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亨云

简介: 刘亨云江西省贵溪县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浙江省军区顾问。任浙东游击纵队参谋长,山东野战军第一纵队三旅副旅长兼参谋长,华东野战军第一纵队三师师长。建国后,任华东军区海军后勤司令部副司令员兼参谋长,东北军区公安部队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石家庄高级步兵学校副校长,浙江军区副司令员,浙江生产建设兵团副司令员,浙江省军区副司令员、顾问。
[展开]

刘亨云的个人经历

个人简历

  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5年转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北上抗日选遣队连长。参加了闽沂赣苏区反“围剿”和皖浙赣三年游击战争。后任新四军第二支队营政委、江南挺进纵队团参谋长、浙东游击纵队参谋长,华东野战军师长。参加了黄桥、宿北、鲁南、莱芜、孟良崮等战役。建国后,任华东海军后勤副司令员。1952年毕业于军事学院。后任东北公安部队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石家庄高级步兵学校副校长、浙江军区副司令员、浙江省军区顾问。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曾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生平介绍

  刘亨云,江西贵溪人,1913年出生。1929年参加红军,曾在红21师当过连长,粟裕任红七军团参谋长时,刘亨云在粟裕身边当参谋。1935年1月,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在江西怀玉山战斗中失败,当时刘亨云是先遣队1团连长,他率领一个连奉令占据制高点,保证主力侧翼安全,经多次击退敌人进攻后,失去了与上级的联系。他带着五六十人突出了重围,找到了部队。在坚持浙南叁年游击战争中,刘亨云两次与部队失去联系。一次是因为腿部受伤,被安置在群众家中养伤,伤愈后在松阳县玉岩区一带组织农民游击队。后来游击队被敌人打散,叁个红军只剩下刘亨云一人,1936年冬,粟裕通过地下党组织才找到刘亨云隐蔽的地方。第二次是1937年2月,敌人集中四十叁个团的兵力向浙南我军发起拉网式进攻。粟裕带领百把人的一支队伍在青田、泰顺一带与敌周旋,后来粟裕又兵分两路,粟裕自率一路,闽浙军区政治部主任刘达云、卫生部长张友坤率另一路,粟裕指定刘亨云具体负责后一路的军事指挥。刘达云、张友坤借口“人多目标大”,强令部队再分散,刘、张带领一部分人投敌,刘亨云带领五个人在荒山野岭坚持了一个春夏,终于与粟裕会合。1942年6月,担任新四军1师1旅1团参谋长的刘亨云被任命为浙东游击纵队参谋长,派往浙东建立根据地,这里正是刘亨云在叁年游击战争中浴血奋战过的地方。他在浙东多次指挥对日军作战,使浙东游击纵队声威大振。“忠义救国军”艾庆璋部企图消灭刘亨云部,刘亨云在谢家塘打得艾庆璋割须而逃。1948年担任华东野战军1纵3师师长的刘亨云在豫东战役中第叁次负伤,子弹打中了刘亨云的右肺,粟裕打电报给军委总部,总部派了一位加拿大外科医生给刘亨云动了手术。建国后,刘亨云任华东海军后勤副司令员,1952年毕业于军事学院。后任东北公安部队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石家庄高级步兵学校副校长、浙江省军区副司令员、顾问。刘亨云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92年去世。

事迹片断

  在反“清剿”开始不久,浙西南特委副书记杨干凡,带领一支游击队(属松遂游击队)驻守在玉岩一带。这支游击队共200余人,只有杨干凡、刘亨云和一个叫“铅(音“沿”)山佬”(江西铅山县人)的3个人是老红军,其余都是农民赤卫队员。部队装备只有一支短枪和一支步枪,其他人都使用大刀和长矛。当敌人重兵压境时,他们研究:如果同敌人强大兵力硬拼要吃亏,决定避实就虚,撤离根据地,突围出来向龙(泉)、江(山)、浦(城)方向转移,打算去找挺进师主力部队。经过一昼夜不停的奔走,在到达王村口时,不料这里已被敌人占领。他们只得绕道转移到遂(昌)龙(泉)交界的插坑附近一个小山村里宿营。半夜里突然遭到敌人的猛烈袭击,农民游击队员缺乏实战经验,很快就被打散了,其中有的牺牲了,有的躲到大山里去,有的跑回了老家,只剩下杨干凡、刘亨云、铅山佬三个老红军,杀出一条血路,朝插坑方向突围,后来又转到龙泉县碧砻与碧源之间的大山里。这一带同福建省相邻,山高林密,人烟稀少,比较隐蔽。当地群众受过闽北红军和北上抗日先遣队的影响,对红军有感情。他们三人找到浓荫深处一户姓杨的山民家里,这是一户穷苦人家,全家四口全靠种苞萝和香菇为生。杨大叔40开外年纪,热情接待,安排他们在离家2公里处一个香菇棚里暂时住下,并帮助了解敌情,打听红军部队的下落。他们就在敌人的眼皮底下,艰苦熬过寒冬,日夜等待机会归队。杨干凡是湖南人,矮而健壮,络腮胡子,性情爽朗,在那样艰苦危险的环境里,仍然乐观地给大家讲革命故事,把他们三人比作“冷灰里的火星”,总有一天会蹦出来燃起冲天大火,对大家有很大鼓舞,使他们始终保持着旺盛的斗志。1936年初春时,铅山佬已等得不耐烦了,有一天他独自出山往住溪方向寻找红军部队,结果一去不回,究竟是被敌抓去,还是回了江西老家,至今仍是个谜。过了几天,杨大叔告诉他们,有一支红军队伍到了他家里。杨干凡、刘亨云就急忙跑去相见,果然是第二纵队的30多个同志。俩人当即决定随队伍走,但因来时仓促,除了武器,军毯、衣服、鞋子等必需品都没有带。两人商定由刘亨云回香菇棚去拿。可是等刘亨云一离开,队伍即遭到敌人袭击,枪声大作,待到刘亨云拿了东西赶回时,队伍已走得无影无踪,杨干凡也跟着队伍走了。刘亨云只得独自一人重回香菇棚住下来。后来,杨大叔认为隐藏的地方已经暴露,在当地游击队长邱春风的帮助下,又将刘亨云转移到插坑一老农户程宗章处,在大山里搭了茅棚继续隐藏下来,由老农的儿子程福林设法给他送饭送菜。刘亨云在革命群众的热情帮助下,一直坚持到1936年秋粟裕重返浙西南找到他才归队。刘亨云在回顾这段难忘的历史时,深有感触地说:“如果说我这颗u2018落入冷灰里的火星u2019还没有熄灭的话,应该感谢那些拥护党和红军的人民群众,是他们给了我们无限的力量。”

刘亨云

更新日期:2024-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