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铨茂

简介: 王铨茂(1915年- ),曾用名王子廉,上海市人,中国近现代植物病理学家,农业教育家。在十字花科霜霉病菌生理分化和寄主抗性机制有较大成就。
[展开]

王铨茂的个人经历

王铨茂(1915年-    ),曾用名王子廉,上海市人,中国近现代植物病理学家,农业教育家。1940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农学院病虫害系,毕后后留校任助教。除担任植物病理学、真菌学等实验课外,还协助陈鸿逵教授作一点科研工作。在十字花科霜霉病菌生理分化和寄主抗性机制有较大成就;在稻瘟病的研究上,查清了湖北省稻瘟病的生理小种及其分布,并提出了综合防治的方法,在生产上产生巨大效益。1988年拍摄了《怎样防治稻瘟病》的科教片。

王铨茂 - 个人概述

王铨茂,曾用名王子廉,1915年9月10日出生于上海市一个小商家庭。因家境败落,8岁才上小学。1936年王铨茂从上海聂中丞中学毕业后,获上海扶轮社奖学金,考取了浙江大学农学院病虫害系。1937年日军入侵,上海沦陷,奖学金停发,经济来源断绝,靠勤工俭学维持学习。1940年大学毕业留校任助教。除担任植物病理学、真菌学等实验课外,还协助陈鸿逵教授作一点科研工作。1942年王铨茂赴金陵大学研究院攻读植物病理学,1944年毕业,获硕士学位,并留校任讲师。1945年赴美留学,在康奈尔大学植物病理系进修植物病理学等课程。1946年回国,在金陵大学任副教授,主讲植物病理学课程。

1947年王铨茂受聘于武汉大学农学院任教授。他亲自创办实验室,采集植病标本,自制恒温箱等设备。1951年华中农学院成立,王铨茂被任命为植保系召集人兼植病教研组组长。1953年受聘农业部华南热带作物研究所负责橡胶病害调查,在海南岛产胶区采集标本、协助成立标本室、确定科研项目。1954年回华中农学院至今。

王铨茂1959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先后担任《植物病理学报》、《植物保护学报》编委,中国植物病理学会第四届理事会顾问。

王铨茂 - 职业生涯

1940年 毕业于浙江大学农学院病虫害系。

1940-1942年 浙江大学农学院助教。

王铨茂

1942-1944年 金陵大学研究生院学习,获硕士学位。

1944-1945年 任金陵大学讲师。

1945年-1946年 在美国康奈尔大学学习。

1946年-1947年 任金陵大学副教授。

1947年-1950年 任武汉大学农学院教授。

1951年-1953年 任华中农学院教授兼植保系召集人,植病教研组组长。

1953年-1954年 任海南岛热带作物研究所研究员。

1954年-1969年 任华中农学院教授兼植保系副主任,植病教研组组长。

1970年-1978年 任华中农学院宜昌分院教授兼植保系主任。

1978年-1985年 任华中农学院教授兼植保系副主任,植病教研室主任。

1985年-1987年 任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兼植物保护系副主任,植病教研室主任。

王铨茂 - 成就影响

一、在十字花科霜霉病研究上的贡献

王铨茂从事十字花科霜霉病的研究是从大学学习时开始的,其毕业论文就是“十字花科霜霉病菌接种试验”。随后他进行了霜霉病菌生活史,生理分化,以及十字花科属、种和品种的抗病性的研究。他发现霜霉病菌能在贵州湄潭越夏过冬;划分了病菌的专化型和生理小种。发表了《十字花科霜霉病生理分化及寄主抗性现象》(1944年)、《十字花科霜霉病菌生活史》(1945年)、《十字花科植物对霜霉病菌抗病机制的研究》(1949年)等多篇论文。这些论文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为许多教科书收集、引用。

二、在玉米和水稻病害研究上的贡献

王铨茂将自己的研究内容尽量与病理生理结合起来,并将研究成果运用到实践中去。他在研究玉米小斑病时,证明有T、O两个生理小种存在。他所主持的“玉米品种对几种主要病害的多抗性鉴定”的研究,在生产上获得显著效益,已被植物保护工作者和玉米育种与制种工作广泛采用。

80年代初,湖北省鄂西山区发生了严重的稻瘟病。王铨茂及其同事,针对湖北省流行的稻瘟病开展了病菌生理小种及其分布的研究,并与省农牧厅配合,进行稻瘟病综合防治技术及其应用的探索。通过几年的边试验、边总结、边示范推广,全省稻瘟病迅速得到控制,据不完全统计,该项研究成果于1985年应用生产后,在鄂西山区、黄冈、宜昌、咸宁等地推广813.2万亩,共减少损失达2.4亿公斤。在经济上效益极为显著。

受到农业部全国植保总站的重视,他们不仅以通报的形式进行推广,而且向中国农业电影制片厂推荐,于1988年拍摄了《怎样防治稻瘟病》的科教片。

王铨茂 - 个人荣誉

《湖北经济植物病害初步名录》,该著作体现了湖北省特点,1978年获省科委颁发的二等奖。

“玉米品种对几种主要病害的多抗性鉴定”的研究1990年获得省科委评为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针对湖北省流行的稻瘟病开展了病菌生理小种及其分布的研究,1990年获得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1988年拍摄的科教片《怎样防治稻瘟病》,1990年获得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王铨茂 - 人物评价

王铨茂执教数十年,一贯注重教学质量。50年代,他提倡现场教学,总结出现场教学八字环节:访(访问农民)、观(调查观察)、备(集体备课)、综(综合分析)、讲(课堂讲授)、作(操作实习)、解(解答疑问)、总(总结提高)。学生普遍反映良好。由于他在教改中成绩卓著,1960年出席了湖北省和全国文教先进工作者群英会。

“文化大革命”中,虽然教学难以进行,但王铨茂一直任劳任怨地工作,先后开办过短训班、援外人员培训班及到分校任教工作。

1978年他回到学校,兼任植保系副主任和植病教研室主任,并开始招收植病专业研究生。为了开出学位课程真菌学,除了准备实验材料外,并组织教研室成员清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所采集、鉴定的标本,按真菌分类系统归类,最后汇成《湖北经济植物病害初步名录》,该著作体现了湖北省特点,曾获省科委颁发的二等奖。为了提高教学质量,1979年王铨茂率先开出了新分类系统真菌学。1984年开出植物病理生理学。这是在中国较早开出的一门新课程。此外,王铨茂还积极培养有关病毒、细菌和线虫病的专门人才,使教师队伍形成合理的结构;目前植物病理教研组已能开出全部专业基础课程。

王铨茂在植物保护事业上奋斗数十年,取得了较大的成就,尤其对中国华中地区的农业生产做出了重大贡献。

王铨茂 - 主要论著

1、王铨茂:《十字花科霜霉病菌生理分化及寄主抗病现象》,《科学农业》,1944,1:249-257

2、王铨茂:《十字花科霜霉病菌生活史》,《中国植物病理学会讯》,1945

3、王铨茂,竺万里:《水稻白叶枯病初期发展的观察报告》,《植物保护通讯》,1955,(10-11):1-6

4、王铨茂,张泽华:《稻瘟病的发生及防治技术总结》,《华中农学院学报》,1956,(2):97-103

5、王铨茂:《湖北省农作物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稻病部分》,湖北人民出版社,1962,1-17

6、王铨茂:《油菜霜霉病科研进展》,《湖北农业科学》,1963,(6):33-37

7、苏清实,王铨茂:《三种放线菌对几种主要水稻病害的防治研究(抗菌素研究)》,上海科技出版社,1963,4:53-56

8、王铨茂:《玉米小斑病菌生理分化和自交系、杂交种抗病性鉴定》,《湖北农业科学》,1979,(2):20-23

9、王铨茂:《油菜霜霉病·中国农作物病虫害(上册)》,农业出版社,1979,693-696

10、周茂繁,王铨茂,孟宪曾:《湖北省经济植物病害初步名录(附植物病原分类索引)》,《华中农学院学报增刊》,1981,2:30-40

11、王铨茂:《植物病害》,农业百科全书出版社,1982

12、王铨茂,许红,杨绳桃:《玉米对大斑病和小斑病多抗性异地鉴定》,《华中农学院学报》,1982,1(3):14-19

13、王铨茂,许红:《玉米对小斑病菌(Helminthosporium maydis Nish. & Miy.)的抗病性与过氧化物酶活性关系的研究》,《植物病理学报》,13 (3):60-62

14、王铨茂,杨绳桃:《玉米杂交种和自交系对多种病害的诱发病圃鉴定》,《植物保护学报》,1983,10(3):171-178

15、王铨茂译:《植物——病原物相互作用的生理学和生物化学》,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1-120

16、侯明生,杨绳桃,王铨茂:《湖北省稻瘟病菌生理小种及其分布研究》,《湖北农业科学》,1988(5):17-20

17、吴纯仁,王铨茂:《玉米对茎腐病菌抗性的生化研究》,《植物病理学报》,1988,18(4):250

18、吴纯仁,王铨茂:《玉米抗茎腐病与过氧化物酶及同功酶的关系》,《湖北农业科学》,1989,(6):14-16

19、王金华,王铨茂:《玉米丁布对玉米丝黑穗病菌抗性关系的研究》,《植物保护学报》,1989,16(3):187-191

20、王铨茂,艾仁孝,侯明生,杨绳桃:《湖北省稻瘟病综合防治技术及其应用的研究》,《湖北植物保护》,1990,(1):3-6

王铨茂 - 参考资料

[1] 人物ABC http://www.rwabc.com
[2] 知网空间 http://www.cnki.com.cn/Journal/A-A6-ZWSL-1992-04.htm
[3] 国立浙江大学 http://www.ncku1897.net/index.aspx

更新日期:2024-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