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严

简介: 李严字正方,南阳人也。少为郡职吏,以才干称。荆州牧刘表使历诸郡县。曹公入荆州时,严西诣蜀,刘璋以为成都令,复有能名。建安十八年,署严为护军,拒先主於绵竹。严率众降先 主,先主拜严裨将军。成都既定,为犍为太守、兴业将军。二十三年,盗贼马秦、高胜等起事 於郪,严率将郡士五千人讨之,斩秦、胜等首。又越嶲夷率高定遣军围新道县,严驰往赴救, 贼皆破走。加辅汉将军,领郡如故。
[展开]

李严的个人经历

李严 - 个人资料

性别 男

籍贯 (荆州)南阳 (今河南南阳)

官至 尚书令 中都护 骠骑将军 都乡侯

相关人物 刘表 刘璋 刘备 诸葛亮 费观 孟达 陈震

曾效力过的势力 蜀汉 刘表|琮 刘焉|璋

李严

又名:李平,死于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抱病而死。

李严 - 人物简介

李严字正方,南阳人。刘备临死时,曾与诸葛亮一同受遗诏辅佐刘禅,地位仅次于诸葛亮。

公元226年春,时任蜀汉都护的李严自永安还江州(今江北区江北老城),筑大城(史称李严大城),并欲穿城后山,自长江通水入嘉陵江,使城为江心洲。当时李严筑城怀有个人目的——他想凭此求为巴州刺史,以期取得与诸葛亮分庭抗礼的地位。由于两人在蜀汉的大政方针上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诸葛亮召李严到汉中军中,穿凿城后山之事遂告搁浅。李严大城是江州(重庆)城市发展史上的第二处城址。其方位,南线大致相当于今朝天门以南起西南沿江至南纪门,北线约在今新华路人民公园、较场口一线,面积约2平方公里多。

 推荐评语:李严筑城虽怀个人目的,但客观奠定半岛中心地位,有助城市发展。

李严 - 三国志·李严传

李严字正方,南阳人也。少为郡职吏,以才干称。荆牧刘表使历诸郡县。曹公入荆州时,严宰秭归,遂西诣蜀,刘璋以为成都令,复有能名。建安十八年,署严为护军,拒先主于绵竹。严率众降先主,先主拜严裨将军。成都既定,为犍为太守、兴业将军。二十三年,盗贼马秦、高胜等起事于郪,合聚部伍数万人,到资中县。时先主在汉中,严不更发兵,但率将郡士五千人讨之,斩秦、胜等产。枝党星散,悉复民籍。又越囗夷率高定遣军围新道县,严驰往赴救,贼皆破走。加辅汉将军,领郡如故。章武二年,先主征严诣永安宫,拜尚书令。三年,先主疾病,严与诸葛亮并受遗诏辅少主;以严为中都护,统内外军事,留镇永安。

建兴元年,封都乡侯,假节,加光禄勋。四年,转为前将军。以诸葛亮欲出军汉中,严当知后事,移屯江州,留护军陈到驻永安,皆统属严。严与孟达书曰:“吾与孔明俱受寄托,忧深责重,思得良伴。”亮亦与达书曰:“部分如流,趋舍罔滞,正方性也。”其见贵重如此。八年,迁骠骑将军。以曹真欲三道向汉川,亮命严将二万人赴汉中。亮表严子丰为江州都督督军,典为后事。亮以明年当出军,命严以中都护署府事。严改名为平。

九年春,亮军祁山,平催督运事。秋夏之际,值天霖雨,运粮不继,平遣参军狐忠、督军成藩喻指,呼亮来还;亮承以退军。平闻军退,乃更阳惊,说“军粮饶足,何以便归”!欲以解己不办之责,显亮不进之愆也。又表后主,说“军伪退,欲以诱贼与战”。亮具出其前后手笔书疏本末,平违错章灼。平辞穷情竭,首谢罪负。于是亮表平曰:“自先帝崩后,平所在治家,尚为小惠,安身求名,无忧国之事。臣当北出,欲得平兵以镇汉中,平穷难纵横,无有来意,而求以五郡为巴州剌史。去年臣欲西征,欲令平主督汉中,平说司马懿等开府辟召。臣知平鄙情,欲因行之际逼臣取利也,是以表平子丰督主江州,隆崇其遇,以取一时之务。平至之日,都委诸事,群臣上下皆怪臣待平之厚也。正以大事未定,汉室倾危,代平之短,莫若褒之。然谓平情在于荣利而已,不意平心颠倒乃尔。若事稽留,将致祸败,是臣不敏,言多增咎。”乃废平为民,徒梓潼郡。十二年,平闻亮卒,发病死。平常冀亮当自补复,策后人不能,故以激愤也。丰官至朱提太守。

李严 - 历史传记

李严,字正方,以办事干练著称,在各处势力任职都受到器重,刘备伐蜀其间,李严率领部队投降刘备,任地方官,表现出其出色能力。施政上,李严是历任犍为太守中成绩最好的一位。

军事上,曾两度平定地方上的叛乱。章武二年任尚书令。章武三年与诸葛亮同为辅命大臣,任中都护,留镇永安。建兴四年,李严因诸葛亮准备北伐而负责后方事务。移住江州,其间曾写信诱降孟达。建兴八年,因曹真大举伐蜀,受命带兵二万赶赴汉中,后代管丞相府事务。建兴九年诸葛亮北伐,李严督运粮草,但办事不力致使蜀军北伐被迫停止,李严为了推卸责任,不惜编造谎言诬陷诸葛亮,又想杀死督运领顶罪,直到诸葛亮用证据揭露其无耻行径后才认罪,加上李严平素自私,人际关系差,招致大部分同僚的敌视,所以被罢官流放梓潼郡。建兴十二年,李严闻知诸葛亮逝世,认为后人不会给予起用他的机会,于是气愤病死。

李严 - 演义传记

刘备伐蜀时,李严受刘璋妻弟费观举保一同镇守锦竹,又与黄忠单挑数十回合而不分胜负,后中诸葛亮之计归降。刘备死后,受诸葛亮之命留驻永安拒孟达、防陆逊,诸葛亮五出祁山时,李严为掩饰自己运粮不济之过,假托东吴举兵入川,骗取诸葛亮回师,又妄奏后主以推卸责任,后罪行被揭发,被诸葛亮废为庶人。后闻诸葛亮病逝于五丈原,大哭病死。

李严 - 历史评价

诸葛亮:部分如流,趋舍罔滞,正方性也。(《三国志—蜀书十刘彭廖李刘魏杨传》)

诸葛亮:正方才高,可比吴国陆逊(《三国志*李严传》)

陈震:正方腹中有鳞甲,乡党以为不可近。(《三国志—蜀书九董刘马陈董吕传》)

陈寿:都护李严性自矜高。( 《三国志—蜀书十五邓张宗杨传》附引《季汉辅臣赞》)

诸葛亮:平为大臣,受恩过量,不思忠报,横造无端,危耻不办,迷罔上下,论狱弃科,导人为奸,狭情志狂,若无天地。自度奸露,嫌心遂生。(《三国志—蜀书十刘彭廖李刘魏杨传》注引《诸葛亮公文上尚书》)

陈寿:李严以干局达……览其举措,迹其规矩,招祸取咎,无不自己也。(《三国志—蜀书十刘彭廖李刘魏杨传》)

常璩:其太守,汉兴以来,鲜后显者。 (《华阳国志—蜀志》)

李严 - 历史年表

建安年间 公元192—207年 任南阳郡郡吏,以有才干著称。

建安十三年 公元208年 任秭归县令。曹操攻打荆州,李严弃官入蜀投奔刘璋,任成都县令,又以治事能干著称

建安十八年 公元213年

刘备伐蜀,李严被刘璋提升为护军,受命带同参军费观驻守锦竹督管当地兵马,抵御刘备。但李严率部队投降刘备,使刘备“军益强”,被刘备任命为裨将军。

建安十九年 公元214年

刘备攻克成都,任命李严为犍为太守、兴业将军。

建安二十三年 公元218年

刘备在汉中与曹操激战,马秦、高胜乘机在郪县聚众数万人发动起义,攻占资中县。李严只用郡中士兵五千人,成功平定民乱。“斩秦、胜等首”越巂少数民族首领高定派兵围困新道县,李严迅速出兵击败敌人。因功升为辅汉将军,继续统领犍为郡。

建安—章武年间 公元214—222年

在犍为太守任上表现出其优秀治政能力:凿通天社山,修筑沿江大道,大兴土木,把郡城整修一新,以致“吏民悦之”,“观楼壮丽,为一州胜宇”。成为历任犍为太守中最杰出的一位。

但是在任期间大盖房舍满足一己之私,功曹杨洪对其不满,进谏不成后打算辞职引退,李严把杨洪赶回州里任蜀部从事。

章武二年 公元222年

刘备伐吴败回,征召李严到永安宫,任命为尚书令。

章武三年 公元223年

刘备病危,托孤于诸葛亮。李严受遗诏负责协助诸葛亮。受命为中都护(按《华阳国志》为中护军),留镇永安。

建兴元年 公元223年

受封为都乡侯,授予符节,加官光禄勋。

建兴四年 公元226年

转为前将军,因为诸葛亮出兵汉中,故李严负责后方事务,移住江州办公,由护军陈到驻守永安,归李严统属。李严在江州修筑大城。其间诸葛亮对其工作能力表示赞赏。李严与诸葛亮各自写信打算策反孟达。写信劝说诸葛亮受九锡,进爵称王。被诸葛亮义正严辞拒绝。

建兴五年 公元227年

诸葛亮要求李严镇守汉中,李严反而要求合并五郡,让自己当巴州刺史。与同僚关系恶劣,看不起年资与职位与其相近的护军辅匡等人,牙门将王冲因被李严忌恨而降魏。

建兴八年 公元230年

升迁为骠骑将军。曹真大举伐蜀,诸葛亮在积极布防的同时命令李严带二万兵赶赴汉中。而李严以司马懿开府为由要求自行开设府署。诸葛亮只好上奏提升李严儿子李丰为江州都督督管李严原来事务。并让李严以中都护身份代管丞相府事务。李严改名为李平。

建兴九年 公元231年

诸葛亮出兵祁山,李平督运粮草不力,于是不顾前线司马懿已经断粮的大好形势以及诸葛亮的预定三策。派遣狐忠、成藩通知诸葛亮撤军,使蜀军北伐被迫终止。李平为了推卸责任,于是编造谎言,又打算杀死督运领岑述以顶替过失,又上奏刘禅诬陷诸葛亮。 当蜀军撤回时,李平托病逃到沮县,又跑到江州,后来为狐忠劝阻。诸葛亮公布李平书信及公文,揭露李平的罪状,李平理屈词穷认罪,在诸葛亮及蜀汉众臣的要求下,李平被废为平民。流放至梓潼郡。诸葛亮写信给李平的儿子李丰,要求他劝其父反思过错,日后仍后还朝的机会。李平在被流放其间,一直“安奄没齿”,期待有诸葛亮再次起用他的机会。

建兴十二年 公元234年

李平闻知诸葛亮病逝于伐魏前线。认为后人不会再次起用他,于是激愤病死。葬于梓潼郡(今四川省梓潼县)。

李严 - 祠墓

李严墓位于四川省梓潼县城东南,蜀汉建兴元年李严被谪贬梓潼为民,到建兴12年(234年)死去,在梓潼住了三年,死后葬于梓潼。有碑表,文革是墓遭毁坏,墓碑已失。

李严 - 相关词条

诸葛亮 马良 关兴
赵广 关平 刘备

李严 - 参考资料

[1] 重庆晚报 http://www.cqwb.com.cn/webnews/htm/2003/6/23/18765.shtml

[2] 华夏历史网 http://www.hxlsw.com/Artis/20060920/1701.asp

更新日期:2024-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