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帖睦尔

简介: 孛儿只斤·图帖睦尔(1304年2月16日—1332年9月2日),蒙古帝国可汗,汗号“札牙笃可汗”。元朝第八位皇帝(两次在位,第一次在位时间为1328年10月16日—1329年2月27日,第二次在位时间为1329年9 月8日-1332年9月2日,在位时间共计四年。),庙号文宗,谥号圣明元孝皇帝。
[展开]

图帖睦尔的个人经历

图帖睦尔 - 天历之变

致和元年(1328)七月,泰定帝死,知枢密院事燕铁木儿在大都发动政变,谋立武宗子为帝,遣使至江陵迎接入都。

八月,梁王王禅、丞相倒剌沙等拥立泰定帝子阿速吉八于上都,发兵攻大都。

九月,图帖睦尔接帝位于大都,改元天历,在燕铁木儿及其所属钦察军团和一部分武宗旧部的支持下,击败王禅、倒剌沙等,取上都;接着又调兵平定了四川、云南的反对集团。

天历二年(1329),武宗长子和世瓎在和林北即帝位,是为明宗。

当明宗南行至上都附近的旺忽察都(在今河北张北县北)时,名义上已逊位的图帖睦尔与燕铁木儿前往迎接,伺机毒死明宗。

图帖睦尔

于是图帖睦尔复于八月即位于上都。次年,改元天历,史称天历之变 。

图帖睦尔 - 历史功绩

他在位期间,创建奎章阁,编修《经世大典》,颇有意于兴文治。元代官修政书。又名《皇朝经世大典》。元文宗至顺元年(1330)由奎章阁学士院负责编纂﹐赵世延任总裁﹐虞集任副总裁﹐次年五月修成。

全书八百八十卷﹐目录十二卷﹐附公牍一卷﹑纂修通议一卷。据《元文类》所收《经世大典序录》记载﹐全书分为十篇:君事四篇﹐即帝号﹑帝训﹑帝制﹑帝系﹐别置蒙古局负责修纂﹔臣事六篇﹐即治典﹑赋典﹑礼典﹑政典﹑宪典﹑工典﹐各典复分若干目。 

该书体例﹐参考了唐﹑宋会要﹐而有所创新。如工典篇分为宫苑﹑官府﹑仓库﹑城郭﹑桥梁﹑河渠﹑郊庙﹑僧寺﹑道宫﹑庐帐﹑兵器﹑卤簿﹑玉工﹑金工﹑木工﹑抟埴之工﹑石工﹑丝枲之工﹑皮工﹑毡罽﹑画塑﹑诸匠二十二目﹐多为唐﹑宋会要所无。各篇﹑目正文之前﹐均有叙文说明其内容梗概﹐或变革之因﹐或设立宗旨﹐便于读者了解﹔这种编纂方法亦较唐﹑宋会要为胜。其所依据﹐多为中朝及外路各官府文件﹐但将蒙古语直译体改为汉文文言﹐并删去了公文中的吏牍繁词。   

该书明初修《元史》时多有引用﹐《永乐大典》亦予辑录。正统六年(1441)﹐尚见於杨士奇所撰《文渊阁书目》﹐但已残缺。万历三十三年(1605)孙能传﹑张萱撰《内阁藏书目录》﹐该书未列﹐想已遗佚。

今人所见该书遗文﹐除《元文类》所收《经世大典序录》及中华书局影印《永乐大典》残本中存留的一部分外﹐尚有《广仓学宭丛书》所收之《大元马政记》﹑《元代画塑记》﹑《大元毡罽工物记》﹑《大元官制杂记》﹑《元高丽纪事》﹐均为前人从《永乐大典》辑出﹐总约十馀卷﹐还不及全书百分之二三。《经世大典》尚存的这部分文字﹐内容涉及市籴粮草﹑仓库﹑招捕﹑站赤﹑急递铺﹑海运﹑高丽﹑缅甸等事﹐为研究元代社会经济﹑政治﹑军事﹑工艺技术﹑中外关系的重要资料。

图帖睦尔 - 个人功过

在文化方面, 文宗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他重视文治,为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他在位期间,创建奎章阁,编修《经世大典》,为研究元朝的历史提供了一笔宝贵的财富,但元文宗崇尚佛教,走向极端,一是帝师的规格太高,二是某些徒属依权恃势,为非作歹,三是滥做佛事,耗资巨大,四是干预 朝政,五是创立 广教总管府,以掌僧尼之政,全国共设置16所,“秩正三品”。僧尼可免一切差徭,而其它宗教则奉行祖制。当时色目人在朝廷上的政治势力被削弱,而钦察官僚集团则权势大增。燕铁木儿擅权恣纵,政事一决于他,故显现出了不少弊端,贵族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也一直很尖锐。

图帖睦尔 - 作品及鉴赏

元文宗部分诗作   

七律自集庆路入正大统途中偶吟   

穿了氁衫便著鞭,   一钩残月柳梢边。   

二三点露滴如雨,   六七个星犹在天。   

犬吠竹篱人过语,   鸡鸣茅店客惊眠。   

须臾捧出扶桑日,   七十二峰都在前。   

曾有学者论此作“寂静中不乏朝气,和婉中不乏威严,太平天子的气象俨然”;“诗歌最后两句,不愧天子手笔,颇有威加海内万方宾服的气派,语气不同凡响”。以鄙人浅见,读该诗必须联系当时历史背景,据《元史》记载,泰定帝崩后,燕铁木儿“与西安王阿剌忒纳失里共守内廷,籍府库,录符印,召百官入内听命。即遣前河南行省参知政事明里董阿、前宣政使答里麻失里,驰驿迎帝于江陵,密以意谕河南行省平章政事伯颜,令简兵以备扈从"。很明显,此诗标题为《自集庆路入正大统途中偶吟》,说明该诗正作于前往大都的途中。元文宗被燕铁木儿迎立为帝,正是踌躇满志,思大有为于天下的时候,因此帝王之气跃然纸上不足为怪,难得的是文宗个性平和端正,不骄不躁,即便有君临天下之威,诗句里也是和缓平叙,锋芒内敛,仅于最后两句稍见心底雄心壮志。   

七律登金山   

巍然块石数枝松,尽日游观有客从。   

自是擎天真柱石,不同平地小山峰。   

东连舟艥西津渡,南望楼台北固钟。   

我欲倚栏吹铁笛,恐惊潭底久潜龙。   

这首诗气魄也不在上一首七律之下。“擎天真柱石”显然是作者自喻,“不同平地小山峰”一句颇有睥睨天下豪杰之气。“我欲倚栏吹铁笛”看似悠然,实则以平衬奇,真实用意不仅是“恐惊潭底久潜龙”,还更要让读者惊服于他这份豪情壮志。   

七律题九华   

昔年曾见九华图。   为问江南有也无。   

今日五溪桥上望、   画师犹自欠功夫。   

该诗同样平白如话,似乎无甚韵味,其实不著痕迹地赞颂了九华山之美。当年仅仅看到九华山的图画,便为其所吸引,惊诧江南竟有如此令人神往的美景。但今天真正来到九华山下,却发现当年的画师画得实在不够好。这种烘云托月之法,不由令人想到荷马史诗《伊里亚特》中的一幕:当海伦出现在希腊联军面前时,史诗并未正面写她如何美貌,只是记述希腊统帅的赞叹道:“为了这样的美女,即使再多打十年仗也甘愿!” 还令人想到金庸写陈圆圆美貌的笔法,从韦小宝的反应来见陈圆圆的绝世容貌——“他手捧茶碗,张大了口竟然合不拢来,刹时间目瞪口呆,手足无措……双膝一软,跌坐入椅,手中茶水溅出,衣襟上登时湿了一大片。”更值得一提的是,文宗说“画师犹自欠功夫”,并非一时兴起之语,他本人即精於书画。《题九华》这首诗现在已经成了九华山旅游的宣传诗,可见影响很大。   

青梅诗   

自笑当年志气豪,   手攀红杏寻金桃。   

溟南地僻无佳果,   问著青梅价亦高。   

关于这首诗的背后还有一段千古难得的爱情故事,据《琼州府志》载:“元文宗于至治间徙居琼州,时琼帅陈廉亨有待女青梅,色艺甚美,文宗屡思得之,而竟不就。因赋诗云:自笑当年志气豪,手攀红杏寻金桃。溟南地僻无佳果,问著青梅价亦高。” 这段文字所讲叙的背景是:元代中期,由亲兄武宗皇帝授位的仁宗皇帝驾崩,其子英宗继位,武宗的两个儿子分别遭到朝廷的排挤和迫害,次子图帖睦尔被贬逐至海南岛。少年无助的图帖睦尔来到海南后,忍辱负重地挨过苦不堪言的三个秋冬。当时的定安界域包括万泉河中游北部地区。定安南雷垌的峒主姓王名官,对图帖睦尔王子的遭遇深表同情,生活上给予他百般的照料。这位王官垌主经常陪同图帖睦尔到多河游玩,一起领略海南岛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淳朴的风土人情,千方百计地让王子玩得开心,想尽办法为王子消愁解闷,正是在这段期间里,发生了《琼州府志》所载的图帖睦尔向青梅求爱的故事。王官特别热心地为此事筹谋策划,并且“为之出三百金,以聘青梅”。图帖睦尔王子追求的这位名叫青梅的女子,是海北海南道宣慰使都元帅陈廉亨家里的侍女,她因为已与帅府西席慎言先订婚盟,不羡富贵而拒嫁于后来登基的王子。贵为王子的图帖睦尔,屈求于卑微的一侍女而不得,然而他人格高尚,不愿以权势强人所难,只好赋诗自哂,怅然放手北上回朝,终归成就了这段千古传唱的佳话!后来图帖睦尔成为皇帝后不忘海南定安的情缘,转念一想:万泉河远在天边,这辈子是难得机会再南下重游了,倒不如在大都附近找一条与她相似的河流,也给这条河流定名为“万泉河”,这样一来,自己就可以随时到朝思暮想的“万泉河”来游览,等同于真的回到海南岛那条温情脉脉的河边了……于是,他想到了大都后面的清河,于是把清河的南支流———就是现在圆明园东面,临近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的那条河流,也命名为万泉河。文宗皇帝“问着青梅价亦高”的这段故事,曾经被海南琼剧团搬上琼剧舞台,取名《青梅记》,于1989年参加第二届中国艺术节(广州)汇演,1991年应邀晋京并进入中南海汇报演出。该剧获得海南省优秀精神产品一等奖和剧本创作奖。儋州市对乡土文化颇有研究的谢有造先生也曾以《文宗皇帝的定安情》为题,在报刊上发表文章作过详细介绍。琼海市万泉镇沿万泉河中游的东岸,现在还保存一座香火很旺的“中水侯王庙”,是很早以前人们为纪念王官和文宗皇帝的交好而募建的,老百姓求的是“愿天下常生好人,愿人常做好事”。庙的前面就是当年登船游览万泉河的“文宗渡口”。赏文宗身为藩王所具有的高尚情怀令人欣赏。

图帖睦尔 - 家庭

皇后

弘吉剌·卜答失里(被元惠宗流放致死)

子女

元文宗的子女见于史料记载的共有3个儿子,其余儿子即女儿均不见记载。   

长子:孛儿只斤·阿忒纳答剌 (生卒年不详)(早夭),1329年立为皇太子,次年死,卜答失里皇后生   

次子:孛儿只斤·古纳答剌(1326-1340),1333年立为皇太子,(后改名孛儿只斤·燕帖古思,被元惠宗流放致死,卒年15),卜答失里皇后生   

三子:孛儿只斤·太平衲(生卒年不详)(早夭),初名孛儿只斤·宝宁,卜答失里皇后生

图帖睦尔 - 元史—文宗

文宗圣明元孝皇帝,讳图帖睦尔,武宗之次子,明宗之弟也。母曰文献昭圣皇后,唐兀氏。大德三年,武宗总兵北边,帝以八年春正月癸亥生。十一年,武宗入继大统。至大四年,武宗崩,传位于弟仁宗。延祐三年,丞相铁木迭儿等议立英宗为皇太子,明宗以武宗长子,乃出之,居于朔漠。及英宗即位,铁木迭儿复为丞相,怀私固宠,构衅骨肉,诸王大臣,莫不自危。至治元年五月,中政使咬住告脱欢察儿等交通亲王,于是出帝居于海南。三年六月,英宗在上都,谓丞相拜住曰:“朕兄弟实相友爱,曩以小人谮诉,俾居远方,当亟召还,明正小人离间之罪。”未几,铁失、也先铁木儿等为逆,而晋王遂立为皇帝,改元泰定。召   

帝于海南之琼州,还至潭州,复命止之。居数月,乃还京师。十月,封怀王,赐黄金印。二年正月,又命出居于建康,以殊祥院使也先捏掌其卫士。初,晋王既为皇帝,以内史倒剌沙为中书平章政事,遂为丞相,狡愎自用,灾异数见,而帝兄弟播越南北,人心思之。致和元年春,大驾出畋柳林,以疾还宫。诸王满秃、阿马剌台,太常礼仪使哈海,宗正扎鲁忽赤阔阔出等,与佥枢密院事燕铁木儿谋曰:“今主上之疾日臻,将往上都。如有不讳,吾党扈从者执诸王、大臣杀之。居大都者,即缚大都省、台官,宣言太子已至,正位宸极,传檄守御诸关,则大事济矣。”三月,大驾至上都,满秃、阔阔出等扈从。西安王阿剌忒   

纳失里居守,燕铁木儿亦留大都。时也先捏私至上都,与倒剌沙等图弗利于帝,乃遣宗正扎鲁忽赤雍古台迁帝居江陵。七月庚午,泰定皇帝崩于上都。倒剌沙及梁王王禅、辽王脱脱,因结党害政,人皆不平。时燕铁木儿实掌大都枢密符印,谋于西安王阿剌忒纳失里,阴结勇士,以图举义。八月甲午,黎明,百官集兴圣宫,燕铁木儿率阿剌铁木儿、孛伦赤等十七人,兵皆露刃,号于众曰:“武宗皇帝有圣子二人,孝友仁文,天下正统当归之。今尔一二臣,敢紊邦纪,有不顺者斩!”乃手缚平章政事乌伯都剌、伯颜察儿,分命勇士执中书左丞朵朵,参知政事王士熙,参议中书省事脱脱、吴秉道,侍御史铁木哥、丘世杰,治书侍御史脱欢,太子詹事丞王桓等,皆下之狱。燕铁木儿与西安王阿剌忒纳失里共守内廷,籍府库,录符印,召百官入内听命。即遣前河南行省参知政事明里董阿、前宣政使答里麻失里,驰驿迎帝于江陵,密以意谕河南行省平章政事伯颜,令简兵以备扈从。是日,前湖广行省左丞相别不花为中书左丞相,太子詹事塔失海涯为中书平章政事,前湖广行省右丞速速为中书左丞,前陕西行省参知政事王不怜吉台为枢密副使,与中书右丞赵世延、同佥枢密院事燕铁木儿、翰林学士承旨亦列赤、通政院使寒食分典机务,调兵守御关要,征诸卫兵屯京师,下郡县造兵器,出府库犒军士。燕铁木儿直宿禁中,达旦不寐,一夕或再徙,人莫知其处。乙未,以西安王令,给宿卫京城军士钞有差,调诸卫兵守居庸关及卢儿岭。丙申,遣   

左卫率使秃鲁将兵屯白马甸,隆镇卫指挥使斡都蛮将兵屯泰和岭。丁酉,发中卫兵守迁民镇。又遣撒里不花等往迎帝,且令塔失帖木儿矫为使者自南来,言帝已次近郊,使民毋惊疑。戊戌,征宣靖王买奴、诸王燕不花于山东。己亥,征兵辽阳。明里董阿至汴梁,执行省臣,皆下之狱,又收肃政廉访司、万户府及郡县印。庚子,发宗仁卫兵增守迁民镇。辛丑,遣万户彻里帖木儿将兵屯河中。壬寅,河南行省以郡县阙人,权署官摄其事。癸卯,燕铁木儿之弟撒敦、子唐其势,自上都来归。河南行省杀平章曲烈、右丞别铁木儿。是日,明里董阿等至江陵。甲辰,帝发江陵,遣使召镇南王铁木儿不花、威顺王宽彻不花、湖广行省平章政事高昌王铁木儿补化来会。执湖广行省左丞马合某送京师,以别薛代之。河南行省出府库金千两、银四千两、钞七万一千锭,分给官吏、将士。又命有司造乘舆、供张、仪仗等物。乙巳,遣隆镇卫指挥使也速台儿将兵守碑楼口。河南行省杀其参政脱孛台。召陕西行台侍御史马扎儿台及行省平章政事探马赤,不至。丙午,诸王按浑察至京师。遣前西台御史剌马黑巴等谕陕西。丁未,撒敦守居庸关,唐其势屯古北口。   

命河南行省造银符,以给军士有功者。戊申,燕铁木儿又令乃马台矫为使者北来,言周王整兵南行,闻者皆悦。帝命河南行省平章政事伯颜为本省左丞相。河南行省遣前万户孛罗等将兵守潼关。己酉,诸王满秃、阿马剌台,宗正扎鲁忽赤阔阔出,前河南行平章政事买闾,集贤侍读学士兀鲁思不花,太常礼仪院使哈海赤等十八人,同谋援大都,事觉,倒剌沙杀之。庚戌,帝至汴梁,伯颜等扈从北行。以前翰林学士承旨阿不海牙为河南行省平章政事。发平滦民堑迁民镇,以御辽东军。辛亥,以燕铁木儿知枢密院事,亦列赤为御史中丞。壬子,阿速卫指挥使脱脱木儿帅其军自上都来归,即命守古北口。癸丑,铸枢密分院印。是日,上都诸王及用事臣,以兵分道犯京畿,留辽王脱脱、诸王孛罗帖木儿、太师朵带、左丞相倒剌沙、知枢密院事铁木儿脱居守。甲寅,剌马黑巴等至陕西,皆见杀。乙卯,脱脱木儿及上都诸王失剌、平章政事乃马台、詹事钦察战于宜兴,斩钦察于阵,禽乃马台送京师,戮之,失剌败走。丙辰,燕铁木儿奉法驾郊迎。丁巳,帝至京师,入居大内。贵赤卫指挥使脱迭出自上都,率其军来归,命守古北口。戊午,以速速为中书平章政事,前御史中丞曹立为中书右丞,江浙行省参知政事张友谅为中书参知政事,河南行省左丞相伯颜为御史大夫,中书右丞赵世延为御史中丞。己未,以河南万户也速台儿同知枢密院事。罢回回掌教哈的所。上都梁王王禅、右丞相塔失铁木儿、太尉不花、平章政事买闾、御史大夫纽泽等,兵次榆林。升宜兴县为州。隆镇卫指挥使黑汉谋附上都,坐弃市,籍其家。九月庚申朔,燕铁木儿督师居庸关,遣撒敦以兵袭上都兵于榆林,击败之,追至怀来而还。隆镇卫指挥使斡都蛮以兵袭上都诸王灭里铁木儿、脱木赤于陀罗台,执之,归于京师。遣使即军中赐脱脱木儿等银各千两,以分给军士有功者。赐京师耆老七十人币帛。命有司括马。中书左丞相别不花言:“回回人哈哈的,自至治间货官钞,违制别往番邦,得宝货无算,法当没官,而倒剌沙私其种人,不许,今请籍其家 。”从之。燕铁木儿请释马合某,从之。陕西兵入河中府,劫行用库钞万八千锭,杀同知府事不伦秃。壬戌,遣使祭五岳、四渎。命速速宣谕中外曰:“昔在世祖以及列圣临御,咸命中书省纲维百司,总裁庶政,凡钱谷、铨选、刑罚、兴造,罔不司之。自今除枢密院、御史台,其余诸司及左右近侍,敢有隔越中书奏请政务者,以违制论,监察御史其纠言之。”以高昌王铁木儿补化知枢密院事,也先捏为宣徽使。给居庸关军士糗粮,赐镇南王铁木儿不花等钞有差。征五卫屯田兵赴京师。安南国来贡方物。赐上都将士来归者钞各有差。枢密院臣言:“河南行省军列戍淮西,距潼关、河中不远,湖广行省军,唯平阳、保定两   

万户号称精锐,请发蕲、黄戍军一万人及两万户军,为三万,命湖广参政郑昂霄、万户脱脱木儿将之,并黄河为营,以便征遣。”从之。召燕铁木儿赴阙。上都诸王也先帖木儿、平章秃满迭儿,自辽东以兵入迁民镇,诸王八剌马、也先帖木儿以所部兵入管州,杀掠吏民。丙寅,命造兵器,江浙、江西、湖广三省六万事,内郡四万事。丁卯,燕铁木儿率诸王、大臣伏阙请早正大位,以安天下,帝固辞曰:“大兄在朔方,朕敢紊天序乎?”燕铁木儿曰 :“人心向背之机,间不容发,一或失之,噬脐无及 。”帝曰 :“必不得已,必明著朕意以示天下而后可。“赐西安王阿剌忒纳失里、镇南王帖木儿不花、威顺王宽彻不花、宣靖王买奴等,金各五十两、银各五百两、币各三十匹。遣撒敦拒辽东兵于蓟州东流沙河,元帅阿兀剌守居庸关。上都   

军攻碑楼口,指挥使也速台儿御之,不克。戊辰,大司农明里董阿、大都留守阔阔台,并为中书平章政事。募勇士从军。…… 昔我皇祖武宗皇帝升遐之后,祖母太皇太后惑于憸慝,俾皇考明宗皇帝出封云南。英宗遇害,正统浸备,我皇考以武宗之嫡,逃居朔漠,宗王大臣同心翊戴,肇启大事,于时以地近,先迎文宗,暂总机务。继知天理人伦之攸当,假让位之名,以宝玺来上,皇考推诚不疑,即授以皇太子宝。文宗稔恶不悛,当躬迓之际,乃与其臣月鲁不花、也里牙、明里董阿等谋为不轨,使我皇考饮恨上宾。归而再御宸极,思欲自解于天下,乃谓夫何数日之间,宫车弗驾。海内闻之,靡不切齿。又私图传子,乃构邪言,嫁祸于八不沙皇后,谓朕非明宗之子,遂俾出居遐陬。祖宗大业,几于不继。内怀愧慊,则杀也里牙以杜口。上天不佑,随降殒罚。叔婶不答失里,怙其势焰,不明明考之嗣,而妄立孺稚之弟亦怜真班,奄复不年,诸王大臣以贤以长,扶朕践位。国之大政,属不自遂者,讵能枚举。每念治必本于尽孝,事莫先于正身,赖天之灵,权奸屏黜,尽孝正名,不容复缓,永惟鞠育罔极之恩,忍忘不共戴天之义。既往之罪,不可胜诛,其命太常彻去脱脱木儿在庙之主。不答失里本朕之婶,乃阴构奸臣,弗体朕意,僭膺太皇太后之号,迹其闺门之祸,离间骨肉,罪恶尤重,揆之大义,削去鸿名,徙东安州安置。   

放燕帖古思于高丽,未至,月阔察儿害之于中道。

更新日期:2024-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