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胜

简介: 赵胜(?-前251)战国时赵国宗室大臣,即平原君,惠文王之弟。他任赵国宰相时,礼贤下士,门下宾客至数千人。惠文王死后,孝成王继位,他继任宰相,受封于东武城(今河北故城西南),为“战国四公子”之一。赵孝成王七年(前259年)长平之战后,秦军围困邯郸,形势十分危急。赵胜尽散家财,发动士兵,坚守城池,长达三年之久。以后,他又多次派遣使者向魏国告急,并且亲自率门客毛遂等人前往楚国求援。魏、楚两国援军到来,解了邯郸之围。
[展开]

赵胜的个人经历

赵胜 - 人物简介

赵胜(?-前251)战国四公子之一,赵国贵族。即平原君。赵武灵王之子,惠文王之弟。因贤能而闻名。刻于东武(今山东武城),号平原君。他礼贤下士,门下食客至数千人,和朋友关系处理的很好。但不注意礼貌对待平民,后在一名门客的指导下和平民搞好了关系,威名大震。平原君初为赵惠文王之相,赵惠文王死后,又为赵孝成王之相。赵孝成王七年(前259),秦军进围赵都邯郸(今属河北〕,赵田派平原君向魏和楚求援。九年,食客毛遂自告奋勇,同平原君去楚国求援,说服了楚王,派春申君率军救赵。此即“毛遂自荐”。援军到来之前,邯郸城内兵困粮尽,平原君尽散家财,发动士兵坚守城池。直到楚军和魏信陵君援兵赶到,解邯郸之围。赵平原君虽立大功,却不向赵王请封。有一次和秦昭王喝酒,秦昭王想让他杀他的好友魏相魏齐,但他却厉声拒绝了。赵孝成王十五年卒。武安君记叙:“至于平原君之属,皆令妻妾补缝于行伍之间。臣人一心,上下同力,犹勾践困于会稽之时也”。

赵胜 - 喜宾客

平原君喜宾客,有客数千人。平原君家有楼房临近民家。民家有个瘸腿的人,蹒跚地去汲水。平原君的美人在楼上看见后,大笑。第二天,瘸腿人到平原君家门口,说:“我听说您‘喜士’。士不远千里而来,是因为您‘能贵士而贱妾’。我不幸得了手脚不灵活的病,您的爱妾却在楼上讥笑我,我要得到讥笑我的人头”。平原君笑着许诺。瘸腿人一走,平原君笑着说:“你看这小子,竟然因为一笑就要杀我的美人,不太过分了吗?”事后一年多,门客离去的超过半数。平原君奇怪地问门客:“胜待你们没有失礼的地方,为什么离去的人这么多?”有个门客回答说:“因您不杀讥笑瘸腿的人,都认为您爱色而贱士,所以就离去了。”平原君乃斩了那位美人的头,并亲自登门谢罪。门客才又渐渐回来。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载:赵国的田都吏赵奢,主管收租税而平原君家不肯交纳。赵奢依法杀了平原君家九个管事人。平原君怒,将杀赵奢。赵奢说:“君于赵为贵公子。今纵君家而不奉公,则法削,法削则国弱,国弱则诸侯加兵。诸侯加兵,是无赵也,君安得有此富乎?如果以君之贵,奉公如法,则上下平,上下平则国强,国强则赵固,而君为贵戚,岂轻于天下?”平原君以为贤,将赵奢推荐给赵王。赵王任用赵奢治理国赋,“国赋大平,民富而府库实”。

《史记·范睢蔡泽列传》载:秦昭王四十一年(公元前266年),用范睢为相。适逢魏王派须贾出使秦国。范睢叫须贾带口信给魏王,立即把他的仇人魏齐的脑袋送来,否则将要屠大梁。魏齐听说害怕了,逃到赵国,藏匿在平原君家。第二年,秦昭王听说魏齐在平原君家,就给平原君写了一详细而表面友好的书信,说:“我听说您的高义,愿作布衣之友,希望您到我这里来,愿意与您为十日之饮”。平原君畏惧秦国,便至秦见秦王。在饮酒间,秦王对平原君说:“昔日周文王得吕尚以为太公,齐桓公得管夷吾以为仲父,今天范君也是我的叔父。范君的仇人在您家,愿您使人取其头来。不然我不放您出关。”平原君说:“魏齐是我的朋友,就在我家,也不应当交出来,何况又不在我家。”秦王又给赵王写信说:“范君的仇人魏齐在平原君家,王赶快使人把他的头送来。不然的话,我将发兵攻赵,且不放平原君出关。”赵孝成王发兵围平原君家。魏齐夜间逃出,见赵相虞卿。虞卿解相印与魏齐逃至大梁,欲通过信陵君而去楚。信陵君畏秦,犹豫不肯见,由于侯嬴从旁劝说,才到郊野迎接。魏齐听说信陵君开始对见他有难意,怒而自杀。赵王终于将魏齐的头送到秦国,秦昭王才放平原君回国。

赵胜 - 人物事迹

公元前262年(秦昭王四十五年,赵孝成王四年)秦攻韩的野王(今河南沁阳县),野王降秦。韩的上党郡(治所在壶关今山西长治市)与本国的通路被切断。上党太守冯亭遣使者对赵王说:“韩不能守上党,吏民都乐于归赵,而不愿意入秦。”赵王先与平阳君赵豹商议。赵豹认为赵国接受上党,将“祸大于所得”。赵王又跟赵胜、赵禹商议,他们都认为,用兵百万,攻战逾年,也未必能得一城,今坐受有城市邑十七,这是个大利,不可坐失时机。赵王令平原君去接收土地,并传达赵王的命令:“以三万户之都封太守,千户封县令,诸吏皆益爵三级,民能相集者,赐家六金。”赵国又派廉颇进军长平(今山西高平县西北),抵御秦军。公元前260年,赵王中秦的反间计,以赵括代廉颇为将,秦将白起大破赵军于长平。奏赵长平之战的第二年,秦军围攻赵的都城邯郸。赵国倾全力死守邯郸,又向楚、魏紧急求援。

秦军围邯郸后,赵国派平原君到楚国去求救兵,订立“合纵”抗秦的盟约。平原君决定在门客中挑选二十名文武全才的人一同去。选来选去,只选出十九人,再也选不出来了。这时候,门客中有个叫毛遂的,向平原君自我推荐,说自己愿意凑满二十人的名额,一齐到楚国去。平原君问他到门下有几年了。毛遂说有三年了。平原君说:“贤士处世,好象锥处囊中,锥尖马上就会露出来。先生在我这里已经三年了,却没有人称赞过你,我也没有听说你有什么本领。你不能去,留下吧。”毛遂说:“我今日才得请处囊中。如果我早得处囊中,整个锥子都会露出来,不只是露出一点点尖来。”平原君终于让毛遂一同去楚国。

到了楚国以后,平原君在楚国宫廷上与楚考烈王商谈合纵抗秦的事,从早上谈到中午,也没有结果。十九个门客都对毛遂说:“先生上。”毛遂手按着剑把,跨着石阶走上去对平原君说:“合纵抗秦有利,不合纵有害,两句话就可以决定了,您们从早谈到中午还没有订结盟约,这是为什么?”楚王问平原君说:“这位是干什么的?”平原君说:“是我手下办事的人。”楚王就大声呵斥说:“还不下去,我是在跟你的主人说话,你上来做什么!”毛遂手按剑把,逼近楚王说:“大王敢这样呵斥我,是仗着楚国的军队多。现在,我跟大王的距离不到十步,大王的性命握在我手里,楚国的军队虽多,也帮不了您的忙。当着我的主人,您为什么这样无礼的呵斥!况且我是为赵。”毛遂的义正词严和威逼,使楚王连声答应说:“是啊,是啊!先生的话有道理,我愿意把整个国家奉献给合纵抗秦的盟约。”毛遂问:“决定合纵了吗?”楚王说:“决定了。”毛遂对楚王身边的人说,去拿鸡、狗、马的血来。毛遂捧着盛血的铜盘,跪着献给楚王,说:“请大王首先歃血定盟,其次是我的主人歃血,再次就是我。”就这样,在殿堂上订立了合纵抗秦的盟约。毛遂又左手拿着盛血的盘,用右手招呼那十九人说:“您们就在堂下歃血吧!公等碌碌,所谓因人成事者”。

赵胜

平原君回到赵国后,很有感慨地说:“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胜不敢复相士。”从此待毛遂为上客。

秦军围邯郸,赵国多次向魏国求救,魏安釐王派将军晋鄙领兵十万救赵。秦王派使者威胁魏王说:“赵国都很快就会攻下,谁敢救赵,秦攻下赵以后就先打谁。”魏王畏惧秦国,令晋鄙在邺(今河北临漳县西南),停军筑壁垒,不再前进。名义上是救赵,实际上是在观望形势的变化。

平原君的夫人是魏国信陵君的姐姐。平原君写信责怪信陵君说:“我以为你有救济别人困难的高义,现在邯郸这样危急,魏国的救兵不来,你却无动于衷。纵然你轻易地抛弃我,难道你也不可怜你姐姐吗?”信陵君屡次请魏王发兵救赵,魏王都不答应。他只好采用了侯嬴的意见,使人偷出魏王的兵符,夺晋鄙军救赵。

在邯郸被围,楚魏救兵又都未到的危急时刻,平原君听从了邯郸传舍吏子李谈的建议“令夫人以下编于士卒之间,分功而作。家之所有,尽散以飨士”。得敢死的士卒三千人,由李谈率领与秦军战,又适逢魏楚的救兵来到,秦军败退,邯郸解围,时在公元前257年。

邯郸解围后,虞卿为平原君向赵王请求增加封地。平原君听从了门客公孙龙的意见,没有接受。平原君死后,“子孙代,竟与赵惧亡”

赵胜 - 平原君纳谏

平原君回到赵国后,楚国派春申君带兵救赵,魏国的信陵君也窃符带兵来救赵国,都还没有赶到。秦国军队猛攻邯郸,邯郸危急,快要投降了。平原君对此忧心忡忡。邯郸传舍吏(管理馆驿的官员)的儿子李同对平原君说:“殿下难道不担心赵国亡国吗?”平原君回答说:“赵国一旦亡国,我就成了俘虏,怎么能不担忧呢!”李同说:“现在邯郸的百姓都到了吃骨头和易子相食的地步了,真可以说到了危急时刻。可是殿下您的后宫之中,还养着好几百人,婢妾们穿绸裹缎,吃大鱼大肉,而老百姓却衣不蔽体,食不果腹,连糟糠都视为珍宝而不嫌弃。百姓困苦不堪,兵器消耗殆尽,有的人甚至削木头来做武器,可殿下的器物钟罄等还好好地方在那里。如果秦国攻破赵国,殿下还能拥有这些东西吗?如果赵国得以保全,殿下还怕得不到这些吗?现在殿下您真应该把家里的奴仆用人编进队伍里,共同来保卫邯郸,并散尽家里的资财,用来封赏将士,越是这样危难困苦的时候,大家越是容易感念您的恩德。”于是,平原君听了李同的话,结果得到了一支三千人的敢死队。李同带领这支敢死队与秦兵交战,迫使秦兵后退三十里。又赶上楚、魏两国的援兵到达,所以,秦兵撤退,邯郸又得以保全。李同在这次战争中战死了,平原君就加封的父亲为李侯。虞卿想以信陵君使邯郸保全为由为平原君请求封赏,公孙龙听了之后,连夜来见平原君,他对平原君说:“虞卿想以信陵君使邯郸保全为由为殿下您请求封赏,可有这回事啊?”平原君说:“是有这么回事。”公孙龙说:“这绝对不行。大王所以任命殿下为赵国相国,并不是因为殿下的才智能为在赵国为人可及;之所以割东武城封赐于殿下,并不是因为殿下您有战功,而是因为国人没有功勋,而您又是大王亲戚的缘故。殿下您所以能不顾及自己有缺点而接受相国职位,不理会自己无战功而得到封地,也是因为您是赵王亲戚的缘故。而今如果您因为信陵君保全邯郸而请求封赏,那算是以亲戚的身份接受封赐,还是以国人的身份计较战功。这实在是不行啊!况且,虞卿两头受益,如果事成,他就会得到重用,事不成,他也卖给您个人情,您绝对不能听他的!”平原君于是没有听虞卿的话去请求封赏。

赵孝成王十五年,公元前251年,平原君去世,他的子孙们承袭了他的爵位,直到与赵国一同灭亡。

赵胜 - 评论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太史公曰:平原君,翩翩浊世之佳公子也,然未睹大体。鄙语曰‘利令智昏’,平原君贪冯亭之邪说,使赵陷长平四十余万众,邯郸几亡。”

《史记集解》引谯周的话说:“长平之陷,乃赵王信间易将之咎,何怨平原受冯亭哉?”两说似以谯周说为长。

《荀子·臣道》篇说平原君能够协同有见识的人,“率群臣百吏”,“以解国之大患,除国之大害”,而能“尊君安国”。

赵胜 - 赵胜墓

平原君赵胜墓位于河北,邯郸,肥乡县元固乡西屯庄,现存封土高2.5米,占地面积16平方米。

赵胜,战国时期赵惠文王之弟,是赵惠文王及孝成王的相国,号平原君,他与齐国孟尝君、楚国春申君、魏国信陵君合称战国“四君子”,卒于赵孝成五十三年(公元前25年),葬肥义之乡(今肥乡县)。唐《元和郡县志》及肥乡历代县志均载赵胜墓在肥乡城南八里西屯庄。现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更新日期:2024-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