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元凤

简介:金元凤(朝鲜语:,1898年8月13日-1958年11月),号若山(),一名金若山。韩国独立运动家,政治家,义烈团团长、朝鲜义勇队总队长、韩国光复军少将副总司令。曾任朝鲜民族革命党副党首兼总书记、人民共和党委员长。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成立,金元凤被选举担任第一任监察相,朝鲜战争爆发后任检阅相,1954年任劳动相,1956年当选朝鲜劳动党中央委员,1957年当选为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副委员长,1958年11月肃清南朝鲜劳动党和延安派时被肃清。
[展开]

金元凤的个人经历

基本内容

金元凤(朝鲜文:,1898年8月13日-1958年11月),号若山(),一名金若山,也曾化名崔林、陈国斌。韩国独立运动家,政治家,义烈团长、朝鲜义勇队大将。庆尚南道密阳郡府北面甘川里出生。曾任民族革命党副党首兼总书记、人民共和党党首。朝鲜劳动相,国家检阅相。

金元凤8岁入家乡的同和学堂学习汉语,接受正统的儒家传统教育。16岁来到汉城(今首尔),进入爱国志士创办的中央学校学习。在校期间,他组织练武团,团聚反日力量。1916年来到中国天津,进入天津德华学堂学习德文。1918年9月,进入金陵大学学习。1919年11月9日,他与尹世胄(即石正)、梁健浩、韩凤根、韩凤仁、金玉、姜世宇、李成宇、徐相洛、权俊、申哲休、郭在骥、梁东宣等在吉林城成立以实施暗杀手段为主的反日独立团体朝鲜义烈团,他被推举为团长。据1928年11月该团发表的《建团九周年纪念宣言》统计,他们共进行了大小23次暗杀破坏活动。

1926年春,他来到上海找到在此秘密主持黄埔军校招生的陈果夫。经其介绍,化名崔林考入黄埔军校第四期步兵科。在校期间,他与金山在广州发起创建朝鲜革命青年联盟,并创办机关刊物《革命行动》。1927年1月毕业后,留校任下级军官。参加过北伐战争。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他将朝鲜义烈团的活动中心从中国北方移往南京,此后他在这里活动了6年时间。他先与“东北义勇军后援会”及“东北难民后援会”等团体联络,并得到这些团体的资助。132年3月起,金若山化名陈国斌,开始与他黄埔同期生、国民党三民主义力行社书记滕杰多次接触,谋求国民党官方对于韩国独立运动的支持。1932年10月20日,朝鲜革命干部学校(对外称“军事委员会干部训练班第6队”)在力行社的训练基地南京汤山祠庵开学,中方负责人何应钦、滕杰,韩方负责人为金若山。首批40人入学,次年4月22日,26名学员毕业。旋被金若山派往上海、北平、天津、东北以及朝鲜国内工作。1933年9月17日,朝鲜革命干部学校第2期在南京郊区江宁镇开学,次年4月20日举行毕业典礼。54名学员中,除1人病退外,20人转入中央军校洛阳分校继续学习,34人毕业后即走上了反日斗争的前线。1935年4月2日,第3期44名学员在牛首山开学(一迁移至南京花露巷胡家花园),10月5日,其中的36人毕业。其后分3批移往南京夫子庙后敷营16号,继续秘密接受政治军事训练。此后,迫于日本方面的压力,朝鲜革命干部学校被迫结束。

九·一八事变后,在他的努力下,韩国独立运动各团体先后成立了“韩国对日统一战线同盟”和“朝鲜民族革命党”。1932年11月,他还派遣柳基锡、金世雄赴北平,与蒙古首领那彦图亲王、德色赖托布等创建“中华五族救国大同盟”。

金元凤

中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金若山以朝鲜民族革命党的名义就七七事变发表《告同志同胞书》,号召韩国侨胞“要以不惜最后一滴血的觉悟,来参加光荣的抗日战争”。8月,他在南京主持召开朝鲜民族革命党代表大会,决定组织义勇军参加中国抗战。1937年底,他派遣83名韩国青年到江西中央军校星子分校受训(“第6期特别训练班”),次年5月毕业抵达武汉。金若山以此为建军的基干力量,在中国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的支持下,于10月10日正式成立了朝鲜义勇队。义勇队初期约有队员近百人,编组成2个区队。一区队队长朴孝三,主要在湖南、江西活动;二区队队长李益凤,主要在安徽、河南活动。本部初设于武汉,后迁移至桂林、重庆。1939年10月,经军委会批准扩编为3个支队,人数达到314人。

1941年3月,义勇队绝大部分成员分4批北渡黄河,进入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开始与中共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并肩对日作战。以后又在华北建立朝鲜独立同盟和朝鲜义勇军,获得了很大的发展,但与朝鲜义勇队本部脱离了关系。

1940年9月,大韩民国临时政府在中国政府支持下,成立了韩国光复军。1942年5月15日,国民政府军委会发布命令,原朝鲜义勇队改编为该军第一支队,任命金若山为副司令。在国民政府的要求下,1942年10月,韩国临时议政院召开第34届议会,补选议员34人,吸纳了金若山领导的朝鲜民族革命党等左翼人士;并改组了临时政府。1944年4月,金若山以光复军副司令的身份,在新组成的韩国临时政府中兼任军务部长。

更新日期:2024-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