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维尔·费恩

简介:斯维尔?费恩(生于1924年)在二战后不久接受了建筑学教育,并迅速成为同代挪威建筑师中的佼佼者,也是在国外名气最大的挪威建筑师。斯维尔·费恩(SverreFehn)的建筑作品影响了几代挪威建筑设计师并在国际上赢得广泛声誉。这位建筑师在1997年迎来了最高的国际荣誉,先后获得普利兹克建筑奖和海因里希?特森诺金奖(HeinrichTessenowGoldMedal)。他在构思方面的天赋还得益于出色的绘图技巧和独特而富有诗意的自我表达能力的辅助。
[展开]

斯维尔·费恩的个人经历

设计历程

 

费恩的老师阿尔内u2022克尔斯莫(ArneKorsmo)在他事业早期曾发挥过重要影响。1952至53年,费恩曾前往摩洛哥进行访问。他在那里遇到的自然纯朴建筑,为他的进一步发展定下了基调。一年之后,他在巴黎与法国重要建筑师让u2022普鲁威(JeanProuve)共同工作和学习,并尽其所能地吸收勒u2022科比西耶(LeCorbusier)的作品。这些国际经验帮助他将当时最为成熟的建筑方法和朴素的民间建筑手法融合在了一起。费恩及其同事盖尔u2022格龙(GeirGrung)1955年以在奥斯陆设计了现代主义风格的厄肯养老院获得突破性进展。三年之前,费恩、格龙和七位其他年轻建筑师与阿尔内u2022科尔斯莫共同成立了挪威的“奥斯陆进步建筑师小组”(PAGON),开始推广现代主义建筑。时年34岁的费恩于1958年因设计布鲁塞尔世界博览会的挪威展馆而获得国际承认。60年代,他设计了其职业生涯中的两件精品:威尼斯双年展的北欧展厅和挪威哈玛尔市的黑德马克博物馆。该博物馆很可能是费恩最伟大的成就。这标志着他脱离纯现代主义转向独创的、更具个性的建筑风格。

在1971至77年之间,费恩亲眼目睹了他在设计斯卡达伦聋哑学校过程中产生的构思成为现实。学校的许多建筑错落有致地坐落于奥斯陆以北霍门科洛森的坡地上。近年来,费恩设计了一连串受到高度称赞的挪威博物馆:如位于菲亚尔兰的挪威冰川博物馆(1991)、位于阿尔弗达尔的奥克茹斯特中心(1996)、位于鄂尔斯塔的伊瓦尔u2022奥森中心(2000)和位于霍尔登的挪威摄影博物馆(2001)。费恩还设计了大量出色的私人住宅,其中包括布斯克别墅。1990年,该别墅在班布勒市竣工后不久便被宣布为官方标志性建筑。他还以极富创意的展览会设计师而著称,其杰作包括1972年中世纪教堂艺术展览会和名为“中国武士展”的古代陶俑展览会。他的一些最富新意的作品是为参加建筑比赛而创作的,并在比赛中屡屡获胜。然而不幸的是,其获胜理念成为现实的却为数甚少。

影响

 

这位建筑师在1997年迎来了最高的国际荣誉,先后获得普利兹克建筑奖和海因里希u2022特森诺金奖(HeinrichTessenowGoldMedal)。他在构思方面的天赋还得益于出色的绘图技巧和独特而富有诗意的自我表达能力的辅助。他1975至95年曾在奥斯陆建筑学院担任教授并且是挪威、芬兰、苏格兰、英国和美国建筑协会和机构的荣誉会员。他还是丹麦和瑞典皇家科学院的荣誉院士。他1993年荣获法国建筑科学院金质奖章并在2001年成为第一位格罗什奖章(Groschmedal)的获得者。格罗什奖的建立是为了纪念挪威建国以来的开创性建筑作品。斯维尔u2022费恩还被授予挪威皇家圣u2022乌拉夫荣誉勋爵的头衔。斯维尔u2022费恩最新的一项设计是即将于2007年春天在奥斯陆落成的“挪威建筑博物馆”。该博物馆原是一座建于1830年的银行大楼,在改建过程中增加了一个独立的专门用于办展的展厅。

斯维尔·费恩

设计成就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挪威出现了一批名声显赫的建筑家,在上个世纪其余的时间统治着挪威的建筑界。当这批人中的大多数纷纷退休、去世后,又涌现出新一代正在获得国内外承认的才华横溢的年轻建筑师。值得瞩目的年轻建筑师包括:位于斯塔凡格的挪威石油博物馆(1999)和通斯堡图书馆(1992)的设计者伊瓦尔·伦德(IvarLunde)和莫尔藤·勒弗塞特(MortenLøvseth);位于夏勒的挪威计量认证局总部大楼(1997)和位于德拉门的古斯柯根学校(2001)的设计者克丽丝汀·雅蒙德(KristinJarmund);位于乌伦斯凡的挪威农作物研究所实验室(1999)的设计者伦德·哈格姆(LundHagem);位于喀拉谢克的萨米议会大厦(2000)的设计者斯泰因·哈佛森(SteinHalvorsen)和克里斯蒂安·桑德比(ChristianSundby);基托伊海岸控制大楼(1999)的设计者雅蒙德(Jarmund)和维格斯内斯(Vigsnes);位于霍尔登的厄斯特福德大学学院(2004)的设计者雷乌夫·拉姆斯塔(ReiulfRamstad);阿斯克火化场太平间(2000)的设计者卡尔-维果·霍姆巴克(Carl-ViggoHølmebakk);以及位于奥斯陆的莫腾斯鲁德教堂(2001)的设计者杨·乌拉夫·阎森(JanOlavJensen)和波尔·斯科德文(BørreSkodvin)。

还有一些成绩斐然的建筑事务所也值得提及。伦德与斯洛托(Lund&Slaatto)建筑事务所是二战之后挪威首屈一指的建筑事务所。该事务所最近的重要设计项目是位于哈马尔的一座中世纪教堂遗址的保护性气候控制玻璃结构(1998)。来访者将这一壮观的玻璃结构本身也视为一座神圣的建筑。斯维尔·费恩(SverreFehn)的建筑作品影响了几代挪威建筑设计师并在国际上赢得广泛声誉(详见“斯维尔·费恩”章节)。尼尔斯·托普(NielsTorp)因设计了位于斯德哥尔摩的斯堪的纳维亚航空公司(萨斯航空公司)新总部大楼在国际上声名鹊起。在那之后,他又为英国航空公司在伦敦郊区设计了一幢规模更大的新总部大楼。托普还主持设计了奥斯陆市中心码头工业区阿克·布吕格的大部分建筑,将其改造成为一个备受欢迎的商业、办公、住宅区。另一个赢得国际声誉的建筑事务所是斯诺赫塔(Snøhetta)建筑事务所(详见“90年代挪威建筑”章节)。斯诺赫塔建筑事务所为奥斯陆市设计的新歌剧院将于2008年竣工。

新歌剧院将坐落于首都正在更新改造的海滨中心区比约维卡。港口区的其他部分已经划定为新的住宅市容开发区。奥斯陆原西线火车站周围的地区也被列为新开发区。还有计划在市中心建设一个大型博物馆群。建筑设计业近年来的重大事件之一是位于嘉德莫恩的奥斯陆新国际机场的启用。这个以木材、石料和玻璃组成的机场终端大楼(1999年,阿维亚普兰建筑事务所设计)拥有简约开放的设计和精致细密的装修。机场是国家的大门,为前来挪威的航空旅客提供了一个宾至如归的访问起点。机场终端大楼的布局、道路体系、相邻的高速铁路系统以及与机场相关的各种建筑无不展示出挪威建筑师和开发商谋求开发优质基础设施的坚定信念。

建筑美学

 

黑格尔曾对中西园林建筑做过这样的美学概括:它们(西方)照比例接近高大的宫殿,树木是栽成有规律的行列,修剪的很整齐,围墙也是用修剪整齐的篱笆来照成的,这样就把大自然改造成一座露天的大厦.”中国的园林建筑则大异其趣,追求的不是几何式的规整性,而是自由性;不是抽象化了的人工技能之美,而是具象化的自然丰韵之美,黑格尔也指出中国园林艺术建筑“是一种绘画,让自然事物保持自然形状,力图模仿自由的大自然。”有自然之礼,得自然之趣。将中国园林与西方园林作一比较,似能更看出中国园林建筑的意境之美,西方园林建筑,突出的是人工之美、技术之美,平面的立体的几何式图形触目可见,一切景物建构无不体现方中矩、圆中规的精确的数的关系。西方园林正是通过数的关系,把几何学、物理学、建筑工程学的成果加以物化。中国古典园林艺术追求的是“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园林艺术深受道家思想的浸染,以模拟自然山水去取胜。它打破了严格的中轴对称布局,可以说是对儒家理性制建筑的一次反动。

“纳千顷之汪洋,收四时之烂漫”,将空间意识转化成时间过程,营造出一个广阔自由的审美世界。为了创造园林的意境,为了创造“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园林艺术采取虚实相生、分景、隔景、借景等手法,组织空间、扩大空间,丰富了美的感受。沈复在《浮生六记》里谈到了虚实相生的手法,他说:“虚中有实者,或山穷水尽处,一折而豁然开朗;或轩阁设厨处,一开而可通别院。实中有虚者,开门于不通之院,映以竹石,如有实无也;设矮栏于墙头,如上有月台,而实虚也。”③可见虚中有实,实中有虚,都是为了在观赏者的心理上扩大空间感。空间本来是小的,可以增加景色的层次,使景色趣味多样化。这样在观赏者的心理上,空间的容量就增大了。借景则是把观赏者的目光引向园林之外的景色,从而突破了有限的空间,达到无限的空间。陶渊明的名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就是借景的最好例子。中国园林在美学上的最大特点是重视艺术境界的创造。中国古典园林的美不是一座孤立的建筑物的美,而是艺术境界的美。

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建筑楼台亭阁,都要服从于创造意境的要求,有助于扩大空间,要有助于游览者的美的感受。它们的审美价值主要并不在于这些建筑本身,而在于通过这些建筑,通过这些门窗,欣赏到外界无限空间中的自然景物。在这里窗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而西方的大教堂也有窗子,那些镶嵌着彩色玻璃的窗子,不是为了使人接触外面的自然界,更多的是为了渲染教堂内部的神秘气氛。

艺术盛宴

 

乘船在威尼斯S型运河上行驶,必须经过一座有名的木结构大桥,每届双年展都会在这座桥上悬挂一条横幅,以提醒人们关注正举行的51届威尼斯双年展,今年也一样,横幅上写着法国多媒体艺术家PatrickMimran的一句话:艺术不必通过丑陋来显示聪明。北欧:奢侈的空旷,北欧馆(斯堪的纳维亚)是由挪威在国际上享有盛名的建筑家斯维尔·费恩(SverreFehn)所设计,是成熟的建筑方法和朴素的民间建筑手法相融合的杰作。是绿园城堡国家馆群中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建筑。然而今年的北欧馆非常特别,建筑原来有的两面墙被临时去掉,流向宽广、开放的大空间,在这个大空间中什么也没有,只能听到挪威艺术家MatiasFaldbakken播放的自然的声音。这是北欧馆策展人一个重要的概念,阿莎·那金(AsaNacking)以移动代替增加,试图突破传统的展览模式。建筑,在文化本质上,无论古今中外,都是人类所创作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展现于大地的一种空间文化形态,它以其特殊的“词汇”,表达着一定的人生观、宇宙观、审美心理和审美感受。它既是时代特征的综合反应,也是民族文化的集中体现。正如罗杰·斯克舍登在其《建筑美学》中所言:“建筑艺术和建筑美学问题实际上是个哲学问题。”中国的宫殿,欧洲的教条,伊斯兰的礼拜寺,印度所得曼茶罗,日本的苦山水,无不充盈着丰富多彩而又博大精深的文化哲理。中国传统建筑深受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和道家的浸染,以其深厚的哲学底蕴和特殊的建筑语言而迥异于西方。儒家规范,老庄风神铸就了它光彩照人的绚丽丰姿和独具品格的美学神韵,表示了清醒的理性精神和诗意的浪漫情怀。

更新日期:2024-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