克托·柏辽兹
生卒:1803-1869
描述:法国作曲家,法国浪漫乐派主要代表人物
籍贯:法国
主要作品有:
歌剧:
《本韦努托·切利厄》 (1838); 《特洛伊人》 (1865-1869); 《比阿特里斯和本尼迪克》 (1862)。
管弦乐曲:
《幻想交响曲》 、 《哈罗尔德在意大利》 (为中提琴和乐队用);序曲《李尔王》 、 《海盗》

柏辽兹 - 职业生涯

柏辽兹最初听从父命学医,便后来改学自己所喜好的音乐.为此,他的父亲和他脱离了关系.他经过艰苦的奋斗,终于以第一部作品获得了罗马大奖.他用这奖金在罗马进修了二年,然后到德国去了一个时期与李斯特结为密友,回到法国后,未担任固定的公职,继续写作独创式的作品.

今天只要提到柏兹就会联想起标题音乐,一说起标题音乐就要举出柏名字.标题音乐不像交响乐或奏鸣曲那样只是欣赏声音美的纯音乐,而是试图以音乐来描绘出故事或情景的具有音乐以外的意义的音乐.

过去就有不少作品是应用了这种标题音乐的设想,巴赫以前的库瑙把圣经的故事谱成,写成圣经奏鸣同,贝多芬在中描写鸟语声或雷鸣声等都是属于此例,但是柏兹所使用的是完全新的方法,

柏辽兹 - 人物评价

柏辽兹的创作意图企图对爱人主题给以性格的变奏,以此来描写故事的发展.他的这一意图,在法国并未获得承认,但在德国却赢得了成功.李斯特和瓦格纳也是应用同样方法开拓了标题音乐的先驱者,理·施特劳斯运用巧妙的管弦乐法将交响诗推向了顶峰.其后,以标题式印象式的手法进行描写,使标题音乐的发展走向印象主义.

在此试举他的代表作.加以说明柏辽兹在年轻时和英国一位女演员相爱,但对他们的爱情似乎不怀希望.这部作品将他本人的经历用交响乐的形式写出的自传.根据他的说明,失恋的艺术家吞服了吗啡企图自杀,但因服量过,而陷入沉睡,睡眠中做了各种各样的梦,这些梦发展成为五个乐章.

全曲是约有五十分钟的大型乐曲.第一乐章中出现了表现爱人的优美主题,以后每出现这一主题,就表示爱人的登场.在第二乐章中和她在跳舞会中相遇时,这一主题变奏为圆舞曲节奏.在第三乐章,去农村时,主题变奏为八分之六拍的缓慢的牧歌情调.第四乐章,他在恶梦中杀害了自己的爱人,自己被处以死刑堕入地狱.第五章是他在地狱里与变得污秽不堪的爱人不期相遇.他在地狱里见到爱人时,是把爱人的生前主题变奏为奇形怪状的形态.

柏辽兹 - 幻想交响曲

《幻想交响曲》:1827年秋日某晚,柏辽兹在巴黎奥德翁剧院观看英国剧团演出莎士比亚悲剧,深受感动,且爱上了饰演朱丽叶的演员,却遭拒绝,使他极度苦闷。1830年,27岁的柏辽兹写成这部表现个人爱情狂热、绝望、幻想的标题交响曲,副题为“一个艺术家生活的插曲”。

全曲分五个乐章。第一乐章,“梦幻、热情”。先是广板,而后是热情的急快板,奏鸣曲式。作者于1832年在该曲的总谱上曾写了很长的文字,描述了一个神经衰弱、狂热而富于想象力的青年音乐家,在失恋时服毒自杀,因剂量不足,在昏迷中进入光怪陆离的幻境的情景。他还指出,贯穿全曲的“固定乐思”,表示着使音乐家神魂飘荡的恋人形象,第一乐章中,这一主题的出现顿使阴暗、忧郁的情绪变得热情、明朗。第二乐章“舞会”。适中的快板,在华丽宴会的舞会上,艺术家遇到心爱的人。这是一段辉煌的圆舞曲,作者在乐队中首次采用了两架竖琴。第三乐章“田园景色”。慢板,以英国管与双簧管模仿乡间牧童的二重唱,使沉思中的艺术家产生热情和希望。“固定乐思”再次出现,他求之不得,十分痛苦。牧歌复现,远处天边传来了雷声。第四乐章“赴刑进行曲”。从容的快板。艺术家服毒后昏迷,以为自己杀死了情人,被判死刑。在描写押赴刑场时,“固定乐思”的出现,仿佛是对爱情的最后眷念。这里用了三个长号,两个低音号,四个定音鼓及其它打击乐器。第五乐章,“妖魔夜宴的梦”。快板,是一段群魔狂舞的回旋曲。圣咏主题“愤怒的日子”在低声部与钟声、舞蹈节奏混为一片,情人的主题又以怪诞的面貌重现。乐曲在急速而狂热的舞蹈中结束。《幻想交响曲》从失恋这样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欧洲一些艺术家在生活逆境中的苦闷情绪。它还从标题音乐创作和交响乐配器两个方面,为后来的浪漫主义音乐创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舒曼曾撰文高度评价这部作品,李斯特将它改编成钢琴曲, 帕格尼尼对“幻想”推崇备至,并建议柏辽兹创作一部中提琴与乐队作品,也就是著名的交响曲《哈罗德在意大利》 。

柏辽兹 - 故事

一、《幻想交响曲》背后的传奇故事

1827至1828年间,英国的肯勃尔剧团来到巴黎,在奥德翁剧院演出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 、《罗密欧与朱丽叶》、 《李尔王》 、 《奥赛罗》等剧。扮演奥菲丽雅、朱丽叶、科黛丽雅、黛丝德蒙娜等角色的,是27岁的爱尔兰女演员斯密森。当时24岁的柏辽兹看了这些戏的演出,有很深的感受。用他自己的话来说,莎士比亚对他“有如一阵雷击”,而美丽的斯密森对他也同样是一阵雷击。但是,落花有意,流水无情,斯密森没有接受他的爱,她爽快的告诉他:“没有比这更不可能的了。”

1830年一月至四月,柏辽兹在爱情的痛苦和思念中写了一部自传性的作品——《幻想交响曲》,副标题是“一个艺术家生涯中的插曲”;一个艺术家,实际上就是他自己。那时,英国作家德昆西(1785—1859)的《一个吸鸦片者的自白》的法译本正在法国出版。柏辽兹受了这部作品的影响,把交响曲中的主人公,幻想成一个因失恋而企图自杀的青年,他吞服了鸦片,但因剂不足,没有致死,只使他陷入昏迷状态中,看到了光怪陆离的景象。他自信谋杀了自己的爱人,因而被处死刑。最后,他梦见在地府里遇到了自己的爱人,并参加了女巫的安息日夜会,一幕幻景,在群魔乱舞中结束。

柏辽兹

这部交响曲中有一个代表爱人的热情洋溢的主题,贯穿于全曲之中,柏辽兹称它为“固定观念”,是从1828年为了考罗马奖而作的康塔塔《埃尔米尼》(取材于塔索的《耶路撒冷的得救》 )中借用来的。第四乐章的进行曲主题,则取自1827年的未完成歌剧《秘密法庭的审判官》 。末乐章的轮舞,是从动笔后决定废弃的《浮士德芭蕾舞》中移用过来的。

1830年柏辽兹写给朋友的信中,详细叙述了《幻想交响曲》的标题内容。其中关于第五乐章,原来有一段意气用事的话:“她也居然现身于女巫们的夜会,来参加为她而死的人葬礼,简直连一个淫贱的娼妓也不如。”这一年12月,《幻想交响曲》在巴黎初次演出,李斯特出席聆听,节目单上上述的几句话赫然在目。

1832年冬,斯密森的剧团又到了巴黎演出。柏辽兹向她热烈的求爱,终于获得了成功。同年12月,经过修订的《幻想交响曲》第一次在巴黎演出,斯密森到场聆听,这时柏辽兹已经和她订了婚,“娼妓不如”的话,自然非从节目单上取消不可了。

1833年10月,柏辽兹和斯密森在巴黎英国大使馆里举行了婚礼。

二、匈牙利独立运动的赞歌

匈牙利的《拉科奇进行曲》,是在近代音乐史上占有突出地位的一首军队进行曲。这首进行曲相传是十八世纪初叶匈牙利民族独立运动领袖拉科西(1676—1735)的士兵创作的,作者已经佚名;也有人认为它是匈牙利的吉普赛小提琴家比哈里(1764—1827)在1809年前后,为出发抗击拿破仑的佩斯军团写的。其实比哈里只是予以加工、使它定型的一人,它的产生要比这早得多。从十八世纪到十九世纪, 《拉科西进行曲》是匈牙利独立运动的战歌。这是一首生气蓬勃、热情洋溢,而又有鲜明民族色彩的进行曲,它为世人所熟知的匈牙利士兵舞曲奠定了音乐的基础。匈牙利歌剧创始人艾克尔(1810—1893)曾把它改编为钢琴曲。我们在匈牙利电影《艾克尔传》中,可以看到他在一次音乐会上演奏这个曲子,受到李斯特赞赏的情景。但现在流传得最广的,则是李斯特和柏辽兹的改编曲。李斯特根据《拉科西进行曲》写了第十五首《匈牙利狂想曲》,把这首进行曲改编为管弦乐曲和钢琴二重奏。柏辽兹于1846年访问布达佩斯时,从艾克尔那里知道了《拉科西进行曲》,并就地写出了管弦乐谱,他在回忆录中谈到在匈牙利初次演出他改编的《拉科西进行曲》的情况说:

“在以旋律开头几小节的节奏为基础的小号乐句之后,主题出现了,你会记得,是在弦乐器的拨弦伴奏下,由长笛和单簧管轻轻奏出的。听众屏息倾听着这个料想不到的呈示部。但在一段长大的‘渐强’以后,……乐队掀起了惊涛骇浪,并发出了延宕已久的ff(强音)时,前所未闻的喊叫和跺脚声震动了全场。全体听众如醉如狂,火热的情绪凝集成一片爆炸声,这使我恐惧得浑身发抖。我感到自己的头发在竖立起来。”那时正是匈牙利民族运动高涨的年代,匈牙利人是作为一首革命的战歌来接受它的。

这次演出使柏辽兹受到极大的鼓舞,他决定把这首匈牙利进行曲放进他的剧曲《浮士德的劫罚》中,并不惜改变情节,让浮士德来到匈牙利。这部剧曲第一部分的场景,改成了匈牙利平原。第二场开始时,军队在行进,浮士德唱道:

  但是,田野里闪耀着战斗的光芒,

  啊,多瑙河的儿子们准备奔赴疆场。

  显得何等自豪和快乐,

  他们把铠甲穿上;

  眼睛里爆发出火花,

  胜利的歌声在他们的心里震动。

  只有我还是这么冷静,

  对光荣事业无动于衷。

  于是乐队奏起了今天音乐会听众听熟知的《拉科西进行曲》。

柏辽兹为了迁就这首进行曲,而把主人公带到匈牙利,受到一个德国著名批评家和其他许多人的严厉责难,他为此在总谱的序言中作了辩解:“许多人责问作者为什么要把主人公带到匈牙利。回答很简单,他只是为了要引用一首匈牙利主题乐曲。这是他可以毫不迟疑地公开承认的;如果有别的音乐主题促使他这样做的话,他也可以把他带到别的任何地方去。歌德自己在《浮士德》的第二部中,不是也把他的主人公带到斯巴达的墨涅拉斯宫吗?”

三、与钢琴无缘的配器大师

在众多的作曲家中,很少有不会弹钢琴的,其中还有不少人本来就是钢琴家。但柏辽兹与众不同,他学过长笛和吉它,而且都达到了相当的水平,可就是不通钢琴。他认为,只有二流作曲家才依赖钢琴作曲。

柏辽兹一生的作品不少,但的确找不到一首与钢琴有关的曲子,如钢琴独奏曲、协奏曲或重奏曲等等。有趣的是,不通钢琴不但没有影响他作曲,而且柏辽兹本人竟是举世公认的“配器大师”。有一本名垂乐史的著作——配器法,正是柏辽兹的手笔。

很多前人的钢琴曲,一经他手就变为气势宏大、各声部和谐的管弦乐曲,往往为原曲增色不少。其中以柏辽兹改编的《邀舞》 (韦伯原作)为这一类音乐的代表。

柏辽兹 - 参考资料

http://news.xinhuanet.com/audio/2004-06/11/content_1520412.htm

更新日期:2024-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