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文楼

简介: 瞿文楼,中医温病学家。直隶(今河北)新城人。早年入清朝太医院医学馆学习。后任清太医院八品吏目。辛亥革命后,曾任中医药讲习会教授,华北国医学院、北平国医学院教授。建国后,历任卫生部中医顾问,北京中医学院、北京中医医院顾问。对渐病有精深研究,并结合临床提出独特见解。著有《痢疾论》、《温病论述》。
[展开]

瞿文楼的个人经历

瞿文楼 - 简介

瞿文楼(1891-1957),名书源,自号困勉庐主人,河北新城县人。近代北京著名中医。

瞿文楼 - 生平

瞿文楼出身世医之家,父亲瞿子安是光绪30年前后太医院御医。他幼承家学,后考入太医院医学馆,于光绪三十四年以一等一名的成绩毕业,后任太医院肄业生、恩粮(有薪金的实习医师)、医士、八品吏目(相当于住院医师)。辛亥革命以后,在北京南池子官豆腐房13号行医开业。

1934年,瞿文楼与孔伯华、萧龙友等创办北平国医学院,历时15年,共培养学生700多名。曾被聘为北平国医学院、华北国医学院教授,讲授《儿科学》等课程。其传人有赵绍琴、周慕新、栾志红、金子文等。1930~1936年瞿文楼为弟子赵绍琴讲授中医,并批改论文。

瞿文楼行医四十余年,诊病周详,辨色看舌尤为精细。对温病有精深研究,强调宣畅气机,均以引邪外出为要。治疮疡外症,每用调和气血,不专恃用凉法,认为寒则涩而不流,温则消而祛之。对眼疾治疗有独特见解和经验。

1949年后,曾担任北京中医学院、北京中医学会、北京市第二门诊部顾问等。

瞿文楼 - 学术思想

瞿文楼认为治病求本,详论细参,辨色看舌,务在精细。如果治病不辨标本,不分层次,粗论病机且草草拟方,则无以言疗效,甚至误病杀人。他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反复讲述治病求本的道理,如说:“今之医家,不审标本,不论八纲。用补药为病家之所喜,每每错补误温,病者无怨。如每见火证必凉,并言热者寒之。不知火之初起,最忌寒凉。火郁当发,以导引为贵。疮疡外症,每用调和气血,后期再以活瘀通络,不留后患。切不可早用凉法,以寒則涩而不流,温则消而祛之。”他的这些学术思想,对后世有很大影响。此外,对于郁证的治疗,指出凡郁当开。不论气、血、痰、食、湿,均可致郁,郁久化火,都是热证,岂可一派寒凉?如仅凭 “治热以寒”用寒凉药物,难免遏阻气机,病情加重。

瞿文楼 - 著作

瞿文楼著有《痢疾论》、《温病论述》、《瞿氏医案》、《中医诊断》等著作。

瞿文楼 - 临床经验

临床问疾,瞿文楼强调“治病求本,详论细参,辨色看舌,务在精细。”如对眼疾有独特的见解,认为:“目虽为火户,但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眼病根于五脏,发于六腑,虽内外原因甚多,治之仍重在辨证,不可谓目赤者火热之邪,用苦寒泄之即可。他指出:“目为火户,火郁发之,郁结当宣,切忌用凉,遏其气机,热不解而日重矣。”又说:“肝开窍于目,虽为火户,但非实火也,亦不尽是虚火。肝为藏血之脏,血不足,则肝阴失养,阴不足则阳必亢,亢则主热。热者种类繁多,有因郁而致者,有因湿阻滞络脉者,有暴怒之后,血瘀气滞者,有外因而引起内伤者……必须详辨,再行施治。俗医见风火赤眼,每用黄连苦寒之极,最遗后患。不知当须先治风热,养血息风。”治慢性眼疾,他则多从肾水考虑,常说:“眼不治不瞎,耳不治不聋,必须详细审辨,从本治之,否则不利于病。”

对温病治疗,强调宣畅气机。他说:“温病热疾,切不可专事寒凉。

瞿文楼 - 后世影响

瞿文楼与萧龙友、孔伯华等创办北平国医学院,历时15载,共培养学生700余人,为中医教育做出了卓越贡献。门人弟子如赵绍琴、周慕新、栾志红、金子文、李焯、吴静芳、于梅君、王秋侠、王鸿士、郭乃贤、袁崇光、金世元等均为当代名医。

瞿文楼

更新日期:2024-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