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辑卿

简介:梁辑卿,1912年出生于山东省莱阳县。原名梁世端。1932年参加反帝大同盟,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任中共东海工委书记兼5大政委。1942年日军大扫荡,配合胶东主力部队粉碎了日军的扫荡,扩大了根据地,使东海根据地连成一片。新中国成立后,梁辑卿任安徽省军区政委,后兼任安徽省省委书记。1977年因病逝世。
[展开]

梁辑卿的个人经历

简介

梁辑卿:(公元1912~1977年),原名梁世端;山东莱阳人。著名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少将。

1931年入省立掖县第九中学读书,参加本校学生运动。1932年参加反帝大同盟。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掖县第九中学党支部书记。1935年中学毕业,任莱阳东南乡区委书记。1936年莱阳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到济南找到党组织,被派到德州、博平做地下工作。1937年任莱阳县大队副大队长。

抗日战争时期,1938年奉命组建昌邑、潍县中心县委,任县委书记,坚持了敌区斗争。1940年任中共东海地委书记兼第五大队政治委员兼军分区政治委员。1942年日寇大扫荡,军分区司令员孙端夫和梁辑卿率领部队转移到外线,配合胶东主力部队粉碎了扫荡,扩大了根据地,使东海根据地连成一片。

解放战争时期,率东海三个主力团攻克烟台、威海。1947年任胶东军区第七师政治委员,华东野战军第十三纵队第三十九师政治委员。所在的第三十九师被评为“执行政策的模范”。参加了著名的潍县、兖州、济南战役。

梁辑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三军第三十九师政治委员,1951年任华东军区直属政治部主任,1954年任华东军区工程兵政治委员,1961年任第二十七军政委,1964年任江苏省军区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齐鲁将军传》称他“在文革初期,说过错话,办过错事”。1970年任安徽省军区政治委员,后兼任安徽省委书记。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1977年2月7日因患癌症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终年六十五岁。

生平

梁辑卿(1912—1977)  原名世瑞。莱西上疃村人。1931年入掖县省立第九中学读书。在校期间,以“同乡会”名义组织学生罢课,驱逐反动教员;并多次到掖县国民党政府请愿,迫使县长罢免了乱派苛捐杂税的商会会长。“九一八”事变后,参加了当地反帝大同盟组织,为配合平、津学生赴京请愿,带领掖县九中部分学生组成抗日救国宣传队,沿烟(台)潍(县)公路进行演讲宣传,为当时学生运动的领导人。

1933年夏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九中开展党的工作。同年冬,九中党支部建立,任书记。到1935年,九中共发展党员23名。1935年底毕业后回家乡开展党的工作,任莱阳东南乡区委书记。翌年,莱阳党组织遭破坏,梁辑卿转移到济南,通过王军光与济南党组织接上关系,被派往德州做党的交通工作。

1936年,去博平县民众馆任馆员,与王怀远、谢心和等人组织“读书会”,以此为掩护开展党的工作。1937年9月国共两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后,于10月回家乡组织“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12月,莱阳“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县队部成立,被推为大队长。1938年春,胶东特委建立“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总部,调任胶东“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总部组织部长。秋,率领胶东特委工作团在牙山地区开辟抗日根据地。冬,奉命组建中共昌(邑)潍(县)中心县委,任中心县委书记兼昌潍武装指挥部政委,率领昌潍独立团穿插敌后, 完成创建根据地任务。

1940年初任胶东区南海特委书记。5月调任东海特委书记兼东海指挥部(6月后改称东海军分区) 政委,先后组织了大批兵力补充华东主力部队。1947年7月,梁辑卿所属东海部队编为胶东军区新编第七师。8月,新七师改番号为华东野战军第十三纵队三十九师,任政委。1948年兖州战役后三十九师被评为“执行政策模范” 。9月率部参加济南战役。后任济南警备区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 1951年春,任华东军区直属政治部主任。1954年8月任华东军区工程兵部队政委。 1959年9月被授予大校军衔。先后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二级解放勋章。1959年秋,任二十七军政委。1961年8月晋升为少将军衔。1964年7月,调任江苏省军区副政委、政委。1970年4月,调任安徽省军区政委。1977年2月病逝。

参考资料

[1] 中国红军网 http://www.1927-08-01.com/web3.aspid=2204

[2] 青岛市人物 http://sd.infobase.gov.cn/bin/mse.exeseachword=&K=a&A=84&rec=287&run=13

更新日期:2024-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