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上公

简介: 展上公是古代汉族神话中的仙人。出自上古帝喾时有展上公,其后代以祖名为氏。据《姓氏考略》引《列仙传》注称:“帝喾时有展上公,得道,为展姓之始。”出自姬姓,为春秋时鲁孝公的儿子公子展之后,以祖名为氏。据《郑樵注》云:“姬姓,鲁孝公之子公子展诟,以名为氏。”或按:“隐八年无骇卒,无骇者,展之孙也。”又《传言》:“羽父请氏,公命以字为展氏。”春秋时周公的裔孙鲁孝公的儿子公子展,展的孙子无骇以祖名展为姓,世代相传,称为展氏。出自南北朝时,北魏鲜卑族辗迟氏所简改。据《魏书·官氏志》载:“辗迟氏改为展氏。”
[展开]

展上公的个人经历

展禽退齐

父无骇为鲁国司空。他先在柳下做小官,后因秉性刚直,不愿与赃官同流合污,辞官隐居柳下。他足智多谋,才能出众。常分析国政,谈论兵法,常做一些济贫解困的事,人们又称他柳下惠。展禽的弟弟展喜在鲁国为官。鲁僖公二十五年(公元前635年),鲁国大旱,庄稼枯死,军民都吃不饱。齐国趁机出兵攻打鲁国。鲁僖公问众大臣,谁能退兵?无人答应。以后有个大臣对他说:“展禽文武全才,可退齐兵”。并说他弟弟展喜在朝为官,可派他去请展禽抗齐。展禽称病不出,授计于弟。展喜依计,劝鲁僖公放下架子,准备牛羊、玉帛、陈酒,迎齐国大军而行。先送上礼物,再叙述齐鲁旧情,又说哀兵必胜之理,劝齐国退兵。齐国考虑利弊,认为战未必能胜,就退兵了。展禽智退齐兵的事在柳下传出后,展禽的名声就更大了。展禽死后,家乡人民为他建祠奉祭。至今平阴县店子乡展洼一带谈到展禽的名子,还老幼皆知,佳话频传。

相关典故

历代名道与茅山

相传早在距今5000多年前,就有高辛氏时代人展上公修炼于句曲山伏龙地(今 茅山镇玉晨村);先秦时,有燕国人郭四朝修炼于玉晨观;秦时,李明真人修炼于古炼丹院(今乾元观);东晋时期,句容人葛洪在茅山抱朴峰修炼,并著书立说;东晋兴宁二年(364年),杨羲、许谧、许制作了《上清大洞真经》,在茅山创立了别具江南特色的教派——茅山上清派;南朝齐梁著名道士陶弘景隐居茅山40余年,为茅山上清派的主要传承者。茅山道教,在中国道教史上享有很高的声望和地位,曾赢得了“秦汉神仙府,梁唐宰相家”、“第一福地,第八洞天”等美誉。唐宋年代茅山道教达到了鼎盛时期,前山后岭,峰巅峪间,宫、观、殿、宇等各种大小道教建筑多达三百余座、五千余间,道士数千人,有“三宫、五观、七十二茅庵”之说。太平天国战争、抗日战争以及文化大革命对茅山道院的毁坏较为严重。茅山道院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开始修复,1982年被国务院批准为首批对外开放的重点宫观。俗话说:“要好运,到福地洞天——茅山”,九霄万福宫(顶宫)作为茅山道文化的重要场所,一直以来的都是游人朝山敬香必到

在茅山雷平山之北。道教称第一福地。从上古时代就有高李氏人展上公,燕人郭四朝等在此修炼,晋时杨泰、许温在此造作《上清大洞真经》、《黄庭经》,梁天监十三年(丑4年),上清派道士潘渊文,建"朱阳馆"。天监中陶弘景在此收集杨、许手迹,编纂《真话》、《登真隐诀》等上清经书。唐太宗贞观年间(627~649年)为桐柏先生(正轨)建"华阳馆",唐玄宗为茅山上清第13代宗师

遗址概况

乐途游民部落五周年2007西藏圣地婚礼航空旅行白皮书黄金周出游全攻略李含光(玄静)建"紫阳观",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敕名为"王晨观"。观内原有石牌坊一座,上刻"高李道场"。第一进为灵宫殿,殿后有章台,最后为三清殿,观左有明嘉靖十三年(1534年)造的无梁殿一座。观内道院有崇真、灵宝、天枢、紫阳、瑞像、雷平、三茅、大玄共8房。该观毁于抗战期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无梁殿尚存,后被拆除。一座历史悠久的古观,已荡然无存,现重新建起的是王晨村的民宅。

展上公

更新日期:2024-05-17