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安林

简介:郭安林,男,博士, 教授(博士生导师),生于1949年11月。
[展开]

郭安林的个人经历

基本内容

  一般情况:   郭安林,男,博士, 教授(博士生导师),生于1949年11月。西北大学本科, 西北大学硕士学位,加拿大McMaster大学博士学位。1982-1988年, 西北大学讲师;1988-1989年,美国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访问学者;1989-1994年,加拿大McMaster 大学助教兼助研;1997-1999年,加拿大Frontier Pacific Mining Inc. 地质师兼副总裁;2000-2002年,美国Keane Inc. 高级计算机程序员兼业务分析员;2003年至今,西北大学任教。   主要讲授课程:   The Dynamic Earth-Elemental Geosystem (双语);Isotope Geology-Geochemistry (本科+研究生课程,双语)   Tel:13201583401; Email:anlingxb@nwu.edu.cn   研究领域及目前兴趣:   主要由大地构造学、构造地质和地球化学的结合出发,从事前寒武纪地质、造山带地质并引申至大陆地壳演化的研究。目前感兴趣的问题:大陆地质中水平构造(板块构造)与垂向构造(如地幔柱)的作用, 内动力地质作用与地表过程在地质作用中的相互关系, 深部过程与浅部构造的耦合作用, 前寒武纪大陆演化与现今构造的差异性研究等。在研究方法上强调地表地质研究与深部地球物理探测和地球化学(特别是同位素地球化学)示踪的多学科结合。   在过去的20多年地质研究中, 涉猎华北地块南缘前寒武系, 秦岭造山带、昆仑造山带、Penokean造山带和Grenville 诸造山带的组成及其构造演化研究。目前正在进行中国南方中上扬子现今结构构造研究,其中包括中上扬子三大构造层的空间展布格架研究;2.南方四大构造系统交接转换关系建立;3.中上扬子全区现今三维结构构造模型(地壳-岩石圈结构构造框架模型)建模研究;4. 关键区段10km浅层结构构造模型构建。   近年近年来发表的主要学术论文:   在《Precambrian Geology》、《Science in China》、《中国科学》、《自然科学进展》、《岩石学报》、《地学前缘》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主要有:   1. Guo, A and Dickin, A.P., 1996. The southern limit of Archean crust and significance of rocks with Paleoproterozoic model ages: Nd model age mapping in the Grenville Province of western Quebec. Precambrian Research, vol.77, p231-241. 第1作者   2、Dicking, A.P and Guo, A., 2001. The location of the Allochthou Boundary Thrust and the Archean-proterozoic suture in the Mattawa area of the Grenville province: Nd isotope evidence. Precambrian Research, vol.107, p 31-43. 第2作者   3、Guo Anlin, Zhang Guowei et al., 2006. Geochemistry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OIB and MORB in Au2019nyemaqen ophiolite zone: evidence of Majixueshan ancient ridge-centered hotspot. Science in China (D),50 (2):197-208. 第1作者   4、Guo Anlin et al. 2004. Tectonic significance of the Gonghe aulacogen in conjunction between the Qinling and Kunlun orogens in northeast Qinghai-Tibet plateau,Qinghai province, China. 32u2019nd International Geological Congress, Florence, Italy (abstract). 第1作者   5、Guo Anlin, Zhang Guowei, Sun Yuangui et al., 2007. Geochemistry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late-Paleozoic mafic volcanic rocks in the surrounding areas of the Gonghe basin: Implications for Majixueshan triple-junction and east Paleotethyan archipelagic Ocean. Science in China (D), 50 (Supp II). 第1作者   6、郭安林, 张国伟,孙延贵等.2006. 阿尼玛卿蛇绿岩带OIB和MORB的地球化学及空间分布特征:玛积雪山古 洋脊热点构造证据. 中国科学 (D辑), 36(7):618-629. 第1作者   7、郭安林, 张国伟,孙延贵等. 2007. 青海省共和盆地周缘晚古生代镁铁质火山岩Sr-Nd-Pb同位素地球化学及其地质意义. 岩石学报,23(4)747-754. 第1作者   8、Guo Anlin, Qiang Juan, Sun Yuangui. 2007. Indosinian Zongwulong tectonic zone on the northeastern margin of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and its tectonic significance.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18 (spec. issue): 558-559. 第1作者   9、郭安林, 张国伟,孙延贵等. 2007. 青藏高原东北缘多福屯第三纪钠质火山岩及构造启示. 地学前缘,14(3),73-83. 第1作者   10、郭安林, 张国伟等. 2004. 超越板块构造:大陆地质研究的新机遇. 自然科学进展, 14 (7):729. 第1作者   11、郭安林, 张国伟,孙延贵等. 2005. 陆地原位宇宙成因核素 (TCN) 在地表过程与构造活动关系研究中的应用.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v.25, No.3. 第1作者   12、郭安林,张国伟等. 2004. 地质数据库建立中的系统分析.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34(2): 203. 第1作者   13.郭安林, 张国伟,孙延贵等.2007. 共和盆地周缘晚古生代镁铁质火山岩地球化学及空间分布:玛积雪山三联点以及东古特提斯多岛洋启示. 中国科学 (D辑), 37(增刊):249-261. 第1作者   主持或承担科研项目:   1、“西秦岭-松潘构造结形成演化与大陆动力学研究”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2级课题负责人);   2、青藏高原北缘宗务隆构造带构造属性及构造意义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负责人);   3.中上扬子现今结构构造及海相油气潜力(06课题)(属”中国南方(中上扬子)大陆构造与海相油气前景”项目二级课题)(中石化南方海相重大应用基础项目,2级课题负责人);   4、塔里木东北缘及邻区构造演化及油气评价选区(河南石油勘探局,主要参加者);   5、东秦岭—大别山北缘构造演化特征(河南石油勘探局,主要参加者)

郭安林

更新日期:2024-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