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优

简介: 马优作为生态学专家,对西双版纳的热带植物爱不释手。他们把1公顷土地内原有的橡胶林砍掉,改种各种植物,进行研究。一些来自中外等多个国家的生态植物学者也慕名来到这里,“国际村”的美名也由此而来,现在这里常住的有两户德国家庭和一户瑞士家庭。
[展开]

马优的个人经历

马优 - 简介

 马优1980年在德国斯图加特大学获生物学和生态学硕士学位之后,又在1985年获得热带农业生态学博士学位。1999年至2002年,在中德政府间合作的云南西双版纳热带雨林恢复和保护项目中,马优博士曾任德国政府的技术专家组组长。从此之后,他就一直走在了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路上。

马优 - 扎根中国

2002年至2004年,马优博士担任欧盟驻华代表团官员期间组织实施了天然林保护项目和中国西南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并帮助中国与各大国际组织及欧洲各国政府间在生态保护领域开展合作。2004年,马优博士终于为了他热爱的生态研究和保护把根扎在了中国云南的西双版纳。

马优 - 植物有种权

说到版纳的热带雨林保护,马优博士和夫人的共识是希望人们像重视人权一样重视植物的“种权”。他们认为每一种山间植物都有生长的权利并应该被保护起来。  

 为了保留更多的西双版纳生物资源,他们在深入丛林考察之后,移植了不少版纳的稀有药用物种。现在,他们还成立了一家生物多样性开发中心,鼓励多样性种植和非木质林产品的开发,如中草药、森林食品等。他们希望人们在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同时,有更多致富的途径。 

马优 - 成立“国际村”

 成立“天籽生物多样性开发中心”,就是表明了马优欲通过自身的示范,发起一个“天赋籽权”的生物多样性还林运动,寻求世界范围内的支持,为世界热爱绿色和平与茶文化的人们复原一个完全朴素的生态居所,帮助人们零距离地拥有自己的森林、清洁天然的茶园和大自然。 

“2000年时,在澜沧江边买下了10亩橡胶林地,只是想找个落脚安身的地方。”李旻果女士介绍说,她与马优先生都是十分热爱自然生态的人,因此买下地来就将橡胶树砍了完全按照自然生态的模式,建造出了一个版纳传统民居模式的房屋掩映在绿树丛中的绿色家园,就取名“湄公山庄”。后来在他们的带动下,先后有原瑞士驻华大使馆参赞哲若先生、妻子严庆昭和德国林业专家伍力博士、妻子田燕珍也入住到了这里。从此,这片附近的49亩橡胶林,逐渐变成了如今这个高高低低、错落有致地植入了600多种植物的“国际村”。 

“村内按照生物多样的模式大量植入仿热带雨林生态的各种植物,并从中进行热带雨林的生物多样性研究和试验,因此‘生物多样性保护’国际村也因此得名。”李旻果说。 

马优 - 建生态茶园

“生物多样性茶园建成后,还将专门留出一片区域作为不开发的实验性自然还林区。”李旻果女士指着规划图上的一个区域说,实际上这样开发出的生物多样性茶园的茶叶产量并不高,但是品质绝对优越,因为这是在一个绝对不使用肥料的自然生态中生长的纯天然茶叶。 

马优夫妇的天籽生物多样性开发中心成立不久,就积极促成了以霍恩海姆大学为首的6所德国大学将未来的热带农学和林学专业的科研实习基地从菲律宾转移到西双版纳。同时,欧盟的外交官员,也因为同事间的访问而对西双版纳发生了浓厚的兴趣。2005年11月3日至8日,在中国召开德国6所大学联合研究项目的第一次筹备会时,一次访问西双版纳的德方教授就有28位。 

“天籽老班章生物多样性有机茶园建成后,通过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开发,将会吸引更多的生态学家和留学生前来考察和研究。”马优博士说。 


马优

更新日期:2024-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